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吃一粒米,把它放在你的嘴,從那一刻起,米到了哪個器官哪裡就開始疼,哪怕咽口水都是痛不欲生,仿佛咽下去的是玻璃渣一樣。」
「很痛,很苦,讓我早點死吧!」
能想的到麼?
這個是一個平時堅強好勝的父親在癌痛面前求助於他子女的話。
甚至,瞞著家人打算用自殺來維持他最後的尊嚴。
"死亡是一瞬間,可疼痛卻如同凌遲處死,我不怕死,但我真的受不了疼。"
(以上文章片段參考來源於知乎)
可想而知,癌痛爆發起來的疼痛指數到底有多強烈。
實際臨床中,進入癌症中晚期出現癌痛的病例多不勝數。據研究報導,30%~45%的癌症患者會出現中度到重度疼痛,有50%接受抗癌治療的患者中有不同程度疼痛,80%左右的晚期癌症患者出現各種程度疼痛。
每當這時候,很多家屬都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想幫助卻不知道該怎麼入手,吃止痛藥(臨床上緩解癌痛的藥物大多為阿片類,如可待因、嗎啡等)一方面怕藥物會與化療治療藥物相剋,一方面擔心藥物上癮及其副作用的問題。
但,這邊小編要給病友指出幾點:
1. 對於普通大眾來說,確實,這些止痛藥在你沒有出現疼痛時候服用時會增加藥物的上癮率,但對於癌痛的患者來說,這類止痛藥引起的上癮風險很低。
如果病友們在用藥期間出現對止痛藥耐受性,這提醒你可能需要更高的劑量進行控制疼痛,但不意味著可以自己隨意增加劑量,這個時候你需要做的是求助你的主治醫生看是否需要更換藥物或是提高劑量。
2. 有些病友害怕服用這些止痛藥帶來睏倦、無法交流、行為怪異或依賴性等副作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當你開始服用強力止痛藥時,這些副作用就存在。
這個時候只有找到正確水平的止痛藥,並且你體內的止痛藥達到穩定水平,這些副作用便會消失。
請病友們記住,大多數癌症疼痛都是可控的,學會根據不同程度癌痛合理控制疼痛對有效治療至關重要。
①輕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無幹擾。
②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幹擾。
③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需用鎮痛藥物,睡眠受嚴重幹擾,可伴自主神經紊亂或被動體位(不能依靠自身的力量來調整或變換肢體的位置,處於一種固定而不適的狀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系的諾亞·萊赫欽等研究人員在一系列接受骨髓移植和活檢的患者中發現,在癌症患者的床上展示自然場景的放鬆圖片和播放放鬆的聲音相比對照組(什麼措施都沒採取)的患者疼痛程度明顯降低。
說明適當的轉移注意力有降低患者疼痛的效果。對於身體狀態較好或疼痛可耐受(大多為輕度疼痛)的病友,不妨試著暫時忘記身上的疼痛和手中的止痛藥,學會多親近大自然。
除此之外,按摩、適度運動、觸摸療法、芳香療法等也都是幫助患者注意力轉移,緩解疼痛的方法。
持續劇烈的癌痛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接受抗癌治療的意志,還是導致癌症患者產生抑鬱、焦慮、自殺等負性情緒的主要原因。
病友們應該要時刻注意心態的調整,莫菲特癌症中心的雅各布森博士指出:心理社會幹預能提供更好的疼痛管理,並能有效降低與癌症及其治療相關的疼痛幹擾患者生活的程度。
家屬們應該主動和患者們交流,如一起讀報、鼓勵患者多參加癌友組織的活動等,在身體允許情況下,病友們可以練習一些降低疼痛的技巧,如深呼吸鍛鍊、全身肌肉放鬆訓練等。
當癌痛進展到一定程度時候,藥物療法是緩解癌痛最有效的方法,但病友們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將自己的真實情況反饋給你的主治醫生。千萬不要以為癌痛忍忍就好了,或是覺得講出來很難為情,癌痛並非忍一忍就會過去的,一味忍受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當癌症壓迫到神經或者侵犯到臟器了,即使用最高級別或最高劑量的鎮痛藥物也無法有效控制癌痛,我們稱難治性癌痛。
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放射性粒子植入術、選擇神經阻滯或毀損、鞘內鎮痛泵植入術等微創手術來緩解癌痛。
放射性粒子植入術:在腫瘤細胞或瘤體受累神經周圍植入放射性粒子,相當於內部放療,進而縮小瘤體而控制疼痛。
選擇神經阻滯或毀損:顧名思義即對疼痛區域的感覺神經進行毀損,可以說是最為「簡單粗暴」的治療手段。臨床上的胰腺癌導致的中上腹部疼痛,便是應用這個治療方法進行靶向毀損腹腔神經叢以控制疼痛。
鞘內鎮痛泵植入術:將導管引置到疼痛傳導的相應脊髓節段,局部靶向的給予鎮痛藥物來緩解患者的疼痛。
癌痛治療與腫瘤治療等同重要,病友們千萬不要想著癌痛「忍忍」挨過這段時間就好。
學會正確認識癌痛,知道「癌痛也是一種病」,學會跟醫生進行溝通,主動接受合理、規範的診療,勇敢跟癌痛說再見。
參考來源:
1.王秀問,王永剛.腫瘤內分泌學[M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出版社,2009:80.
2.知乎、好大夫在線、癌症新聞、梅奧診所、利悅行、醫世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