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區無花果有樹上的「糖包子」的稱號,為什麼這麼稱呼呢?
在新疆,每天有長達16個小時的日照,且晝夜溫差高達20℃,使得成熟的無花果糖含量高達20%,這個含糖量是大約是草莓、橘子的兩倍,所以被當地人成為樹上的「糖包子」 。
看起來確實像糖心包子!
Part 1 無花果—隱頭花序
無花果 Ficus carica L. 隸屬桑科榕屬,為什麼叫無花果呢?並不是因為無花果沒有花,而是因為無花果是隱頭花序,看不見花。
這裡,順便說一下隱頭花序的概念。
隱頭花序是指花序軸肉質膨大而下凹成中空的球狀體,其凹陷的內壁上著生許多無梗的單性小花,頂端僅有1小孔與外面相通。
這個果就只能看到膨大的花序軸及頂端小孔。
掰開果子,這個才是無花果藏在「肚子」裡的小花。
我們再來與其他果子和花比較一下
黃瓜花長在黃瓜的頂端,可以同時看到花和果。
而蘋果就不能同時看到花和和果,花凋謝後才能看到果。
Part 2 無花果的歷史傳說
無花果原產於地中海沿岸,被當地人視為聖果。
相傳,亞當和夏娃在伊甸園偷吃了「禁果」之後,有了智慧,也有了羞恥心,便用無花果的葉子來遮羞。有趣的是,在很多記在中,歐洲傳教士認為亞當和夏娃偷吃的「禁果」並非蘋果,而是無花果。
這也是可以理解,不同的人總是給相同的事物賦予不同的文化價值,就像有人認為,當年砸在牛頓頭上的不是蘋果,而是他們的聖果。
無花果是唐朝時候,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新疆的,如今,新疆當地人仍保留著用無花果朝拜聖靈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