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初老虎泛濫成災,用機槍打老虎,百虎圍村報復三晝夜

2021-01-09 騰訊網

老虎是萬獸之王,人是萬物之靈。兩者都是大自然食物鏈中的頂尖的物種。儘管同是自然界兩種動物,但前者是獸,後者稱之靈,足見老虎與人類之間的差異。

老話講,人怕虎三分,虎怕人七分,意思是說人怕虎,但虎更怕人。就老虎的野性、兇猛以及殘暴足以讓人類中的單個個體畏懼與害怕,但是人畢竟與動物不同。人有發達的大腦,會思考問題,製造工具,特別能通過語言和文字進行文化和科學技術交流。所以,在生物圈內,人能讓強悍的老虎俯首稱臣。

人虎大戰的歷史可並非武松打虎那麼簡單,老虎遠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笨,今天筆者就講一件發生在1957年湖南高坪村的。100多隻老虎瘋狂地包圍一個只有80人的小村莊的真實故事。

這是有歷史記載的,1957年9月的一天中午,高坪村的村路上走來一個收山貨的貨郎,他叫謝耀宗。為什麼說時隔多年,這個人物的人命如此清晰呢,因為他正是百虎圍村事件的關鍵證人。就在謝貨郎唱著山歌一路吆喝著走進這個只有80人的小山村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

村裡放牧的牛群瘋了一樣地往回跑;村門前曾經囂張的看門狗都嚇得不叫了,村頭開始拼命地敲鑼,孩子哭大人叫,謝貨郎回頭看,嚇呆了。虎虎虎!到處是華南虎,一個80人的小村被越聚越多的100來只老虎包圍了。這是高坪村223年建村史上最恐怖的一天。

還好,百虎圍村,並沒有行動。但村裡人誰敢出村啊,開始大家以為過兩天老虎也就散去找食了,沒想到百虎圍村三天三夜。有經驗的村民們點起篝火,但是沒有用;整天地敲鑼打鼓,也沒有用。這也太奇怪了,老虎不怕人了?!後來村民人推斷原因,有人想起來,幾天前,有村民抓了幾隻虎仔回村。

人為什麼有膽量抓虎子呢?這是當時一個大背景使然。五十年代湖南農民當家做主,分到了自己土地,為了解決老百姓的溫飽,對省內連綿不絕的野嶺荒地進行了大規模的開墾。這樣,野生動物的空間就被壓縮了,無處棲身的野生動物只得與人類爭奪生存空間。

這樣1952-1963年這十年間餓虎紛紛出山。湖南全境爆發虎災,近兩千人慘落虎口。於是一場消除虎患的戰鬥打響了。湖南成了1000多支打虎小分隊。虎患嚴重的地方,不得不派戰士去圍剿,曾有老兵用一挺機槍掃死兩隻老虎,一隻重達300斤。人們將老虎當成過街老鼠一樣痛打,因此村民抓虎仔為的是斬草除根。

但老虎並既不是老鼠,瘋狂的老虎在一隻600斤的巨虎帶領下包圍了高坪村。於是村民大著膽子將虎仔放回,大家以為沒事了。結果,老虎反而沒有後顧之憂,開始了報復。將村裡的牲畜都咬死咬傷,老虎為了報復村民,還將一家母女3人叼走,有村民看到,老虎扛到山上那孩子還在哭嚎。村裡的老人至今都百思不得其解,都說「一山不容二虎」,出現百虎聚集事件,歷史上都聞所未聞。後來,謝貨郎的兒子寫了一本書叫《獵神與虎王》記錄下百虎圍村的奇怪事件。

筆者以為,這並不奇怪。電影《阿凡達》裡面有句話說的很好,一切都是暫時從大自然借過來的,最終都要還回去。讓我們看一看五十年代湖南的人虎大戰,就能理解老虎為什麼瘋狂到如此地步。

陳耆芳是湖南1000多支打虎隊的帶頭人,全國聞名的打虎英雄。他可是科班出身,29歲從師打虎。

1887年出生的陳耆芳是湖南1000多支打虎隊的帶頭人,全國聞名的打虎英雄。他可是科班出身,29歲從師打虎,終生與猛禽搏鬥。他為什麼專門學習打老虎呢?是因為陳耆芳的家鄉耒陽,自明、清以來,虎患頻發,僅1952年全縣被老虎咬死120人,生豬和耕牛上千頭。

有一戶人家,好不容易將兩個兒子供到省城長沙讀書,孩子學業有成,暑假回家,半路上被老虎襲擊,將兩個孩子叼走,吃得只剩幾本書,慘不忍睹。

1952年的秋天,不幸又落到了陳耆芳14歲的孫子身上。孩子去自家地裡挖紅薯,一直沒有回來。陳耆芳覺得事情不對,趕到地裡只看到了孩子的一隻鞋。從現場的腳印分析,陳耆芳斷定孫子被老虎叼走。

