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叫英語普通人我都覺得有點問題,應該叫英語學渣。是標準的英語學渣。
在小學和中學所有的科目裡,我最喜歡英語。因為英語很可愛。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會這樣想。要說我有補習過英語,我好像補過一年劍橋快樂英語和為應付中考英語選擇題補的英語語法課。一共最多兩年。
所以我的英語學習,幾乎就是摸黑完成的。成功避開了新東方、新概念等一系列知名教材和學習機構。我也沒有電腦,也沒看過英語的動畫片。英語入門應該是從聽歌開始的。英語歌很多。因為有好奇的天性,我太想知道他們唱的是什麼了,就開始查單詞。老師很喜歡聽寫單詞。雖然我強行記住了拼寫,依然不會念。(而且音標我也總是記不住,無論是寫還是讀。音標我已經學了4次了。我清楚地記得。)初中英語老師喜歡留英譯漢的作業。而我就能一天啥也不寫,專心寫超小閱讀的翻譯。每天的快樂就是翻一本巨大的牛津高階英漢詞典。真是樂此不疲。(後來他不留了,我還主動寫。哈哈哈哈)稍大一點,就開始用背單詞的APP了。給自己定著沒有期望的目標。背完高中英語,跳過了英語四級、英語六級(就是因為感覺一點也不酷。真是太倔犟了。)直接背了一本GRE。死記硬背是有一點用的,後來看到會說「哦,我背過。」但也只是熟悉而已,拼都不會拼,讀和用就更難了。(所以請不要死記硬背。)
在背GRE之前。我在B站上看生肉動畫。我喜歡動畫片。可能因為是動畫片,很好聽懂。我就天天做聽寫一樣的工作,把我聽到的東西寫下來。這個東西我做起來很開心。此外我還在抄各種原聲電影的字幕。只是抄我喜歡的句子。可能抄的不夠多,還是不怎麼會寫作文一類的東西。我問過我的每一個英語老師,都說要多看劇,要營造一個語言環境。老師說的很對。但是因為我是一個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我很難給自己營造一個這樣的環境。我很苦惱。仿佛進了大學,我丟失了學習英語的能力。
我認真地梳理了我的能力。我的長項在聽力和閱讀。沒有特別的生詞,基本上就沒有問題。弱項在口語、作文和翻譯上。我覺得作文和翻譯其實是有共通性的,因為我沒有用英語思考的習慣。感覺好難,所以作文和翻譯(主要是漢譯英),就是中式英語。我買了詞書,但是因為沒有耐心背。放著了。
我的B站收藏夾裡有BBC的英語語音教程、一系列語法課、寫作課和大沓大沓的紀錄片。我沒怎麼看過,但是收藏的很勤。同樣我也買了新概念四冊(今年才買的。)現在看了半冊。作文基本靠生背句子。(因為無論如何我寫不出來。)
今年的好消息是我感覺學語言還是要遵守一個基本規律。
開始是音標——拼讀——單詞
——看小短文——聽小短片——簡單語法。
之後就是語法、聽力、閱讀、口語並進的過程。
尤其教我這樣注意力不集中的人,還要有足夠好的刺激和獎勵機制。
現在我在開始聽小短片和學語法。最近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做記憶閃卡。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在我學會之後,我會想去教注意力不集中的小朋友,怎麼學英語。
周圍有很多英語學的很好的同學和朋友。我很羨慕他們有這樣的能力。經過深思熟慮之後,發現他們的成功經驗不是可以複製的。還是有一點點失望。尤其有一直在聽英語新聞的同學,很厲害。(因為我沒辦法聽進去的,生詞好多,我害怕。)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聽的懂大段的英語新聞。
有的時候突然聽懂一些詞句的時候,真的會很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