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請不要猶豫閱讀這篇文章。爭論是否有數百隻老虎是沒有意義的。事實上,並沒有野生華南虎種群可供我們研究。我們要思考的問題是,為什麼人與動物之間的競爭如此殘酷?
其次,緬懷趙忠祥先生。不管他有什麼樣的論調,他主持的《動物世界》無疑向所有人打開了動物世界的門窗,讓我們從人的角度看待野生動物。今天,我們更加需要這樣的視角。
最後的光輝
1957年9月,位於雪峰山腳下的湖南省通道縣高平村村民做夢也沒想到,他們經歷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噩夢。
那是艱難的三天三夜。人們敲鑼打鼓,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村子周圍到處升起濃濃的黑煙。不管有沒有,毫無疑問,這是華南虎有記錄以來的最後一個高光時刻。
據當年親歷恐怖事件的謝耀宗回憶,當時他是一個走村串戶的小販。剛進高平村不久,他就看到在村外吃草的牛群突然瘋狂地往回逃,原本兇猛的狗叫聲也消失了。
整個村子一片狼藉,然後就聽到人們敲鑼打鼓,喊村民回村逃生。此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村莊被老虎包圍了。
事發後,看到老虎遲遲不肯離開,驚恐萬分的村民懷疑此事是否與村民帶進村裡的3隻幼崽有關。他們希望通過釋放幼崽來緩解老虎的情緒,讓它自動離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一行為似乎更加激怒了老虎們。他們衝進村子,將村裡的牲畜全部殺死並拖走,順帶帶走了村裡一家三口,母女三人。
這是一起典型的惡虎傷人事件。其背後折射的是,人與動物的生存競爭變得激烈。毫無疑問,華南虎是這場比賽的贏家,但這只是表面現象。後來,野生華南虎種群從我國境內消失。
虎嘯中原
其實,高平村的事件並非孤例。據統計,從1952年到1962年的10年間,湖南省被老虎咬死的人數超過2000人。高峰日,先後有32人被老虎獵殺。
毫無疑問,老虎是自然界最頂級的捕食者。如果沒有人類,它現在將是主宰亞洲和歐洲的頂級捕食者。
如果條件允許,它最後的足跡一定會深入非洲草原。已有研究證明,沒有人不支持這一觀點。200萬年前,老虎起源於東亞(也就是現在華南虎的分布區),然後向兩個主要方向擴散。
一個方向是沿西北森林和河流水系進入亞洲西南部。另一個方向是沿南向和西南方向進入東南亞和印度次大陸,有的最終進入印尼群島。
在向亞洲其他地區擴散和適應輻射的過程中,老虎進化成9個亞種,分別是華南虎,東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馬來虎,蘇門答臘虎,峇里島虎,爪哇虎和裏海虎。
然而,屬於老虎的頂級貓科動物--獅子,卻沒有進化出像它們那樣多的亞種。它們的起源大約是在12萬年前。與老虎相比,獅子只能算是一個新生的群體。
據估計,19世紀末世界上還有大約10萬隻野生虎。然而,隨著人類發展的不斷推進,裏海虎(新疆虎),爪哇虎和巴裡虎三個虎亞種在20世紀相繼滅絕。但在此期間,華南虎,東北虎仍在中國各地橫行。
然而,對於野生虎來說,這只是最後的瘋狂時刻。最終,他們消失在人類的槍口下。華南虎傷人,換來的是軍民協同圍剿。
比如湖南耒陽的陳草芳,因為孫子被老虎咬死,組建了一支打虎隊。7年時間裡,他捕獲了138隻華南虎。1957年底,他還因獵虎有功受到周恩來接見。
1959年2月,林業部下達指示,將華南虎,熊,豹,狼等列為有害動物,號召捕獵者「全力以赴捕殺」。這是一個人與動物爭奪生存空間的過程。它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是無法迴避的。2000年至2001年,經國家林業局和世界自然基金會對野生華南虎及其棲息地進行大規模調查,未見野生老虎蹤影。
也就是說,野生華南虎終於退出了歷史舞臺。它們在與人類的競爭中可以說是無骨無骨。
歷史上有沒有虎群襲擊人類的記錄,
