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幫助人做好的選擇

2021-01-13 觀點中國

張田勘 北京學者

2017年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泰勒(Richard H. Thaler),以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諾貝爾委員會指出,泰勒把心理學的現實假設融入經濟學的決定分析。他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會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後果,並展示出這些人類特質是如何影響個人決定,以致影響市場效果。

通俗地說,泰勒的研究就是幫助個人、機構和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克服有限的理性而做出較好的,或者是性價比較高的選擇,這就是行為經濟學研究的內容之一。

根據現有的定義,行為經濟學是一種實用的經濟學,通過把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運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發現現今經濟學模型中的錯誤或遺漏,進而修正主流經濟學一些基本假設的不足,如人的理性、自利、信息對稱、效用最大化等,從而獲得較好的經濟選擇和結果。但實際上,行為經濟學不過是心理學與經濟分析相結合的產物,也主要是研究自我控制問題,並且認為,人類需要幫助才能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和更好的決策。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公布之前,有「諾獎風向標」之稱的「引文桂冠獎」發布了2017年經濟學獎名單,泰勒並未在這個名單中,而且此前的「引文桂冠獎」也沒有提及泰勒,因此,泰勒在今年獲獎似乎是被視為黑馬。

但是,熟悉行為經濟學的人都知道,也預測過,泰勒可能獲獎,只是時間問題,因為在他之前已經有行為經濟學家獲獎了。對於行為經濟學研究,學界內的人認為,泰勒之前有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阿莫斯•特沃斯基(Amos Tversky),後二者是老校友(希伯來大學的本科)和同事(都在史丹福大學的心理學系教書)。

卡尼曼因「前景理論」獲得諾2002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阿莫斯於1996年去世,未能共享),而且,卡尼曼也曾兩次和泰勒合作著書立說,他在2002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時就表示,泰勒是他成就的「主要因素」。此後,就有人預測,泰勒也很有可能獲獎,果然在今年猜中。不過,這也是建立在泰勒的行為經濟學研究成果之上。

泰勒的研究成果主要體現在《贏者的詛咒》(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of Economic Life)、《錯誤的行為》(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助推》(Nudge,又譯《輕推》,與芝加哥大學法學院教授卡斯•桑斯坦合著)、《改善健康、財富和幸福的決策》(Improving Decisions on Health,Wealth,and Happiness)等著作中。

泰勒的主要觀點是,傳統經濟學的一個假設前提——理性的經濟人是經濟行為的主體——是錯誤的。完全理性的經濟人不可能存在。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經濟行為必然會受到各種非理性因素的影響,很多從傳統經濟學角度看來是「錯誤」的行為經常被忽視,但往往正是這些行為導致了那些「看起來很美」的決策最終失效乃至釀成惡果。

對於個人來說,往往會因為存在各種各樣的偏見而導致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當然會讓人們的財富難以增長,健康受損,同時也在教育、個人理財、醫療保健、抵押貸款、信用卡、家庭財務,甚至世界觀問題上,做出糟糕的選擇。

因此,需要避免在經濟決策和行為中的非理性行為,為此,就需要決策的科學性和選擇的自由。而只要掌握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便可以設計出各類選擇環境(選擇體系),從而使人們為自己、家人和社會做出最佳選擇。

來自生活的許多事例便能說明各類選擇環境是如何讓人或產生糟糕的選擇,或產生效果極好的選擇。例如,負責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擴建的經濟學家基布姆發現男人在衛生間方便時,總是弄髒便池,因為他們難以找到一個可供瞄準的靶子。於是,基布姆設計在每個方便池內都畫上一隻黑色家蠅。人們一看到蒼蠅,便會產生瞄準的衝動。如此,方便池的尿液四濺量降低了80%。這便是設計出好的選擇環境可以讓人做出較好的選擇並產生良好的結果,無論是在經濟行為還是生活中。

選擇環境是可以人為設計的。例如,學校的自助餐廳在不改變供應食品種類的情況下調整食品的擺放方式,把更健康和更有營養的食品擺在好拿和醒目的地方,就可以影響學生的選擇,以此提高他們對健康食品的消費。

再從普通的經濟行為來看,股民都知道止損的重要性,但是其中很多人又會猶豫不決、一拖再拖,甚至希望在「低位」追加投資以求攤平成本,然後慢慢被套牢而無力解脫。這種心理和行為也反映了另一種心理——損失厭惡。商家總會利用這一點來引誘消費者,如以優惠和打折來讓人辦年卡或長期消費卡,消費者以為辦年卡更加經濟實惠,但很多人最後發現已被「綁架」消費,花了更多的不該花的冤枉錢。

因此,無論是經濟學研究人員還是政府部門,需要承擔起「選擇設計者」的角色,為公眾締造出一種理性和優良的決策環境,讓人們做出相對較優的選擇,例如提醒人們學會忽略「沉沒成本」,及時止損。

