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老虎是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 宋時人虎矛盾突出

2020-12-06 騰訊網

[摘要]上世紀50年代,政府將華南虎定為「害獸」,號召全國人民都來剿殺,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進行大規模捕殺。

虎,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獸綱食肉目貓科豹亞科豹屬。 體大頭圓,四肢粗大,體魄強健。通體毛色橘黃,有橫列的黑色條紋;腹白色,黑紋明顯;尾部黑紋橫列,尾尖黑色。

虎生活於山地森林,多夜間單獨活動。行動敏捷,善於遊泳。以部分草食性動物為食。

在中國,打老虎其實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有文獻記載,我國是虎亞種分布最多的國家,在8個老虎地理亞種中,有孟加拉虎、印支虎、華南虎、裏海虎和東北虎5個品種生活在中國。

東北虎,分布在中國東北地區、俄羅斯遠東、朝鮮北部。目前在中國吉林和黑龍江省東部的山區,偶而能發現其蹤跡。歷史上東北虎曾廣泛分布我國黑龍江省及吉林山區,包括小興安嶺、完達山脈、老爺嶺及長白山區。而目前分布區急劇縮小,數量不足10隻。

華南虎,僅分布在我國,是老虎最瀕危的亞種,過去曾廣泛分布我國華南地區各省。目前可能在廣東、福建、江西等邊遠的山區還有華南虎活動。數量不足20隻。

根據國家林業局2009年出版的《中國重點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國當時只有野生東北虎14隻,印支虎17隻,孟加拉虎10隻,野生華南虎還(mao)在(si)調(yi)查(mie)中(jue),可上世紀50年代單華南虎中國就還有大約4000隻。而世界範圍內已經有三個虎亞種滅絕,最後一隻峇里虎1937年被獵殺;爪哇虎1980年左右滅絕;裏海虎最後一次被人發現是在1986年。

宋朝時,虎豹之獸當時多居山林中,而且還很常見。還有文獻記錄說蘇軾在陝西鳳翔做官時,曾經近距離觀看過老虎。當時他跟章惇一起喝著小酒,聽說外面有老虎,就趁著酒興去看熱鬧,當時「去虎數十步外,馬驚不敢前」。

這麼看來,好像當時的人並不十分懼怕老虎。《曲洧舊聞》裡講了個故事,說芙蓉禪師道楷在五度山過夜時因為天氣太冷,就撿來兩隻小老虎當「天然暖腳器」用,後來老虎家長找來了,道楷好聲好氣地說:「我沒有傷害你的孩子,只是拿它們暖暖腳罷了」。然後老虎叼著小虎們離開了。

那個時候的人虎矛盾已經非常突出了,時不時有老虎下山傷人吃人的事,還發生過一家幾口全被吃掉的惡性事件。虎患鬧得兇,出現捉虎高手就不足為奇了。江西鄱陽當時有個叫程十八的村民「能射虎」,而且要煮有毒的草烏頭汁塗在箭鏃上,然後伺機射殺。山西的麥場工人還把膠灑在麥秸上,結果老虎中了圈套,「膠秸叢身,牢不可脫」,氣得上躥下跳,最後活活鬱悶死了。還有人在陝西「遇獵虎者數百人」,全副武裝、拿著鉦鼔、旌旗等,「殺聲動巖谷」。

明清時期,中國的社會經濟快速發展,老虎的生存空間日漸狹小,不得不激化了跟人類的矛盾。明代華南較大的虎災達25次之多。英宗天順三年(1459),福建莆田縣諸村遭群虎襲擊,人畜傷亡數以百計。萬曆元年(1573)七月,福建福寧州「有虎自春至秋在寧德西鄉,白晝行村落,人被傷四五十」。

除了深山老林,一些現在看來不可能出現虎患的地方也曾經有老虎活動的記錄,有學者統計過,今存方志共有25次老虎在上海活動的記載,其中元代1次,明代14次,清代10次。

上世紀50年代,政府將華南虎定為「害獸」,號召全國人民都來剿殺,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進行大規模捕殺。據不完全統計,1956年冬,福建的部隊和民兵捕殺了530隻虎、豹。1959年冬,貴州有30多頭虎、豹遭獵捕。1963年廣東北部共捕殺了17隻老虎,雷州半島也有17隻被捕殺。1953年至1963年,有一個專業打虎隊在粵東、閩西、贛南共捕殺了130多隻虎、豹。整個運動期間,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撫州捕殺了150多隻老虎。

1959年2月,林業部頒發的批示裡,把華南虎劃歸到與熊、豹、狼同一類有害動物,號召獵人「全力以赴地捕殺」。

1962年9月,國務院頒布指示保護和合理利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列出19種動物為嚴禁捕獵動物,並在一些地區受到保護,而這其中並沒有華南虎。

