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2021-01-09 遲早早是個男人

今天我們將討論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和我們親近的是夫妻還是兄弟姐妹?

心理學家斯諾克提出了一個相互依賴的模型,它指的是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隨著個人年齡和心智的變化而變化。顯然,配偶和兄弟姐妹都符合這個模型。

兄弟姐妹是從童年到成年陪伴我們的人。很長一段時間,除了父母,他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婚姻是我們一個小家庭的開端,伴侶是我們餘生陪伴我們的人。長期以來,他們是近親。那麼,夫妻關係和兄弟姐妹關係的重要性是什麼呢?

簡單暴露效應

首先,血緣與成長環境的相近性的確為關係增加了親密感。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簡單暴露效應,指的是頻繁接觸會增加彼此之間的好感度。

對兄弟姐妹來說,他們在一起長大,經常見面,彼此之間的熟悉程度很高,這種熟悉感會使他們越來越相像,不知不覺地把彼此帶入自己的世界,成為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而且,對於兄弟姐妹來說,在生命的最初階段,他們有著相似的成長環境和生活經歷。特別是對於同齡的兄弟姐妹來說,沒有什麼可說的了,彼此分享自己的經歷和感受,進一步削弱了親子關係中的距離感。

生物適應性

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看,親人之間良好的關係也起著適應作用。在人類社會的早期,個體是難以立足的,只有以家庭為單位,相互支持,才能更好地生存。

因為,通過血緣關係,不同的個人將形成一個家庭,在這個家庭中,個人將具有強烈的歸屬感,家庭的利益將被視為他們責任的一部分,互相幫助,共同克服困難。因此,在許多情況下,由於兄弟姐妹之間的血緣關係,這種關係自然比普通朋友要好得多。

關係轉換

然而,隨著個人的成長,強烈的家庭關係將逐漸被愛所取代。這並不是說家庭關係不存在,而是因為個人的心理資源有限,當建立新的親密關係時,更多的心理資源會注入到愛情關係中,家庭關係的存在會被稀釋。而這種由兄弟姐妹情愛向夫妻過度愛的趨勢也具有生物適應的功能。

當我們長大後,我們必須擺脫原來的家庭,逐步在新的家庭中找到自己的角色。我們在新家庭中有更多的責任。我們將有自己的孩子、妻子(丈夫)、小家庭和一系列的家庭問題要處理。

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必然被夫妻之間的愛情所取代,這是人類社會性的體現。那些曾經很親密的兄弟姐妹會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小家庭,你的關係自然會比以前更糟。在這個階段,伴侶和孩子將佔據你更多的精神資源,你將把他們視為你核心自我的一部分。

總的來說,隨著生活的發展,我們與親人和伴侶的關係將繼續改變和發展,最終,你的伴侶將成為你的親人。從本質上講,兄妹關係與夫妻關係沒有可比性,這也是現代心理學的主流觀點。對我們來說,他們都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是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陪伴著我們。

