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曙光出現,問題世界即將消除一切問題!

2020-12-05 思想者王建平

崔健:《我們做問題的製造者,還是做問題的終結者?》

————讀後感

先生上篇文章為我們簡單展望了一下感知邏輯如何運行,目前的生存狀態下,我們只能是在思路上努力領會,體會一下感知邏輯完全不同的存在風格,要說徹底理解並且完全掌握感知邏輯如何運行,我想,只有等我們真正切換到那個狀態時,才能真正做到。但是,先生畢竟為我們打開了一縷曙光,讓我們得以遠遠窺見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神奇!

先生此篇文章,為我們梳理一下感知邏輯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換一個角度說,就是我們為什麼需要邏輯,而且我們需要的最好的邏輯體系就是感知邏輯。

先生的系列文章中,往往開篇第一句話極具形上學含金量。言簡意賅、態度明確、斬釘截鐵的判斷,濃濃的形上學味道,極具思維衝擊力,爽透了。

」生物與我們的存在活動都必須運行在某種意識模式之下」。先生的篇首一句,就是這樣的形而上金句,內涵豐富。

「生物和我們的存在活動都必須運行在某種意識模式之下」,通俗的表達就是生物和人類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

;科學的表達方式就是生物和人類各有自己的行為特徵;形上學的表達就是」生物和我們的存在活動都必須運行在某種意識模式之下」。

通俗、科學、形上學的不同表達方式中,以形上學的表達最為抽象,但是也以形上學的表達內涵最為豐富。形上學本身就是本體學、邏輯學,是從廣泛多樣的個別中提煉抽取出來的普遍,是從紛繁複雜的表象中萃取出來的本質。所以,形上學的內容一定是環環相扣、閉環運行的邏輯鏈條,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具有動能,來催動世界的變化運動。具體到「生物和我們的存在活動」這件事,生物和我們的存在活動最大的特徵就是運動變化和感知運動變化,而感知更是生物和我們的存在活動的核心特徵,所以,這句話就可以置換成:感知必須運行在某種意識模式之下。而在感知論的語境裡,意識模式決定邏輯模式,所以,這句話還可置換成:感知必須運行在某種邏輯模式之下。而我們前面推論出,邏輯模式因其環環相扣、閉環運行的屬性而有了動能,所以能催動存在的運動變化,那麼上面的那句話還可以置換成:感知必須是在感知一種運動變化。

好的,推到這一步,我們就看明白了,實際上我們得出的是一個形上學的基本判斷:感知只能感知到運動變化的存在。如果存在裡的一切都靜止,那麼感知也會靜止,那就沒有什麼感知了。也就是說,我們感知的東西,本質就是運動變化。那麼運動變化必須有什麼屬性呢?那一定是必須有邏輯、有規則,否則,運動變化就是亂變化,無序的運動變化沒有意義,也不可持續。所以,我們就可以得出:存在,包括感知體和被感知體,必有存在的邏輯,否則無法存在,而縱觀存在裡的一切存在物,不過都是我們的感知屬性的組合,所以,存在的邏輯只能是感知邏輯,這就是先生此篇文章的文題」感知邏輯的合理性和適用性」的邏輯依據。

關於」我們只能感知運動變化」,或者說是「感知只能在運動變化中實現」,先生可能會經常表述為「感知互動持續不停地運行形成了存在永恆的運動變化」,這些判斷,先生在系列文章中多有論述,而且,先生的論述精彩之處在於,先生認識到了這種永恆絕對的運動變化,根源於感知邏輯的持續變化,只有邏輯才有變化的動能,也只有運動變化才需要規則和邏輯,靜止什麼都不需要,所以理論上,絕對的靜止不存在。這一點,不管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佛教、道教、儒教、三大天啟宗教,都不否認,都爭相承認,但是各家對於這種永恆絕對的變化的解釋就不一樣了,唯物唯心論裡,以牛頓為代表,追究運動變化的終極原因追到了上帝哪兒去,和三大天啟宗教說到了一起去;佛陀證悟了運動變化的原因是一念無明,佛陀超越了這個」無明」,證入了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常樂我淨涅槃境界;道教認為存在的變化運行動力源於「道」;儒家認為存在的運行變化根源在於「理」,王陽明認為「心即理」。

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其他的本體論,生命意志、強力意志、絕對精神等等在催動著存在的運行變化。各家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先生從形而上邏輯出發,得出存在運動變化的根源在於感知邏輯、感知意識本身帶有的無限動能和運動變化。這個判斷邏輯嚴密,推理合理,實在精彩!

