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歷史 物質波二元性及量子電動力學--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1-26 中國科學技術館

  物質波二元性(1925年)

  沃納·卡爾·海森伯(1901~1976年),埃爾文·薛丁格(1887~1961年),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1892~1987年)


海森伯

  我們知道,光的作用像波:它像水面上的漣漪似的產生幹擾。普朗克和愛因斯坦認為光是由呈顆粒狀的光子構成的。它什麼時候是波,什麼時候是顆粒呢?早期的量子理論物理學家紛紛在微觀世界裡尋求合理解釋這一難題的答案,其中有兩人獲得成功。

  1925年,海森伯設計了一個與觀察對象相關的數學公式。次年,埃爾文·薛丁格根據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理論採用新方法進行研究。路易·維克多·德布羅意認為,電子等物質顆粒都屬于波。薛定鍔關于波的方程解決了「物質波」運動問題。

  兩種理論從不同的角度解答了微觀世界同一個奇特的問題。量子力學認為任何物質可以既是波又是顆粒。量子內部也可以形成幹擾模型。只有當你尋找它時,它才會隨機有一個明確的位置。因此有些結果並沒有起因,不穩定的核子任何時候都可能衰退——我們只是知道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這可能是關於世界的一種令人不快的解釋,但它的確是這樣運行的。它解釋了宇宙中原子、核子和分子的屬性。它也解釋了超導現象以及玻色-愛因斯坦凝結、白矮星和中子星聚變理論。有朝一日我們將會使用量子計算機,這種計算機可以以史無前例的速度進行計算。

  量子電動力學(1948年)

  朱利安·西摩·施溫格(1918~),朝永振一郎(1906~1979年),

  弗雷曼·約翰·藏森(1923~),裡查德·菲利浦·費曼(1918~1988年)


費曼

  20世紀40年代後期,朱利安·施溫格、朝永振一郎、弗雷曼·戴森和裡查德·費曼共同創立了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用圖表演示了兩個帶電粒子的相互作用。在最簡單的圖表中,一個電子向另一個電子發射出光子,發射光子的電子向後反衝,而接收光子的電子則受到撞擊後退。這種過程重複得越多,兩個電子間的距離就越大。就像兩個穿旱冰鞋的人用保齡球玩接球遊戲。但在這種遊戲中,雙方也可以拉近,因而這種理論也可以解釋為什么正負電荷可以相互吸引。

  這樣來描述一種力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更奇的還在後面。攜帶這種力的光子本身可能受到電子的吸引或排斥,也可以短暫地轉化成其他帶電粒子,進而發射出新的帶力的光子。根據量子電動力學理論,任何一種複雜情況都可能在一瞬間發生,過程越複雜,對力的影響越小。更糟糕的是,量子電動力學依據的是一種不太可靠的數學技巧「可重整化性」。

  但它卻是可行的,而且可以非常精確地應用於各種電磁力現象。例如,氫原子的光波波長與量子曲線預測完全吻合。根據量子電動力學的觀點,即使是空空蕩蕩的太空中也充滿著高速運動的「虛擬粒子」,但是數字已無法表達粒子的數量。這種理論預測的粒子厚度令人難以置信。

