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區域擴張三階段論

2020-11-23 億邦動力網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便利店來說,「區域」是無可改變的出身,「擴張」是無法改變的野心。「區域擴張」是一代代便利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近年來,頭部便利企業擴張加速,美宜佳「十年千店,萬店十年」,第一個10年開出1000店,第二個10年開出1萬店,2018當年開出5000店;見福從2016至今,從800店擴到1500店……發動機引擎一旦被磨合到最佳狀態,便勢不可擋,動力愈來愈強,速度愈來愈快。

後起之秀們奮起直追,他們在探索,物流中心能夠配多遠的門店?外區盈虧平衡點是多少家門店?外區什麼時候可以考慮發展多物流中心?什麼時機成立分公司?

剛剛落幕的CCFA便利店大會,黃兵向業內分享了海鼎在近三十年打磨發動機引擎道路上的歷程和心得。

第一階段

圍繞單個物流中心配送能力輻射

國內絕大多數便利店總是先從一個城市開始,之後,有的企業在同一個城市開了七八年三五百家店,仍繼續深耕同一個地方,有的企業只開出一百多家就對外擴張了。什麼時間或者多少家店時,我才可以擴張,有沒有一個標準?

我們認為,這與你企業的戰略有關,你是激進的還是保守的。客觀前提是你準備好了,可評判的硬指標包括運營能力和配送能力,軟指標是你的心理承受力,因為外區店在規模起來之前都是虧本的,外區50家店是我們看到普遍的盈虧平衡點。

第一個階段,企業的組織結構是總部―門店兩層架構,一個物流中心,沿著現有物流中心的配送能力儘可能向遠處開,新增1個或若干個營運新區,哪怕某個新區域最初可能只有一家門店。這個階段的業務重點是物流中心的配送能力,理論上說物流中心的配送半徑通常在50-250公裡。與本區相比,外區的配貨會出現兩點不同:一是本地能做到一日一配,外區可能兩天一配;二是同一個商品在本區能做到供應商直送,到了外區只能自己送了。

這個階段,系統層面對企業原有ERP沒有根本性挑戰,只不過原來支撐100家店的,現在要支撐200家門店甚至500家店,前提是你原有的連鎖運營和信息化能力已經順利搭建完成。日常管理的不同則體現在更多的報表訴求。對於領導決策者來說,最關注的是新區域的經營業績。外區店物流中心配送的極限在哪?物流費用上升對利潤的影響?外區什麼時間達到盈虧平衡點?

通常,這個階段不會持續很久,因為要麼快速達到盈虧平衡點,達到了你就想再擴,要麼及時退出止損不會拖,企業總是會快速做出決策。你不做這個市場,會有別的競爭對手想做,更有資本助力下的新品牌對各個市場的虎視眈眈,區域擴張的速度只會越來越快。第一階段的代表性企業,包括合肥鄰幾,安徽壹度、北京好鄰居等。

第二階段

多物流中心布局

當企業門店數量達到一定規模,原有單個物流中心的配送能力很快會達到上限,企業想跨到省內的外區,原有物流中心鞭長莫及。這時候,企業面臨著發展多物流中心的新問題,有兩個選擇,一是找個折中的地方,再建個面積大點的物流中心,兼顧到新老區域;二是在外區發展多物流中心。從長遠運營考慮,企業通常選擇第二種方案,因為外區之外還有外區,不可能每發展一個外區換個物流中心,而且,外區門店本身的物流成本會比本區高五個點左右,換新物流中心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配送成本高的問題。

這個階段,企業組織結構仍是總部―門店兩層架構,卻出現了多個物流中心。通常,一個新的物流中心會對應1-3個新的外區進行配送。業務方面出現了幾個新問題,也是對信息系統的新要求:

1、總部統採和本地直採的矛盾

供應商給不同地區的物流中心送貨,配送半徑不同導致商品入庫成本不同,再加上快消品的區域代理問題(比如可口可樂),勢必就要考慮哪些商品需要改為本地直採,本地直採的話是全部還是部分。

2、物流中心之間的權限區隔

指某個物流中心只配送指定的N個門店,不能夠跨區作業,同時也給該物流中心的作業人員分配相應權限。

3、物流中心之間的結算業務

主要指物流中心之間發生的緊俏商品的調撥業務。

4、對每個物流中心進行不同的業務刻畫

每個物流中心的業務刻畫以參數形式設置在系統中。比如,物流中心管轄有不同的倉位,每個倉位擁有獨立的業務開關,是否啟用自動補貨,是否允許調撥等,設置可以不同。

這個階段,決策者關注的是新物流中心的物流效率和周轉率。對於大多數便利企業來說,這個階段會比較久,因為多物流中心模式足夠能在一個省複製下去,尤其是內蒙古這樣東西2400公裡,南北1700公裡的跨度大省,足夠安達這樣的便利企業開相當一陣子了。而且,運營多物流中心有利於增強企業內功,為下一步擴張做準備。這一階段的代表性企業如安達、見福。