相關焦點

  • 究竟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回答很一致
    有很多人說,親情是永遠的,因為血脈相連,夫妻關係是較次之。尤其是隨著社會發展,個體意識得到充足發展以後。對於此觀點,很多心理學家持有不同的意見。從生物學上來說,親情是永遠的,我們自母體中一個小小細胞開始,就和兄弟姐妹有了分別,雖然他們是我們除了父母子女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
  • 從血緣上來講誰才是你最親的人?父母還是兄弟姐妹?答案有點意外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被賦予了許多身份——兒子、女兒、弟弟、妹妹等,在這些親戚關係中,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是跟我們很親的人。而且,無論是性格還是長相,我們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再加上大家一直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習慣也容易受對方的影響,表現出類似的習慣。
  • 從血緣的角度,我們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親?別不懂裝懂
    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兄弟姐妹是從小玩到大的關係,而父母跟子女是從小陪到大的關係。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從血緣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比較親呢?從血緣的角度上,和兄弟姐妹比較親站在血緣的角度上,兄弟姐妹親,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父母各一半的遺傳基因,身體上流的都是父母的血。但在實際生活上,父母跟子女比較親。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專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在這個時候,很多兄弟姐妹們就會不再聯繫,甚至會反目成仇。那麼面對這兩個個體都十分重視的社會關係,究竟哪一種更親近一些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從生物進化論視角來看,無論是什麼樣的關係,一旦形成,就會擁有某種適應的能力。當人類產生之初,作為個體生活的人類難以面對惡劣的自然環境,別說取得發展,就連生存下去都是一件十分艱難的事。
  • 從血緣講,父母、兄弟姐妹、孩子誰是我們最親的人?答案很意外
    老媽一聽,立馬假裝生氣:「真是嫁人之後就忘了娘,到底我跟你親,還是老公和孩子跟你親啊?」這一問,把心直口快的妹妹問懵了,隨口答道「孩子親」,然後她一看老媽要變臉,趕緊補充道:「孩子親,也比不上老媽最親!」有了這機智的求生欲,她這才順利脫險,高高興興拿著一大堆東西回家了。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我們的兄弟姐妹也從父母那裡遺傳了一半的染色體,這就導致,我們可能與兄弟姐妹沒有什麼關係,也可能與他們的遺傳係數超過父母。這會導致兄弟姐妹成為我們最親的人。但是由於Y染色體上的基因只能雄性遺傳給家族的雄性,也是網上常說的「我有一條祖傳的染色體」,因此,兄弟之間的關係可能是最親,這個答案可能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雖然兄弟姐妹可能是我們血緣上最親的人,但為什麼我們不用對他們負太大的責任呢?
  • 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哪種關係比較親?遺傳學給了答案,你認同嗎
    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就衍生出了人們對於這種同在一個屋簷下,卻並非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關係的看法。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對此大家都各執己見:看法一:肯定是同母異父的更親啊,那再怎麼樣還是一個娘胎裡出來的,在同一個子宮待過,那和別人能一樣嗎?
  • 在農村,為啥老父母走後,很多親兄弟姐妹都不親了?專家的話扎心
    其實父母那代人,兄弟姐妹之間五六個很正常,畢竟過去的農村講究著「多子多福」的觀念,這樣老人的養老也會有所保證。那時候的生產力並不是很發達,勞動力依舊是很大的需要,所以孩子多也能夠讓家庭越來越好。但在農村,為啥老父母走後,很多親兄弟姐妹都不親了?專家的話扎心。
  • 兄弟姐妹之間關係可以冷漠到什麼程度?小時候感情才是真的,如今都...
    最近有篇文章非常火熱,文章描述兄弟之間的感情,主題就是描述現在的親情不再是像以往那樣緊密,甚至親兄弟的關係還不如普通人。難怪大家都這麼想,因為事情本就是如此,生活節奏這麼快,誰還有閒心去顧及這些呢? 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可以冷漠到什麼程度?先跟著小編一起看看網友們的分享,看看他們的真實案例。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表親三千裡所謂表親,就是指自己與姑姑、姨母、舅舅這三者後代子嗣之間的關係,主要特徵就是,彼此之間雖有血脈關係,但正常情況下並非同姓。姨母與舅舅,是自己母親的兄弟姐妹,他們雖然與自己的母親同出一胎也是同姓,但他們的孩子卻跟自己不一樣。通常將表親歸類為母系的親戚,不過姑姑這支父系的親戚也在其中,因為姑姑畢竟也是外嫁的女兒,她的子女也是異姓。
