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緣的角度,我們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親?別不懂裝懂

2020-12-06 小鹿的媽咪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常說血濃於水,血緣關係擺在那裡,對我們來說當然最親近的是父母,因為父母才有了我們。那其次又是誰呢?很多人都被這個問題難住了,兄弟姐妹是從小玩到大的關係,而父母跟子女是從小陪到大的關係。

當我們長大成人有了孩子之後,從血緣的角度上來說,我們是和子女比較親還是和兄弟姐妹比較親呢?

從血緣的角度上,和兄弟姐妹比較親

站在血緣的角度上,兄弟姐妹親,是因為他們身上都有著父母各一半的遺傳基因,身體上流的都是父母的血。

但在實際生活上,父母跟子女比較親。對於孩子來說,最親近的就是父母,他們也把父母當成溫暖的避風港,依賴著父母,生活上跟父親更加親近,這種親近是高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的。

和子女更加親近的原因

有照顧孩子的義務

對於父母來說,孩子是兩人愛情的結晶,也是媽媽十月懷胎生下的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的肉。父母對於孩子有照顧教育的義務,將他一點點帶大,成為一個優秀的人。

身為父母,對於子女總是操心的,上學了擔心他在學校的夥食,有沒有人欺負他等等。父母也會把更多心思花在孩子身上,完全參與到孩子的生活,事事替孩子想著安排著,更多地了解孩子。而兄弟姐妹之間沒有互相照顧的義務,對對方也不怎麼花心思,沒有那方面的意識。

子女對自己有依賴感

當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陪在身旁的總是父母,也是父母帶孩子來到這個未知的世界,教給他許多東西。慢慢地,孩子對父母產生了依賴感,跟父母親近。如果不是年齡差過大的兄弟姐妹,很少會去依賴。

陪伴時間更長

孩子的很多第一次都獻給了父母,第一次站起來,第一次叫爸爸媽媽,第一次走路等等,父母都一直在身邊。父母陪著孩子度過了無數個成長時刻,一路走來見證孩子的成長,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處時間多於兄弟姐妹,比如相差兩歲的哥哥跟弟弟,弟弟還沒有出生時陪伴哥哥的是父母,弟弟出生一開始照顧弟弟的也是父母。

怎麼拉近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

兄弟姐妹在上高中之前,關係還是挺親切的,打打鬧鬧是日常。

隨著高中之後留宿學校到大學寒暑假才會回來再到踏入社會工作,兄弟姐妹之間見面的時間越來越短,感情也隨著時間變淡了。

多來往,互相關心

所以當我們長大之後,出來工作了,跟兄弟姐妹之間的聯繫不能斷。平時多來往,周末的時候可以家庭之間出來聚一聚,坐下來嘮嗑,聊聊最近發生的事。孩子之間一起玩,加深感情。如果比較忙一些,就多打電話問問近況。保持一定的聯繫有助於兄弟姐妹之間的溝通交流,也能感受到對方的關心。

有難幫忙,有福分享

有誰遇到難處了,多安慰傷心的她,減緩她的壓力,能幫得上的地方就一定要幫。這時候可以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間的有難同當,加深他們之間的情誼。有開心的事情就要一起分享,讓大家都高興高興。

