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古生物-猛獁象

2021-01-15 動物世界

猛獁象 又稱長毛象,古哺乳動物,是長鼻目象科中特化的一類象,屬於猛獁象屬(學名:Mammuthus),此屬下有十種象。

它們大小近似現代的象,周身覆蓋有棕色長毛,門齒向上彎曲。


猛獁象源於非洲,早更新世時分布於歐洲、亞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區,尤其是凍原地帶,體毛長,有一層厚脂肪可隔寒,夏季以草類和豆類為食,冬季以灌木、樹皮為食,以群居為主。存活於四百八十萬年到四千年前的上新世時期。最後一批西伯利亞猛獁象大約於公元前2000年滅絕,那時正好是埃及建立金字塔時代。


這裡對其中的五種進行介紹




中文名:真猛瑪象

英文名:Woolly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primigeniu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種:†真猛瑪象 M. primigenius


真猛瑪象是已滅絕的猛瑪象。在北美洲及歐亞大陸北部發現有它們的骨頭及冷藏的屍體,而最保存完好的是在西伯利亞。已知最古老(15萬年前)的真猛瑪象是藏在歐亞大陸的利斯冰期礦床。

西伯利亞原住民早已發現真猛瑪象的遺骸,並拿象牙來貿易。他們相信這些遺骸是來自巨型的鼴科動物,而這些動物是生活在地底並走到地面時死亡。於1600年代,在歐洲有時也有發現真猛瑪象的報告。他們一般會按聖經來解釋,認為是巨獸或巨人的遺骸。

「猛瑪」一字其實是源自俄羅斯「遺骸」一字。

真猛瑪象可以分為兩類(或亞種)。一類生活在北極的高地,另一類則較廣為分布。真猛瑪象雖然很大,但並非如想像般巨型。事實上,它們並不比現今亞洲象大很多。

成年的雄性真猛瑪象高2.8-4.0米,而侏儒化的則有1.8-2.3米高。它們可以重達8噸。


真猛瑪象長有厚厚的毛,毛長達1米,且有內層絨毛,可以抵禦嚴寒。毛皮像麝牛,於夏天可能會脫皮。

它們的皮膚與現今象的差不多一樣厚,但有大量的皮脂腺可以分泌油脂到毛髮上,加強保溫效果。它們的皮下脂肪層較達8釐米,功能就像鯨魚的鯨脂一樣。

它們的耳朵較現今的象小很多,最大的也只有30釐米長。它們的頭部很高而且尖,在很多石洞壁畫中都描繪成節狀。


由於脊骨很長,肩膀上隆起像駝背,可能藏有大量的脂肪。象鼻端的上唇是一塊闊葉,而下唇則像闊及方的蓋。


真猛瑪象的牙齒適合吃凍土層粗糙的草,有著較多的託基及較高的牙冠。


真猛瑪象的象牙長達5米,比普通象牙更為彎曲。象牙的形狀及長度是否其適應性並不清楚,但有指它們可能利用象牙來清除地上的積雪尋找食物。另外,很多標本的象牙面上都有磨損,可能是有很多動物寄住在其象牙上。


滅絕 一般假設真猛瑪象是於1萬年前在歐洲及西伯利亞南部消失,但新資料顯示它們仍存活至8千年前。稍後一些時間,它們也從西伯利亞北部消失。它們與哥倫比亞猛獁於末次冰期一同在北美洲消失。只有少數仍在聖保羅島生存至前3750年,也有在弗蘭格爾島上的生存至前1700年。可能由於食物的供應有限,它們侏儒化成較細小的體型。


大部分真猛瑪象於更新世晚期死亡,可能是因氣候轉變或被人類獵殺。有指溫暖的氣候是令它們受到威脅的元兇,令它們的數量在人類到達前大幅減少。冰川消退令它們的棲息地由4.2萬年前的770萬平方公裡減少至6千年前的80萬平方公裡。雖然於12.5萬年前的薩勒冰期末也有類似的情況,但人類壓力卻迫它們走到滅絕的地步。不過也有指較長命的群落是生存在島嶼上的,而其棲息地也有限,故棲息地未必一定是其滅絕的主要成因。事實上,一些居住在美洲溫帶或熱帶的長鼻目也於更新世末滅絕(第四紀滅絕事件)。



中文名:侏儒猛獁

英文名:Pygmy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exil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種:†侏儒猛獁 M. exilis



侏儒猛獁,又叫海峽群島猛獁(英語:Channel Islands mammoth),是一種已滅絕的矮象,哥倫比亞猛獁的後代。它是島嶼侏儒化的一個例證。


根據2010年的一項研究,侏儒猛獁肩高1.72米,重760千克。

1856年以來,侏儒猛獁的殘骸陸續在海峽群島(美國加州南部外海)的聖克魯茲島、聖羅莎島和聖米格爾島被發現,曾經這三個島嶼和安那卡帕島一起是沉沒了的超級島嶼聖安塔羅莎島的一部分。


