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7日,南方醫科大學深圳醫院(以下簡稱「南醫大深圳醫院」),百名南醫大專家現場義診,門診大廳裡市民絡繹不絕。五年了,每年的院慶都會重複這個場景,不同的是人流一年比一年多。
5年,南醫大深圳醫院肩負創新使命,闖出了一條深圳公立醫院改革新路子;5年,他們在深圳西部打造了一個醫療高地,被深圳市民親切地稱為家門口的「南醫名院」。
用「闖」的精神
打造深圳西部醫療高地
為深圳市民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讓深圳市民「大病不出深圳」,是深圳南醫人最根本的任務。
和深圳市其他老公立醫院不一樣,南醫大深圳醫院是政校合作的產物。
2014年9月,深圳啟動「三名工程」,面向全球引進名醫、名醫院、名診所,以提高深圳的醫療水平。啟動首月,深圳市政府就和南方醫科大學達成合作,共建南醫大深圳醫院。
讓南方醫科大學這個品牌在深圳開花結果,帶著南醫人的夢想和幹勁,他們開始新的創業。
怎麼建好這所新醫院?南醫人首先想到的是,集全校之力,全力支持深圳醫院。
大學一聲令下,南醫大專家立刻從廣州趕來支持。南方醫院的消化病專家肖冰,珠江醫院的神經內科專家劉亞傑、心內科魏向龍、兒科張玉明、新生兒科陳慧、藥劑科楊西曉、消化內科龔偉……通過學科共建、創建深圳基地的方式,大南醫把1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學)科優勢技術移植到深圳,引進多個團隊來深全職工作,迅速搭建起三級公立醫院完整的學科架構。
短短5年,醫院消化病專業在深圳聲名鵲起,消化內科被打造成為深圳市重點學科,連續3年上榜復旦版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危險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綠色通道獲中國醫師協會認證。醫院神經內科成為深圳市重點學科,成為國家衛健委「高級卒中中心」和國家級的「取栓高效中心」。
捷報不斷傳來:該院先後通過省「胸痛中心」和省「愛嬰醫院」評審,優勢學科牽頭成立專科聯盟,響應者眾。在去年剛剛發布的2019年復旦版中國醫院專科聲譽排行榜上,消化內科、康復醫學科和整形外科、燒傷科均榜上有名。
高桐百尺,鳳凰自來。依靠大南醫這塊金字招牌,醫院啟動全球招聘,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普通外科主任張金輝作為地方級領軍人才,屢次成功挑戰高難度外科手術,挽救了大批疑難危重患者,快速提升了深圳西部肝膽外科優質醫療水平。兒童耳鼻咽喉科主任劉大波帶領團隊開展的小兒耳鼻喉科技術,大大緩解了深圳耳鼻喉患兒看病難……各類人才匯聚,快速地提升了南醫大深圳醫院的醫療服務水準。
該院多位專家教授獲得國家省市級以上榮譽,有「國之名醫」、廣東省青年傑出醫學人才、「深圳好醫生」、「深圳市衛生健康十大傑出貢獻者」等,有130多人獲各類人才稱號,數量居深圳前列。醫院獲得深圳市「引才伯樂獎」。這支結構合理、高層次人才實力突出的人才隊伍,讓醫院發展有了無盡活力。
為了支持深圳醫院,大南醫從醫療到科研到教學,全方位提供平臺。他們聯合申報課題,使南醫大深圳醫院從一開始就能堅持醫教研協同發展,開業當年即實現國自然「零」突破,5年全院獲立項課題301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5項,獲資助經費總額4220.6萬元。
2018年底,3000平方米的臨床醫學創新中心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獲批兩個深圳市重點實驗室;2019年獲批建設深圳臨床醫學院;2020年,由南醫大深圳醫院參與研發的國內第一臺核酸檢測自助採樣機亮相第22屆高交會,成為媒體爭先報導的「抗疫神器」。
用「創」的勁頭
趟出醫院改革新路子
南方醫科大學,前身是第一軍醫大學,深圳醫院同樣繼承了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作為深圳政校合作的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深圳市、寶安區政府給予醫院多方位的支持,南醫人則帶著軍人開疆拓土、敢闖敢拼的精神,在探索醫院創新改革方面先行先試,趟出了一條新路子。