當我們長大離家之後,大家都開始有了各自的工作,有了各自的家庭生活。但跟兄弟姐妹之間依然要多來往,多聚聚聊天,互相關心。我們要維持好這份親人間的情誼,不要因為其他而忽視了兄弟姐妹。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父母和兄弟姐妹,從血緣上看誰跟我們更親?答案跟想像中的有差異
    文 | 幸孕姐(高級母嬰護理師,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插畫 | 白露大部分的家庭是靠血緣關係聯繫的,家庭裡有父母、兄弟,以後可能還會有自己的孩子,大眾也普遍認為,沒有生孩子時,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有了孩子之後,子女就是最親的人。
  • 從血緣講,父母、兄弟姐妹、孩子誰是我們最親的人?答案很意外
    老媽一聽,立馬假裝生氣:「真是嫁人之後就忘了娘,到底我跟你親,還是老公和孩子跟你親啊?」這一問,把心直口快的妹妹問懵了,隨口答道「孩子親」,然後她一看老媽要變臉,趕緊補充道:「孩子親,也比不上老媽最親!」有了這機智的求生欲,她這才順利脫險,高高興興拿著一大堆東西回家了。
  • 從血緣上來講誰才是你最親的人?父母還是兄弟姐妹?答案有點意外
    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們便被賦予了許多身份——兒子、女兒、弟弟、妹妹等,在這些親戚關係中,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是跟我們很親的人。而且,無論是性格還是長相,我們都或多或少有些相似。再加上大家一直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生活習慣也容易受對方的影響,表現出類似的習慣。
  • 從血緣上,誰才是你最親的人?兒女?兄妹?成年人自己都該知道
    我們都知道,親情是建立在血緣關係之上的,與我們有著血緣關係的人,我們統稱為親人。當然了,血緣關係也有親疏之分,一般來說,血緣關係越親近的人,我們與其的關係就會越好。那麼,從血緣關係上來看,究竟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呢?或許很多人會覺得,父母是我們最親的人,畢竟我們是父母一手帶大的,"知子莫若父"。
  • 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哪種關係比較親?遺傳學給了答案,你認同嗎
    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從血緣上看,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哪種關係比較親?在這樣的社會大環境下,就衍生出了人們對於這種同在一個屋簷下,卻並非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關係的看法。到底是同父異母的孩子比較親,還是同母異父的孩子感情深?對此大家都各執己見:看法一:肯定是同母異父的更親啊,那再怎麼樣還是一個娘胎裡出來的,在同一個子宮待過,那和別人能一樣嗎?
  • 從血緣關係來說,這個世界上最親的人是誰?
    他們對我們沒有偏私,一視同仁。在教育這塊,我們給父母造成了極大的壓力。那時候我家的經濟狀況在當地還算好點的,不過面對孩子的上學問題,父母還是愁住了,尤其是我們同時就讀高中後。父母說再難也要供我們讀書。他們不僅這樣說,而且的確付出了行動。為了攢錢,父母夜以繼日地忙活著。
  • 究竟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學家的回答很一致
    從生物學上來說,親情是永遠的,我們自母體中一個小小細胞開始,就和兄弟姐妹有了分別,雖然他們是我們除了父母子女外,血緣關係最近的人。而夫妻雖然沒有血緣的加成,卻有著孩子作為牽絆。在婚姻開始的那一刻,除了法律賦予的責任義務,還有著「同心自相應,同心自相知」的情分。
  • 到底是夫妻之間親,還是兄弟姐妹之間親?心理學家的答案很一致
    今天我們將討論一個非常有爭議的話題,和我們親近的是夫妻還是兄弟姐妹?心理學家斯諾克提出了一個相互依賴的模型,它指的是兩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這種關係隨著個人年齡和心智的變化而變化。顯然,配偶和兄弟姐妹都符合這個模型。兄弟姐妹是從童年到成年陪伴我們的人。
  • 為獲取財產,外甥女和肝癌晚期親舅舅結婚,法院:無效
    梁某某系婁某的母親,梁某平系梁某某的親弟弟,即婁某的親舅舅。梁某平系精準扶貧異地搬遷戶,生前居住在貴州省桐梓縣燎原鎮。2019 年 9 月,梁某平檢查出肝癌晚期,由於沒有直系親屬照顧,婁某就自願來照顧梁某平並與梁某平一起生活。
  • 近親不能結婚,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可以結婚嗎?
    近親不能結婚,沒有血緣關係的兄弟姐妹,可以結婚嗎?近親不能結婚,這是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的常識,但是在親屬關係中有這樣一類特殊的關係,那就是再婚或者收養形成的姐弟或者兄妹關係。在法學上有這樣一個概念,叫做擬制血親,這個概念的意思就是,二人本來沒有任何的血緣關係,但是通過收養、再婚等形式成為了一家人,形成了法律意義上的親屬關係,這樣形成的兄妹雖然不是實際的血親,但是法律關係屬於血親,就稱之為擬制血親。這樣的親屬關係在法學上是等同於血緣關係的。
