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世紀50年代,政府將華南虎定為「害獸」,號召全國人民都來剿殺,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進行大規模捕殺。
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獸綱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 體大頭圓,四肢粗大,體魄強健。通體毛色橘黃,有橫列的黑色條紋;腹白色,黑紋明顯;尾部黑紋橫列,尾尖黑色。
虎生活於山地森林,多夜間單獨活動。行動敏捷,善於遊泳。以部分草食性動物為食。
在中國,打老虎其實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有文獻記載,我國是虎亞種分布最多的國家,在8個老虎地理亞種中,有孟加拉虎、印支虎、華南虎、裏海虎和東北虎5個品種生活在中國。
東北虎,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朝鮮北部。目前在中國吉林和黑龍江省東部的山區,偶而能發現其蹤跡。歷史上東北虎曾廣泛分布我國黑龍江省及吉林山區,包括小興安嶺、完達山脈、老爺嶺及長白山區。而目前分布區急劇縮小,數量不足10隻。
華南虎,僅分布在我國,是老虎最瀕危的亞種,過去曾廣泛分布我國華南地區各省。目前可能在廣東、福建、江西等邊遠的山區還有華南虎活動。數量不足20隻。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9年出版的《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國當時只有野生東北虎14隻,印支虎17隻,孟加拉虎10隻,野生華南虎還(mao)在(si)調(yi)查(mie)中(jue),可上世紀50年代單華南虎中國就還有大約4000隻。而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三個虎亞種滅絕,最後一隻峇里虎1937年被獵殺;爪哇虎1980年左右滅絕;裏海虎最後一次被人發現是在1986年。
宋朝時,虎豹之獸當時多居山林中,而且還很常見。還有文獻記錄說蘇軾在陝西鳳翔做官時,曾經近距離觀看過老虎。當時他跟章惇一起喝著小酒,聽說外面有老虎,就趁著酒興去看熱鬧,當時「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
這麼看來,好像當時的人並不十分懼怕老虎。《曲洧舊聞》裡講了個故事,說芙蓉禪師道楷在五度山過夜時因為天氣太冷,就撿來兩隻小老虎當「天然暖腳器」用,後來老虎家長找來了,道楷好聲好氣地說:「我沒有傷害你的孩子,只是拿它們暖暖腳罷了」。然後老虎叼著小虎們離開了。
那個時候的人虎矛盾已經非常突出了,時不時有老虎下山傷人吃人的事,還發生過一家幾口全被吃掉的惡性事件。虎患鬧得兇,出現捉虎高手就不足為奇了。江西鄱陽當時有個叫程十八的村民「能射虎」,而且要煮有毒的草烏頭汁塗在箭鏃上,然後伺機射殺。山西的麥場工人還把膠灑在麥秸上,結果老虎中了圈套,「膠秸叢身,牢不可脫」,氣得上躥下跳,最後活活鬱悶死了。還有人在陝西「遇獵虎者數百人」,全副武裝、拿著鉦鼔、旌旗等,「殺聲動巖谷」。
明清時期,中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老虎的生存空間日漸狹小,不得不激化了跟人類的矛盾。明代華南較大的虎災達25次之多。英宗天順三年(1459),福建莆田縣諸村遭群虎襲擊,人畜傷亡數以百計。萬曆元年(1573)七月,福建福寧州「有虎自春至秋在寧德西鄉,白晝行村落,人被傷四五十」。
除了深山老林,一些現在看來不可能出現虎患的地方也曾經有老虎活動的記錄,有學者統計過,今存方志共有25次老虎在上海活動的記載,其中元代1次,明代14次,清代10次。
上世紀50年代,政府將華南虎定為「害獸」,號召全國人民都來剿殺,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進行大規模捕殺。據不完全統計,1956年冬,福建的部隊和民兵捕殺了530隻虎、豹。1959年冬,貴州有30多頭虎、豹遭獵捕。1963年廣東北部共捕殺了17隻老虎,雷州半島也有17隻被捕殺。1953年至1963年,有一個專業打虎隊在粵東、閩西、贛南共捕殺了130多隻虎、豹。整個運動期間,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撫州捕殺了150多隻老虎。
1959年2月,林業部頒發的批示裡,把華南虎劃歸到與熊、豹、狼同一類有害動物,號召獵人「全力以赴地捕殺」。
1962年9月,國務院頒布指示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列出19種動物為嚴禁捕獵動物,並在一些地區受到保護,而這其中並沒有華南虎。
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但仍然允許每年控制限額捕獵華南虎,只要能"有計劃地保證數量持續增長"。
1979年,農業部終於反應過來,將華南虎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不過,這些措施似乎已經晚了。據估計,經過多年大張旗鼓的捕殺,1981年,野生華南虎大約只剩下150隻到200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