公立醫院改革去行政化、去編制化後,擺在南醫大深圳醫院面前的,是沒有了編制光環後怎麼留住人才。這幾年,南醫大深圳醫院作為改革者,不斷探索人事制度改革。
他們從待遇上留人,進行薪酬改革,激發醫護人員的工作熱情;對中層幹部實行「能上能下」聘任機制……重勞動、重業績、重效益的機制,激勵著每一個深圳南醫人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價值;從事業上留人,在建好醫院大平臺的同時,重視科室專業平臺建設,通過建好專業、專科、專病,吸引人才,凝聚人心;從文化上留人,為了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深圳南醫人找到歸屬感,醫院舉辦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發揮黨建的引領作用,夯實政治基礎,實行現代化的醫院管理制度,讓南醫大深圳醫院得以在民主化、科學化和自主化的氛圍中茁壯成長,改革的步伐也因此更加堅定、行穩致遠。
用「幹」的作風
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
年均接診量破百萬、展開床位1101張、年住院量4.1萬人次、手術量超1.3萬臺次,CD型手術佔比60.4%……短短5年,南醫大深圳醫院的成長有目共睹。正如外界所說,南醫大不僅給深圳帶來了醫術,更重要的是帶來了果斷執行的文化。
由於自帶軍人氣質和部隊作風,南醫大深圳醫院吸引了許多優秀退役軍醫。醫院有100多位退役軍人,他們擔任著機關部門負責人和科室帶頭人,挑大梁、當先鋒、做表率,成為醫院建設的中流砥柱。
2020年8月,醫院實施「退役軍人黨員示範工程」,有79名退役軍人黨員加入,立足本職崗位作示範。他們發揮軍人特別能作戰、特別能吃苦的精神,帶來了一系列高精尖診療技術,助力醫院打造急危重症救治的「深圳樣板」,讓深圳人初步實現了「大病不出深圳」。
2017年,重症救治專家組安全拔出貫穿建築工人身體的6米長鋼筋。2018年,多學科聯合搶救,持續120分鐘按壓,讓心臟停跳半小時的肺栓塞患者恢復自主心跳。同年,多學科綜合救治,使從新加坡醫院轉診過來的「植物人」呼吸機依賴患者成功脫離呼吸機,實現生活自理。2019年,通過手術和3D列印,為曾多次手術均復發的左頸胸部侵襲性纖維瘤病患者完整切除腫物。5年間協助10多家醫院完成57例ECMO搶救治療,撤機率達61.4%……
自始至終,南醫大深圳醫院都牢牢把全心全意為人民健康服務的初心使命扛在肩上,啟動「愛心醫院」行動,打造溫馨門診,建設有溫度的病房;引進精益理念改善就醫痛點,優化流程減少浪費,方便患者。
平時有擔當,關鍵時刻更顯軍人本色。新冠疫情期間,南醫大深圳醫院臨危受命,克服本部人力資源不足、防疫物資緊缺等困難,抽調醫務人員170名,僅用36小時就建起深圳抗擊新冠肺炎的「第二病區」,開設三個隔離病區、140個床位,收治疑似病例226例,無一例發生交叉感染,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為深圳人守住第一道防線。媒體評論他們創造了「深圳速度」和「深圳溫度」,是一支「召之能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隊伍!」
在探索改革的過程中,南醫大深圳醫院始終牢記公立醫院必須姓「公」,堅持服務公眾、體現公益、彰顯公平,為打造健康中國「深圳樣板」、加快實現「病有良醫」貢獻南醫大的力量。自建院起,南醫大深圳醫院就創辦「大愛南醫送溫暖」系列公益品牌活動,5年來舉辦義診近400場,連續3年入選深圳市百佳市民滿意項目;對口幫扶西藏、新疆、江西尋烏縣、廣西大化縣等地,幫助當地提升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5年,深圳西部崛起了一個醫療高地;5年,南醫人闖出了一條改革新路。他們被媒體譽為「改革先鋒、名院典範」,也被人大代表稱讚是「全中國最年輕、發展最快的醫院之一」。
舊時光波瀾壯闊,新徵程催人奮進。此刻,站在5周年的新起點上,深圳南醫人又投入奮鬥之中,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他們還將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
(曉蓉 林奕旋 李一森/文 顧梟/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