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大航海時代,集大成者麥哲倫拼上了「地圓說」的最後一塊版圖,自那時起人們便開始接受「地球是個球形」的理論。而現在,大眾認知的這個理論卻被千萬人質疑,並拿出了「地平論」作為反駁論據。可什麼是「地平論」?「地平論」的理論依據有哪些?這些都是十分值得探討的問題。
最初我們認識地圓論是從船隻的桅杆說起的,我們能夠看到遠處的船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這是個慢慢的過程而不是突然就看到完整的船隻,在加上地平線,由此能夠簡單的證明地球是非平面的。再有Hampden和科學家華萊士在貝德福德運河的賭註:Hampden堅信地平說,與華萊士賭地球是平面的,為此用500英鎊下了注。結果是他們在同一座橋上開始測量,在距離遠近不同的兩個地方測量同高度的兩個記號到水面的距離,但較近記號到水面的距離比遠的高出了一米,由此Hampden輸了賭局還證明了地球表面是球形。
而 「地平說」理論的發揚是來自在貝德福德這條大運河上做相同數據勘測的Rowbotham,他發現在運河的另端仍然能看到完整的船隻,可是按照「地圓說」的理論,這個船隻應該出現在視線下方,能看到的也不會是完整的,而是船隻的桅杆之類的。由此開始了「地平說」的發揚光大,Rowbotham把數據整理齊全後還出版了地平說的開山之作《天文學研究:地球才不是一個球形》,這套理論在極短的時間裡一呼百應而後逐漸落寞,直到21世紀才有人又重新撿起那套理論與人爭辯,還建立了名叫The Flat Earth Society 的社區組織了相當多的富人名人一起研究「地平說」。物質吸引形成球體,甚至他們認為地球是平地,而認為萬有引力對「地盤」來說是不存在的。
「地平說」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地球是個以北極為中心的「地盤」,而南極高出的高地就像盆地邊緣的丘陵把這個地盤圍了一圈,大氣層相當於一層罩子遮蓋了這個地盤,太陽月亮以北極為中心,繞著北極做旋轉。是不是覺得這個理論很熟悉?與我們老祖宗提的「天圓地方」的理論如出一轍,這算不算抄襲?按照「地平說」的理論,他們的地理知識除了地球的形狀變成了盤狀沒有了萬有引力,其他的改變不大。就像他們解釋的晝夜更替和季節交換,晝夜更替是太陽光直射加上旋轉運動後的結果,四季交換是太陽沿著不同的圓環做環繞運動。還有最匪夷所思的理由是:極少數人見過地球的全貌,我們所見的地球的照片都是那幾個看到過的人為了隱瞞做的PS過後的圖片。

至此,我們能提出幾個疑點,地平說中太陽的運動軌跡是否與蚊香的燃燒軌跡相似?如果沒有萬有引力,「地平說」中的四季交換和氣候是如何做到南北極相反或對稱的?或者說是如何形成地球自轉的?我們看到的地球的照片如果是一伙人為了掩蓋真相做的陰謀,又是如何做到間隔那麼多年做到聯繫的呢?

其實不止有這些疑問,「地平說」還有很多論點是站不住腳的。就好比貝德福德的實驗,明明是同一個地點做的觀測為何結論卻截然相反?這在現在的科學研究中得到了答案,他們能夠在遠處看到完整的船隻是因為空氣於水面發生的光學反應,簡單來說就是「海市蜃樓」。
在此「地平說」的理論中最讓筆者感興趣的便是「有一堆人在刻意隱瞞地球是平的」這件事,因為「地圓說」在漫長的歷史發展裡一直是教科書式的存在人類的認知裡,不說幾十億人的口口相傳,那麼那些見過地球全貌的人類是在隱瞞什麼呢?或者這其實是一場富人們人閒錢多編出來的遊戲呢?但是我們始終相信科學是呈螺旋狀上升趨勢的,在遼闊無垠的宇宙裡還有許多未知無解的問題等著人類去追求探索,總有一天這些問題都會有個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