全球科技創新中心轉移,中國或接捧下一棒丨億歐全球視角

2020-12-05 億歐網

科幻小說《三體》中曾經提到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技術爆炸。當一個文明在短時間內出現了指數級技術增長,就進入了技術爆炸。現階段,隨著人工智慧、大數據、量子計算等技術的蓬勃發展,全球正邁入新一輪科技革命中。

科技創新中心在各國轉移

從軸心時代開始,到工業革命之前,科技的進步大致是勻速的。在工業革命之後,科技進步的速度明顯加快,重要科技成果出現的密度越來越高。

科技創新中心亦先後在英國、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轉移,究其原因是這些國家抓住了每一次重大技術革命及相應的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歷史性機遇,進而佔據了世界經濟主導地位和科技創新領先地位。

日本學者湯淺光朝用定量的方式描述了16—20世紀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及其轉移的情況。如果一個國家的科學成果超過全世界總數的25%,則這個國家就稱為世界科學中心;該國成果超過25%所持續的時間,稱之為科學興隆期。

1660年—1730年,英國倫敦地區恰逢人類進入蒸汽動力時代,成為第一個全球科技創新中心並長期保持。緊緊抓住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英國也因此成為世界第一個工業強國。

1770—1830年,法國積極推進本國的工業化進程,大力發展本國的獨特工業體系,提升了法國的整體工業實力。國家支持自然科學,使科學研究建制化,極大地推動了當時科學研究事業的發展。

1810—1920年,德國成為了以電氣和化工為標誌的「新工業」的引領者,並取代法國成為新的科技創新中心。

1920年以後,美國積極應用移民政策吸引大量的科技人才,領銜了以電子信息等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其波士頓及矽谷等地區成為首屈一指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其後日本、亞洲四小龍等依靠科技創新實現趕超成為發達經濟體。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這些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是世界主要的科學中心和創新樞紐,擁有一批世界一流的科研機構、研究型大學和創新型企業,湧現出一批世界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和專業技術人才,能夠持續產出重大原創科學思想和科技成果,引領世界科技發展潮流和方向。

科技強國,最好的投資機會在中國

從世界歷史上看,大國崛起呈現「科技強國-經濟強國-政治強國」的歷史規律。科技革命的發生,每一次都深刻影響了世界力量格局。

16、17世紀,葡萄牙、西班牙和荷蘭相繼掌握先進航海技術,成為當時的世界強國,但由於未能進行持續的的科技創新,繼而被其他國家超越。2006年,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概念。報告認為: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能夠成功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會陷入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製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

(世界銀行將世界各經濟體按年人均國民總收入(GNI)分為低、中、高3組,根據2019年7月的最新標準,低收入為GNI 1025美元以下,上中等收入為1026~3995美元,下中等收入為3996~12375美元,高收入為12376美元以上。)

毋庸置疑,未來30年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孕育發展的關鍵時期,世界科技和經濟競爭格局將迎來新一輪大調整、大變革。而中國正處於邁向世界科技強國的戰略機遇期。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8.8%、8.4%和6.7%,增速分別較規模以上工業快2.9、0.5和1.4個百分點。全年高技術產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分別比上年增長17.3%和9.8%。新興工業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服務機器人、太陽能電池和移動通信基站設備分別比上年增長38.9%、26.8%和14%。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2019年信息服務業同比增速高達18.7%,全年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完成軟體業務收入71768億元。從子行業來看,旅遊平臺、大數據云計算等眾多子行業增速達30%-50%。每個子行業都誕生了一批獨角獸企業,使得中國企業在全球創新創業領域的話語權迅速提升。截至2019年底,中美獨角獸分別佔全球比重為12.6%和55.9%。未來信息服務業與人工智慧、AR、VR技術結合仍將釋放巨大的增長潛力,將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動能。

總體來看,中國的基礎研究能力雖與世界科技強國仍然存在差距,但仍在持續推進研發。截至2019年底,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累計設立21支子基金,資金總規模達到313億元。全年商標註冊數量比上年增長27.9%。籤訂技術合同成交額比上年增長26.6%。

2019年10月16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世界智慧財產權指標2019》。報告指出:2018年全球創新者共提交了330萬件專利申請,連續第九年實現增長,漲幅為5.2%。其中,2018年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最多,達到創紀錄的154萬件,佔全球總量的46.4%。排在中國之後的是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專利局。

自2006年,中國頒布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以來,中國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新的制度文化環境,科技論文和專利為代表的國家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正快速從科技大國向科技強國轉變,基本形成了美國「一超」與歐洲、中國和日本「多強並存」的世界科技發展格局。

