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意識是怎麼形成的?
「意識」這個詞的意義其實很複雜,有人認為這是心理學範疇,也有人認為它是神經科學的研究範圍,但毫無疑問,宇宙中生命體和非生命體最大區別之一便是是否有「意識」,所有生物體都有強力的主觀能動性,周圍環境會對生命體的存在形成刺激,並適應、甚至去改造環境從而實現自身更好的生存。從本質上來說,人的自我意思其實就是大腦運動,所以自我意思不可能天生就有,而是在生命的形成和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
對胎兒發育過程有所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寶寶的感官發育都需要經歷各個階段,比如:
2個月的胎兒感覺器官都才剛有雛形;
4個月左右的胎兒才開始形成味覺和觸覺;
當胎兒發育到6個月左右的時候聽覺才開始變得發達起來,聽到不喜歡的聲音還會皺眉頭呢;
胎兒的發育時間達到28周前後時,腦部發育程度就開始能夠辨認出旋律和節奏了,更敏感的視覺也能感知到外界光線的敏感程度;
3個月左右的寶寶,為什麼腦袋明顯比身子大出許多?因為,在胎兒發育的初期,腦部發育十分迅速,而9個月左右的胎兒便已形成比較發達的大腦功能。
在人類社會還十分落後的過去,曾有不少人認為心臟是人體的控制中心,所以很多俗語或成語、乃至漢字的構成都與「心」有關。但事實上,大腦才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部分,而人體最發達的思維器官就是大腦皮層,人的記憶、學習、精神、語言和意識這些高級神經活動,其實都是建立在大腦這個器官之上。
有自我意識的人類為什麼都害怕衰老?
每個人的出生,都始於卵子和精子在輸卵管中結合,儘管一個人的意識是慢慢形成的,但衰老就在這個生命形成的時候就悄悄開始。剛剛受精的卵子會經歷周期性的細胞分裂過程,「胎兒」是在胚泡發育成羊膜和胎盤之後才有的。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害怕的衰老,其實並不是你在30歲、40歲或者50歲以後才開始,只是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了傳統意義上的衰老特徵罷了。
儘管生命體都擁有意識這個東西,但人類作為已知地球上、乃至宇宙中的唯一智慧生命,無疑擁有更強的自我意識。而且,人的意識還會因為周圍的環境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這便是為什麼上一代人往往都難以理解下一代人的很多做法和想法。如果說人類有什麼最大的共同特徵,哪害怕衰老一定算得上是其中的一個,因為衰老不僅會讓我容顏老去,還可能讓人生活無法自理、乃至失去生命。
這個時候,希望不要有人站出來說「自殺的人」,或者「帶著安詳的笑容離世的人」。因為,前者是一種心理問題導致的衍生情緒和行為,而後者則是明知無法改變自然規律之後的坦然。從古至今,長生不老一直是很多人的終極追求,尤其是那些擁有很多的人。儘管從宇宙的演化規律來看,「長生」是不可能實現的,宇宙萬物都有其既定的生命長度,但「不老」卻有實現的可能,正如目前很多人都在通過很多法子嘗試著延緩衰老。
以人類社會目前的科學發展速度,是否能在將來逆轉大家的生物學年齡?
致力於逆轉人類生物學年齡的科學家有很多,但相關領域的研究往往很長一段時間裡都難以取得突破性進展,而這個「尷尬」就在近日被打破。有以色列科學家表示,他們僅僅是通過加壓吸氧一段時間的方式,就讓參與者的衰老細胞數量減少了大約37%。
與此同時,這些人身體中的人體端粒實現了20%以上的再生水平,相關細胞水平相當於參與者25年前的身體情況。
在這個有意思的研究中,科學家主要是採取定時吸入純氧的方式,在三個月的時間裡,參與者需要每周進行五天、每天耗時90分鐘的吸氧活動,而參與這項研究的人也都是64歲以上的老年人,一共有35位。
在過往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的確在部分動物身上實現了壽命延長,主要也是通過去除衰老細胞的方式,這些動物的壽命長度被延長了至少三分之一。而這項在老年人之間進行的實驗,的確也讓身體中兩個具有重要衰老指徵的細胞數量恢復到25年前的水平。
參與研究的科學家表示,儘管這並不等同於老人們的年齡倒退了25歲,但卻很可能會延長他們既定的生命長度,而不僅僅是讓他們看上去更年輕。當然,即便人類真的實現「不老」,意識也只會在活著的人身上持續,一旦人的大腦停止活動,意識活動也就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