  • 到底是夫妻親,還是兄弟姐妹親?心理專家給出了明確答案
    在人們的各種社會關係當中,存在著差異巨大的人們,比如親人、朋友、子女等等。在眾多家庭當中,會有很多子女,他們共同成長,一起面對人生。但是我們知道,人們成年之後,難免要成立自己的家庭,成為獨立的社會組織。在這個時候,很多兄弟姐妹們就會不再聯繫,甚至會反目成仇。那麼面對這兩個個體都十分重視的社會關係,究竟哪一種更親近一些呢?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 在農村,為啥老父母走後,很多親兄弟姐妹都不親了?專家的話扎心
    隨著生活的進步和社會的需要,現在的二胎已經全面開放了。其實父母那代人,兄弟姐妹之間五六個很正常,畢竟過去的農村講究著「多子多福」的觀念,這樣老人的養老也會有所保證。那時候的生產力並不是很發達,勞動力依舊是很大的需要,所以孩子多也能夠讓家庭越來越好。但在農村,為啥老父母走後,很多親兄弟姐妹都不親了?專家的話扎心。
  • 俗語「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啥意思?為何親情會漸行漸遠
    但是在農村裡面,同樣也流行著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一代親,二代淡,三代不管飯」,為什麼親情會在一代一代流傳的過程中,慢慢的消散和遠離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一代人之間親密無間過去在農村裡,一對男女結婚之後可能會生好幾個孩子,兄弟姐妹有好幾個。後來一段時間,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大多是獨生子女。現在國家放開二胎之後,很多人都意識到,還是應該生兩個。
  • 從血緣上看,同母異父和同父異母的孩子,哪種關係比較親?很真實
    在當今社會離婚又再婚的現象已經比較普及了,重組家庭不同於原生家庭,無論是家庭成員的組成還是平時的相處模式上,都可能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其實從血緣上來說這兩種關係的親密程度都是差不多的,只是有的人可能會從家族的姓氏角度出發,他們認為同父異母看起來更加親密一些,因為父權主義思想自古以來就已經在人們的思想裡牢牢紮根。這種關係在家庭成員的組成中會更容易親近,但也有人會從情感牽盼上來看待這個問題,他們認為同母異父的關係更為密切。
  • 從血緣關係上,誰才是我們最親的人?父母?兄妹?答案你想不到
    我們常常用"血濃於水"來形容親情,因為無論是父母還是兄弟姐妹,都是具有一定血緣關係的人。不過我們都知道,血緣關係是有親疏之分的。那麼,父母和兄弟姐妹,誰才是與我們血緣關係最為接近的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父母愛情的結晶,身上蘊涵著父母雙方的基因。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父母才是與自己血緣關係最為親近的人。
  • 農村俗語「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說的是什麼意思?
    說到「一代親,二代表,三代了了了」這句俗語,有不少朋友聽過,還有不少朋友經歷過,這裡說的一代、二代、三代並不是自己、父母、爺爺奶奶這樣的三代,而是另有其他意思,因為一部分朋友看到後,會有錯覺,認為怎麼和父母以及爺爺奶奶不親了呢?
  • 俗語:姑表親輩輩親,什麼意思?為何爸爸一系叫堂,媽媽一系稱表
    無論姑表親,還是舅表親、姨表親,都是與我們有血緣關係的親戚。而這三個看起來親疏遠近都差不多的親戚關係,卻存在著微妙的變化。其實,這就是民間俗語中說的「姑舅親,輩輩親;姨表親,不算親」。 我們首先談談姑表是什麼關係,姑表親是指父親的姊妹的孩子。
  • 俗語「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是啥意思?老祖宗的話很有韻味?
    一輩親,兩輩淡,三輩四輩不管飯。兩姨親不算親,沒了姨娘斷了根;姑舅親才叫親,打斷骨頭連著筋。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古人對於親戚遠近,有很多話糙理不糙的俗諺流傳。所謂「表親三千裡,堂親五百年」,意思就是說表親過了幾代之後就會非常疏遠,幾乎形同陌路一般,而堂親之間就算過了很多代,仍舊還是一家人。
  • 俗語:「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啥意思?說得有道理嗎?
    血緣關係很奇妙,它給人們之間設定了距離,血緣越近,人們就越親近。這也是理所應當的事情,畢竟人的精力有限,並不能對每一個人都做到掏心掏肺。「三親,三不親」是農村人心中的親情法則,除此之外,在農村還有「姨夫不是親,牛屎不是糞」這一俗語,它們是啥意思呢?又有何道理呢?
  • 兄弟姐妹情,為什麼會死於成年?網友:不能相互理解
    1、親姐妹兄弟,各自安家,關係慢慢疏遠和淡薄,主要原因是彼此的另一半摻和進來了,我相信親兄弟姐妹不會計較誰吃虧了佔便宜了這些事,主要是彼此另一半,計較。2、我老公從小我大姑姐對他就特別好,後來,我們婚後做生意,差點錢,老公說,問大姐借,大姐肯定會給我。後來,打電話給大姐了,可是大姐夫不願意了。後來我說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