先生的意思實際上是在說,存在必須運行在感知邏輯下,因為感知邏輯的運動變化屬性,決定了存在的運動變化屬性,也就是說,存在就是一堆運動變化,而這些運動變化,也只是一堆感知屬性,諸如大小、遠近、前後、上下、涼熱、軟硬等等,所以,我們感知到的、感知出來的,只是一堆屬性,根本沒有存在物,更沒有所謂的客觀物質,與其說我們感知到了存在物,不如說我們感知到了存在物以及存在物之間的運動變化關係,因為只有運動變化關係,才能體現出邏輯,體現出邏輯的運動變化屬性。所以說,客觀物質不存在、生命不存在,所有的存在,只是各種各樣的感知屬性,以及屬性和屬性之間形成的運動變化關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曾經說過「物質就是意識,意識就是物質」就是這個道理。說這麼多,總結為:存在就是在感知。這就是感知邏輯的合理性和適用性所在。

先生篇首這句話,還有一個有意思的小內涵,先生確定了生物有意識。這和客觀唯物論的觀點不同。客觀唯物論裡的「意識」,專指人的意識,默認只有人類有意識。看看意識的定義就知道了。實際上很容易想明白,動物要是沒有意識,沒有邏輯,那得有多可怕,瘋牛狂犬就是例子。

更不要說人類了,」尤其是我們更是如此,我們的精神活動沒有邏輯秩序根本無法進行」。先生在這句話裡說的我們的「精神活動」,應該是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精神性意識裡的感性成分,七情六慾、愛恨情仇,佛陀說的貪嗔痴慢。這些感性的精神活動的意識模式就是先生總結抽象出來的客觀唯物——生存競爭意識模式。這種意識模式充滿矛盾和主觀謬誤,但非常強大,我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水深火熱災難深重,感知論就為破除這種意識模式而來。另一方面是精神性意識裡的理性成分,包括先驗的感知邏輯理性,以及在感知邏輯理性基礎上進化出來的高級的抽象邏輯思維理性。這些理性精神活動的意識模式就是感知意識模式。感知意識模式被壓抑、被忽略、甚至被忘記,但她一刻不曾離開,感知論就為喚醒並強化這種意識模式而來。

」我們卻一直缺乏一套可執行的、無矛盾的、能夠有效指導我們行為的邏輯模式」。的確是缺乏,更可怕的是我們從來沒有想到過存在必須有邏輯,存在裡的問題就是邏輯有問題,更沒有質疑過我們現行的邏輯,就更別說能夠主動地想過可以換一套邏輯了。先生的感知論,就為了正本清源、刨根問底地解決這個更換生存邏輯的問題而來。

」生存競爭邏輯模式是我們無奈的選擇」。這是一個從歷史角度看問題而做出的明確判斷。在我們的人文之初,基本生存的艱難,理性思維的幼弱,感性直覺的強烈刺激,讓我們不知不覺地、無奈地選擇了生存競爭意識模式,結果就是我們遭受了數千年生存矛盾的困擾,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苦難時期。

」我們認為自己是邏輯模式的發現者,其實我們更是邏輯模式的製造者,生存競爭邏輯模式就是我們製造的意識模式」。這又是一個我們很難想到的精彩判斷。從客觀唯物角度來看,我們認為我們發現了客觀存在的邏輯模式。而從感知論的角度來看,生存競爭邏輯模式是我們自己的糊塗選擇和創造。這個精彩判斷裡,隱含了另一個形上學的基本規律:存在裡的一切,沒有所謂的客觀的先驗性,存在裡的一切,必有原因。這個基本規律,可以演化為另外一種表達方式:存在裡的一切,原本不存在,原本可以不這樣存在,如果可以這樣存在,就一定有可能那樣存在。這句話的意義就是,我們可以樹立這樣的思路:一切均有原因,一切均可質疑!既然可以這樣,就一定可以不這樣,關鍵的問題是我們確立了什麼樣的前提條件,我們擁有什麼樣的意識模式。那麼這個形而上的基本規律,用到先生的這句話裡,意義就是先生鼓勵我們,要大膽地質疑我們既有的邏輯模式,深入思考後,理性地選擇新的邏輯模式。

