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政府宣布華南虎為「四害」之一,除虎如同剿匪,使用人海戰術,還組織專門的打虎隊,由解放軍和民兵協同作戰,趕盡殺絕。例如,1956年冬,福建的部隊和民兵捕殺了530隻虎、豹,江西的南昌、九江、吉安以及撫州捕殺了150多隻老虎。1959年冬,貴州有30多隻虎、豹遭獵捕。1963年廣東北部共捕殺了17隻老虎,雷州半島也有17隻被捕殺。1953年至1963年,有一個專業打虎隊在粵東、閩西、贛南共捕殺了130多隻虎、豹。在圍殲華南虎的戰役中,湧現出許多打虎英雄。其中,最為猛烈的是湖南。
在一份1956年2月3日出版的《湖南日報》的一個角落裡,集中了五篇報導,分別講述了5個縣市餓虎傷人傷畜的事情。其實從1952年開始,湖南全境就幾乎同時爆發了一場兇猛虎患。在湖南林業志中,對當年這種狀況也有記載:近到長沙嶽麓山,遠到沅陵官莊,新化、安仁、耒陽乃至通道,湖南數十個縣市傳來虎患急報。虎患最嚴重的是耒陽縣,據當時的報導,整個1952年,該縣有120多人被老虎咬死,傷家畜以千計,其中更發生一天之內老虎連吃32人的事件。
於是,一場消除虎患的戰鬥打響了。
在耒陽縣,打虎隊隊長是「打虎王」陳耆芳,縣裡不僅給獵人配發槍枝,還定下每人每月300斤糧的補助標準。而且,每次打虎行動結束,縣城必定要開大會慶祝。
隨著耒陽這種大規模打虎行動有組織地展開,此後7年,耒陽共打到猛虎168隻。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其中的五分之四都是「打虎王」陳耆芳率隊所獵。1953年,陳耆芳創下平均每10天打虎一隻的紀錄。7年間,他打到猛虎138隻。
1957年底,陳耆芳因為打虎數量驚人,被請去北京,受到了中央首長的接見,成為湖南當之無愧的「打虎王」。
百虎圍村
這一年,當地報紙還報導了一件如今看來匪夷所思的奇事。
1957年9月的一個午後,湖南通道縣高坪村雪峰山南麓一個不足80人的小村莊,來了一位30出頭收山貨的漢子。這位貨郎名叫謝耀宗,他前腳進村,後腳村外就出了大事。
先是牛突然都衝回來了,接著狗都不叫了,村頭有人拼命敲鑼,有人在驚叫。高坪村這天午後經歷了223年建村史上最驚魂的一天!村子陸續被大批老虎圍困,老虎們非但不肯散去,反而越聚越多,最後達到上百隻。這種狀況一直持續了三個晝夜,最終餓虎們竟然無視村民燃起的火堆和鑼聲,狂風般衝進村中,將所有牲畜洗劫一空,並且還順帶叼走了一個不慎走出屋門的小女孩。
資料記載,那名見證通道縣遭遇百虎圍村的貨郎謝耀宗,已於1986年去世,他的兒子、現任湖南《發明與創造》雜誌主編的謝長華,於2006年寫出了《獵神與虎王》一書。據他推測,當時可能是有一隻虎王率領這群老虎來圍村。
在謝長華的記憶中,父親謝耀宗每每提起此事,總是一臉難以言表的驚異。在雪峰山上浪跡了八年的謝耀宗曾告訴兒子,按理說「一山不容二虎」,出現這樣大規模的群虎聚集,歷史上絕對是聞所未聞的,更何況「人有三分怕虎,虎有七分怕人」,這簡直不是他記憶中的華南虎。這麼多老虎衝進村子,將牲畜洗劫一空,這在歷史上也沒有相似的記載。
發生這麼嚴重的虎患後,陳耆芳這位頂尖高手被派到了這裡。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地再也看不到華南虎的蹤影了。
當年打虎四招
據記載,打虎隊一般裝備有步槍、虎網、鐵叉等武器。打虎的方法除了常見的槍擊、叉刺、棍打外,主要有下列幾種捕殺的方法:
一、網圍
偵悉老虎伏臥的準確地點後,用虎網把那塊地方圈圍起來(留下一個出口,派人守住出口,另分派人在網羅處四周敲鑼打鼓吶喊,虎受驚從出口逃亡,被伏守者擊殺)。
二、陷阱
南方稱陷阱為「虎漏」。即在老虎經常出沒的地方挖一個深坑,上面用細樹枝架著,再鋪墊泥土、樹葉等物。在陷阱的一邊另搭一個小棚,門對著陷阱。棚內拴一隻小羊。小羊離了群,自會不停地叫喚,叫聲把老虎招來。老虎要叼小羊,就要經過陷阱口,自會「漏」進陷阱裡。
三、鐵夾
東北也稱「虎套」,鐵夾一般大而堅固,安裝在老虎經常過往的地方,用鐵鏈繫於大樹等物上,再蓋上腐葉等進行偽裝,老虎若踩中鐵夾,將被鐵夾夾住足爪而被擒殺。
四、埋炮
把炸藥安裝於竹筒等物內,藏於豬腿等食物中,飢餓的老虎饞吃豬腿時引起炸藥爆炸,常被炸得血肉橫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