1973年5月,國務院在《野生動物資源保護條例(草案)》中,把華南虎列為三級保護動物,但仍然允許每年控制限額捕獵華南虎,只要能"有計劃地保證數量持續增長"。

1979年,農業部終於反應過來,將華南虎列為一級保護動物。不過,這些措施似乎已經晚了。據估計,經過多年大張旗鼓的捕殺,1981年,野生華南虎大約只剩下150隻到200隻。

相關焦點

  • 中國歷史上大型野生動物:老虎和大象
    拓跋宏是一個很有愛心的皇帝,知道這些老虎通常最後都被拿來弄成虎膽虎骨虎鞭,而且每次去打老虎還要犧牲不少同志,很不好,所以就下令出臺了《珍稀動物保護條例》,從此不許下面再去打老虎進貢上來。 作為百獸之王,老虎代表著一個地區龐大的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老虎種群的分布及變遷,通常可以考察該地區的生態變化情況。
  • 亳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活動
    樸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裡進行了樸州活動。安徽省、安徽省,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在新石器時代,人類在這裡活動,自秦代安徽安徽安徽安徽省建立以來,王朝改動,大多在州、郡或縣建立制度,在此期間,元朝和政府在15年(1355年)發動了士兵,劉福通在半圓國家發動了軍隊,圍繞著韓林雅,從樸柱成為皇帝,建立了「宋」政權,將樸珠作為國家。
  • 山中獸王今何在——歷史上的虎患及秦嶺最後一頭華南虎的消亡
    但無論具體的地點是哪裡,我國作為虎亞種分布集中的地區而擁有大量的虎化石,因此是主流觀點認可的老虎起源、發展之地。我國歷史上存在過的老虎,可劃分為6個地理亞種,分別為: 指名亞種(即孟加拉虎)、東北亞種、華北亞種、華南亞種、西北亞種(新疆虎)和雲南亞種。
  • 虎殺:野生美洲虎襲人事件——案例分析及結語(3)
    與偏愛狩獵大中型食草獸的獅虎不同,美洲虎雖然體格壯碩,但它的獵物的尺寸和重量遠不能與兩位老大哥相比。除了家牛與美洲貘之外,美洲虎領地內的食草動物體型都不是很突出。相對而言,美洲虎更擅長捕殺爬行類,且較偏愛體重在22公斤以上的獵物。
  • 十二生肖的一些故事與歷史
    十二生肖,又叫屬相,是中國與十二地支相配以人出生年份的十二種動物,包括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十二生肖的起源與動物崇拜有關。據湖北雲夢睡虎地和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秦簡可知,先秦時期即有比較完整的生肖系統存在。
  • 古代虎經歷了從崇拜敬畏,到模仿戲耍的過程
    作者說:虎作為一種猛獸,在中國的歷史文化中佔有一定的地位,它的起源並不晚於龍文化的起源,相關資料證明,虎圖騰與龍圖騰分別是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崇拜的對象。從原始社會以來,虎的文化意味與意旨在中國文化的歷史當中一直延續著並在不同的歷史與社會時期影響下,發生著相應的演化與改變。
  • 五十年代初老虎泛濫成災,用機槍打老虎,百虎圍村報復三晝夜
    老話講,人怕虎三分,虎怕人七分,意思是說人怕虎,但虎更怕人。就老虎的野性、兇猛以及殘暴足以讓人類中的單個個體畏懼與害怕,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人有發達的大腦,會思考問題,製造工具,特別能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文化和科學技術交流。所以,在生物圈內,人能讓強悍的老虎俯首稱臣。
  • 古代的「虎災」到今天的「虎滅」,歷史逐漸地演變引發讀者思考!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武松。在他身上發生的事件武松打虎可謂是人人皆知,經過作者施耐庵的描繪,讓全世界人民都了解到這麼一個人物,這段美妙的故事便成為人們流傳的一段佳話。這個事件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打除虎災的經典事件,當時的景陽崗鬧虎災害,附近的老百姓對其絲毫沒有還手之力,甚至說就連當時的官府對這件事都沒有好的解決辦法,也沒有聽到官府過分的關注,只是很平淡的給過往的商客介紹要想過景陽崗要結伴而行,否則山上的老虎會對他們產生生命危害。其實老虎在中國古老的歷史上是一個極具有圖騰標誌的動物。
  • 中國民歌的起源及歷史發展
    民歌,即民間歌謠,屬於民間文學中的一種形式,能夠歌唱或吟誦,多為韻文。 原始社會到春秋戰國時期 我國民歌有著悠久的傳統,遠在原始社會裡,我們的祖先在狩獵、搬運、祭祀、娛神、儀式、求偶等活動中開始了他們的歌唱。
  • 臺灣,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美麗小島,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風情