從那天起,64歲的陳耆芳發誓要追殺老虎,為孫子報仇。他帶著兩個兒子開始了長達3年的獵殺老虎行動。由於老虎已經在當地成災,村民生產和生活中也提心弔膽。當地有歌謠唱說,「太陽未落去,老虎撞門來」。為此,政府成立打虎隊,陳耆芳父子是帶頭人,他們的大戶小分隊達到了50多人。

打虎很不容易,有一次,陳耆芳開槍將一隻老虎擊倒,就在他靠近老虎時,這隻受傷的老虎一躍而起,咬住他的左肩膀,死死不放。陳耆芳疼痛難忍,無法動彈,但他懂得老虎的軟肋,那就是鼻子,他用右手手指猛戳老虎鼻孔,老虎怕癢,鬆開口。陳耆芳就地十八滾躲進草叢。趕到的隊員一起開槍將受傷老虎擊斃。後來,陳耆芳治了兩個多月左肩才痊癒。

陳耆芳獵捕老虎主要有3個絕招:一是在弩上塗抹毒藥,在平地裝平弩,斜地裝插弩;二是用炸藥炸虎。老虎吃獵物,吃不了,就把剩下的獵物放在一旁,然後會再來吃。陳耆芳就在獵物旁安放炸藥;三是設陷阱活捉。就是在老虎經常出沒的道上,事先挖掘一些深1米以上、寬50釐米的井口,在裡面倒插竹尖,井口上蓋上一層軟草皮,老虎往往難以識破這種陷阱,只要落入陷阱,基本上無生存可能。打虎隊發現老虎掉入陷阱後,會補槍射殺,剝皮削肉,分享給村民吃掉。就這樣,到1958年,6年中,陳耆芳打虎隊共打死老虎138頭。基本消除了三個縣的虎患。鄉親們又可以安心生產了生活了。

不完全統計,1952年至1962年,湖南獵殺華南虎600多隻。近兩千人被老虎咬死,家畜損失數以萬計。1963年之後,湖南再沒有老虎傷人的消息。1964年,湖南最後一支打虎隊解散。陳耆芳打虎隊消滅虎患,為民除害,他們是時代的英雄,同時也是時代的眼淚!1989年,華南虎被列入瀕危物種,成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所以說,人與動物是共同體,有動物才有人類。動物應和人類共同生存。所謂,鷹擊長空,魚翔淺底,百花吐豔,萬木爭榮。世間萬物看似喧囂紛亂,其實是有規則的。人們對動物冷漠與殘忍,就會導致人與動物關係的空前緊張並引發人與動物之戰。

