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便利蜂的商業模式看國內零售領域創業的好時機 | 獵雲網

2021-01-17 獵雲網

獵雲註:近日,強調以科技為引擎推動新零售業態發展的24 小時便利店「便利蜂」於2 月10日試營業,2 月14 日情人節當天將正式營業。本文從實地調查反饋、國內便利店發展狀況、從便利蜂模式看新零售的亮點與思考、全球零售科技領域的創業和投資情況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作者根據觀察,總結出便利蜂商業模式的特性。文章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雲啟資本YUNQI。

2月9日晚,關於前去哪兒 CEO 莊辰超執掌的斑馬資本投資3億美元創立「便利蜂」24 小時便利店的消息不脛而走,便利蜂於2 月 10 日試營業,2 月14 日情人節當天正式營業。

我們在2月10 日中午實地走訪了位於中關村創業園周邊的一家便利蜂,希望從消費者角度完整感受其全新購物體驗,其強調以科技為引擎推動新零售業態的發展。並根據觀察總結出便利蜂商業模式的特性。

本篇文章將從實地調查反饋、國內便利店發展狀況、從便利蜂模式看新零售的亮點與思考、全球零售科技領域的創業和投資情況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1.選址:聚集於中關村創業園,臨近都市白領辦公區

便利蜂目前共經營5家店面,全部分布在中關村創業大街周邊,屬於城市 CBD 範疇,租金較貴,目標客戶為消費能力較強的上班族。據報導,莊辰超未來有意投入 30 億新開超過1萬家店鋪。

2.選品:選取大量高品質進口食品,同時發展自有品牌

便利蜂的商品主要分為兩類:自取式貨架陳列商品(包括自動咖啡機機打飲料)和需要人力幫助獲取的熱食。就直觀感受而言,前者相較一般便利店商品主要有三類特點:SKU中包括許多高品質(進口)食品、部分商品單價較高和便利蜂自營食品(麵包、便當等);後者類似全時、7-11等競品,推出可自選搭配的盒飯、餃子、點心和關東煮等熱食。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走訪的便利蜂內設二層餐飲區,辦公人群可以在一層購買早午餐並在二層寬敞的站立式餐飲區用餐,不需要再回到辦公室。

3.定價:走相對中高端路線,目標客戶瞄準中高收入群體

便利蜂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雖然一些熟悉品牌售價持平甚至略有降低(比如康師傅冰紅茶2.9元、550ml百事可樂3.2元等),但在核心陳列區域內擺放了許多品牌溢價較強的進口休閒食品(比如進口果乾、哈根達斯冰淇淋和吃貨說、樂純等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擁有較高知名度的創業品牌)。

4.購物體驗:以「到店選購-自助掃碼支付」為特色,兼顧自提和送貨上門

便利蜂便利店目前存在4種購物模式,其流程總結如下:

A.到店選購交由店員結算:與一般便利店購物流程相同

B.  到店選購自助掃碼支付:下載便利蜂 App-選擇「掃碼購物」-連接門店WiFi/掃描門店二維碼-自助手機掃描商品條形碼-線上支付(支持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將成功支付的交易憑證再次掃描機器-提貨離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該模式僅支持9件及以下的商品選購,超過9件商品仍然需要傳統的人工掃碼結算。

C.線上選購限時自提:下載便利蜂 App-線上商城選購支付-選擇距離最近的便利店-24 小時內前往提貨

D.線上選購送貨上門:下載便利蜂 App-線上商城選購支付-填寫配送範圍內的接收地址-送貨上門(不滿意商品可當場退貨)

1.市場規模及增長潛力巨大,臨近爆發前夜

據相關報告估計,2016 年中國便利店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1000 億元,增速在 15%左右。相比面臨「關店潮」的超商和賣場,便利店滲透率也逆勢上揚,從 2015 年的 32%上升到 38%。這些數字都釋放出便利店行業興起的積極信號。

其實,業界對於人均 GDP 和便利店發展趨勢的普遍關係有如下結論:

