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計於民」關注垃圾分類 兩天共收到300多條留言 大家的疑問我們...

2020-12-01 浙江在線

  小區裡為何有橙色或藍綠色垃圾桶? 紙巾挺容易腐爛的,它算是其他垃圾還是廚餘垃圾?

  這幾天,快報問計於民欄目聚焦「垃圾分類」。兩天來,我們共收到讀者留言300多條。看到天子嶺的廚餘垃圾處理廠,工人們把大家沒分類對的垃圾用手一件件揀出來的報導,更是觸動了很多人。

  @雁南飛:感謝這些默默辛苦付出的勞動者。

  @孟華力:人工手選分類這活真是太髒太累了,工作環境也非常差。垃圾分類,從我做起並堅持。

  @葉妮娜:真不容易,希望大家垃圾分類的觀念越來越強,科普垃圾分類真的很有必要。

  @請多觀趙:我承認自己垃圾分類做得不好,這沒有任何理由!但看到這些工作人員的辛苦,我有理由做好分類。

  看得出來,大家都願意從自身做起,真正做好垃圾分類。不過,從留言中也能感受到,大家對垃圾分類還是有一些「分不清」的地方,比如說,盒裝豆腐的包裝盒,裝過魚的塑膠袋這些到底屬於哪類垃圾等。我們將300多條留言涉及的問題大致分了一下類,詢問了杭州市城管局相關負責人。記者 王青 通訊員 陳金輝

  盛牛奶的紙盒 喝完就扔掉算其他垃圾,放進黃桶 洗乾淨,它就是可回收物,可放進藍桶

  在大家的留言中,關於垃圾如何分類的問題特別多。其實,很多人已經有意識進行垃圾分類了,最後卻因為「分不清」而放棄。

  @一隻奇葩壓海棠:我一直在糾結,紙巾也挺好腐爛的,它算是其他垃圾還是廚餘垃圾?

  @囧囧走神:廚餘垃圾是指一切從廚房裡產生的垃圾還是單純地指某些類型的垃圾?

  市城管相關負責人說,現在杭州採用的是「三化四分」,將垃圾分為可回收物(又叫再生可利用資源)、有害垃圾、餐廚垃圾/廚餘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別對應的是藍桶、紅桶、綠桶和黃桶。

  可回收物,是指那些乾淨的、沒有被汙染的,可以回收和資源利用的生活垃圾,像紙類、塑料、玻璃和金屬等。

  有害垃圾,說的是對人體健康或自然環境造成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比如家裡廢棄的電池、燈管、藥品、殺蟲劑容器、化妝品、體溫計等。

  餐廚垃圾包括三種,一種是餐飲經營者、單位食堂等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餐廚廢棄物;二是居民家庭生活中產生的廚餘垃圾;三是集貿市場產生的易腐性垃圾等有機垃圾。

  以上三種垃圾之外的叫其他垃圾,比如混雜、汙染、難分類的紙類、塑料、玻璃、金屬、織物、木料等。

  比如說,盛牛奶的紙盒,喝完就扔掉的話,是其他垃圾,要放進黃桶,要是大家洗乾淨,那麼,它就是可回收物,要放進藍桶。

  可以記住幾個小竅門:可回收物需要是乾淨的,餐廚垃圾是容易腐爛的,有害垃圾相對比較容易記,那麼,剩下的都是其他垃圾。這樣,垃圾分類做起來就容易多了。

  小區裡為何有橙色或藍綠桶?

  找遍小區都沒有一個紅桶,電池該扔到哪?

  大家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桶。

  @Helen:應該有四個桶,可是單元樓下只放置綠桶和黃桶,為什麼?

  @帶著我的小魚乾去戰鬥:小區裡找不到紅色垃圾桶,家裡的電池、廢舊手機,不知道應該扔到哪裡去。

  @淡水湖:我扔垃圾的時候,經常會碰到同一地點同時放了兩隻綠桶或者兩隻黃桶,這樣合理嗎?

