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說,秀山麗水,因水而在,因水而興,因水而美。無論涓涓細流亦或汪洋大江,都灌溉著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著源源不斷的生命之流。千百年來,我們河套兒女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辛勞耕作,古有王同春開阡陌修河道,今有護河人不忘初心永堅守。五原縣天吉泰鎮河湖辦的徐英海同志就是這一群普通護河衛士中的一員。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五原縣天吉泰鎮,有黃河母親河和總乾渠橫穿境內,六條乾渠、分乾渠從鎮域引水通過,兩條排水乾溝南北經過,還有群管支鬥農毛渠溝星羅密布。在天吉泰鎮境內每一條清澈的河溝旁邊,總能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那一個在天吉泰村民眼中的「愛管閒事」的巡河員。
2017月1日,內蒙古巴彥淖爾市委、政府下發《巴彥淖爾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方案》, 2017年9月底日開始,五原縣因地制宜,制定了河長制的各項工作制度,10個鄉鎮也相繼成立了鄉鎮河長辦,保障了河湖長制湖長制在當地落地生效。
徐英海作為天吉泰鎮河長辦員老級人物,從河長辦的成立到每一項規章制度的落實,都投入了十二分的熱情,他由衷地說,「這下好了,河湖保護的事情終於有機構專門管了」。鎮裡的每一條大大小小的排乾溝的早就深深地嵌入了他的生命,從事鄉鎮工作二十多年,徐英海從一名水利技術員到分管鄉鎮水利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沒離開一個水字,他總說「河套地區要沒了黃河水,那叫甚也做不成個活氣」。他在工作中辛勤付出,早出晚歸,有時好多天都回不了家,面對老人、孩子、妻子的期盼,他總是會愧疚地說,黃河就像母親一樣,我們要愛護她,珍惜她。這是我的工作任務,也需要孩子你們這一代接續奮鬥,才能讓黃河母親一直哺育我們。克服了家人的不理解,他一心扎在工作中。多年來,他帶領所分管的幹部、基層河長和河湖保護志願者深入基層一線,起早貪黑,走遍全鎮各個角落,用堅實的腳步丈量了每一寸的排乾溝。
今年3月份以來,全市開展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又適逢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入驗收階段,他更是積極行動,利用會議、啟用河長通手機APP、籤訂責任狀、高音喇叭、微信和宣傳標語等形式,做好「清四亂」工作的宣傳和動員,他在天吉泰鎮境內採取「摸情況、找短板、破難題、抓落實、嚴督查、出效果」的方法,通過遍訪各級河渠溝道及湖泊,查找問題,及時整改。境內有的河溝可以開車排查,但有的根本無法通車,他只能徒步行走進行排查。排查多的時候,他一天開車行程200多公裡,徒步行走近30公裡。原本皮膚白晰的他,經過風吹日曬,變得皮膚黝黑。有一天,單位同事和他開玩笑說:「徐主任,怎麼變得這麼黑?」他笑著說:「黑點健康,再說不是有句話叫白醜黑襲人嘛!」,把工作中一切的辛勤和付出都化在談笑中。
在2019年黃委的「清河行動」中,天吉泰鎮境內有兩處河堤內違建,涉及的違建戶思想認識不到位,有牴觸情緒。為使清障工作早日完成。他主動上門做違建戶的思想工作,大到「清河」政策,小到個人生命財產安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多次的解釋,違建戶從不理解到理解,終於同意搬遷到堤外。但是,拆遷工作並不是那麼簡單容易的事情,面臨很多困難。尤其是復豐村王榮華家,在此居住30多年,固定和臨時建築就有近1000平方米,還有養殖羊300多隻,在村中沒有宅基地。他及時與鎮村幹部和分管土地規劃工作人員對接,幫助王榮華找到了搬遷用地。可就在拆遷的過程中,又出現了好多問題。王榮華本人生活並不富裕,因為沒錢找機械找人,買材料很難,這可把徐英海著急壞了,「清河」行動是有規定期限的啊!面對這些困難,他並沒有退縮,主動幫助王榮華想辦法,為了使搬遷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他一直堅守在現場,指揮車輛和人員,幫忙放線、買材料,為了趕進度,他又從食堂給工人定飯,自己開車給工人送飯,這樣堅持了二十多天。在他的努力下,拆遷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現在已經全部完工。工作完成了,老百姓的安全隱患排除了。
從事基層工作二十多年,徐英海從一名水利技術員到分管鄉鎮水利工作,他帶領所分管的幹部、基層河長和河湖保護志願者深入基層一線,起早貪黑,走遍全鎮各個角落,培育出一個又一個,一批又一批的河湖衛士,全部投身在保衛河湖的一線。
徐英海始終堅信,綠水青山的夢想,不只是國家的、政府的,更是每一個人的。保護好母親河,守護好水環境,就是在這個富饒而充滿生機的土地上,以美麗環境帶動美麗經濟,用綠水青山換來金山銀山,保護和改善河湖水生態環境,讓老百姓用上清潔乾淨的水,享有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生產生活環境,也是管水人、護河人永遠堅守的初心與使命。
(杜曉傑)
[責任編輯: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