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解讀:口罩可用電吹風加熱消毒達到重複使用的效果

2020-09-06 Kris的消費思考

中新網上海2月9日電9日,在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的建議與關心下,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實驗室聯合公共衛生學院,在《微生物與感染》雜誌在線發表科研論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證實:使用後的一次性醫學口罩,以家用保鮮袋包裹,家用電熱吹風處理30分鐘後可再次使用,不影響其原有的濾過截留效果,並可滅活汙染的病毒。


於是我就找到了這篇《安全、快捷再生一次性醫學口罩的實驗研究》仔細研究了下,看看大家期待已久的針對重複使用口罩的專業權威研究得出了什麼樣的結論。

先說結論


結果顯示電吹風機 30min 熱風處理後病毒基因組拷貝數降低至原來的 1/1 000 000~1/10 000 000,接近未感染組,但烘箱 56℃ 30min乾熱處理僅滅活部分病毒。2 種熱滅活方式對口罩的 PM2.5 濾過截留效果無顯著影響。本研究提供了一個安全、便捷的處理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方法,為個人防護用品口罩表面汙染病毒的滅活及其再生利用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從結論來看,這種電吹風滅活的方式對於PM2,5截留效果沒有顯著影響,也即是說,口罩本身的靜電棉過濾性能沒有收到大幅度的改變,應該說達到了重複使用的標準。

這篇文章使用的操作方法是

從方案來看,科研人員使用的還是非常接地氣的方案,手邊就有的保鮮袋裹住,然後都是家用的電吹風,貼近生活,可操作性強。對於其具體的細節操作方案,他們是這樣表述的:

將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置於錫箔紙上,在口罩藍色的防水層表面3個不同位置滴加流行性感冒病毒A/PR8懸液(圖1A),每個位點滴加10μL(含3.6×105pfu 病毒 )。口罩表面的病毒將採用下述2種方法處理(每種方法3個口罩)。 ①用普通烘箱幹烤:將滴加病毒的口罩(下墊錫箔紙),放入鋁盒,加蓋後放入普通烘箱, 56℃ 30min乾熱處理(56℃ 30min通常為滅活血清等標本中病毒的條件),見圖1A。乾熱處理後,口罩表面可見病毒懸液斑痕,由於口罩表面的疏水性,待病毒洗脫後,病毒懸液斑痕溶於洗脫液,斑痕消失(圖1A),口罩表面的疏水性無明顯改變(圖1A,向下箭頭所指)。 ②用家常用電吹風機熱風處理:將滴加有病毒的口罩用保鮮袋包裹,在口罩上方約10~500px處電吹風機加熱吹風(最大檔),電吹風機熱風處理1min 30s 後,風口溫度可升至70℃,並持續維持在該溫度),熱風處理共30min。口罩先用保鮮袋包裹是因為口罩表面疏水性強,不便於熱風處理,為防止吹風將沾染的病原體散布,可將10 μL病毒懸液(含3.6×105 pfu病毒 )滴加於口罩的褶皺層中,用保鮮袋包裹,然後加熱吹風(圖1B)。30min熱風處理後,洗脫滴加於口罩的病毒,電吹風機熱風處理不影響口罩表面的疏水性(圖1B,向右箭頭所指)。


微波爐 乾熱箱效果存疑

對於其考慮的其他消毒方案還有介紹,基本上都是在線的資料,有一定可信度。從其表述來看,對於烘箱的乾熱消毒,電吹風機熱風處理滅活病毒的效果優於烘箱幹烤。

從消毒效果上看,電吹風的效果約為烘乾箱的10 000倍?

有點不可思議,因為實際上很多人都覺得56度 30min是很多專業人士推薦的殺毒策略,怎麼會沒效果呢?

個人覺得可能56度溫度有點低了,到達口罩靜電棉層的溫度不均勻,甚至很可能沒有達到56度,建議開高點更保險。

​看到烘乾箱是這樣的表現,著實有點嚇人。。

對於微波爐消毒的方法,這篇文章指出其金屬鼻夾的處理可能帶來其他問題所以沒檢測,言外之意也是不合適的。


總結來看,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有力的科學依據,較高溫度的電吹風加熱法是可以有效滅毒的,不過還是要注意電器用電安全。也不必盲目選擇,權衡好利弊綜合自身條件選擇合適自己的消毒方法就好。