  • 孩子為什麼跟媽媽一方親屬更親?答案說到寶媽心坎裡,很實在
    原因是,她當心肝兒疼的小侄子,竟然說她這個姑姑沒有小姨親。小侄子見了她,就客客氣氣,但見了小姨直接就跑上去親親抱抱。我同事就想不明白了,她每次回娘家的次數,可比孩子小姨去的次數多多了,孩子怎麼就跟自己親不起來呢?其實,身邊很多朋友都說,自己跟媽媽家的親屬更親,還有很多抱怨過自己的姑姑或叔叔伯伯不親,對自己爸媽不好之類的話。
  • 情人之間是愛,夫妻之間是情
    作者:胡楊映月對於每一個成年人而言,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住著一份關於愛情的夢。我們之所以都嚮往一份美好的愛情,是因為愛情給我們的意境太唯美,太柔情。所以我們才想把自己的人生住進愛情裡,讓自己的人生一輩子活在這種柔情萬種的深情纏綿當中。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說的是什麼意思?
    說到「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這句俗語,有不少朋友聽過,還有不少朋友經歷過,這裡說的一代、二代、三代並不是自己、父母、爺爺奶奶這樣的三代,而是另有其他意思,因為一部分朋友看到後,會有錯覺,認為怎麼和父母以及爺爺奶奶不親了呢?
  • 為獲取財產,外甥女和肝癌晚期親舅舅結婚,法院:無效
    梁某某系婁某的母親,梁某平系梁某某的親弟弟,即婁某的親舅舅。梁某平系精準扶貧異地搬遷戶,生前居住在貴州省桐梓縣燎原鎮。2019 年 9 月,梁某平檢查出肝癌晚期,由於沒有直系親屬照顧,婁某就自願來照顧梁某平並與梁某平一起生活。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四代不走了」,是什麼意思?
    在農村,走親戚是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動,小時候最盼望著和長輩一起去走親戚,不僅意味著能吃到許多好吃的,而且還能見到好多同齡的兄弟姐妹,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對於親戚關係是很看重的,其中主要分兩種親戚關係:堂親和表親。
  • 從血緣上,誰才是你最親的人?兒女?兄妹?成年人自己都該知道
    那麼,從血緣關係上來看,究竟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呢?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畢竟我們是父母一手帶大的,"知子莫若父"。誠然,父母給予我們生命,更是耗費半生心血將我們養育成人,這便是血濃於水最好的佐證。但從血緣關係的角度來說,真正與我們最親的並不是父母,而是我們的兄弟姐妹。
  • 兄弟姐妹情,為什麼會死於成年?網友:不能相互理解
    1、親姐妹兄弟,各自安家,關係慢慢疏遠和淡薄,主要原因是彼此的另一半摻和進來了,我相信親兄弟姐妹不會計較誰吃虧了佔便宜了這些事,主要是彼此另一半,計較。2、我老公從小我大姑姐對他就特別好,後來,我們婚後做生意,差點錢,老公說,問大姐借,大姐肯定會給我。後來,打電話給大姐了,可是大姐夫不願意了。後來我說算了。
  • 為什麼夫妻之間的感情越來越冷淡了,明白這個道理你就懂了
    有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夫妻之間真的越過越冷淡,吵架冷戰的時間越來越多。特別是心裡還堵得慌,這是為什麼?娜娜就曾遇到這樣的男人,她和丈夫結婚六年,他們是大學的同學,大學畢業後又非常奇妙地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因為是同校,所以娜娜的丈夫就會經常送娜娜回家,好幾次還給她做了好吃的帶過來。最後兩個人的關係越來越好,娜娜也開始逐漸喜歡上了丈夫。
  •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血緣關係很奇妙,它給人們之間設定了距離,血緣越近,人們就越親近。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人的精力有限,並不能對每一個人都做到掏心掏肺。「三親,三不親」是農村人心中的親情法則,除此之外,在農村還有「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一俗語,它們是啥意思呢?又有何道理呢?
  • 收養的兄弟姐妹之間能結婚嗎
    那麼如果是彼此之間不存在血緣關係的,而是基於收養形成的擬制血親關係,是否也同樣受到限制呢?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看,養子女與收養人的親生子女之間結婚會受到較大的輿論壓力。但是法律上又是如何認定的呢?本案中,蔡甲和蔡乙之間仍存在基於收養而形成的兄妹關係,那麼他們婚姻的效力如何?蔡甲向法律訴請離婚能否得到支持呢?最終,法院經過審理認定蔡甲與蔡乙的婚姻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