  沒有粒子的這種巨大密度,宇宙恐怕早就被自身的重力壓垮了。因而肯定有什麼東西尚未發現。

相關焦點

  • 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的建立者:費曼 科學檔案
    根據他們發展的理論,費曼得以將經典電動力學的一切都用一種新穎而簡單的數學形式來描述,並開始嘗試發展該理論的量子力學形式。這個嘗試是艱難的,直到1941年,費曼受到狄拉克在1933年發表的題為「量子力學中的拉格朗日量」的論文啟發,逐漸建立了後來被稱作路徑積分的理論構架。
  • 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利用超冷原子,構建出量子電動力學的對稱性
    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建立在對稱性的基礎上,對稱性決定了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現在,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科學家利用超冷原子實驗構建了量子電動力學的對稱性,他們希望為實現未來可以模擬複雜物理現象的量子技術獲得新見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量子電動力學理論研究電子和輕粒子之間的電磁相互作用,它基於所謂的U(1)對稱性。
  • 太好了,量子電動力學實驗:向大規模實施邁出了重要一步!
    物理學的基本定律建立在對稱性的基礎上,對稱性決定了帶電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等等。現在,海德堡大學(Heidelberg University)科學家利用超冷原子實驗構建了量子電動力學的對稱性,他們希望為實現未來可以模擬複雜物理現象的量子技術獲得新見解,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期刊上。
  • 科學動態前沿--中國數字科技館
    「悟空」可能首次看見暗物質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次直接測量到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而其中的數據表明,宇宙空間中存在著「質量為1.4萬億電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暗物質完全不可見,但暗物質的存在,可以通過引力現象予以推測。
  • 量子電動力學前所未有的準確性,解決質子半徑難題的巨大飛躍
    馬克斯普朗克量子光學研究所(MPQ)的科學家們成功地測試了量子電動力學,其精確度達到了小數點後13位。新的測量方法幾乎是之前所有氫測量方法加起來的兩倍,使科學向解決質子大小的難題又邁進了一步。這種高精度是由獲得諾貝爾獎的頻率梳技術實現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雜誌上。物理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
  • 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振動方向的判斷方法--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波的傳播方向與質點振動方向的判斷方法
  • 張潔 科學大眾 的簡介--中國數字科技館
    張潔開博時間:2016-11-21 20:58:00 《科學大眾
  • 戴森和量子電動力學
    戴森是全能型的科學家,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他在量子電動力學方面所做出的奠基性的工作,此外,他在核工程學、固體物理、天體物理、生物學、以及數學等領域都做出過重要的貢獻。本文將主要介紹戴森在1947-1948年間,用短短一年左右時間完成量子電動力學方面工作的傳奇經歷。
  •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
    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所進行的。量子力學並沒有支持自由意志,只是於微觀世界物質具有概率波等存在不確定性,不過其依然具有穩定的客觀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否認宿命論。第一,這種微觀尺度上的隨機性和通常意義下的宏觀尺度之間仍然有著難以逾越的距離;第二,這種隨機性是否不可約簡難以證明,事物是由各自獨立演化所組合的多樣性整體,偶然性與必然性存在辯證關係。
  • 孫鴻烈談第一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中國數字科技館
    /t20191029_929278_taonews.html 《科學通報》開博時間:2019-09-06
  • 第二宇宙發現:暗物質暗能量實質與量子的起源
    進一步根據以上定律和原理,提出了二元宇宙學說,合理解釋了宇宙大爆炸和哈勃衝突,科學回答了暗物質暗能量和UFO的本質與真相,一舉攻破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空的兩朵烏雲。特別是物理狀態三個區域劃分,為物理學宇宙學和量子物理學共同納入一個統一體系,提供了關鍵支撐。
  • 科學小實驗之浮沉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01 14:43:00 《少年科學畫報》堅持向少年兒童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傳遞科技信息,傳授科學方法,激發少年兒童探求知識的興趣和熱情,開發少年兒童的創造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思維能力,培養少年兒童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可以感應地震的儀器,比1894年世界上第一部可以進行臺網觀測的英國地震儀提前了1762年。但是,自打地動儀問世後,僅僅記錄了一次隴西地震,就仿佛煙塵般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中國數字科技館
    14:43:00 由中國科學社於1933年8月創刊,距今已有80年的歷史。《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前所未有的的精確測量:在量子電動力學中用雷射求解質子電荷半徑
    質子半徑之謎是指介子氫和常規原子氫所得數據之間的顯著差異,這在量子電動力學框架內無法解釋。通過將研究組的結果與之前對1S-2S躍遷頻率的測量結果相結合,研究組得出了裡德堡常數的最新值。該結果使介子值優於最新發布的CODATA 2014校正後所提供的世界平均數值。
  • 由量子力學的波粒二象性看人身體與靈魂的二元性
    經典力學把波粒二象性被明確加以區分,把粒子分為我們常說的物質,把波動分為我們常說的光波。這種把波粒截然分開的做法,導致了科學與宗教、唯物與唯心的長期對立,導致人類對好多超自然現象無法解釋,甚至斷然否定。
  • --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科學養生》 - 生命彈力--中國數字科技館
    /t20131202_321108_taonews.html 《科學養生》開博時間:2016-07-01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t20201129_1038137_taonews.html 《科學24小時》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