PS:之前寫過一篇《肺炎疫情下外出消毒流程思考 消毒方法選擇、消毒劑使用和建議》現在補充進來,給大家做做參考。

根據衛健委的建議,結合普通人實際情況,我自己整理一個簡化的消毒流程

需要的器材:一次性(醫用)手套,噴霧瓶,消毒液,口罩,消毒櫃/空間

出門

1.戴好口罩,檢查氣密性

2.去比較危險的場所可以準備應急物資,包括但不限於備用口罩,免洗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

3.離家可保持通風


回家

1.進門前,如果是一次性口罩處理完之後門外丟棄,如果是重複使用口罩,進門後進入2

2.換上一次性手套

4.脫下外套,鞋等放到陽臺等人員不常去的地方,對衣物進行消毒,強迫症的話可以對房間,廁所等路過的地方尤其是身體接觸的部件(床頭櫃、門把手、浴室、洗手間、洗手池、桌子等地方)也進行消毒

5.回到房間內,摘下口罩/防毒面具放入消毒櫃開啟消毒,如果不放心的話,眼鏡,鑰匙,手機等均可以放入消毒

6.退出房間,摘下一次性手套消毒後丟棄

7.使用消毒液清洗手部(衛健委推薦使用速幹手洗消毒液)


注意事項:

1.穿戴取下口罩時儘量不要觸碰外表面

2.用手接觸自己的皮膚、眼睛、口鼻等,必須接觸時先進行手衛生

3.強烈建議對手機,筆記本,智能手錶等經常使用的電子產品進行消毒




消毒方法和消毒劑的選擇


目前還是更推薦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所明確有滅毒效果的消毒劑

冠狀病毒對紫外線和熱敏感,大部分消毒劑可有效滅活病毒,但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應避免使用含有氯己定的手消毒劑。

簡單來看

有紫外線和高溫消毒法 物理消毒

還有就是醫用酒精,84 消毒液、漂白粉、含氯消毒粉或含氯泡騰片等含氯消毒劑,過氧化物類消毒劑 化學消毒

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消毒劑,如酚類消毒劑和季銨鹽類消毒劑,暫時先不說,之後再單獨寫一篇探討下

對於物理消毒

紫外線——適用的主要是「平整,堅硬表面」的物體,消毒效果好。因為UVC紫外線穿透力很弱,一張紙都可以阻擋,所以物體表面多孔材質,結構複雜的,單靠紫外線不可能做好消毒

中溫/高溫——研究表面冠狀病毒56° 30min下會被滅活,保險起見可使用60°以上溫度加熱滅毒,注意有很多物品不適宜溫度過高,比如防毒面具的矽膠和塑料高溫下會加速老化,口罩易燃更不行。

這裡更推薦的就是60-70度的乾熱法,避免蒸汽加熱對於物品結構性狀的改變。比如小孩子用的奶瓶消毒櫃就很不錯。

對於問題所描述的電吹風是否可以當做乾熱法,我們先來看看有哪些乾熱法

乾熱滅菌的方法有①焚燒:用火焚燒是一種徹底的滅菌方法,破壞性大,僅適用於廢棄物品或動物屍體等;②燒灼:直接用火焰滅菌,適用於實驗室的金屬器械(鑷、剪、接種環等)、玻璃試管口和瓶口等的滅菌;③幹烤:在幹烤箱(hot air sterilizer)內進行,加熱至160℃~170℃維持2小時,可殺滅包括芽胞在內的所有微生物。適用於耐高溫的玻璃器皿、瓷器、玻質注射器等;④紅外線(infrared):是波長為770nm~1000μm的電磁波,以1μm~10μm波長的熱效應最強。紅外線的熱效應只能在照射到的表面產生,不能使物體均勻加熱,常用於碗、筷等食具的滅菌;⑤微波(microwave):波長為1mm~1000mm的電磁波統稱為微波,可穿透玻璃、塑料薄膜與陶瓷等物質,但不能穿透金屬表面。微波爐的熱效應分布不均勻,滅菌效果不可靠,用於非金屬器械及食具消毒。 乾熱滅菌比溼熱滅菌需要更高的溫度與較長的時間。

可以發現,所有可能產生不均勻溫度範圍的消毒措施都是不可靠的,而口罩的織狀物對於溫度又極其敏感,靜電棉的燃點大約在100-200度左右,但是有的吹風機出風口溫度就能達到100度以上,雖然口罩的生產過程中加入了阻燃材料,根據GB 15980-1995的標準是點燃後燃燒時間不大於5s




