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中,小學生對幾何圖形的認知僅限於那麼簡單的幾種,而且其中平面圖形較多,這大大的限制了小學生觀察能力和空間想像思維的發展,造成了對圖形認識不清,認知單一,立體感和空間感薄弱的思維缺陷。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可以採用對更多一點兒的幾何圖形進行初步觀察和分辨的方法,來提高這方面的能力,以期讓他們的思維在拓展中得到長足的發展。
從形形色色的物體外形中抽象出的各種圖形統稱為幾何圖形。如:
在觀察和辨識過程中,應著重於讓小學生們探索它們的形狀、大小和位置關係。最主要的是能從含虛線的圖形中感知到立體的存在,從而增強他們的立體感,使他們能夠明確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幾何體,也可以改變同一個幾何體的擺放方式,這樣他們會從中看到各種各樣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了解到幾何體中點、線、面的位置、大小和形狀會隨著觀察方向的改變而呈現出不同程度的變化,同時通過反覆思考增強了他們的分類思想。
這是一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它由各種元素構成。為了能夠讓小學生們更詳細地認識這些抽象的幾何體,再有效地提高空間想像力,可以進行展開與摺疊方式的互逆訓練。如:
將一個幾何體的表面展開成平面圖形,再將這個平面圖形摺疊成相應的幾何體,在這一展一疊間就會在頭腦中建立起立體模型,並衍生出對這一模型中各種元素的透徹認知。無論動手摺疊,還是在想像中摺疊,都會在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的互相轉化中,完善成熟他們的空間思維,還能從中總結出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結論,豐富自己的知識庫存,積累實踐經驗。
在觀察與操作的過程中,要注意指導他們對實線與虛線的認識,讓他們知道兩者的區別和作用。
尤其是虛線部分,它是區分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的標準之一。
動手操作為的是能更直觀地發現問題,而空間想像為的是能更直接地對問題做出判斷。動手操作和空間想像的完美結合能最大程度地修正小學生思維中的習慣性缺陷,及早地將思維能力的培養納入正確的軌道。因此,讓小學生適時接觸和認識多種幾何圖形,反覆觀察、操作、思考,應該是培養和訓練思維能力的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