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單套最大DCC-PLUS裝置投產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1月2日,在零下30多度的大慶,黑龍江省海國龍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打破了石油化工裝置不在冬季開工投產的慣例,實現了國內最大的單套催化熱裂解裝置(DCC-PLUS)一次開車成功。該裝置的一次投產成功,為該公司「化尾」中聚丙烯、聚乙烯裝置全面投產提供前提保障,也標誌著該公司55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解項目進入全產業鏈生產階段。

據了解,海國龍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550萬噸/年重油催化裂解項目是黑龍江省發展「油頭化尾」的示範項目,其230萬噸/年DCC-PLUS裝置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單套裝置,又是該公司煉油與化工環節最核心的裝置。

該公司總工程師曾宿主介紹,該套裝置採用中國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DCC-PLUS工藝,具有原料適應性強、流程短、投資強度較小等特點。「宜烯則烯、宜芳則芳」,能夠同時兼顧乙烯、丙烯與BTX生產,適應汽油餾分、柴油餾分與重油餾分等多種原料,降低了原料成本,可即時應對煉油與化工市場的周期性變化。

「該套裝置與200萬噸/年重油加氫、100萬噸/年超級懸浮床加氫等大型化裝置進行配比組合,實現重油高效轉化,與『油頭』向『化尾』的深度一體化。與輕烴蒸汽裂解裝置深度耦合,DCC-PLUS裝置生產的全部高價值組分得到充分利用,最終通過聚烯烴裝置,最大量生產聚乙烯與聚丙烯產品,可節省投資、減少佔地、降低操作費用與能耗,更加高效便捷的將全流程納入到現代化數字型工廠的管理中,提高全廠運行效率和產品質量。」 曾宿主說。