」我們將認識對象的存在狀態看成是孤立的客觀存在,錯了,其實真正的客觀存在必須包括我們自己,是我們參與互動的存在形態」。這句話說的是對於存在的認知上,我們既往擁有的是謬誤的客觀唯物的觀點,而真實的存在,是我們參與互動的感知存在。這句話裡,先生用過兩次「客觀存在」,前面的「客觀存在」,是充滿矛盾的謬誤的」客觀存在意識模式」裡的「客觀存在」,後面一次的「客觀存在」,是我們的主觀願望裡面,和」真理」等價的那個」客觀存在」。

」感知運動中的事物形態包含著我們互動的因素,感知邏輯就是這種互動結果的體現,因此,感知邏輯就是我們自身的邏輯」。意思是世界的存在是我們的感知互動的結果,而世界的存在,盡顯感知邏輯的規律性,也就是我們根深蒂固認為的、科學發現的客觀規律,實際上只是世界表現出來的感知邏輯,所以,就能得到」客觀規律就是感知邏輯」的精彩判斷,所以就可以推論出「感知邏輯就是我們自身的邏輯,科學發現的客觀規律、客觀邏輯,實際上就是我們的感知邏輯」。這個推論有一個極為重大的現實意義,就是先生把老老實實的科學發現,完美地納入到了感知邏輯裡面去,這非常有利於我們克服難以克服的「客觀唯物觀念」。

」感知邏輯的合理和完善是不容置疑的,因為它就是存在的秩序與規律,是存在得以存在的保證,是存在得以存在到今天並且還將永遠存在下去的保證」。先生的這個判斷再次強調了感知存在是我們的先驗的、無法更改的、現實的、平臺意義的存在方式,我們只能這樣存在,我們無法不這樣存在,這是我們這種生物方式的存在前提,而且,這種存在模式,經過數億年的磨合、進化、檢驗,已經完美無缺、圓洽永恆,我們必須、只能順應,無法質疑,所以,我們既不要好高騖遠,也不能妄自菲薄,我們要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地去感知存在,去擁抱感知存在裡內化存在的愉悅。

」我們一直在基本生活中運用感知邏輯,所有的生活常識都是感知邏輯模式決定的,但一進入精神意識領域,一進入生存的倫理選擇與判斷,一進入事實對錯的鑑別,一進入思考與行為的決策……等等需要高級邏輯運行的區域,我們就放棄了感知邏輯的演繹運行,我們執行的是生存倫理下的邏輯」。先生的這句話,用形而上的語言邏輯,精準描述了我們的生活中,經常令我們感覺到的芒刺在背的不適感的來源,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存在中,無法調和的兩面性:我們的基本生活存在,用的是感知邏輯,這保證了我們的基本存在。而在人文領域的生活存在中,我們無奈地選擇生存競爭邏輯。所以我們經常感覺到迷茫、頹廢、撕裂、不痛快不開心、甚至歇斯底裡瞬間崩潰。這是兩種邏輯模式之間的無法調和,映射在我們的精神認知上的必然反應。是邏輯矛盾的提醒。

」放棄了我們設置的生存邏輯之後,我們從始至終都在一個邏輯模式下運行,再也沒有兩套邏輯模式的矛盾衝突了」。這是先生的悲憫,這是感知論的解決方案。先生從嚴密的邏輯出發,推導出問題的根源,並提出完美的拯救方案,這是我們的幸運。

」用感知邏輯模式來決定我們的存在形態,這是人類思想及行為的重大轉折與改變,意味著我們人類將真正的重歸於存在本身的運行軌道和運行規律。而更為重要的是,我們不是以生物本能式的回歸,我們是以高級文明與智慧的狀態理性的回歸,這勢必將造就存在的理想化勝景」。先生在文末展望了我們進行完邏輯修正後的美好願景,這值得我們期待。

感恩先生的悲憫,先生威武!