這一物種可能一直存活到丘馬什人(Chumash people)在10,800年和11,300年前的全新世早期登陸該島為止,放射性碳定年法顯示在這之前侏儒猛獁至少存活了47,000年之久。

和現代大象一樣,侏儒猛獁的祖先可能也是遊泳健將,它們大約是遊了6.4千米之後才抵達聖安塔羅莎。隨著冰河時代末期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大型掠食動物減少、缺乏棲息地以及聖安塔羅莎的分裂,這個物種便越來越小型化了。



中文名:哥倫比亞猛獁

英文名:Columbian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columb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種:†哥倫比亞猛獁 L. africana



哥倫比亞猛獁,是已滅絕的大象。

身上沒有像真猛獁那樣的毛。大型雄性可高達3.7-4.0米,體重7-9噸,螺旋狀的象牙可長達4.25米。


哥倫比亞猛獁,於更新世晚期棲息在北美洲草原或稀樹草原,類似於現代非洲象。於1.25萬年前滅絕。



中文名:草原猛獁

英文名:Steppe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trogontherii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種:†草原猛獁 M. trogontherii



草原猛獁,是一種已滅絕的象科動物,生活在距今約600,000-3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的歐亞大陸北部。這個物種可能是在更新世早期於西伯利亞由南方猛獁進化而來的,這可能是象科動物走向草原和苔原的第一步,同時,草原猛獁也可能是後來冰河時期真猛獁的祖先。

草原猛獁的頭顱和頜骨都比南方猛獁小,雄性的象牙前端回彎,一些老年個體的象牙可長達5.2米。雌性的象牙則比較纖細。

草原猛獁的部分個體可以高(肩高)達4米。它和哥倫比亞猛獁、南方猛獁、恐象一樣,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象科動物之一,甚至有可能這其中最大的。一個亞速海博物館的草原猛獁骨架高達4.5米,但是這可能是高估了,因為在這具化石上脊椎被安在了肩胛骨之上。另一具在Mosbach Sande單獨發現的腿骨肱部化石有1.45米長,據推測這頭猛獁生前至少肩高4.5米,甚至更大,也許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猛獁。



中文名:南方猛獁

英文名:Southern Mammoth

學名:Mammuthus meridionalis


界:動物界 Animali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哺乳動物綱 Mammalia

目:長鼻目 Proboscidea

科:象科 Elephantidae

屬:†猛獁象屬 Mammuthus

種:†南方猛獁 M meridionalis



南方猛獁是一種歐洲和中亞特有的、已經滅絕的猛獁象,生活在250萬-150萬年前的更新世。和南方猛獁一起被發現的植物化石等顯示這種猛獁很可能生活在溫暖氣候中,甚至可能比現在的歐洲要更溫暖一些。落葉植物提供了食物,其中大部分是喬木,例如橡樹、山毛櫸、白蠟木這一類歐洲常見植物,同時也包括山核桃、鐵杉這一類今天已不生長在歐洲的植物。在以色列Ubeidiyah和喬治亞德馬尼西的發現表明在這裡的南方猛獁生活在部分開闊的草原,並靠稀疏的樹木和灌木為生


南方猛獁高約4米,重達10 噸,是最大的長鼻目動物之一,另外一個是更大的恐象。它擁有猛獁象常見的螺旋形象牙,臼齒齒冠較低同時少部分區域有厚的牙釉質,適用於咀嚼林地中的樹葉和灌木。這表明這種猛獁很可能居住在較溫暖的氣候帶,並且沒有濃密的皮毛。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相關焦點