現如今,新一輪產業革命呼之欲出,相信中國會成為下一個贏家。

相關焦點

  •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內涵、要素與發展方向
    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構成與要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包含諸多要素,其中創新人才與關鍵技術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一流高校與科研機構、創新型企業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發展的驅動要素,創新資本、基礎設施、專業服務、創新文化等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環境要素(杜德斌、何舜輝,2016)。圖1顯示了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生態系統構成。
  • 中餐世界觀丨億歐2019全球餐飲創新大會加拿大站啟動!
    如何走出華人圈子、實現中餐的規模化連鎖經營,中國餐企想要開拓海外市場,需要做出哪些改變?海外餐飲企業和已經出海的中國餐企,又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為此,億歐餐飲北美遊學之旅將於5月中旬開啟,走進加拿大。與國內優秀連鎖加盟餐飲企業一起從加拿大餐飲的經營之道中尋求靈感,探討加拿大的未來趨勢及中餐在成功落地的實踐方案。
  • 應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在創新活動日益集聚化的趨勢下,發達國家相繼建成一批特色鮮明的全球科創中心,凝聚高端要素,加快創新成果的產業化進程。經過改革開放四十餘年的持續投入和積累,我國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研發投入世界第二大國,研發強度明顯高於同等發展水平國家,並超過部分發達國家。然而,現階段中國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仍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加,無論是傳統產業還是新興產業,創新驅動的作用尚未充分釋放。
  • 全球技術轉移大會發布上萬項技術創新需求
    大會由科技部、上海市政府指導,科技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科技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上海市科委等主辦,是浦江創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首個以「創新需求」為主題的科技展覽,旨在建立匯聚全球創新資源、助力中國創新的橋梁。
  • 吐故納「芯」:《2020全球半導體晶片科技創新50》榜單即將發布
    [億歐導讀] 2020年,在世界局勢緊張與技術壟斷的雙重挑戰下,半導體晶片行業急需謀求新發展。如何破局、如何創新,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新命題。在此時,半導體晶片初創企業應運而生。在世界創新者年會期間,WIM組委會將整合億歐EqualOcean的全年產業和投資研究工作成果,發布年度重磅的World Innovation Awards (WIA) 榜單,即2020世界創新獎,並配套一系列的研究報告。半導體晶片行業背景1947年,電晶體的誕生開啟了半導體時代;1958年,矽集成電路的成功研製奠定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基石,於此同時,晶片應運而生。
  • 2020全球技術轉移大會 歐洲多家科技項目和機構亮相
    人民網上海10月29日電   2020全球技術轉移大會(INNO-MATCH EXPO)10月2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拉開帷幕。大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上海市人民政府指導,科學技術部成果轉化與區域創新司、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靜安區人民政府主辦,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蘇河灣建設管理委員會承辦,是浦江創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首個以「創新需求」為主題的科技展覽。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召開
    廣州能源所作為聯合主辦方組織承辦2020年「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的能源專場,重點關注能源轉型背景下能源綜合技術的創新及挑戰,聚焦能源領域科技協同創新體系及能力建設。此次能源專場設六個分會場,分別聚焦地熱能技術、地熱能生命周期評估、可持續儲能技術、港口和能源樞紐、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進。
  • 東方智庫丨2020,全球十大科技創新有哪些?
    2020年,全球科技創新不僅腳步未停,而且快馬加鞭,加速演進,強勢出擊。有些創新科技甚至因疫情的衝擊威脅而「因禍得福」,這表明人類是偉大的、堅韌的、智慧的。病毒雖毒,終將被除。入選的2020年國際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全球加速新冠疫苗研發;目前最強逆轉愛滋病病毒潛伏方法發現;科學家發現宇宙物質起源之謎首個佐證;迄今最大規模人類遺傳變異體目錄公布;馬斯克發布可實際運作的腦機接口;室溫超導在超高壓下首次實現;快速射電暴在銀河系內起源首次確定;「阿爾法摺疊」精準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基因魔剪」首次治癒兩種遺傳性血液病;中國嫦娥五號「攬月」而歸。
  • 2035年,中國哪座城市最有可能成為全球科技創新熱點策源城市?
    而在最近5年之內,基因編輯、自動駕駛、大數據服務、氫能源和高效太陽能等重要前沿科技發展將直接影響和改變人們的生活。圖1 未來5年、10年、15年(由上到下排列)全球科技創新熱詞雲圖表1 未來5-15年間的全球十大熱點科技清單生物科技和信息科技加速發展將引領世界變革,基礎科學領域具有重大突破潛力。