相關焦點

  • 2020世界上第一個迎接新年曙光的地方在哪裡呢?Happy New Year
    新的一年即將到來,在這個辭舊迎新的時刻,捎去我們最溫暖的祝福,祝你新年快樂!Happy New Year [hpi nu jr](美)那麼究竟世界上第一個迎接新年曙光的地方在哪裡呢?和寶寶一起在Tips小貼士裡面尋找答案吧!寶寶讀對了沒?
  • 所以一切外在的問題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
    無論是世界的問題還是個人的問題,根源只有一個:內在意識顯化外在,一切外在表現出來的事件都是內在意識的投射!而當下的地球,自從2012開始,地極偏移,能量變動,我們的思想無時無刻不在顯化,人們感覺彼此是分離的,那麼新冠病毒的出現更加推動了分離的表象,日前,無論國家與國家之間是否願意加強團結與合作,我們都無法完全敞開大門讓交流充分發生,是不是?
  • 人口即將世界第一,拼命生兒子的國家,該如何解決光棍問題?
    人口即將世界第一,拼命生兒子的國家,該如何解決光棍問題?自清朝以來,我國便一直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之前很多年裡甚至還要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以抑制人口過快增長。但事實上,還有一個國家在有據可查的歷史中也曾長期佔據著世界人口第一之位,近年來更是有反超中國的跡象,那便是亞洲的另一個大國——印度。
  • 曙光公益---暖心家教國際村社區輔導班即將啟動!快來報名啦!
    曙光公益       暖心家教項目介紹項目背景    曙光公益援助中心,自2008年4月啟動「溫暖行項目」,長期開展社區探望及節日送溫暖活動。曙光溫暖行項目,基於長期開展的「節日送溫暖活動」調研,貧困家庭缺的不僅僅是物質,還包括社會價值、文化及精神上的匱乏。深入這個群體,我們感受到他們接受的同時,心情也非常沉重,心靈深處渴求一種改變和發展,他們更缺乏心靈上的安慰,思想精神上的指導。正如輸血不能徹底治療病人的病情,我們更需要給這樣的家庭有「造血」功能,而這樣的能力就必須以知識為基礎,只有具備文化知識,才能自力更生,真正改變家庭狀況。
  • 絕望與希望交織的世界 9187《文明曙光》世界觀曝光
    浩劫新生,曙光再現!哆可夢遊戲全新力作,末世冒險ARPG《文明曙光》近日即將開測,濃鬱的廢土風、精緻的畫面、獨特的角色形象,贏得了眾多玩家的關注。但是,你知道在這些極具衝擊力的畫面下,隱藏著什麼樣的秘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進入《文明曙光》的世界,看看末日廢土中波瀾壯闊的故事吧。
  • 關於當前佛教界幾個思想理論問題的反思(上)——陳星橋
    所以,正視這些問題,釐清「人間佛教」、「佛教是文化」、「禪」等思想概念和提法,已成為佛教界加強思想理論建設的當務之急。下面筆者擬就這類問題作一番探討,以就正於方家。一、佛教的根本教義與五乘佛法在討論上述問題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什麼是佛教。因為無論是講「人間佛教」、講「佛教是文化」,還是談「禪」,首先不能離開佛教這個大的前提和依據。
  • 人類的終極目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問題
    第六章,人類的終極目標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問題人類的終極目標當然是所有人一致的目標,是解決所有人一切問題的根本問題,是所有人真正需要的自然智慧,是所有人都覺悟的宇宙真相,所有人有了統一的世界觀,所有人覺悟了真正的人性,所有人有了統一的價值觀,所有人才會明白人類的所有問題的根本問題,解決了這個根本問題就是人類的終極目標,實現人類的價值關系統一。
  • 《國王的兩個身體》中的問題意識:現代政治思想的中世紀根源
    有鑑於此,我們不妨從該書由作者本人為1957年版所撰寫「前言」入手,了解該書寫作的緣由、成書過程以及主題思想。在此基礎之上,我們分析全書獨具匠心的結構,和讀者一起為進入神秘的中世紀思想世界做好熱身運動。
  • 快評:消除焦點問題 方顯幹部之能!
    保障生產安全平穩,不出焦點問題,是對領導幹部履職能力的常規檢驗;勇挑重擔,快速消除焦點問題,是對領導幹部解決問題能力的非常考驗。大平穩就是大效益。領導幹部必須具備料敵於先、治其未病的本領。「把問題想在前面,把工作做在前面」,安排工作須細緻周到,無遺漏、無空當,把可能出現的焦點問題消滅於萌芽狀態,這是嚴要求。本領高強,心頭不慌。關鍵時刻、緊要關頭,領導幹部解決問題的能力至關重要,解決問題能力強,能快速破局,直指勝利。
  • 十六、提高解決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關於科學的思想方法和...
    問題是事物矛盾的表現形式,強調增強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就是承認矛盾的普遍性、客觀性,就是要善於把認識和化解矛盾作為打開工作局面的突破口。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更加複雜,既有過去長期積累而成的矛盾,也有在解決舊矛盾過程中產生的新矛盾,大量的還是隨著形勢環境變化新出現的矛盾。這些矛盾許多是這個發展階段必然出現的,是躲不開也繞不過去的。
  • 【思政講理】在問題導向中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實踐機制
    一、堅持問題導向的時代緣起1.堅持問題導向是開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邏輯起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以重大問題為導向,抓住關鍵問題進一步研究思考,著力推動解決我國發展面臨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問題。」
  • 歷史虛無主義問題的實質是歷史觀問題