參考資料《打虎英雄陳耆芳》《六十年前人虎大戰》《獵神與虎王》

相關焦點

  • 50年代湖南的「百虎圍村」是真是假?能率領百虎的虎王存在嗎?
    「百虎圍村」在喜歡老虎這種大貓的圈子裡面是非常知名的一個事件,而我也老早就聽過這個傳說了,只不過年代已經非常久遠了,又沒有留下多少相關證據,所以這件事情到如今已經成為一個謎團。「除虎害」行動開始了,而「百虎圍村」就發生在此時。
  • 湖南「百虎圍村」事件:10年2000人葬身虎口,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這是它的野外滅絕記錄,不過1952年被百虎圍村的人們想必不會想到,吃人如此囂張的老虎竟然有了野外滅絕的一天。    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解放沒有多久,湖南的農民終於有了自己的土地。然而為了解決人民的溫飽,他們選擇了對省內的荒地進行開荒。
  • 秘聞:1957年湖南「百虎圍村」 打虎王出山掃虎患
    虎患最嚴重的是耒陽縣,據當時的報導,整個1952年,該縣有120多人被老虎咬死,傷家畜以千計,其中更發生一天之內老虎連吃32人的事件。於是,一場消除虎患的戰鬥打響了。在耒陽縣,打虎隊隊長是「打虎王」陳耆芳,縣裡不僅給獵人配發槍枝,還定下每人每月300斤糧的補助標準。而且,每次打虎行動結束,縣城必定要開大會慶祝。
  • 百虎圍村,中國歷史上華南虎最後的輝煌,真相遠比現實更殘酷
    首先閱讀本文請不要槓,爭論有沒有百虎毫無意義,事實上現在也沒有野生的華南虎種群供我們去研究,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人與動物之間的競爭為何這麼殘酷。 事發後,見老虎遲遲不肯離去,驚恐的村民懷疑這件事情是否和被村民帶進村裡的三隻小虎崽有關係,他們希望通過釋放小虎崽
  • 湖南「百虎圍村」事件:10年共吃掉2000人,擊斃後才知它吃人真相
    武松打虎的故事人人皆知,武松憑靠一己之力打敗了一隻兇猛的大老虎,因此成為了打虎英雄,不過這是出自古典小說《水滸傳》中的故事,是虛構的,但我國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卻出了不少「打虎王」,並且組成了打虎隊。另外在1962年10月9日的《湖南日報》上,報導了一個名叫鍾永泰的打獵能手,不僅活捉了11隻老虎,還獵殺了4.69萬隻野豬、山牛等野獸,獵殺野獸量佔了當時炎陵全部獵殺量的三分之二。不過自1952年起10年裡,老虎共吃掉了2000人,都說「一山不容二虎」,而這些餓虎卻常常是結伴活動,尤其是發生在1957年9月的「百虎圍村」事件。
  • 老虎是保護動物,為什麼吃人後一定要殺掉?50年代的教訓不能忘
    除了海裡還有陸地上同樣有對人類有威脅的動物,就比如百獸之王老虎,中國人可以說是老虎的剋星,因為在祖國醫學裡,老虎幾乎渾身都是可以入藥的寶貝,比如虎骨頭,老虎的皮毛也可以用來裝飾,而且中武松和李逵都是家喻戶曉的打虎戰士。但是現在老虎是保護動物,誰都不能打老虎,不過如果誤入老虎的底盤,那麼人類就危險了。
  • 打老虎是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 宋時人虎矛盾突出
    [摘要]上世紀50年代,政府將華南虎定為「害獸」,號召全國人民都來剿殺,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進行大規模捕殺。在中國,打老虎其實是一項歷史悠久的民間活動,有文獻記載,我國是虎亞種分布最多的國家,在8個老虎地理亞種中,有孟加拉虎、印支虎、華南虎、裏海虎和東北虎5個品種生活在中國。
  • 中紀委這一年:既「拍蒼蠅」 也「打老虎」
    王岐山執掌中紀委後,誓言既要「拍蒼蠅」,也要「打老虎」。截至11月底,2014年中紀委交出33名省部級以上幹部被查的「打虎成績單」,不但向民眾證明了新一屆中紀委正在兌現反腐敗的承諾,更充分彰顯出了黨嚴懲腐敗的決心。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巡視組用不到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對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巡視的強度、力度和效果前所未有。
  • 誰是大老虎?
    從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到蔣經國拿著尚方寶劍來到上海,放出話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再到「三反五反」運動中成批地揪出危害國家利益的大小老虎。「老虎」逐漸從一種貓科動物,淪為反動派、敵人、不法奸商、貪官汙吏的代名詞。
  • 歷史上這些大老虎的N種「死法」!
    從毛澤東在延安接受美國記者採訪時說:「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到蔣經國拿著尚方寶劍來到上海,放出話來:「只打老虎,不拍蒼蠅」,再到「三反五反」運動中成批地揪出危害國家利益的大小老虎。「老虎」逐漸從一種貓科動物,淪為反動派、敵人、不法奸商、貪官汙吏的代名詞。
  • 「o」到底怎麼讀,標準從五十年代至今改變三次
    「o」要怎麼du初教一年級遇到疑惑也就是說,當年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者們在選擇用「喔」字來作為字母o的注音例字的時候,他們對「喔」字的發音是[o]而非[wo]。緊扣標準明確答案:既然如此,那麼為什麼今天「喔」字的發音是[wo]呢?要討論這個問題,就必須回顧「喔」字讀音的變化歷史。
  • 上世紀40年代湛江發生了兩次虎患,其中一次用機關槍掃射才救急
    徐聞縣很早就有老虎。據清宣統年間《徐聞縣誌》載:「順治十年,徐大飢病傷虎傷人民者殆盡。」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也曾記述:「高、雷、廉三郡多虎。」徐聞虎為華南虎類,當地人稱之為「夜遊神」,老虎下山吃人,曾一度為患,滅虎成了當時的重要工作。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僅徐聞一縣平坎每年死於虎口達300多人,喪生的家禽牲畜更是不計其數。
  • 穿越時光,回到五十年代,見證香港人的日常生活
    香港是個繁華的大都市,五十年代的香港是什麼樣子?從這些黑白照片之中,我們仿佛穿越了時光,回到了那個年代,見證了香港街頭的日常生活。五十年代,香港人口已增至250萬人。1949年底至1950年代中葉,就有75萬人從內地湧入香港。
  • 一個成年男性手持鋼棍,和老虎冷靜地拼死一搏,能有勝算嗎?
    如果是利器,加上人訓練後的靈敏技巧,給老虎持續放血,消耗老虎體力並有概率一擊必殺才有可能勝出。咱們都是相當然的以為,老虎獅子捕食長角的動物多去了,單人用冷兵器對付它們勝算沒有,你用長矛剌它除非先把它們綁住,一巴掌就打偏,還有二次機會?
  • 機槍中「霸王槍」,大口徑機槍中的王中王
    M2最初是一款水冷式防空機槍,20世紀30年代開發出了其氣冷型用於裝備坦克。該槍使用粗重槍管散熱,因此稱為HB,意思是重槍管(Heavy Barrel)。該槍由不同公司製造了大約300萬支,幾乎裝備於除前社會主義國家外的每支武裝部隊。從1921年就開始使用服役直到21世紀。
  • 你知道「打老虎」「打蒼蠅」用英文怎麼說嗎?
    小譯根據7月30日China Daily一篇題目為Top 'tiger' caged by graft probe的文章,總結了一些與事件相關的詞彙,一起掃一眼吧:1.既要打「蒼蠅」,也要打「老虎」: go after both 「flies」 and 「tigers」 – meaning corrupt officials of both lower and se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