第三階段

多分公司,多組織結構

幸運地度過了前兩個階段的便利企業,大多已過七年之癢且在800店規模以上,多半已位居便利店TOP70榜單的前三分之一,此時,他們的發展目標是全國擴張。

什麼時候一定要成立分公司?通常發生在跨省經營的時候,一方面外省經營需要有一個納稅主體,另一方面企業必須實現本地化的快速響應,讓聽得見炮火的人來決策。

這個階段,企業為集團總部―分公司―門店三層結構。美宜佳、西安每一天、36524等是典型代表。他們往往有多個分公司和多個物流中心。從兩層結構變成三層結構,企業管理發生了大的根本性變化,需要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新梳理:

權限重新劃分

總部與分公司之間的職能怎麼劃分,總部做哪些,分公司做哪些;剛成立的分公司,人員配備肯定不完善,怎樣分配功能和權限,保證既能快速響應業務高速發展又能儘快鍛鍊隊伍;A分公司與B分公司在權限完全隔離的前提下,權限配置是複製還是各有不同?

基本資料的管理模式

是總部嚴格統管,還是採用分公司維護與總部監管結合的方式。實踐看來,分公司自採各地特色商品,最後納入總部的商品資料總集合庫,是一種理想的管理模式。

分公司自主採購與運營

分公司在選品上自主選擇當地消費者喜愛的商品,分公司自主決定營銷政策和活動。

財務核算

各分公司採用自行納稅模式,還是在總公司合併彙算清繳。

分公司之間的往來結算

包括分公司之間的內銷業務如何結算,統一會員在不同分公司的結算等。

量變產生質變!以上組織架構帶來的全面業務流程變化,對於大多數的國內零售ERP系統的要求是顛覆性的。然而,國內零售ERP服務商也是伴隨著零售企業從區域走出來的,沒有人先知先覺一步到位,兩層結構出身的本土ERP系統,要想管理三層結構的多組織企業,非常吃力。這個時候,便利企業和服務商同時面臨著多種選擇和路徑。

對於 便利企業,是跟隨著原ERP服務商改造升級,還是花血本換用根兒裡就是多組織架構的國外ERP系統,還是自已組建隊伍來做?三條路徑皆有樣本,成敗今天沒有定論,需要時間來證明。

對於本土ERP服務商,如何改造升級?是修修改改,還是重新構建。就算是重新構建,如何在最充分發揮原有積累的基礎上,最快地構建出來,跟得上企業擴張的腳步。各家表現不一,案例是好的證明。

結語

我們用一張對比簡表來總結便利店區域擴張的三個階段。

無論對於誰,這都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比賽。

宏觀角度,就中國與日本的可比發展規律來看,1976-1990年代日本便利店行業開啟高速成長期時,人均GDP從6230美元增長至24505美元,目前中國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意味著中國將要或正在進入便利店高速成長期。

行業角度,據CCFA最新統計,前100家便利企業中,跨區域發展的品牌不超過20家,80%以上的便利企業仍以深耕當地市場(城市)為主。

我們仿佛已看到,大批的區域品牌陸續從鄉路城路駛出來,聚集在高速公路的入口。預計未來幾年將出現一批跨區跨省品牌,中國便利店格局由此一新。

註:文/海鼎 黃兵 彭肖溶,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億邦動力網立場。

【版權提示】億邦動力網倡導尊重與保護智慧財產權。未經許可,任何人不得複製、轉載、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網站的內容。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問題,煩請提供版權疑問、身份證明、版權證明、聯繫方式等發郵件至run@ebrun.com,我們將及時溝通與處理。