對於化學消毒

我覺得應該綜合來看具體環境中適用哪些消毒劑,比如84效果固然很好,但是適用範圍很窄,異味很大。比如外套如果不洗可以考慮醫用酒精噴霧,而不是84。

我個人是很不喜歡醫用酒精洗手的, 酒精可以抑制細菌,所以一般油性肌膚使用的護膚品裡會有一些。但是也有副作用,由於酒精會帶走皮膚水分,所以容易使肌膚變幹,另外毛孔會粗大。乾性肌膚用了以後肌膚問題更加嚴重,而敏感性肌膚可能會對酒精產生過敏反應。

另外清洗手部的消毒液建議可以使用加入高分子聚合物成分,比如PHMB等,人體不吸收,只要不霧化吸入還是很安全的,按衛生部的消毒技術規範可以用於黏膜消毒。高分子聚合物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會形成保護層,持久抗菌,並且是很廣譜的殺菌,基本上是通殺的類型。




其實我覺得化學消毒的掣肘很多的,比如適用危險,滅毒濃度,適用範圍都有諸多限制:

1. 醫用酒精不要在有明火環境下使用,特別是噴霧容易引發爆炸

2.84消毒液會和尿液反應,產生有毒氣體,廁所使用特別注意

3.其他的消毒劑,包括PCMX等消毒劑可能存在刺激性問題,家裡有寶寶或者老人的還需要考慮是否 刺激呼吸道反而會引起咳嗽,適得其反。

4.如果家裡有寵物有些消毒劑(例如PCMX,84)還不適用,這些都需要綜合考慮。



尤其是對於初次使用消毒液的小白來說,正確規範使用化學消毒劑其實是很難的,就單單有效的滅毒濃度,普通人就很難掌握。目前包括丁香醫生在內的都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中的諸多限制,同時採信的文獻有限,很多方案還值得商榷。

綜上來看,個人更推薦使用物理消毒法,由於正常人居家生活,沒有高危情況,物理消毒+日常消毒液勤洗手就可以滿足大部分需求。

如果非要推薦安全簡單的化學消毒劑,那麼只能去尋找第三代或者第四代消毒劑了,包括PCMX,季銨鹽,TTPC等等。

如果買不到以上的消毒劑而急需使用可以嘗試購買寵物用消毒劑,用起來會更加安全,我諮詢了一位從事獸醫行業的朋友,包括安立消(月苄三甲氯銨,複合季銨鹽),衛可等均可,聽說也都供應武漢了,如果家裡本來就有寵物,使用這些就更合適了。

最後,如果像我一樣暫時還買不到某些消毒劑,那麼其實還可以再琢磨琢磨,從整體去思考合適自家消毒的解決方案,我也在諮詢一些醫藥學界的人士看看是否有更安全方便的方案,之後會再探討。