  市城管局說,2017年,杭州印發了《杭州市垃圾分類收集設施設置導則》,對黃綠藍紅桶的放置有明確要求,不同小區,根據人口、服務半徑、垃圾日產量等,放置的垃圾桶數量可以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低層和多層樓房的小區,每150戶住戶或每一單元要放置一個黃桶和一個綠桶,藍桶和紅桶的數量不少於總量的一半;小高層和高層小區,每幢樓應該設置一個黃桶和一個綠桶,藍桶和紅桶的數量不少於總量的一半;別墅和排屋,則每4戶就要有一個黃桶、一個綠桶、一個藍桶和一個紅桶。

  也就是說,黃桶和綠桶在小區裡應該隨處可見,藍桶和紅桶應該能在某些固定位置找到,「一般會要求將藍桶和紅桶放在靠近小區大門的位置。」市城管負責人說,按照要求,現在小區裡應該只有黃綠紅藍四種顏色的垃圾桶,像橙色桶、藍綠色桶等不規範的桶,應該逐漸淘汰掉。

  如果大家發現自家小區,垃圾桶設置不規範,可撥打熱線12345投訴。

  另外,很多人提到的,小區以前發放垃圾袋,最近卻不發了。

  該負責人說,發放垃圾袋是一種早期激勵大家進行垃圾分類的方式,並不是一定會發放,有些小區會評估這種激勵方式的效果,達不到預期效果,可能就不再發放了。

  但是,不發放垃圾袋並不代表大家無法進行垃圾分類。在後端處理時,都會先將垃圾破袋,也就是說,盛放垃圾的袋子會被機械分選出來。

  對於垃圾分類 歡迎來跟我們聊一聊

  如果你有什麼好的垃圾分類辦法,或者對垃圾分類有什麼意見建議,歡迎來跟我們聊一聊。

  可通過以下四種方式聯繫我們。您的意見和建議,有可能遞到市領導的辦公桌上,為杭州世界名城建設提供參考。

  1.掃一掃左方二維碼,在文章後面留言;2.撥打都市快報熱線:85100000;3.發送電子郵件至:kbshizheng@163.com;4.在都市快報官方微博「民意直通車」話題(置頂)中留言。