目前我國人均 GDP 已達75900美金,預計到 2020 年人均 GDP 將達到10000 美元,如此看來,中國便利業態將經歷一個黃金髮展期。

此外,我國與日本擁有相近飲食習慣、生活節奏、城市規劃和人口密度,日本便利店和超市的市場份額比例約為54%:46%,中國這一比例目前大致是8%:92%。這也預示著便利店將如雨後春筍般逐漸取代沒落的大型連鎖超市。

從飽和度看,一般而言每 3000 人能夠支撐一家便利店。日本 1.2 億人共有 5 萬家便利店,美國 3.2 億人共有 15 萬家便利店,市場均已飽和,而我國擁有 13.8 億人,以 6000 人需要一家便利店進行保守估算,至少需要20 萬家便利店,而目前知名便利店只有 2.6 萬個,市場缺口巨大。

總結起來,支撐便利店爆發的商業邏輯主要在於兩點:線上渠道可替代性差、消費能力提升帶來的消費習慣轉變。便利店商品多為需求緊迫的即時消費品,電商平臺無法掠奪其目標市場;可支配收入增加催生消費升級,便利店密集布點縮減經濟距離,超商大宗採購的價格優勢相較於時間成本吸引力不足。

2.南北方發展由於政策支持、氣候條件等存在差距,但正在逐步縮小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2016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報告》顯示,深圳平均每家便利店覆蓋 2598 人,上海也達到 3466 人/店,而北京則為 7185人/店。一直以來,24 小時便利店是長江以南典型的消費方式,而北方在此之前都被小超市、夫妻店佔據。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政策支持上,北方的地方政府此前對便利店發展的支持力度較低,辦理各種手續和執照也往往要較長時間;

城市規劃上,過寬的馬路太寬使得人們過街成本高,單店覆蓋範圍小、客流量少;

氣候特點上,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夜溫差大,這導致一年中淡旺季明顯,一天中夜間客流量也會明顯減少。

當然,歷史的差距也意味著龐大的追趕空間。例如東北地區正在成為各個品牌競相爭奪的增量市場,哈爾濱去年更是以 33.3% 的便利店增長率傲視全國。

3.區域性特點顯著,北上廣深均存在領先的本地品牌

一組便利店行業的數據可能出乎你意料。

上海總共約 6000 家便利店中,日資全家約佔 1200 家,羅森大約 700 多家,當地品牌快客有 1650 間門店。北京五環內約有 1300 多家便利店,老牌企業 7-11 耕耘 12 年也不過 219 家,本地品牌全時已擁有 300 多家門店,好鄰居也有 200 多家。而在廣東情況更為誇張,美宜佳門店數量超過 8000 家,天福擁有門店數 2830 家,上好擁有門店數 2200 家。其他地區比如西南和華中,也出現了諸如紅旗、Today 等特色品牌。

總之,相較於日資品牌廣泛布局在消費能力出眾、基礎設施完善的超一線城市,內資品牌往往依託核心城市呈現區域放射狀集中發展。

4.中外品牌發展策略各有側重,提高單店利潤 VS 快速規模化擴張

眾所周知,便利店領域的王者7-11成功秘訣在於卓越的單品管理和精益物流能力,通過提升單店賦能,其淨利潤率高達20.5%(全球平均水平在3%左右) ,存貨周轉率僅為國內的1/6,坪效是國內便利店的11倍,人效更是國內的87倍。從加盟資質審核、選址到全流程單店運營,以7-11為代表的傳統日資品牌追求優質和穩健。

而以全時、鄰家為代表的本土企業則重視渠道先發優勢,打法兇悍。人流密集場所多靠近日資店,短兵相接;同時深入近郊住宅區,允許低成本特許經營甚至直接翻牌夫妻店,以數量為首要目標打巷戰。這種戰略一方面幫助它們高速擴張,進行短期病毒式複製;但同時也造成牌照不全、被查處食品安全事故等問題。當然,作為內資企業在牌照審核、辦事效率上的優勢也是其不能忽視的優勢。