  • 遠古圖鑑之猛獁象
    有的生命比如現生生物是我們能看到的,也有些生命被永遠的埋葬在時光裡只能見到冰涼的化石。現在讓我們重回遠古時代,認識一下那些古老的生命。 《冰川時代》系列電影我想很多人都看過,影片講述的是冰河世紀中主角們的離奇有趣又驚險的經歷。劍齒虎、猛獁象、這些已經滅絕的動物在電影裡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來。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裡面的主角之一,猛獁象。
  • 猛獁象等遠古生物,能憑藉現代科技復活嗎?日本科學家還真嘗試過
    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可能憑藉先進的現代科技,成功地復活像猛獁象、恐龍這樣的遠古生物呢?遠古時期,亞歐和美洲大陸的高寒、冰原地帶,一直都是猛獁象的故鄉。它們可能萬萬沒想到,這片凍土會在未來解凍,讓它們成為復活實驗的絕佳實驗品。然而,現實總會給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潑一盆冷水。自克隆羊多利出生後,克隆技術在生物界掀起了一股高潮。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克隆一度被寄希望於能夠實現瀕危物種的挽救和像猛獁象這樣遠古生物的復活。
  • 猛獁象等遠古生物,能憑藉現代科技復活嗎?日本科學家還真嘗試過
    那麼,在現實世界中,有沒有可能憑藉先進的現代科技,成功地復活像猛獁象、恐龍這樣的遠古生物呢?人類的祖先曾和猛獁象一同在地球上生活,除了環境的因素,人類的黑手也在猛獁象的滅絕中有著一定的作用。遠古時期,亞歐和美洲大陸的高寒、冰原地帶,一直都是猛獁象的故鄉。它們可能萬萬沒想到,這片凍土會在未來解凍,讓它們成為復活實驗的絕佳實驗品。
  • 科學家稱:史前遠古生物 猛獁象劍齒虎將「復活」
    劍齒虎、恐龍、猛獁象等等,這些已經滅絕了的遠古生物似乎離我們很遠,但它們卻是科學家最想「復活」的遠古生物。
  • 消失的遠古野味:猛獁象
    追溯到20萬年前,人類在歷史的大半時期,都是在周邊的大自然中發現食物的,靠狩獵、釣魚、採集等方式生活。那裡生活著猛獁象,以及一些食草動物群和捕食食草動物的食肉動物,它們在第四紀元大量滅絕,除了猛獁象外,還有羚羊、野生犀牛、野牛、馬、巨型鹿、洞穴獅子、劍齒虎以及馴鹿等。一個說法是,這麼多動物同時滅絕的原因是因為氣候變化,氣候變化造成了草原森林化,而猛獁象的存在控制著樹木的數量,猛獁象消失了,森林就開始擴大,食草動物不斷減少,直至滅絕。
  • 黑龍江挖出巨牙:來自遠古猛獁象?
    有沒有可能是大型遠古動物的化石?這些問題困惑著他,把圖片發給親戚朋友,也沒有人知道答案,而大家的追問,讓他愈加想解開心中的謎團。取沙挖出巨型牙齒「我朋友家住泰來縣,這個頜骨是他家孩子在塔子城一個村子附近的河床取沙時發現的,是用小型挖掘機挖出來的,據說除了牙齒之外,還有兩塊大型腮骨,被別人拿走了。」
  • 猛獁象遺骸出現人類長矛痕跡,遠古人類這麼兇殘嗎?
    猛獁象,也叫做長毛象,是一種可以在極其寒冷的環境下生存的動物。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象,同時也是陸地上最大哺乳動物,可謂冰河世紀的霸王,可惜如今早已不復存在。一頭成熟的猛獁象有多大?身長5米,身高3米,體重可以達到8噸,最為特色的門齒有1.5米長。
  • 北極圈內氣溫升高,遠古生物再次出現,科學家意圖將之復活?
    在北極圈內,人們經常會發現一些被冰封起來的遠古物種或是遠古病菌,這些發現為人類的研究提供了極大的幫助,讓我們能夠還原遠古時代的一些情況。最近,或許是因為全球氣候變暖導致北極環境發生變化,高溫突破了30度以上,所以一些原本被冰封起來的生物屍體也出現在了人類的面前。
  • 猛獁象正在「甦醒」,被生物學家稱為「美食」,一顆象牙值千金!
    2014年科學家首次在永久凍土層內發現了遠古生物,自從首次在凍土層內發現遠古生物之外,陸陸續續每年都會挖掘大量遠古生物,這些遠古生物包括小羊毛犀牛、猛獁象、野牛等等。它們之所以能夠在極寒天氣下生存,主要是因為它們外表的厚厚長毛,它們外表的厚厚長毛能夠讓它們抵禦外界寒冷,無論是在高原還是山丘上都能看到猛獁象的身影,猛獁象給人類留下了眾多幻想,無論是它們的外表還是它的內部骨骼,都具有高額的價值。隨著這幾年來全球變暖越來越明顯,沒想到凍土層內的遠古生物逐漸被大家發現。
  • 猛獁象要被復活了?!
    【如需轉載,請在後臺留下您的公眾號,獲得授權後方可轉載】猛獁象早在4000年前就從地球上消失了,但如今居然有科學家聲稱自己通過基因編輯等手段,就快要把這種遠古猛獸復活了?! 在於本周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年會上,致(醉)力(心)於復活滅絕生物的科學家表示,哈佛大學的科研團隊有望在2年內創造出「混合胚胎」,將一些猛獁象的特徵植入亞洲象體內。