  提出建議意見時,別忘記留下您的聯繫方式,方便我們回復反饋。

相關焦點

  • 關於垃圾分類的疑問 打包回答
    》正式施行,當天,全市共下達責令改正文書53份,立案(處罰)案件18起。青島正式進入垃圾分類強制時代,在網上也引起了熱議。還有很多市民茫然,垃圾分類到底怎麼分?垃圾怎麼收運和處理?垃圾回收車是混運在一起嗎?1月7日,針對市民的疑問,早報記者專訪了青島市城市管理局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市市政公用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宋霽,請他為大家答疑解惑。關注垃圾袋能同時投進廚餘垃圾桶嗎?    記者:青島實行的垃圾分類裡,廚餘垃圾是否相當於上海地區的溼垃圾?
  • 南京垃圾分類疑問解讀: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鼓樓區啟用的新型廚餘垃圾轉運車。 本報記者 陳儼 攝□ 本報記者 白雪 劉霞我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會不會「前端細分類,後端一鍋燴」?這是垃圾分類推進過程中常常聽到的疑問。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南京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
  • 垃圾分類關鍵要做實細節
    「垃圾圍城」的浙江答卷得到了中央有關部門的肯定,並將在全國推廣。(2月6日《經濟日報》)  可收回物、不可回收物,是抽象的分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有機物、無機物,涉及到較深奧的化學知識,居民很難理解,也不願為之費腦。但許多地方的垃圾就是依此分類的,導致很多人提著垃圾袋,卻不知投放到哪個垃圾箱。  即使居民認真響應,但分類的好處在哪?產生了何種效益?居民缺乏真切感受。
  • 中國垃圾大半靠埋!垃圾分類「斷層」背後的殘酷真相
    圖源:pixabay一紙政令,中國上海率先先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垃圾分類運動。有人說,這推進了中國現代文明的進程。在科學、民主、法制、公平等現代的宏大敘事中,終於有了垃圾的一席之地。這場遲到的文明在非上海籍人士看來像「吐槽大會」一般精彩。垃圾分類,從我做起。在從小刻在我們內心的行為標語引領下,我們都想成為拎得清的上海人。為支持環保大業,有覺悟的國人滿是「搞事情」的熱情。振臂一呼:我們要在垃圾分類上彎道超車,趕日超歐!
  • 地球日 | 3分鐘回答你對垃圾分類的所有疑問
    地球日 | 3分鐘回答你對垃圾分類的所有疑問 現階段推行的垃圾分類制度
  • 我們家的「情緒垃圾」分類
    我們家的垃圾分類一直做得很好,因為老伴是個「財迷」,苦日子過來的,別說自己家裡的垃圾了,就是垃圾桶裡的垃圾他沒事也扒拉一下,看到有用的也撿出來拿回家變廢為寶。連我們家的孫子孫女也知道垃圾分類:廢紙箱、用過的本子放一塊兒,喝過的飲料也會區分哪些可以當廢紙賣,哪些是廢鐵,哪些是廢鋁,當然老伴也跟他們普及垃圾分類的知識,哪些可以回收再利用,哪些是有害垃圾,如何安全處理等。一天我和老伴因為一件瑣事發生了爭吵,孫女突然冒出了一句:「情緒垃圾如何分類?」
  • 訪貧問苦 問計於民 圍場拐步樓村來了「扶貧管家」
    河北省文化廳駐圍場縣三義永鄉拐步樓村精準脫貧工作組走村入戶,訪貧問苦,問計於民河北省文化廳精準脫貧工作組自3月26日進駐圍場縣三義永鄉拐步樓村以來,走遍了在家的全部建檔立卡貧困戶,既訪貧問苦,更問計於民。通過走訪、村民會議和外出考察,對該村的優勢和劣勢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百姓的渴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垃圾分類首日 我們這樣做
    記者 劉玉祥 攝市民群眾這樣做從不適應到努力學「依據國家有關標準,結合我市實際情況,我們將生活垃圾分為廚餘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大類。」「大家認真看這四個標識,跟其他城市是有所區別的,一定辨別清楚。只要記住了圖片和顏色就成!」
  • 居民、社區、物業齊發力 雲水灣小區垃圾分類和諧又溫馨
    小區實施「撤桶並點」後,原先119個垃圾投放點位只剩5個點位,1個垃圾投放點位平均「承包」500到700多戶居民的日常生活垃圾。撤桶並點後,社區負責人收到了居民的反饋:「垃圾桶變少了,年輕人走幾步不礙事,但對小區裡一些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來說就不方便了。」如何解決這些老人的現實煩惱?在物業的大力支持下,雲水灣小區增加了一項暖心服務。
  • 從人類行為學看垃圾分類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組織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因素決定一個人亂不亂丟垃圾?