相關焦點

  • 新型口罩可用手機充電器插電消毒 可重複使用
    以色列研究人員近日表示,他們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通過手機充電器插電加熱殺死新冠病毒的口罩。以色列理工大學教授、研究小組帶頭人亞伊爾·埃因-埃裡教授說,口罩單次插電消毒過程大約需要30分鐘,口罩消毒時不應使用。新研發的口罩有USB接口,可直接與手機標準充電器等電源相連。接通電源後,口罩內層碳纖維可加熱至攝氏70度,殺死病毒。
  • 研究發現:電飯鍋可為N95口罩消毒
    近日,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 - 香檳分校科研人員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電飯鍋可以為 N95 口罩消毒,且經電飯鍋 「消毒」 後的 N95 口罩,依然可以保持原有的過濾性和舒適度。方法很簡單,只需準備一條毛巾、一個電飯鍋和幾個待消毒的 N95 口罩,然後將 N95 口罩放入電飯鍋,幹加熱 50 分鐘即可。
  • 重複使用口罩 網傳酒精、紫外燈等消毒法靠譜嗎?
    特別提醒1、口罩消毒重複利用是物資緊缺下的無耐之舉,N95級別口罩有多次使用可能,但原則上一次性醫用口罩不推薦重複使用。2、經過上述方法消毒後,如發現口罩的鼻夾夾不緊了,或者是口罩的氣密性沒有之前好了,請立刻停止使用!
  • 重複使用口罩,網傳的酒精、蒸烤、紫外燈消毒靠譜嗎?
    特別提醒1、口罩消毒重複利用是物資緊缺下的無耐之舉,N95級別口罩有多次使用可能,但原則上一次性醫用口罩不推薦重複使用。2、經過上述方法消毒後,如發現口罩的鼻夾夾不緊了,或者是口罩的氣密性沒有之前好了,請立刻停止使用!
  • 腦洞大開的DIY口罩消毒,可行嗎
    因此,表面塗抹、噴上酒精很難起到對醫用口罩內部的消毒作用。另一方面,酒精也會破壞口罩外層防水結構,原因是酒精的表面張力和水有很大不同,用酒精處理過的口罩材料對水(血液、唾液)的吸收會增強,這會加速口罩過濾層失效。」 其他類似將使用過的口罩放到鍋裡蒸,放進水裡煮就更不靠譜了。「水的進入會使過濾層中的電荷迅速消失,導致過濾效果大幅下降。
  • 光消毒、可重複使用的石墨烯醫用口罩
    冠狀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醫用外科口罩能有效的阻擋攜帶病毒的飛沫,避免被佩戴者吸入,切斷新型冠狀病毒的傳播途徑。然而,普通的外科口罩不能重複使用,導致世界範圍內經濟和資源消耗的增加。本文,深圳大學機電學院張希副研究員、刁東風團隊等在《Nano Res》期刊發表名為「Superhydrophobic, photo-sterilize, and reusable mask based on graphene nanosheet-embedded carbon (GNEC) film」的論文,研究報告了一種超疏水
  • 以色列科學家研究出了可重複使用的口罩,USB接口接電可殺死病毒
    近日,以色列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聲稱他們研究出一種能夠重複使用的口罩,這種口罩可以通過手機充電器進行加熱,在加熱的情況下殺死新冠病毒。據了解,這種口罩的外形和普通的N95外形十分相似,口罩前面有一個呼吸閥,且也是用帶子固定在頭部。口罩有USB接口,用來與充電器相連,將內層的碳纖維加熱來殺死病毒。研究團隊稱消毒的時間大概是在半小時左右,在充電消毒時是不允許佩戴口罩的。
  • N95口罩可以淨化並再次使用?美國研究人員最新研究公布方法
    不過根據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研究人員的研究成果,N95口罩可以實現淨化來進行重複使用,其反覆使用的次數可以達到3次。3次,但是要實現這種重複使用必須要保證口罩完整不受到任何破損。然後,研究人員用同樣的方法對完全完整、清潔的N95口罩進行處理,以測試他們重複使用的耐久性。
  • 福音:NIH研究結果 N95口罩可重複使用的三種方式
    NIH對一次性口罩有最新研究,希望去汙後還能保持有效防護本文摘譯自NIAID官網2020年4月15日新聞稿,以下為詳文: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科學家稱,N95防護口罩可以被有效去汙且保持功能完整,最多有三種方法
  • 口罩不夠怎麼辦,三大攻略速來看!如何延長口罩壽命?如何重複使用口罩?
    重複使用口罩攻略——危急時刻,5種消毒法哪家強?(此指南未提及但其他文獻指出)在一篇長達107頁的研究「重複使用口罩」課題的英文文獻裡,我還看到這麼一句話:沒有任何設備是萬無一失的。口罩的效果取決於三個因素:面部貼合程度、對病毒的暴露程度、使用方法正確程度。上述所有器材都無法防範來自接觸的傳播,穿脫口罩的時候需要適當的手部清潔。
  • 研究人員欲打造可重複充電使用的N95口罩
    COVID-19 疫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 N95 口罩一貨難求。不過以色列理工學院和印度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種可重複充電使用的新型 N95 口罩。據悉,通過機械過濾(微纖維基質捕獲顆粒物)和靜電過濾(顆粒物被吸引到帶有靜電荷的表面),傳統 N95 口罩存在效用隨佩戴時間而遞減的短板。