單店盈利數據直接反映了兩類企業的差距。在北京,7-11 有 19 家店的日均銷售額在4萬元以上,而據全時內部人士透露,其加盟店日平均流水大概在 5000-8000 元左右,直營店日均營業額在 1.3 萬元左右,最好的直營店能達到 3 萬元的日均。

5.整體盈利難度大,規模不經濟成為嚴重阻力

即使是單店營收出色的日資品牌,整體上只有全家 2012 年已經盈利,羅森大約會在今年開始盈利,而 7-11 目前在國內尚未盈利。

歸根結底,在收入已經開源的情況下,盈虧無法平衡主要在於成本難以節流。CBD、地鐵站、商業街區等人流密集的場所店鋪租金勢必高企,加之人力、設備、商品損耗、倉儲物流等因素,成本難以下降。一旦無法做到差異化競爭,提供類似商品和服務的不同品牌就需要花大力氣建立各自的供應鏈體系,拼資本實力零和博弈,當前格局下各個玩家開店數量又有限,由此產生的規模不經濟是導致虧損的本質。

6.競爭分散而激烈,除傳統零售商外新玩家爭相入局

統計顯示,中國的便利店品牌超過 260 個。而在上海、深圳、南京等城市,便利店品牌都超過了 10 個。

目前國內的連鎖便利店主要為四類:日資店、本土投資店、大型商超迷你店和電商轉型實體店。日資企業已在中國發展近 20 年,基礎雄厚;本土企業近幾年迅速崛起,佔據山頭;家樂福、華潤等超商面對這塊蛋糕虎視眈眈;京東、阿里等電商也利用便利店或社區站點打通「最後一公裡」,開拓線下場景。

縱觀各大品牌的新年規劃,全時母公司復華計劃建立自有物流體系,各大品牌都在入駐第三方外賣平臺,支持自營餐食的外賣配送服務。同時,大範圍擴張的「1萬家店」計劃也都被提上日程。2017 年從便利蜂成立起,便利店市場的腥風血雨才剛剛開始。

1.便利蜂模式的亮點

)基於手機 App 的自助購物和結算優化了購物體驗並有效提高了單店 GMV

在便利蜂的四類消費模式中,最有前景和想像力、主觀意圖上商家最推薦的應該是第二種,即基於手機 App 的自助結算模式。消費者通過即時掃描商品條形碼節省排隊等待時間,提高了結算效率,最終實現以移動端為核心的無人工全自助式購物。

)降低物理陳設需要,擴大無形貨架

傳統便利店購物過程中,消費者直接面對貨架陳列的 SKU,根據商品銷售狀況店家需要及時補貨,保證足夠的存量。而便利蜂提供的線上選購-線下自提/送貨上門場景中,商家可有效減少店面前臺的商品存量,將存貨從前臺移至後面,從而變相提高了物理貨架面積。    

)看好團隊的傳統便利店+網際網路背景

便利蜂管理團隊當中很多來自於鄰家,鄰家實際上是 7-11 中層管理人員離職集體創業的產物,這一點上,便利蜂自開始就可以吸收 7-11 在選品、供應鏈管理和貨品陳列上等方面的先進經驗。網際網路團隊這邊,莊辰超是前去哪兒 CEO,其能力、名氣、資源等都會讓便利蜂在利用網際網路思維上佔據優勢。    

)將北京和中關村作為啟動市場所在地的做法很合理

北京作為首都,其城市規模和便利店數量嚴重不匹配,增長潛力相當可觀。2013 年「中國城市便利店指數」榜單上,北京僅僅排在倒數第二;2016 年就升至第五名,發展迅速。

按照規劃,2017 年底前北京將培育 3-4 家門店超過 200 個的連鎖便利店企業,包括地鐵開放入駐和減免審批手續等政策利好也將助力其發展。

便利蜂首批5家店面開在中關村也頗有深意。一方面,投資人莊辰超自己是中關村創業明星,自帶巨大流量;另一方面,網際網路人的討論掀起傳播浪潮,很好地實現了初期免費流量獲取和形成傳播的效果。