  • 宋慧:垃圾分類中的人類行為學
    宋慧是上海靜安區愛芬環保科技諮詢服務中心的總幹事,這家民非機構已經創辦近10年,目前,上海市的各級政府通過購買其服務,已在300多個社區推進垃圾分類,覆蓋超18萬戶居民,收穫較好的效果,「根據復旦大學的調查(以40個小區為樣本),我們介入的大部分社區能夠分出廚餘(溼)垃圾的比率達到70%以上,這個數據超過了倫敦。」
  • 李泊廷陳瀅再戰飛花擂臺 朱丹引導孩子關注「垃圾分類」熱點議題
    朱丹引導國學小夥伴關注「垃圾分類」熱點議題就在節目的第一個挑戰環節,哆寶的空間站之體感校車,園長朱丹問及小夥伴們,當下環保中最熱門的話題是什麼?孩子們都對答上了,垃圾分類。來自上海的「詩詞小達人」李泊廷還自編了一個小口訣:「幹垃圾是幹垃圾,再溼都是幹垃圾。溼垃圾是溼垃圾,再幹都是溼垃圾。」
  • 破袋神器、自製花肥……這份垃圾分類「三十六計」,快點收藏
    上海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一個多月了。這一個月間,一個問題也引起各界關注:上海能否為困擾中國城市已久的垃圾問題找到一條「破冰之路」?都說上海人精明,垃圾分類的很多草根智慧足以為證。特大城市垃圾分類減量需要久久為功,緩不得也急不得。這個慢活、細活,靠的是每個市民的參與並且堅持。
  • 上海那些被垃圾分類搞瘋狂的網民,有哪幾種垃圾的分類?
    原來,上海居民快被垃圾分類逼瘋了,這次的垃圾分類不像以前了,分了好幾種,也更嚴格了,所以上海居民為了搞懂哪些垃圾是哪些分類,已經焦頭爛額了。而且更無語的是,有些垃圾一種東西卻分成2種不同類型的垃圾。垃圾四分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溼垃圾、幹垃圾。
  • 克拉瑪依垃圾分類圖標
    垃圾分類能夠使得民眾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慣,個人終的素質素養。一個人能夠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慣,那麼他也就會關注保護問題,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成節約資源的慣。蘇州聯工移動房屋科技有限公司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歷史文化名城--蘇州,主要經營裝配式箱房、打包式箱房、垃圾分類房、鋼結構工程、彩板房、移動廁所、移動崗亭、移動別墅、移動公寓的租賃業務。
  • 南開區:生活垃圾分類走起來!我們準備好了
    >12月1日起,《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垃圾分類將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新常態」。>社區居委會副主任丁蕾介紹,社區內共設置了這樣的分類垃圾桶20餘處,都在居民出行的必經之路上,方便居民投放。
  • 《我們圓桌會》十歲了,老朋友們要說說心裡話
    《我們圓桌會》既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格局不斷發力,也是媒體參與公共事務解決的成功案例。正如欄目製片人說:「欄目走在時代前列,就說明杭州走在時代前列。」連接民心,協商民主和城市治理有了好載體十年來,《我們圓桌會》成果如何?
  • 理工男探索智能垃圾分類一步解決「你是誰」「你扔的是什麼垃圾...
    2017年9月,尚一組建了「葉子再生」團隊,針對「垃圾回收」問題展開調研,調研結果發現,僅80個宿舍一天就能回收約3麻袋的可回收垃圾。團隊焊制了裝可回收物的鐵框,每層的公共垃圾桶旁都放一個,基本兩天就滿了。2017年年底,團隊向同學眾籌了4萬元,又從各自父母那裡「借」了6萬元,湊了10萬餘元,研發製作了第一批60個可回收垃圾智能回收箱。
  • 【美麗家園·垃圾分類】所前鎮三泉王村垃圾分類進入2.0時代~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三泉王村的垃圾分類模式吧!廣泛宣傳,人人知曉垃圾分類黨員代表我先行。通過定期召開黨員會議,動員號召黨員家庭積極參與垃圾分類,做到黨員代表戶垃圾分類參與率、正確率百分百。通過給每戶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編寫朗朗上口的垃圾分類歌,做到「垃圾分類新時尚,飛入尋常百姓家」,提升垃圾分類的準確率。目前三泉王村整體的垃圾分類準確率已高達90%以上。
  • 南京強制垃圾分類雙月追蹤|分好的垃圾去哪兒了?
    前端分類投放,民聲鼎沸,人人有責,人人關注。而之後的環節消失在公眾視野中,往往引發疑問:我分好的垃圾去哪了?會不會「前段細分類,後端一鍋燴」?事實上,從前端到中端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置,垃圾分類鏈條需環環相扣,才能實現閉環。「強制分類」對這個鏈條進行了革命性的再造、提升。跟著垃圾去旅行,記者進行了全程探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