相關焦點

  • 7-Eleven便利店到底是哪個國家的品牌?詳情看這裡!
    很多人也知道,在中國內地不同地區的7-11店,是由不同背景的幾家公司出資開辦和經營的。所以,小編想更細緻的談談「7-11」 的話題。   7-11(日語:セブン-イレブン)便利店(商標中的表記方式為:7-ELEVEn)。   7-11的正式商標表記方式為「7-ELEVEn」,其中除了結尾的n為小寫外,其餘英文為大寫。
  • 7-ELEVEn鄭州首店國貿店將於10月23日開業
    :鄭州國貿360廣場,位於農業路和花園路交匯處營業模式:24小時全年無休,送貨上門服務主營業務:鮮食+休閒+飲品+用品+增值服務開業活動:開業「福袋」+滿減滿贈+換購等活動項目背景:2019年12月18日,三全食品全資子公司河南叄伊便利店連鎖有限公司與世界500強7-ELEVEn便利店籤訂了協議,叄伊獲得7-ELEVEn便利店業務在河南的獨家特許經營權
  • 加碼IP營銷 便利蜂推櫻花主題店
    北京商報訊(記者閆巖 趙馳)3月17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新型便利店品牌便利蜂於北京、上海兩地推出了6家櫻花主題店,並推出一系列櫻花主題的季節限定活動。據了解,從今年1月開始,便利蜂就已經以櫻花作為限定詞著手布置門店,此次活動將在北京兆泰國際d座、銀河soho c座、東方廣場店、蘇州街銀河大廈店及上海虹口soho店、聯航路店展開,活動從3月16日開始至4月中旬結束,持續4周,為因疫情無法出門看櫻花的消費者提供打卡去處。
  • 全時便利店北京區域門店閉店 便利店行業疫情下闖關
    5月12日下午,記者走訪北京市多家全時便利店發現,不少貨架已空空如也,店員表示均是剛知道閉店的消息,下一步如何安排並不知情。在位於西城區陶然亭地鐵站附近的全時便利店內,商品品類很少,結帳的消費者排成了一隊。一位消費者說,「這家店不錯了,還有不少商品。有的店裡啥都沒有,看到啥買啥吧。」正在上貨的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全場六到七折,連塑膠袋都打折。賣完這些就得了,可能堅持不到5月20日。
  • 《理性的思辨》③第一章 三階段論
    生命的最大特點是數量不守恆,具有向整個宇宙擴張其活動範圍的傾向。物種要擴張其活動領域,每個生物個體也是積極地擴大其活動領域,這和死的物質是完全不同的。③積極性:死的物質趨於平衡,趨於靜止,一旦達於平衡靜止,若無外力之推動就再也動不起來。反之,生物世界就是要活動,要破壞靜止和平衡。
  • 毛源昌眼鏡5年千店快速擴張
    專業店則聚焦社區消費場景,通過輻射門店周圍3公裡範圍的社區,為眼鏡剛需消費者提供便捷、專業的服務。而商場店布局在大型購物中心等商業綜合體,裝修具有「快時尚」風格,接待流程也與專業店有所不同。不同的門店形態、布局選址,讓毛源昌眼鏡可以針對不同區域的市場需求,對客群進行有效劃分,並實現全覆蓋。
  • 誕生500天:藏在六千億生意裡的猩便利
    很明顯,目前的猩便利還停留於怎麼佔領消費者心智的摸索階段。盈利的規模效應,那是以後的事情。如果非要按階段劃分的話,這場戰爭之後的猩便利,《零售老闆內參》APP(微信ID:lslb168)更偏向於將其定位於「新零售和數位化零售在小店業態的0.1階段」。原因之一是無人貨架的點位之爭,猩便利有些元氣大傷;原因之二是猩便利從始至終都是小店數位化零售的第一梯隊成員。「0.1」到「1」的階段,其實是猩便利閉關修養元氣的開始。
  • 從便利蜂的商業模式看國內零售領域創業的好時機 | 獵雲網
    相比面臨「關店潮」的超商和賣場,便利店滲透率也逆勢上揚,從 2015 年的 32%上升到 38%。這些數字都釋放出便利店行業興起的積極信號。其實,業界對於人均 GDP 和便利店發展趨勢的普遍關係有如下結論:
  • 猩便利的商業模式 「便利·蜂窩」前景何在?
    最近被輿論纏身的猩便利昨天發出了官方聲明,表示遭到質疑的「門店關店」情況屬於門店迭代遷址,屬於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窩」商業模式、構築行業壁壘的必要一步。「便利·蜂窩」聽起來那麼玄乎,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在打造這個模式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關店、撤架這樣的現象呢?  一言以蔽之,「便利·蜂窩」是猩便利的商業模式。
  • 永輝超市的2020:邁入千店時代 打造新生態品牌矩陣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朱夢秋)2020年的最後一天,永輝超市在國內一口氣開了五家店,給全年快速擴張戰略畫上完美的句號。至此,永輝業務已覆蓋全國29個省(區、市)、572個市(區、縣),已開業大店數量1017家,實現一至六線城市全覆蓋。