、從便利蜂模式看新零售的思考和期待

1)便利蜂的「長」能否彌補其「短」

2010 年,雷軍掌舵的小米橫空出世,由此掀起了網際網路企業進入硬體製造等重資產領域的巨浪。憑藉極致的用戶思維和營銷策劃,小米手機曾連續四年雙十一銷量第一,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去年 11 月,小米居然跌出了國內智慧型手機銷量前十,其供應鏈缺貨、技術創新能力弱、輕工業設計、線下渠道劣勢等問題終浮出水面。

同樣的問題也許便利蜂也會面臨到,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裡,競爭長板能否有效彌補其競爭短板。必須清楚的是,技術驅動的 「新零售」歸根結底仍然屬於零售業,供應鏈管理、多店運營、客戶服務等硬實力是包括便利蜂在內的本土品牌都需要學習和改進的。

2)目前似乎並沒有大幅降低成本投入

目前來看,便利蜂的新技術應用的效果主要是在提高單店 GMV,而在成本側並沒有做太大改善。鑑於目前中國便利店整體的低利潤現狀,我們期待便利蜂在改善收入基礎上,能夠繼續大幅改善成本投入這一端,從而顯著改善目前行業利潤單薄的現狀。

3)從辦公區到社區,便利蜂「範圍經濟性」有待釋放

便利蜂終究不能只分布在人流潮汐現象明顯的辦公區域,全能型終端才是便利店真正價值所在。好奇心日報曾整理過日本便利店 1285 種服務,從收發快遞、衝洗照片到代繳保險年金一應俱全。增值服務,相比商品銷售,並不需要增加太多的固定投入,而且其毛利率較高。我們期待便利蜂未來早日從單一的商品銷售功能擴展到更多的增值服務上,從而提高範圍經濟性,繼而提高單店 GMV 和盈利能力。

4)北京市場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從增量市場看,相比於滬深,北京市場仍然有顯著的提升空間。但競爭對手們其實早在很多年前就開始耕耘這個市場,始終沒有讓北京市場出現像上海一樣的繁榮景象,這意味著市場本身條件可能存在一定客觀缺陷。

從存量市場看,競爭格局已經是比較紅海,北京某些商圈可能遍布 8-10 家便利店。尤其是以全時為代表的本地公司加緊布局,本就稀缺的優質店鋪資源逐漸消耗殆盡,新進入者面臨激烈競爭。

所以,便利蜂作為初創企業,是否能夠通過其技術和體驗優勢,有效盤活市場和贏得競爭,我們拭目以待。

5)期待便利蜂引入更多的黑科技

相較於 Amazo Go 宣傳片中展示的人臉識別、攝像頭追蹤等黑科技,便利蜂目前所應用的新技術手段更多是比較輕量級的,期待便利蜂在完成原始積累之後,繼續通過技術革新進一步優化購物體驗、提高經營效率、降低經營成本。

附錄:

