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5月12日,北京山海藍圖商業有限公司發布《關於全時儲值卡、會員積分兌換告知函》稱,因疫情影響嚴重,公司被迫進行戰略性調整,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所有門店將於5月20日24點0分經營進行調整。擁有儲值卡等的會員可在21日前在直營店消費或退款。這則消息迅速引發消費者關注。
5月12日下午,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全時便利店發現,不少貨架已空空如也,店員表示均是剛知道閉店的消息,下一步如何安排並不知情。在位於西城區陶然亭地鐵站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內,商品品類很少,結帳的消費者排成了一隊。一位消費者說,「這家店不錯了,還有不少商品。有的店裡啥都沒有,看到啥買啥吧。」正在上貨的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全場六到七折,連塑膠袋都打折。賣完這些就得了,可能堅持不到5月20日。你看,我們上一批貨就搶完一批,上貨的速度根本跟不上搶貨的速度。」在美團、大眾點評網等平臺搜索,很多門店處於休息狀態,預留的電話也大多已停機。
↑5月12日下午,位於北京西城區陶然亭地鐵站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內,全場6-7折的價格引來不少消費者。本報記者 王晉攝
成立於2011年的全時便利,曾是北京便利店市場的佼佼者。2015年,全時曾雄心勃勃地提出「年內千店,5年萬店」的計劃;2017年底,提出「百城百萬」計劃,宣稱要投資百億元,5年覆蓋100個城市,100萬個終端;2018年,全時已拓展至北京、南京、天津、長沙、成都等10個城市,門店數近800家,僅在北京就有400多家門店。
沒想到,2018年11月,全時母公司復華控股公司旗下P2P平臺海象理財爆雷,資金鍊斷裂,直接將危機傳導到全時便利店。後來全時分拆為兩部分,北京、天津、廊坊、成都4個城市的500家門店歸於新股東山海藍圖公司,位於華東、重慶地區的90餘家則由羅森便利店接手。疫情襲來,被山海藍圖接手1年零3個月的全時便利店再次遭遇生死劫。
↑5月12日下午,位於北京西城區陶然亭地鐵站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內,一位消費者在沒多少商品的貨架前選貨。本報記者 王晉攝
便利店行業曾被資本追逐。這一業態最貼近消費者,實現了「最後一公裡」的連結。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至2018年,便利店業態在整個零售業態的增長中處於最快水平,平均增速達18%,是各業態中發展態勢最好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一旦母公司資金鍊斷裂就會殃及池魚,曾在北京市場風生水起的鄰家便利店就黯然離場。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便利店行業受到較大衝擊。這一業態的特徵是靠年輕人、堂食快餐等引流,但疫情造成很多企業停產,大城市的商場、辦公區域周邊便利店客流與銷售額銳減。全家中國便利店控股有限公司執行長特別助理童偉國表示,疫情期間出現了「四少」現象:少移動,少出門,少接觸,少到店。城市間的人口移動減少,大城市流動人口減少;周末與假日的來客數下降,而且夜間來客數也有所下降;消費者購物時非常注重安全,自助結帳機的利用率明顯提升;消費者的購物行為出現變化,減少到店頻次。
對全時便利店的退出,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認為,這既有自身經營的問題,也有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但這只是特例,便利店行業的整體復甦情況是向好的。據協會調查,一季度,便利店行業整體銷售同比下滑在15%左右,4月份以後行業在陸續恢復。
↑5月12日傍晚,北京全時便利店中國歌劇舞劇院店內,貨架上已沒有什麼商品,一位消費者在結帳。本報記者王晉攝
疫情後的便利店行業發展前景如何?北京港佳好鄰居連鎖便利店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畢震認為,「便利店未來一定有很好的發展空間。目前,大家還都在探索之中,而且中國地方大、各地各有特色,未來能成功的也不一定只有一個模式。現在來看,特許加盟是一條路,比如美宜佳,目前在國內已有2萬家店;強服務是一條路,比如7-11;『高科技+線上』也是一條路,比如便利蜂;開拓三四線城市市場也是一條路,比如唐久便利。不知道哪條路能到羅馬,也許還有新的路。」
今年1月,商務部等13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推動品牌連鎖便利店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對於便利店行業來說可謂是一份新春大禮。受疫情影響,這一政策的落地還需時日,但《意見》中的18項政策措施明確並細化了如何優化便利店營商環境,推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智能化發展,從而為提升便利店行業的長遠發展注入了動力。
對不少從業者來說,這次疫情讓他們更深刻地認識到,做企業必須「強身健體」。一位業內人士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我覺得,無論資本有多熱,企業要保證現金流,有自己養活自己的能力」。王洪濤強調,「疫情之後,行業應該更加關注資金鍊安全的掌控、供應鏈能力與數位化能力的打造。便利店依然是一個有發展前景、增長空間的行業,需要企業長期有耐心地去經營。」(經濟日報記者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