(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

相關焦點

  • 國內單套最大DCC裝置一次試車成功!「油頭」項目進入全產業鏈生產...
    2021年1月2日,備受關注的黑龍江省海國龍油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傳來捷報:國內最大的單套催化熱裂解裝置——海國龍油550項目23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龍油550」項目是黑龍江省三個「油頭」項目之一,100萬噸/年懸浮床渣油加氫裝置和230萬噸/年的催化熱裂解裝置均為全國單套最大。作為連接550項目煉油與化工環節最核心的裝置,海國龍油550項目23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裝置的一次開車成功,為項目「化尾」聚丙烯、聚乙烯裝置全面投產提供前提保障,標誌著550項目進入全產業鏈生產階段。
  • 國內單套最大DCC裝置一次試車成功 「龍油550項目」進入全產業鏈...
    「龍油550項目」DCC-PLUS裝置全景。2日,省百大項目、「油頭化尾」領軍項目「龍油550」再傳捷報:國內最大的單套催化熱裂解裝置——海國龍油550項目230萬噸/年催化熱裂解裝置(簡稱DCC-PLUS裝置),一次開車成功,產出合格產品。
  • 國內單套最大的天然氣等離子制乙炔類裝置將落戶上庫高新區上庫...
    此次合作協議的達成,標誌著國內單套最大的天然氣等離子法乙炔類裝置,在化工領域擁有了新的技術。 據新疆望京龍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郭社增介紹,天然氣等離子制乙炔屬於高新技術,天然氣制乙炔由部分氧化法,原本一噸乙炔需要6700方天然氣,用了等離子技術後,一噸乙炔僅需要2000方天然氣,為PBAT全生物降解塑料提供了很好的技術和產品的支撐。
  • 國內第一套異丁烷裝置提升煉油尾氣利用率
    國內第一套異丁烷裝置提升煉油尾氣利用率1月2日7:30,金陵石化煉油二部主任陳剛走進控制室,查看異丁烷裝置正丁烷異構化單元的產品轉化率,DCS系統顯示為47.6%,運行穩定。煉油尾氣已經由過去的「廢物」變成了生產高附加值產品的原料。
  • 國內最大天然氣發電廠在杭投產 明年用電能解渴
    國內最大天然氣發電廠在杭投產 明年用電能解渴www.zjol.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7:03:22  浙江在線新聞網站   國內最大天然氣發電廠在杭投產
  • 全球單套產能最大高純γ-丁內酯項目滿負荷運行
    生意社07月01日訊   2019年6月27日,邁奇化學股份有限公司單套產能3萬噸/年γ-丁內酯(GBL)裝置進入滿負荷狀態,產品純度高達99.95%、水分低於0.01%,超過行業標準電子級要求,填補了我國高純度GBL在電子化學品上的空白,產品質量國際領先。
  • 首套順酐法四氫呋喃裝置投產在即
    首套順酐法四氫呋喃裝置投產在即 3076次閱讀 作者:孟朝紅   來源:中國化工報
  • 大連化物所二氧化碳膜分離裝置投產
    昨天喜訊傳來,這種低品位天然氣在我國首次可以變廢為寶,神奇的「金手指」是大連化物所研製的二氧化碳膜分離裝置。日前,這套裝置在中石油海南福山油田開車成功,並順利通過驗收正式投產。  由曹義鳴研究員領導的膜技術組完成的這套裝置,可將低品位天然氣中的二氧化碳分離出來,年處理天然氣量1360萬標準立方米,是目前國內第一套膜分離二氧化碳裝置,也是目前世界上同類裝置中處理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天然氣膜法處理裝置。它的開發應用標誌著我國利用膜技術分離天然氣中二氧化碳技術工藝步入世界先進行列。
  • 國內最大煤基芳烴項目建成投產,牛逼啊!
    榆林市政府副市長,米脂縣委書記,陝西榆林能源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國忠等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見證這個國內最大煤基芳烴項目全面建成投產。  同時創造同行業5項全國第一:在國內首次採用沸騰床+固定床(FFT+FHC)煤焦油加氫組合技術,實現了該技術首套工業化應用;國內首次自主創新並應用原煤純氧燃燒熱解技術;兩項技術一次性示範應用成功,首創國內紀錄;煤基芳烴生產裝置規模國內最大;矽鐵項目綜合冶煉電耗國內最低。
  • 總投資50億元,國內最大碳化矽基地正式投產
    圖片來源:拍信圖庫 昨日消息,據報導,投資50億元,建設用地約1000畝的中國電科(山西)電子信息科技創新產業園在山西轉型綜改示範區正式投產
  • 金陵石化國內首套異丁烷裝置 提升煉油尾氣利用率
    1月2日7:30,金陵石化煉油二部主任陳剛走進控制室,查看異丁烷裝置正丁烷異構化單元的產品轉化率,DCS系統顯示為47.6%,運行穩定。該公司煉油尾氣已變成高附加值產品的原料。2017年6月國內第一套異丁烷裝置建成投產,年產60萬噸異丁烷,成為該公司效益增長點。2019年,裝置累計生產異丁烷44萬噸,同比增加2成,創效明顯。異丁烷裝置以煉油尾氣為原料,將其中的組分進行分離提純。其中出現的很多難題,沒有先例可供借鑑。該公司技術人員攻堅克難啃「硬骨頭」,逐一消除瓶頸,實現了增產穩產,為產品的高質量提供有效支撐。
  • 國內天然氣發電單機容量最大機組投產
    國內天然氣發電單機容量最大、效率最高的冷熱電三聯供項目——中國華電集團廣州增城燃機項目1號機組6月14日在廣州正式投產。華電廣州增城燃機項目建設了2套67萬千瓦的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年發電量達43.84億千瓦時,通過輸入天然氣生產電力、工業用的蒸汽、冷源、熱水等產品,綜合能源利用效率可達80.5%。同時,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1437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2230噸,較同容量的燃煤電廠每年減少5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 國內最大特種玻纖研發生產基地在重慶投產
    3月20日,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從長壽經開區獲悉,重慶國際複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長壽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日前在長壽經開區點火投產,成為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生產研發基地。據了解,國際複合新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共規劃建設7條特種玻璃纖維生產線,涵蓋市場上主要的高端特種玻纖產品,其中先期投產的是新一代超高模量玻璃纖維生產線和高強細紗生產線,其餘生產線將於2022建成,投產後可實現年銷售收入四億元。
  •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州投產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據浙江在線21日報導,當天下午,國內規模最大、技術最成熟,擁有自主核心技術,並真正可量產半導體大矽片的生產廠——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投產
    來源:財聯社【打破國外企業壟斷 國內最大規模大矽片生產廠在杭投產】《科創板日報》22日訊,杭州中欣晶圓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大矽片項目21日在杭州錢塘新區竣工投產,實現了8英寸大矽片的正式量產,同時12英寸大矽片生產線進入調試、試生產階段。
  • 全球首套單原子催化劑正丙醇裝置投產
    中國石油網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張婉青)9月8日,寰球上海公司收到寧波巨化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發來的喜報,祝賀公司設計的5萬噸/年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及其加氫制正丙醇工業裝置全流程一次開車成功,生產的丙醛和正丙醇產品合格,各項產品性能參數達到或優於設計指標,標誌著全球首套採用單原子催化劑的乙烯多相氫甲醯化工業化生產裝置成功投產
  • 國內最大高模量玻纖材料生產線在長壽投產
    該項目從去年6月26日籤約至今僅僅9個月便建成投產,創造了長壽經開區工業項目建設新速度。玻璃纖維是一種性能優異的無機非金屬材料。與普通無鹼玻璃纖維相比,高強度高模量玻璃纖維具有拉伸性強、抗衝擊性能好、化學穩定性和抗疲勞性好、耐高溫等特點,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兵器、艦船、化工等領域。
  • 全球單線產能最大:180萬噸/年乙二醇裝置實現高標準中交!產能釋放...
    該項目於2018年9月2日開工建設,全體參建員工歷時449天,順利完成各項施工節點目標,創造了國內同等規模裝置最快建成記錄。   恆力(大連)石化180萬噸/年乙二醇1線裝置是當前全球單線產能最大的裝置。
  • 今年700萬噸投產後 明年又加千萬噸!聚烯烴工藝哪家強?
    9、龍油化工  在大慶,龍油化工1套20萬噸/年聚丙烯(ST II)裝置投產,另外1套35萬噸/年聚丙烯(ST II)裝置和1套40萬噸/年聚乙烯(Unipol)裝置正在擇良辰。  按照上述統計,2020年已經投產了8套聚乙烯裝置,合計生產能力300萬噸/年;2020年已經投產13套聚丙烯裝置,合計生產能力400萬噸/年。
  • 國內最大的特種玻纖研發生產基地在渝投產
    項目牽頭單位負責人介紹,比如介電常數低於4.6和介電損耗小於0.001的低介電玻璃纖維,已經實現了全球最大規模的商業化生產。同時,還攻克了異形特種玻璃纖維生產難度大、品質不穩定的難題,在國內率先實現了異形比為1∶3和1∶4高性能特種玻璃纖維的穩定生產,異形纖維最高填充可達70%,填補了國內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