    從表象上看,歷史虛無主義問題多以所謂史實、史料問題出現,但究其認識根源和動機,則是一個歷史觀問題。繁榮發展歷史研究、黨史國史研究,必須反對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還歷史本原,澄清歷史是非。正確的歷史觀是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重要思想認識來源和基礎,在人類的思想認識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人類社會的思想發展、文明進步總是離不開認識和研究歷史,而認識和研究歷史又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在一定的歷史觀指導下,以史實、史料為基本依據而進行的一種思想認識活動。近現代以來,人類的這一思想認識活動逐漸發展成為一門學科,即史學研究或歷史科學。
  • 辯證唯物主義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法寶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必須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更加自覺地堅持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增強辯證思維、戰略思維能力,努力提高解決我國改革發展基本問題的本領。
  • 趣享星世界 天天愛消除遊紐西蘭之旅即將出發!
    8月19日,《天天愛消除》攜手知名中高端智慧型手機努比亞開展的「趣享星世界」活動即將出發!活動將帶領玩家、粉絲、媒體及攝影師展開八日紐西蘭之旅,盡攬廣袤無垠的星空、碧藍幽靜的湖水和豐富多彩的活動。今年5月,騰訊旗下超人氣手機遊戲《天天愛消除》與努比亞手機合作,在遊戲中特別推出「趣享星世界」線上活動,玩家通過闖關收集星星,就有機會暢遊紐西蘭並用最新面世的努比亞Z9智慧型手機記錄下夢幻又刺激的星空之旅!
  • 文明交流互鑑思想影響世界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世界進入多層次、多元化問題交融階段,單一或局部簡單的方式無法解決世界面臨動態開放的複雜發展問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總結人類文明發展歷史經驗,預測人類全球化共同未來,提出新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 雲端升級技術進度即將接近滿分!中科曙光中標安徽水利勘測設計院
    在過去的水利水電勘測設計行業中,工作時圖像渲染面臨的問題是使用時間較長和工作效率低,這些問題需要更加先進的技術才能解決,中科曙光的技術剛好成為需要。 中科曙光的雲桌面系統因為其對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總院的傳統PC機部署模式做了智能化的提升,雲桌面系統的安全、運行穩定在曙光硬核的支持下,用戶使用過程中的安全方面得到了保障,而且它還打造了一個節約能源、降低噪音和便捷管理的一個機房環境,管理員在運維方面也更加簡單便捷。
  • 曙光6000階段性成果——曙光「星雲」系統發布
    6月1日,曙光「星雲」超級計算機系統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該系統以其每秒三千萬億次的峰值運算速度、每秒1271萬億次的實測Linpack峰值運算速度,在第35界世界超級計算機排行榜上排名第二,成為中國第一臺實測性能超千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
  • 為什麼量子力學的「多世界」解釋存在許多問題?
    但當多世界解釋出現時,這些激情可能會變得非常極端,以至於我們必須懷疑,在這個問題上的投入是否會遠遠超過解決一個科學難題的投入。多世界解釋的主要吸引力在於它不需要改變或增加量子力學的標準數學表示。沒有神秘、特別、突然的波函數崩潰。根據定義,它預測的實驗結果與我們觀察到的完全一致。但如果認真對待它,我們很快就會明白,量子力學的概念性和形上學問題並不會因為假設的簡單性和預測的一致性而被消除。
  • 大家手筆: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思想的新發展
    今天,世界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歷史和現實不斷證明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思想的科學性。   中國共產黨始終注重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歷史思想與中國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推動這一思想不斷發展,並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提供科學思想武器。毛澤東同志指出:「『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正確的命題,是在1924年至1927年的中國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提出了的。
  • 學會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問題 ——重溫毛澤東《學習和時局》
    今天,我們重溫這篇重要著作,學習領悟其中蘊含的辯證法思想,對於黨員領導幹部堅持用辯證法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團結同志」  科學認識黨內矛盾和鬥爭。毛澤東在《學習和時局》中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反對陳獨秀錯誤路線和李立三錯誤路線的大鬥爭,這些鬥爭是完全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