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深圳6月20日消息(記者 大為)深圳來了架 「120直升機」,深圳市民醫療救護多了一道空中保障。6月20日,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航空緊急救援正式啟動,與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計劃,成為深圳市首家有救援直升機常駐醫院。雙方啟動了為期一周的緊急醫療培訓及救援演練,空中救援轉運通道同時開通,覆蓋救援範圍150公裡。
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大腦。實踐表明,對於交通事故重症傷者,在30分鐘內獲救,其生存率為80%,在90分鐘內獲救,其生存率僅為10%以下;心梗冠脈開通最佳救治時間為90分鐘以內;腦卒中最佳救治時間為3小時以內; 突發疾病被堵在高速或城市道路上,交通事故應急車道被佔,驢友野外探險突發意外,獨居老人突發腦梗當地醫療條件不足……無論是院前急救、醫療轉運,航空醫療救援服務能夠保障生命得到更及時的救助,是地面救援的有效補充。航空醫療救援有著天然的優勢屬性: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間限制較少。在地面交通無法及時到達或運輸時間較長的情況下,航空救援的快速響應大大縮短救援時間,為挽救生命贏得了寶貴的「黃金一小時」。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採用直升機空中醫療救援,可以提高25%的生還率。
20日,南醫大深圳醫院正式與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籤訂戰略合作計劃,成為該公司在深圳的首個基地醫院。飛機和機組人員入駐南醫大深圳醫院,隨時待命,遇緊急救援任務時,南醫大深圳醫院派醫護人員一同前往救助,保障救援的效率和及時性。這標誌著南醫大深圳醫院成為深圳市首家有救援直升機常駐的醫院。據介紹,南醫大深圳醫院是深圳市醫療衛生「三名工程」引進的首個名院項目,建院之初就把搶救急危重症作為醫院的發展方向。開業一年半來,該院成功搶救危重患者比例達到40%以上,成為深圳市「腦卒中」「胸痛」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此次合作,醫院從空中交通尋求突破口,為患者贏得最寶貴的搶救時間,進一步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作為深圳市首家直升機救援基地醫院,南醫大深圳醫院還將成為警用直升機、海上救援直升機的大後方。目前,已經建立起深圳、廣州、惠州之間醫療轉運救援網絡,等運轉成熟後,將開展院前急救。
20日上午,南醫大深圳醫院組織醫務人員進行了航空緊急救援培訓,包括直升機的相關知識和空中救援適應症等理論知識培訓和醫療器械操作、上下接機的實操培訓。25日,雙方還將舉行空中緊急救援演練。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金匯救援旨在服務於民,以專業醫療機構型的直升機作為載體,通過與全國院前急救單位及醫院的全面合作,構建一個覆蓋全國的、立體化的直升機航空醫療救援網絡,為社會大眾提供常態化的、及時響應的院前救援、醫療轉運等航空醫療救援服務。現已在全國22個省市地區開展救援業務,預計初步階段投入約150架專業醫療構型直升機,並配有先進的醫療救護設備,運用當今性能最優越、安全保障性最強的萊奧納多直升機作為主力機型,是目前中國通航企業中機隊規模最大、運營經驗最豐富、綜合實力最強的企業之一。據介紹,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環境,航空緊急救援使用的飛機不盡相同。當飛行距離小於150公裡,無機場或跑道長度不足的情況下,一般使用直升機救援;飛行距離大於150公裡,傷病特性需要使用倉壓的情況下,使用固定翼飛機救援。
本次在南醫大深圳醫院「備勤」的是直升機AW119,是唯一具備真正緊急醫療服務(EMSS)功能的輕型單發直升機,3噸級的最大起飛重量和領先性能,使其在同級別機型中載荷更大,航程更長,成為當仁不讓的單發之王。它的優點事速度快、穩、噪音小,標配5人,包括機長、副機長、醫生、護士、患者各一人。深圳首家「空中移動ICU」真的來了隨著醫療技術和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危重病治療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但是,如何在危重患者轉運中維持ICU水平的治療,保證轉運患者的醫療安全,是目前危重病及急救醫學研究的熱點,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有一支技術精良的醫療救護隊伍,急診科改變傳統的院前急救模式,所有急救人員都必須到EICU輪轉,人人都具備了重症病人的搶救及監護技能。據介紹,機上搭載的醫療救援載設備與120急救車內的配備基本相同,包含有多功能除顫監護儀(除顫、多導聯心電監護、心臟起搏器、血壓及血氧檢測)、多模人工呼吸機(ASV、CMV、PCV、SIMV、CPAP等)、自動注射泵、電動吸引器、醫用氧氣、可攜式吸引器,快速氣管通氣器械,急救藥箱。上海金匯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國家對航空緊急救援給予大力支持,醫療急救基本能實現隨報隨飛或者邊報邊飛,可實現30分鐘內起飛,45至60分鐘到達的國際標準,打造深圳市及周邊的「黃金一小時」生命救援網絡。院間轉運可提前1-2天申報航線。「航空救援醫療體系」的搭建,將日漸普及全國。空地聯動機制使地面救護車和空中救援一體化形成。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與金匯通航從多層次、多方面、多途徑共同推進航空醫療救援服務,打開救援的綠色通道,服務於民,為創新救援工作打開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