1.零售科技領域的行業Mapping

零售科技領域的創新方向很多,包括基於 beacon 的分析和平臺、店鋪管理、店鋪AR、智慧機器人、動態定價模型、智能試衣間、智能購物車等。

2.零售科技領域的投資金額和案例統計

看過去幾年,零售科技領域的投資金額和案例數在逐年上升,16 年有近 8 億美金投向了該領域。

相關焦點

  • 用算法優化運營,創造便利蜂長期價值|艾問人物
    第二次創業時候和朋友一起創辦了鯊威體壇,僅僅半年時間,這個論壇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體育論壇。這個論壇主要是用了諮詢和圖片的模式,後來遇上了網際網路的泡沫,而此時李澤楷(李嘉誠次子)要進入大陸發展,他就收購了很多的網際網路企業,於是莊辰超就以1500萬美元的價錢,把鯊威體壇賣給了李澤楷,那時候莊辰超才24歲,就賺了將近上億元。
  • 消費升級領域未來獨角獸齊聚,百舸爭流決戰上海灘!
    為消費領域服務作為國內一流的創投服務媒體平臺,獵雲網持續關注消費升級領域,為消費領域動向進行追蹤報導,為業內企業進行相關的服務對接,並在今年以尋找產業獨角獸的初衷,開展「FUS 獵雲網2019年度消費升級產業峰會」。而上海,是最適合進行消費行業對話的地方。FUS 意為「Future Unicorn Summit」的簡稱,意為未來獨角獸峰會。
  • 猩便利的商業模式 「便利·蜂窩」前景何在?
    最近被輿論纏身的猩便利昨天發出了官方聲明,表示遭到質疑的「門店關店」情況屬於門店迭代遷址,屬於猩便利打造「便利·蜂窩」商業模式、構築行業壁壘的必要一步。「便利·蜂窩」聽起來那麼玄乎,究竟是個什麼玩意兒?在打造這個模式的過程中,為什麼會出現關店、撤架這樣的現象呢?  一言以蔽之,「便利·蜂窩」是猩便利的商業模式。
  • 新加坡10大「不差錢」網際網路創業公司 | 獵雲網
    就隨獵雲網編輯君一起來看看新加坡十大資金雄厚的公司吧! 獵雲網3月5日報導  (編譯:圈圈)獵雲網註:新加坡,亞洲初創企業的首選之地,融資環境的優越,讓企業的發展勁頭十足。
  • InnoSpace2015(秋季)Demoday,12個項目,12種創業 | 獵雲網
    4、看臺體育:致力於提供專業和靠譜的足彩情報圍繞足球比賽,深度運營比賽情報、分析、新聞和社會化討論的平臺,為彩民和球迷提供垂直社區服務,讓投注和看球更具娛樂性和社群性。5、發源地:基於SaaS採集引擎的數據交易平臺發源地是國內首個基於SaaS採集引擎的網際網路數據交易平臺,通過便捷易用的數據採集工具、威客眾包的模式、結構化的網際網路數據源存儲方式,滿足企業和個人對數據實時採集、可視化分析及客戶挖掘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 加速線下零售布局 小懶飲料強勢入駐便利蜂
    加速線下零售布局 小懶飲料強勢入駐便利蜂 2021年01月11日來源:南方企業新聞網 提要:繼11月17日入駐羅森便利店僅一個月,小懶飲料「再下一城」,於12月21日強勢入駐以科技、智能著稱的便利蜂便利店,並聯合北京建外soho、銀河soho、望京soho三家直營店進行包店品牌形象宣傳活動
  • 永輝董事長張軒松首次公開演講:一個超級物種的誕生 | 獵雲網
    永輝近期提出了一個名為「超級物種」的新商業模式,這是個以輕時尚及輕奢餐飲為基礎,餐飲+超市+網際網路業態的商業模式,以「80後」和「90後」等新消費群體作為主要目標。當我們要給永輝的這個新商業模式取名時,我哥提議叫做「超級物種」,我覺得這個名字非常好,這就是個需要通過競爭迭代以適者生存的商業模式。永輝的物種進化論
  • 路痴的最後一公裡,「隨便走」來實景導航 | 獵雲網
    【獵雲網成都站】 5月8日報導 (文/張楠茜)獵雲網註:對路痴們來說,看平面地圖都可能是痛苦,有時目的地的最後一公裡眼花繚亂、擁擠的街景也是個巨大的障礙。
  • 鑽石小米:主打「F2F」概念,做一個有溫度的網際網路鑽石品牌 | 獵雲網
    【獵雲網成都站】 3月31日報導 (文/平洪光)就網際網路改造傳統行業這個話題而言,人們能夠想到的行業幾乎都已經踏上了革新之路,其中也不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然而在珠寶首飾領域電子商務全新的商業模式還處於一個萌芽階段,但對創業者來說卻是一塊可以掘金的處女地