  • 用電吹風給口罩「充電」?甬籍院士教你一個口罩「再生」小妙招
    隨著,口罩的供需矛盾更為突出。如何讓每一隻口罩發揮儘可能最大效能,這個問題的解決迫在眉急。「請大家幫助宣傳推廣應用此技術,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汙染,助力打贏『防疫』『復工』兩戰役!」昨晚,寧波籍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學副校長陳建峰給寧波市科協主席陳文輝發了一條微信,希望他和團隊最新科研成果——口罩荷電再生技術研究在家鄉推廣,以緩解口罩短缺之急。
  • 能自我消毒的「電動」口罩一夜走紅,快來看看它的工作原理
    自冠狀病毒危機爆發以來,全球對防護口罩的需求激增。在許多城市中心,口罩與社交距離和衛生措施齊頭並進。雖然大家使用的口罩種類很多,但最受歡迎的型號始終是N95。最近有研究聲稱,能自我消毒的「電動」口罩已經問世,消滅病毒效果「槓槓的」。
  • N95口罩可以消毒後再使用嗎?如何操作?大佬崔屹回復
    ,而日本、新加坡下發了可重複利用的棉布口罩。而過濾效果較好的N95口罩不好買,價格又較貴,我們能不能消毒一下重新使用呢?  近日,材料學大牛崔屹教授針對眼下緊俏的N95口罩回收利用展開研究,並證明了N95口罩合理消毒重複利用的可行性。相關工作發表在納米科學領域知名刊物ACS NANO上。
  • 最新!從SARS到新冠肺炎,北京科研人員17年攻關研發"神奇口罩",可自動殺菌消毒!
    一款可以自動殺菌消毒的口罩,這簡直就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34;。但是這樣一款口罩,聽上去似乎有些不太現實。然而,得益於&34;新材料技術的發展,這樣的口罩現在已經面世,這就是北京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副院長、中國感光學會光催化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曹文斌帶領研究團隊所研發的新產品。
  • 口罩復用技術助力全球抗疫
    提質增效標準先行據了解,陳建峰團隊通過「熱水泡滅毒+電吹風荷電再生」對口罩進行處理,即將口罩置於大於56℃熱水中浸泡30分鐘,隨後用電吹風機吹烘約10分鐘吹乾並荷電。為解決非常時期口罩再生重複使用問題,提供了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思路。
  • 可重複充電使用的新型N95口罩或很快就要面世了
    COVID-19 疫病的全球大流行,導致 N95 口罩一貨難求。不過以色列理工學院和印度塔塔基礎研究學院的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種可重複充電使用的新型 N95 口罩。據悉,通過機械過濾(微纖維基質捕獲顆粒物)和靜電過濾(顆粒物被吸引到帶有靜電荷的表面),傳統 N95 口罩存在效用隨佩戴時間而遞減的短板。
  • 不僅能阻擋,還能「摧毀病毒」的可重複使用口罩
    作者:醫殤宏哥現在,大家都已經普遍接受了戴口罩有助於防止新冠病毒傳播的事實,但科學家仍然在操碎心,以試圖尋找更好的材料來使用。一種由氧化鈦納米線組成的「濾紙」表現出很大潛力。近日,發表在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研究團隊發現這種新材料非常善於捕獲病原體,並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將其摧毀。據開發人員介紹,它還可以被用於空調和通風系統。 雖然這種基於納米線的口罩看起來就像是用普通濾紙製成的,但這種材料具備額外的抗菌和抗病毒特性,使其在除菌殺毒方面更加有效,同時它還可以重複使用。
  • 香港理工大學研發出可重複使用和回收的石墨烯口罩
    然而,目前的普通口罩存在不能自我消毒、重複使用或回收用於其他用途等問題。為了處理廢棄口罩,大多數國家只能使用焚燒法,但焚燒法產生的有毒氣體和高碳排放會嚴重危害環境。為此,香港理工大學提出了一種對市售口罩進行功能化處理的方法,該方法可賦予市售口罩優異的自清潔和光熱性能。研究人員採用雙模雷射誘導正向轉移法,將多層石墨烯沉積到低熔點非織造布口罩上製備了石墨烯口罩。
  • 最新《兒童口罩技術規範》推薦性國標解讀來了!
    最新《兒童口罩技術規範》推薦性國標解讀來了!、結構和性能等進行了大量數據採集、比對分析,設計了符合兒童特點的口罩指標體系和測試方法,並對此進行了專業解讀。這一指標對口罩濾材提出了較高要求,需要濾料生產企業具備一定的技術實力和生產經驗積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新進熔噴行業的企業如果需要生產國標兒童口罩用濾材,需要加強專業理論、工藝技術、聚合物性能研究,或進行相關裝備技術改造。相對於成人口罩,兒童口罩市場規模較小,而且不同年齡段兒童的尺寸規格相差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