相關焦點

  • 研究行為經濟學的理查·德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今日揭曉,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殊榮。當地時間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行為經濟學代表理察·塞勒獲獎
    央廣網北京10月10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導,2017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個獎項——經濟學獎昨天傍晚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教授理察·塞勒獲得這一殊榮,理由是其在行為經濟學的成就。理察·塞勒是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美國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獎  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9日揭曉,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憑藉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卓越貢獻而摘取這一獎項。  在理論研究上,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和股票市場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塞勒通過助推思想和選擇設計來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和包括社會福利政策以及儲蓄投資研究在內的政府政策行為。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一份聲明裡說:「通過探索有限理性、社會偏好以及缺乏自製的後果,他展示了這些人性特徵如何系統性地影響個體決策以及市場結果。」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系行為經濟學代表人物
    新華網北京10月9日電(黃博陽)北京時間今日傍晚,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的理察·塞勒(Richard在理論研究上,塞勒對反常行為、經濟人假設、稟賦效應、跨期選擇、心理帳戶和股票市場均做出重大貢獻。在實際應用上,塞勒通過助推思想和選擇設計來分析和解釋了消費者行為和包括社會福利政策和儲蓄投資研究在內的政府政策行為。
  • 72歲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開創行為經濟學
    每經實習記者 胡曉蕊 每經編輯 楊 軍  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於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9日17時45分)揭曉。
  • ...電影《大空頭》客串演員理察· 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當地時間10月9日,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獎名單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此外,有海外媒體指出,1980年理察·塞勒發表第一篇行為經濟學的論文,標題為「消費者選擇的實證理論」,大幅採用康納曼和特維斯基的論點,強調稟賦效應,卻屢遭大型期刊退稿,後來才獲一份名為《經濟行為暨組織期刊》的新刊物採用。如今,這篇論文是他極常獲引用的論文,目前引用次數超過4000次,在2014年居於首位。
  • 理察·泰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理察·泰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1) "← →"翻頁
  • 美行為經濟學家理察·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新華社斯德哥爾摩10月9日電(記者 李驥志 付一鳴)瑞典皇家科學院9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  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當天在新聞發布會上揭曉上述獎項歸屬。他說,今年的經濟學獎是關於對經濟心理學的理解。
  • 理察·塞勒獲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曾出演奧斯卡獎電影《大空頭》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當地時間10月9日中午11點45分,瑞典皇家科學院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表彰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
  • 2017年經濟學諾獎花落行為經濟學,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泰勒
    2017年經濟學諾獎花落行為經濟學,授予美國經濟學家泰勒 澎湃新聞記者 蔣晨悅 2017-10-09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 剛剛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北京時間10月9日17:45,2017年諾貝獎經濟學獎正式揭曉。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離經叛道」的經濟學家
    「過去30年,經濟學領域正在發生一場最重要的革命,理察·塞勒就是這場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經準確預測到金融危機爆發的經濟學家羅伯特·席勒如此評價道。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出爐!行為金融學奠基者理察·塞勒獲殊榮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為行為金融學奠基者、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Thaler)。  理察·塞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曾先後在羅徹斯特取得文學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先後執教於羅徹斯特大學(1971-1978)和康奈爾大學(1978-1995),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學商業研究生院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決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現為美國經濟學會會員、美國藝術與科學研究院院士。系行為經濟學和行為金融學領域的重要代表人物。
  • 「反常」學者理察·塞勒獲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記者 吳秋婷 瑞典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9日上午11時45分(北京時間9日17時45分),2017年諾貝爾獎中的最後一個獎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塵埃落定,美國芝加哥大學行為科學與經濟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 理察·塞勒獲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的又一次勝利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網 陳永偉/文 201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剛剛塵埃落定,理察·塞勒教授因其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而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諾獎。對於理察·塞勒教授的獲獎,我個人想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來形容。說情理之中,是因為他在行為經濟學領域的貢獻確實非常突出,夠諾獎的分量。
  • 2017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 美經濟學家理察·泰勒獲獎
    與生理學或醫學、物理學、化學、文學獎等諾獎「元老」獎項不同,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屬於諾貝爾遺囑中所提到的五大獎勵領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銀行在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增設的,1969年才第一次頒獎,是諾獎中「最年輕」的獎項,比其他獎項的設立和頒發足足晚了半個多世紀。那麼諾貝爾經濟學獎到底有何現實意義?理察·泰勒因何斬獲今年的桂冠?行為經濟學又到底是什麼呢?
  •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布
    何代欣:此次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了研究發展經濟學的學者,這應該是有史以來的第二次。第一次是1998年,該獎頒給了印度裔美國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發展經濟學是一個面向問題的經濟學研究領域,總體偏向於應用學科,關注實際情況。
  • 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獲得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周一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塞勒(Richard H.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研究方面做出的重大貢獻。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新聞稿中表示,塞勒將心理學上的現實假設與人們的經濟決策分析相結合,向大家系統展示了人性存在的「有限理性」、」社會偏好「、」缺乏自制力」等特徵,如何影響個人決策以及市場結果。
  •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前瞻:芝加哥學派成熱門
    作者:時代財經 石恩澤、劉沐軒事實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全稱是「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瑞典國家銀行經濟學獎」。該獎項一開始並不在諾貝爾的遺囑中,它是由瑞典國家銀行於1968年為紀念諾貝爾而設立的額外獎項,由於其在評選步驟、頒獎儀式等方面和諾貝爾獎相似,因此人們也就習慣性地將其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
  • 羅伯特·希勒:泰勒是又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驚喜
    泰勒的研究表明,該如何更加果斷地將經濟調查集中在真正重要的問題上羅伯特·希勒/文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理察·泰勒是一位有爭議的人選。泰勒以其對行為經濟學的畢生研究而聞名。但經濟學領域的一些人,多年來對泰勒將心理學研究融入經濟學研究的理念抱有敵意。不過我對此沒有敵意,我認為諾貝爾基金會選擇泰勒是明智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