  • 科技部:中國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
    央廣網北京2月27日消息(記者劉柏煊)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在韓國平昌冬奧會閉幕式上,「北京八分鐘」表演以高科技元素驚豔全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科技的力量。科技部昨天表示,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大國,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科技創新正在加速產業化發展。
  • 中國「獨角獸」數量全球最多 離科技強國仍任重道遠
    螞蟻金服、字節跳動、滴滴出行居全球估值前三大獨角獸。無論是獨角獸企業數量,還是估值,中國都走在前世界前列,然而,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例如,全球估值排名前三的企業均來自中國,分別是螞蟻金服估值1萬億人民幣、字節跳動5000億人民幣、滴滴出行3600億人民幣。中國「獨角獸」何以崛起?的確,中國科技創新的速度近年來確實跑在了前面,從獨角獸企業成長的時間就可窺見一斑。
  • 2018年全球船舶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
    世界造船市場呈現新格局,造船中心向中日韓轉移,在新接訂單和在手訂單上,我國牢牢佔據全球第一的寶座,但是在技術水平和高附加值的高端船型製造、核心船舶配套產業上面臨結構性技術與產能缺失問題,國際競爭力較弱,遠遠落後於韓國與日本。
  • 上海全球科創中心籌建 世界科學中心第六次轉移啟動
    最新消息  25日,上海市《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下稱《意見》)獲中共上海市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審議並通過。未來上海將牢牢把握世界科技進步大方向、全球產業變革大趨勢、集聚人才大舉措,努力在推進科技創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走在全國前頭、走到世界前列,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進軍。  顯然,上海市的這一規劃,是和前日正式公布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相輔相成的。
  • 中國「獨角獸」全球最多,距離科技強國還有多遠?
    無論是獨角獸企業的數量,還是估值,中國都走在前世界前列。然而,與美、日、歐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距離科技強國還有一段距離。其中有超過80%來自只佔全球GDP的一半和人口的四分之一的中國和美國。而佔有全球四分之三人口的非中美國家,只有全球17%的獨角獸企業。(註:來源《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讓人意外的是,今年獨角獸企業數量最多的國家是中國,其以206家領先於美國的203家。
  • 世界創新中心將從矽谷轉移 紐約和北京有望接替
    【環球網科技 記者 林迪】近日,國際會計公司畢馬威(KPMG)開展一項全球科技產業創新的調查(Glaob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urvey),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科技領袖受訪者認為,未來4年內,世界創新中心將從矽谷轉移。
  • 科技創新賦能全球創作者 小影科技獲近4億C輪融資
    12月1日,在全球範圍內廣受好評的移動視頻生產服務商小影科技宣布獲得來自達晨財智、敦鴻資產、五嶽資本領投的近4億人民幣C輪融資。  科技為核 構建多樣化產品矩陣   不管是國外的Youtube還是國內的抖音快手,全球媒體正經歷由去中心化發展帶來的新一輪爆發,內容分發的算法從關注訂閱過渡到基於興趣的個性化推薦。短視頻賽道的角逐依然激烈,但人們用短視頻來表達自我的時代才剛剛到來。
  • 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舉行—新聞—科學網
    由比利時弗拉芒技術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簡稱廣州能源所)、韓國光州科學技術研究所、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印度能源和資源研究所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全球科技創新大會於
  • 數字貨幣會推動世界財富與科技中心的轉移嗎?
    中國除了要面對全球實踐現代貨幣理論可能帶來的風險,還要應對外部施加的壓力。有人擔心,以美國為首正在刻意實施「去中國化」的貨幣聯盟,美聯儲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更似「割全世界的韭菜」。在緊張的全球局勢下,中國的地位與未來的發展需要更清醒理智的分析。我們主張從文明興衰、財富流轉和科技中心轉移之間的關係來理解當前中國所處的形勢,對MMT 和「脫鉤」的壓力是否可解做出回應。
  • 微評丨醫療影響力排行榜:天府健談、強生、再生元、信達生物、凱萊英
    ·圖靈-達爾文實驗室副主任、哲源科技聯合創始人兼營運長趙宇等企業大咖,以及凱利泰(300326,股吧)資本合伙人張志玲等著名醫療投資人齊聚一堂,探討創新藥產業加速研發和上市的「奧秘」。創新藥黃金時代已開啟,從產學研窺探分布式創新之道在大量資本簇擁及政策扶持下的今天,全球的生物醫藥技術正在不斷突破。近些年,無論是老牌藥企由仿到創,生而創新的小型研發企業專注特定細分治療領域,還是開放型創新藥企參與國際合作,都在推動著一個又一個的創新藥誕生。
  • 全球創新版圖重構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28日在第二屆中國發展規劃論壇上表示,在當今時代背景下,創新精神就是自強精神的最好體現,要自強,必創新,創新指向未來也決定未來。他表示,當前世界正在經歷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社會轉型,全球科技創新空前活躍,這也為中國現代化建設、民族復興提供了難得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