  • 科學家表示這4種遠古生物,也許會被復活,你覺得有可能嗎?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大自然可以讓生物誕生,以前滅絕的生物,是否又有可能復活呢?對於神秘的遠古生物是我們非常好奇的,並且通過現在的科技手段,我們認識了很多重來沒有見過的遠古生物,但是也有科學家表示,有4種遠古生物,也許可能會被復活。
  • 一提到遠古生物你只知道恐龍?來看看這四種生物比恐龍還要怪異
    一提到遠古生物你只知道恐龍?
  • 5種可能被復活的遠古生物,你認識哪幾種?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對於生命的探索也越來越深入,尤其是在基因方面,更是為全人類揭示了諸多生命的奧秘,可能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憑藉基因技術復活一些已經滅絕的生物,今天就來聊聊五種最有可能被復活的生物。
  • 《人類黎明》猛獁象消失原因介紹
    《人類黎明》中有著相當豐富的生物系統,這些生物對於遊戲進程的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有些玩家一直都沒發現猛獁象的存在,那麼猛獁象為什麼消失了吶?讓「lzh_395324475」告訴你吧。猛獁象消失原因介紹:遠古生物新石器時代會滅絕。
  • 史前巨獸即將復活,科學家準備「喚醒」猛獁象,是對是錯?
    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的生物就已經進行了多次的更新換代,當然,其中也有很多物種與人類的祖先一同進化,不過,最終卻在某個時間點從地球上消失。比方說我們今天這篇文章的主角——猛獁象。後來,大約在1萬年之前,地球的冰川時期結束,地球的氣候開始逐漸回暖,再加上人類的祖先那個時候開始逐漸進入了農耕時代,讓猛獁象的生存空間急劇縮小,最終,猛獁象從地球上徹底滅絕了。通過考古,古生物學家在距今2萬多年前的人類生活區中,發現了猛獁象的「骨骸坑」,通過檢測分析,研究人員一致認為,在遠古時期,猛獁象曾經作為原始人的食物,象牙和皮毛等,也都被用來製作各類裝飾品。猛獁象究竟有多大呢?
  • 2.9萬年前的遠古生物要復活?科學家已成功提取其DNA
    當然,想要培養出一個最簡單的單細胞生命是不可能的事情,不過,科學家們卻準備在未來通過DNA技術去復活遠古生物。因為這項計劃過於大膽,也因此引發了一系列的討論。在2018年,科學家們在哈薩克斯坦發現了一副巨大的遠古生物化石,通過研究分析,最終將這種生物取名為「獨角獸」。根據資料顯示,它們最早生活在西伯利亞地區,所以又被人們稱作西伯利亞獨角獸。
  • 史前巨獸盤點:猛獁象很有希望「重現人間」
    巨型馬陸,比現今存在的馬陸要更長,據生物學家挖掘出的化石研究推測,遠古時代的馬陸體型長達三米,是有史以來最大的陸地節肢生物之一。 猛獁象,是陸地上生存過最大的哺乳生物之一,在冰川世紀可謂是龐然大物的存在,科學家從遠古猛獁象遺骸中發現了令人興奮地事,其中還保留著較完好的細胞,利用現代生物學技術很有希望將其「
  • 三隻殘暴獅一起上才能搞定的遠古巨獸,與猛獁象有得一拼
    此外,在遙遠的更新世時代亞歐大陸曾有一種渾身長滿長毛的猛獁象,它們的身邊同樣伴隨著一種渾身長滿毛的犀牛——披毛犀。披毛犀身體結構披毛犀跟今天的犀牛相比,體型要大出不少。今天體型最大的非洲白犀,體長最多不過4米多,體重能夠接近5噸。而更新世時代的披毛犀,體長最多可以達到5.5米,最大的披毛犀體重可以達到7噸以上。
  • 科學家計劃「復活」猛獁象:減慢溫室效應
    猛獁象約在1萬年前從地球上滅絕。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7月21日消息,隨著北極的永久凍土層不斷融化,其中儲存的遠古時期的溫室氣體被逐漸釋放出來,這可能會氣候變化進一步加劇。但有一位「英雄」或許能幫助我們阻止這一進程。  科學家表示,如果能將猛獁象復活、重新引入生態系統之中,或許就能將凍原重新變回草原,從而將永久凍土層與大氣隔離開來,阻止溫室氣體的逃逸。
  • 紐西蘭冰川驟融,大量遠古「生物」重見天日,是喜?是憂?
    融化的冰川裡,重見天日的遠古「凍屍」隨著冰川的大量融化,除了會使得海平面上升(南太平洋的一些無人島的淹沒),容易出現極端天氣(極端的高溫,霜凍)之外,深埋在冰層之下的很多遠古生物屍體被發現。我們最為熟悉的就要屬史前的龐然大物——猛獁象了,此前就有從冰川之下被發現的猛獁象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