    臺灣和大陸一樣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幾百萬年以前,臺灣和大陸是一個整體,因為地殼的運動使得臺灣漸漸的漂離形成一個小島。從舊石器時代開始,臺灣有著人類活動的跡象,到後期的各個朝代,臺灣開始日漸的繁華。從元朝開始我國才對臺灣加強了管理,明朝以後大陸和臺灣更是往來不絕。臺灣經歷了遠古時期,明鄭時期,日殖時期等多個歷史階段,臺灣的歷史如同一本血淚史,臺灣從古至今一直活躍在歷史的舞臺。
  • 房地產調控十年房價漲10倍 被指只打蒼蠅不打老虎
    房地產調控十年房價漲10倍 被指只打蒼蠅不打老虎 中國產經新聞報
  • 蔡英文只敢拍蒼蠅不敢打老虎?
    這兩項訊息對照日前,「立法院」「年改三法」完成時,蔡英文以慶功式口吻稱已為公庫省下1.4兆,社會正義已邁進一大步說辭,顯得格外矛盾與諷刺。    根據「財政部」匯整,今年個人累計欠稅超過1000萬元,或營利事業累計欠稅超過5000萬元的確定案件,共有893件,欠稅金額達929.89億元。
  • 有趣的民間遊戲: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
    有趣的民間遊戲: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本文屬蓮姐說民間遊戲原創,素材來自網絡,如果喜歡請關注我導語:虎豹獅象棋、人虎鬥、改頭換面棋、列車掉頭棋虎豹獅象棋:虎豹獅象棋,又稱獸棋,是一項二人對弈遊戲,主要流行於福建省德化縣。
  • 靛藍的歷史,很悠久
    靛藍染料是一種獨特而歷史悠久的藍色有機化合物,作為一種曾經罕見的染料,靛藍只能從植物中提取,而將靛藍轉化為染料的古老添加劑竟然是尿液。其實能夠製造靛藍的植物在世界各地有上百個品種,大部分是灌木,但當時並沒有被完全發現。整個中世紀,靛藍在歐洲都是一種罕見的商品。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用靛藍為教堂繪製壁畫,會將黏土加上一點靛藍來代替更為珍貴的群青。
  • 【非遺山西|黎侯虎】你一定想不到,中國第一虎竟然在山西
    【有關一隻虎的前世今生】 目光射日斑尾搖逞世楊風步若貓不住深山蹲炕角寧家護院驅魅魈     ——布老虎之歌 一隻有名氣的虎  1998年,農曆虎年,山西長治市黎城縣村民製作的「黎侯虎」被定為生肖郵票圖案
  • 歷史上這些大老虎的N種「死法」!
    可奇怪的是歷朝歷代「打老虎」的故事層出不窮,而老虎卻從未瀕危,並且越來越大,越來越兇。歷史上的「大老虎」沒有一個是天上掉下來的,也沒有一個是石頭縫裡蹦出來的。任何一隻大老虎的養成必有其歷史機遇,他的死亡同樣也需要一點機緣。
  • 濬縣廟會的民間手工藝——「泥咕咕」,雞、大雁、老虎、龍、鳳凰
    濬縣在歷史上是隋末瓦崗起義軍的重要活動區,楊玘屯據傳說因為是瓦崗軍將領楊玘屯兵的地方而得名。瓦崗軍開黎陽倉放糧賑民、徐懋功大伾山上練兵、秦瓊大戰同山、徐懋功義葬李密等故事在濬縣世代流傳,隋唐英雄人物深入民心,千百年來隋唐英雄人物一直都是濬縣泥咕咕的重要題材。
  • 中紀委這一年:既「拍蒼蠅」 也「打老虎」
    王岐山執掌中紀委後,誓言既要「拍蒼蠅」,也要「打老虎」。截至11月底,2014年中紀委交出33名省部級以上幹部被查的「打虎成績單」,不但向民眾證明了新一屆中紀委正在兌現反腐敗的承諾,更充分彰顯出了黨嚴懲腐敗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巡視的強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 徐州鼓樓區歷史文化悠久,擁有多個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
    區內有京杭大運河、龜山漢墓、徐州漢城、黃河故道、九裡山古戰場、古彭城地下城、「五省通衢」牌樓、黃樓、鎮河鐵牛等眾多歷史遺蹟和文化景點,歷史文化悠久。徐州龜山景區融合了兩漢文化、皇牘文化、石刻文化等歷史景觀,是我市重點打造的兩漢文化旅遊集散地,是弘揚徐州楚風漢韻、南秀北雄地方特色的景點之一。徐州聖旨博物館坐落在九裡山兩漢文化旅遊區,與西漢楚襄王劉注墓相毗鄰,是中國規模最大、最早以聖旨為載體的皇牘文化博物館。
  • 瀕危生物華南虎,在歷史上為什麼多次興風作浪,形成虎災?
    到了明清之後,華南虎傷人事件才逐漸增多。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人虎矛盾提到華南虎成災,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華南虎在不同時期傷人記錄。在明清之前,雖然有華南虎傷人的記錄,但是數量並不多,據統計,從北魏到了元末將近1000多年的時間裡,老虎傷人的記錄只有10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