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蔣晨悅
2017-10-09 17:50 來源:澎湃新聞
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45分,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宣布,將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72歲的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今年的經濟學諾獎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折合735萬元人民幣)。
評審委員會表示,泰勒將心理學的現實假設與經濟的決策制定結合起來,通過探索有限的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結果,他展現出這些人性特點對於個人決策以及市場結果的系統影響。
泰勒的貢獻在於,對於個人決策存在著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分析,他則在二者之間架起橋梁。他的實證研究發現和理論洞見,對於行為經濟學新領域的創建和迅速擴張起到重要作用,也對許多經濟研究和政策具有深遠影響。
泰勒1945年出生於美國新澤西州,1974年在美國羅切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獲得博士學位,現任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行為科學和經濟學教授。
泰勒的經濟學貢獻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概括:有限理性:泰勒發展出了心理帳戶(mental accounting)的理論,解釋人們如何簡化金融決策的制定,通過在腦海中建立不同的帳戶,關注每個個人的決策影響,更勝於作為整體的作用。他同時展現了對於損失的厭惡,能夠解釋為什麼人們對於已有的東西更為珍惜,但如果不屬於自己,則並不如此在意。這種現象被稱為稟賦效應(Endowment Effect)。泰勒是行為金融學的創始人之一,研究認知局限對於金融市場的影響。
心理帳戶理論:人們在腦海中為租房和度假分別設立了「帳戶」,當錢都存入了「度假帳戶」中,「房租帳戶」空空如也,這該如何抉擇呢? 瑞典皇家科學院 圖社會偏好:泰勒對於公平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深具影響。他展現出消費者對於公平的考慮,或許能夠讓公司在需求高漲的時候,放棄提高價格,不過在成本高企的時候,卻不必放棄提價。泰勒和他的同事們設計出了獨裁者遊戲( dictator game),這是一種試驗工具,在測試全球不同人群對於公平的態度的研究中,被大量應用。
社會偏好理論可以解釋消費者為何能阻止商家坐地起價: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雨使得人們爭相購買雨傘,但是如果企業利用這種情況漲價,就會變得不受歡迎,遭到抵制。瑞典皇家科學院 圖缺乏自我控制:對於為什麼難以堅持在新年定下的計劃這個「老問題」,泰勒也有新的發現。他用一個計劃者-踐行者的模型,展現如何分析自我控制問題,這與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如今用來描述長期計劃和短期行動之間內部框架相似。向短期誘惑屈服,這是為什麼我們的計劃——為老年生活存款,選擇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總是失敗的原因。他定義出「助推」(nudging)這個術語,或許可以幫助人們實現更好的自我控制,比如在為養老金儲蓄的時候。
泰勒對於人類缺乏自我控制的研究: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俄底修斯王在贏得特洛伊之戰後,耗費20年方才回到故鄉,他途中受到海妖的歌喉誘惑——回鄉是長期的自我規劃,途中海妖的歌喉是短期誘惑,在尋求即時滿足的人性弱點前,俄底修斯王屈服了。瑞典皇家科學院 圖泰勒的代表著作泰勒是2008年全球暢銷書《助推:改善關於健康、財富、幸福的決策》(nudge: improving decisions about health, wealth, and happiness )的共同作者之一,另一名作者是Cass R. Sunstein。在書中,他們用行為經濟學的理論去解決主要的社會問題。
2015年,泰勒出版了《「錯誤」的行為:行為經濟學的形成》( 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他還撰寫了《準理性經濟學》(Quasi-Rational Economics),探討人類理性是否可靠,以及 《勝者的詛咒:經濟生活的悖論和反常》(The Winner's Curse: Paradoxes and Anomalies of Economic Life),並編輯了行為金融學發展的兩卷作品。
關於諾貝爾經濟學獎在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之時,經濟學並不在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設立的獎項之列。1968年,瑞典央行以紀念諾貝爾為名增設經濟學獎,並在1969年第一次頒發,全名為「瑞典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
經濟學諾獎得獎金由瑞典央行出資,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評選原則也與其他諾獎獎項相同。歷年來獲獎者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一般均衡理論、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跨學科研究、新經濟分析方法等。當選條件有一些規律可尋:儘早對尤其重要的貢獻授獎;採取經濟研究多元化的觀點,在不同的研究領域中選出獲獎者,認可不同的分析方法,反映對於世界的多元化的觀點;此外,有根據經濟研究成果確立的年代順序頒獎的趨勢。
2016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了奧利弗•哈特和本特•霍爾姆斯特倫,以表彰他們在契約理論方面的研究貢獻,兩位經濟學家創建了一個全面的框架,來分析契約設計中的許多不同問題,如高層管理人員的績效薪酬、保險自付額與共同支付和公共部門私有化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以來的一些歷史數據(1969-2016):自1969年首次頒發以來,經濟學諾貝爾獎一共頒發了48次
24次24屆中,單名經濟學家獨獲經濟學諾貝爾獎
1人只有一名女性經濟學家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她是Elinor Ostrom,2009年因在經濟治理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獎
51歲創下最年輕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紀錄的是Kenneth J. Arrow,他在1972年因一般經濟均衡理論和福利理論獲獎
90歲創下最高齡的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紀錄的則是Leonid Hurwicz,他為經濟機制設計理論奠定基礎,在2007年獲獎,在所有的諾獎得主中,他也是獲獎時最高齡的人。
67歲經濟學諾貝爾獎得主的平均年齡在67歲
9位宏觀經濟學家宏觀經濟學是諾貝爾經濟學獎最主要的獲獎領域,有9位經濟學家因相關研究而獲獎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經濟學,泰勒,芝加哥大學,澎湃,澎湃新聞
相關推薦
評論(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