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先後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爆炸帶來的衝擊波和光波,造成了日本無數居民喪生,就算僥倖逃生,也留下了滿身傷痕。一轉眼幾十年過去了,核武器已經在無數國家生根發芽。現代的核武器中放射性元素含量更高,爆炸威力更大。假如現在的核飛彈等同於一億噸TNT烈性炸藥,多少顆核飛彈爆炸才能毀滅地球?
其實在二戰時期,蘇聯就製造了一顆威力等同於一億TNT烈性炸藥的核飛彈,它就是沙皇炸彈。沙皇炸彈僅一半的威力就可以達到日本廣島那顆原子彈的3800倍。但是天外有天,根據專家的分析,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中的隕石爆炸傷害等於95萬億噸TNT烈性炸藥。儘管隕石爆炸的威力空前絕後,但它也只是把地球砸出了一個平均直徑為180公裡的大坑。
由此看來,炸毀地球需要的TNT烈性炸藥數量巨大,相關人士計算了炸毀地球所需的核飛彈至少是1千萬顆。製造這麼多的核飛彈需要大量的原材料,但從目前來看,地球提供不了這麼多的資源,所以現在人們還造不出這麼多核飛彈。不但如此,地球毀滅對人類來說,同樣是一個滅頂之災。有越來越多人相信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中的巨大隕石,是導致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這場大災難讓當時的地球霸主——恐龍盡數死亡。難道在今天如此大的核爆炸之後,人類還能倖存?當然不可能,只需要51顆核飛彈,地球表面上的水分就能夠全數消失,在毀滅地球之前,人類就可能已經滅亡了。
現代各國不斷研發核武器的大部分原因是為了自保和威懾,假如核武器真的大規模投入了戰場,地球生物將會大量死亡。破壞了原本的生態平衡之後,人類又該如何生存?如今世界人民都意識到了核武器帶來的潛在威脅,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同意和倡導限制核武器,和平成為了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