  • 探尋智慧教育創業風口 「智教資本+獵雲網」開啟巡迴路演
    (原標題:探尋智慧教育創業風口 「智教資本+獵雲網」開啟巡迴路演)
  • 創業老兵劉勇:將SNS引進國內的第一人 | 獵雲網
    在做手遊之前,劉勇有已過數次創業。一位網際網路業界的大佬說,事實上,將SNS概念引入國內的第一人不是王興,而是劉勇。劉勇的本科是北大91級物理系,與原新浪科技主編、現網際網路知名科技社區Techweb創始人祝志軍是同一級。只不過,祝志軍在北大學的是社會學。祝志軍與劉勇相識甚早,他對劉勇的評價是,一個面子上看去謙虛,但又好強,永遠走在趨勢上的人。
  • 程緬:食品安全是便利蜂的起點和底線 品質追求無終點
    程緬:食品安全是便利蜂的起點和底線 品質追求無終點 關注中金在線:
  • 猩便利宣布獲3.8億元A1輪融資,將繼續深化便利蜂窩戰略布局
    猩便利在創辦之初,將自身定位為「重構用戶即時便利消費體驗」的高科技零售公司。目前,猩便利的商業版圖包括辦公室無人值守便利架和智能自助便利店兩種業態。猩便利以即時便利的理念,對人-場-貨進行打散重構,充分觸達消費路徑上的白領通勤群體。
  • 便利蜂發布2019年度榜單:網紅、二次元成吸粉利器
    根據榜單,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 2019年便利蜂低脂、減糖類產品熱銷,在飲料類產品中,零度可樂、元氣森林蘇打氣泡水白桃味、巴黎水含氣飲料西柚味等上榜;而在麵包產品中,全麥奇亞籽厚切小吐司銷量第一。除了注重健康,這屆年輕人還更喜歡嘗試新奇的網紅和創意產品。
  • ...領投數千萬天使投資,攝星科技要追尋智慧防務的星辰大海 | 獵雲網
    楊理想畢業於南京大學計算機系,現為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系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機器學習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CTO王雲甘畢業於中國科學院大學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曾就職於百度、shein等公司。接連謝絕業界大佬邀請,靜待All in的時機楊理想的AI創業計劃已久,攝星科技這一名字或許正是受了「突破攝星」的影響,可為何直到2018年才開始創業?
  • 戰勝創業的天敵:自我 | 獵雲網
    關於改變、創業,我們最大的障礙就是鏡子裡那個盯著自己的自己。而給我們灌輸錯誤信息並阻止我們改變的、最主要的根源還是我們自己。你的自我是製造敘事謬誤的「工廠」,它為了阻止你改變,首先會做的便是阻止你去面對現實。
  • 獵雲網「2018年最佳風險投資機構TOP20」榜單發布
    獵雲網「2018年最佳風險投資機構TOP20」榜單發布 【獵雲網北京】12月7日報導(文/饒翔宇) 今日,獵雲網在「聚勢謀遠 創變未來——2018年度CEO峰會暨獵雲網創投頒獎盛典「上頒布了「2018年最佳風險投資機構TOP20」榜單。
  • 裁員、關店、資金斷鏈...第一代無人零售已死?
    鑑於此前這兩個領域的互不交集,資本也不懂無人零售在做什麼,這個行業的商業邏輯和財務模型,對資本太陌生。   資本方憑藉的項目評估邏輯,依然是按照會員擴張、點位擴張、交易規模這類通行的財務和運營模型去評估項目。零售這個行業固有的邏輯,供應鏈、成本與效率、精細化運營、場景價值打造、購物體驗痛點解決……資本方反而不太關心。
  • 誕生500天:藏在六千億生意裡的猩便利
    猩便利因無人零售興起,但未因無人零售衰落。它是2017年無人零售創業潮快起快落到今天,唯一一家保留原貌留存至今的零售創業型公司。從商品是零售本質的角度去看,猩便利是去年無人零售大軍中,唯一一家敢於從創業初期上線自有品牌和鮮食的零售新玩家。也是唯一一家擁有高度類似傳統便利店的實體門店創業品牌。
  • 警報:百度文庫要抄了知乎的後路 | 獵雲網
    一位業界人士和獵雲網交流是如此點評。被質疑沒有盈利模式用戶有了,流量有了,但遲遲看不到知乎的商業化。結果是今年1月份,市場上傳言知乎短期內無法盈利,創新工場擬撤資知乎的。知乎遭遇創辦以來最大的輿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