  • Science:更大的人類大腦優先擴張它的思考區域,但也為此付出代價
    大腦越大,皮層中的思考區域增長就會佔據更多的面積,這樣的代價是皮層中的低級情感、感官和運動區域增長相對較慢。這反映了進化和個體發育中觀察到的大腦變化模式---高級區域顯示出最大的擴張。他們還發現將高擴張區域與神經元之間的更高連接和更高的能量消耗相關聯在一起的證據。
  • 便利行業新物種,鎖定蘇寧小店智慧零售新模式
    150天,從0到1,從1到500;6個月,60個城市布局700多家店;最高月銷量140萬元,最高環比增長近130%。無論是數量抑或銷量,蘇寧小店已在蘇寧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中,打出了響亮而出彩的雙響炮。
  • 傳廣百百貨正撤離武漢王家灣摩爾城 異地擴張再失利
    除了競爭激烈的外部環境使得廣百的處境愈發艱難,在擴張上比較心急顯得更為致命。廣百股份上市後開始加大跨區域尤其是二、三線城市的擴張。近年來公司新設門店較多,加上百貨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物價指數保持高位,經營成本提高,這無疑給廣百帶來非常大的業績壓力。   廣百近幾年大約以每年開3家新店的步伐擴張,而這樣的速度還是導致廣百消化不良。
  • 重模式+精細化運營 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窩」模式
    說到這裡,就要先說說猩便利的 「便利·蜂窩」模式,這個模式包含便利王店、便利巢店和便利架三個要素。簡單地說,便利王店和便利巢店都是便利店,前者更大,SKU更多,而便利架就是如大家在辦公室裡所見的那樣,以貨架、冰櫃為載體售賣一些高頻SKU。「便利·蜂窩」模式的核心是要讓這三個要素,通過小宗柔性化物流體系,有機地連接起來。在這一體系中,王店可以輻射巢店,巢店可以輻射架子。
  • 7-Eleven第22家青島南京路便利店7月26日開業
    搜鋪簡訊:7-Eleven第22家青島南京路便利店7月26日開業!7-Eleven品牌原屬美國南方公司,2005年成為日本公司。 7-Eleven青島南京路便利店 轉載免責聲明:凡本站註明 「來源:XXX(非搜鋪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
  • 從被捧上神壇到陷入大規模裁員、倒閉傳聞,狂攬數億的猩便利如何破...
    2017年下半年,無人貨架作為搶佔辦公室新消費場景的創業項目高調入場,快速的融資速度,瘋狂的擴張速度讓這個賽道火得發熱。然而,在經歷了不到一年的野蠻生長和瘋狂擴張後,無人貨架項目迅速轉冷。目前各玩家發展狀況到底如何?創業邦聚焦該領域,走訪了入場玩家並對其進行了系列分析和報導,這是我們報導的第8篇。
  • 亞馬遜將在紐約再開一家無人收銀便利店 佔地1700平方英尺周二開業
    亞馬遜將在紐約再開一家無人收銀便利店 佔地1700平方英尺周二開業 【TechWeb】6月1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作為全球電商巨頭的亞馬遜也在擴展線下市場,其在去年的1月22日就在華盛頓州的西雅圖開通了旗下首家無人收銀便利店Amazon
  • 猩便利宣布獲3.8億元A1輪融資,將繼續深化便利蜂窩戰略布局
    猩便利在創辦之初,將自身定位為「重構用戶即時便利消費體驗」的高科技零售公司。目前,猩便利的商業版圖包括辦公室無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兩種業態。猩便利以即時便利的理念,對人-場-貨進行打散重構,充分觸達消費路徑上的白領通勤群體。
  • 轉型擴張皆非良策,三隻松鼠到底哪裡出了問題?
    可別看線下店擴張的速度快,營收增長卻沒那麼迅速。根據三隻松鼠的財報來看,截至2020年上半年,投食店實現營收3.1億元,佔營收總額的5.9%,聯盟小店實現營收1.57億元,佔總營收的2.99%。不過對於為什麼開設線下店,三隻松鼠有自己的見解。不僅是因為要擺脫線上標籤,還想解決線下體驗問題,並且實現跨界融合,給用戶帶去多元化的體驗。另外,三隻松鼠還想要增強用戶對品牌的感知,製造出一種良好的氛圍,從而促進線上的銷售,說白了就是提供一個品牌和用戶互動的環境。
  • 裁員、關店、資金斷鏈...第一代無人零售已死?
    但這個行業很快分化出兩種不同的思路,一種是把無人貨架看成是流量生意,典型的如明星公司猩便利、果小美等;一種是側重零售生意,如小e微店。但流量打法當時還是佔據主導地位。   猩便利、果小美等都認為,第一階段的競爭首先是點位之爭。因此大家開始熱衷公布瘋長的點位數,但數據的浮誇程度,讓人感覺有點「放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