事實上,湖南虎疫肆虐,也與湖南人口爆炸密切相關。清初,經過長期戰亂,湖南人口一度下降到僅有91萬人。但到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湖南人口已經突破2000萬。
人口增長自然會引起與動物的土地競爭。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這個過程沒有對錯之分。這是自然規律。強者淘汰弱者。
但是,從文明的角度來看,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佔用對人類並不是很好。一旦食物鏈的邏輯被打斷,最終的後果只能由人類自己承擔。
讓我們回到文本,是否有確切的歷史記載證明虎群的出現。以上海為例。據歷代地方志記載,上海有老虎出沒記載25次(元代1次,明代14次,清代10次)。其中,正統明二年(1437年),上海寶山吳淞一帶老虎成群,咬死多達65人。
如果這段記錄屬實,那麼這就是記錄在案的老虎群體傷人事件。有人反駁說,老虎是獨居動物,卻忽略了一個重要問題。
如果老虎捕食人類獵物會發生什麼?事實上,人類活動已經對老虎的生存空間產生了很大影響。如果老虎還是單打獨鬥,肯定無法與人類抗衡。
生存是所有動物的天性。在過去,老虎獨居是因為它們的領地可以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但是有一天它們發現自己的領地沒有獵物,或者沒有足夠的獵物可以吃。
當然,這不是老虎的問題,而是老虎的問題,所以獵殺弱小的人類就成了必然的選擇,而且一旦嘗到甜頭就無法禁止。
這裡有一個非常確切的案例,那就是壞小子聯盟。我們知道,自然界中很少有雄獅的聯盟。成年雄獅獨自領導一個獅群,但壞男孩聯盟打破了這一傳統。這是一個霸佔非洲草原的6頭雄獅組成的霸王群。
比這更可怕的是,它們獵殺同類,對當地的獅群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當地40%的獅群已經被這個聯盟殺死。也就是說,為了獲得更多的獵物或群體優勢,雄獅也有可能結成聯盟。
當然,還有一個事件更能說明這個問題。1898年3月,在修建肯亞-烏幹達鐵路的過程中,一對獅子在深夜將工人們從帳篷中拖走。在他們被射殺之前,他們總共殺害了135人。這也是兩隻獅子的共同犯罪。
1990年對其中一頭獅子的牙齒進行了檢查。人們突然發現,獅子的牙齦潰爛了,這使他無法捕獵其他野生動物。行動遲緩,容易被抓到的人類,成了獅子最後不得不帶的東西。第一次,自然會有第二次,因為他們發現獵殺人類太舒服,太容易了。
在最近的英國紀錄片《北極熊的盛宴》中,80多隻北極熊聚集在一個偏僻的小島上,享受當地獵人留下的鯨魚殘骸盛宴。我們知道北極熊是獨行俠,但它們也可以為了食物而改變習性。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老虎扎堆也在情理之中。如果它們的食物不夠吃,如果它們的獵殺目標是人類,那也無可厚非!
白虎尾村的合理性
一般來說,一隻華南虎的生存空間至少需要40-50平方公裡的森林,以野豬,鹿等草食動物為食,200隻梅花鹿,300隻羚羊,150隻野豬也必須在森林中生存。
其實,從建國初期開始,由於土地性質的改變,以前沒有搬過的荒山野嶺,如今成了香餑餑。再加上有組織的捕獵食草動物,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
1962年10月9日,《湖南日報》記錄了炎陵縣一位名叫鍾永泰的狩獵專家活捉老虎11隻,獵殺野豬,山牛等野生動物數千頭的故事。他獵殺的野生動物佔當時炎陵獵殺總量的2/3。
老虎的棲息地不斷減少,生存空間自然被壓縮,老虎越來越集中在不易被獵殺的地方。這就會導致老虎的集中,領地的不斷縮小和重疊,自然就會產生像虎王這樣的個體,而這些都是以前所沒有的。
當時的「打虎大王」陳其芳曾打中一隻600多斤重的老虎。我們知道華南虎一般體重在300斤左右,很少超過300斤。所以,它可能是當年白虎尾村的虎王,在個體向群體進化的過程中自然會出現領袖。對此無需爭論。
前面我們說過,老虎被列為有害動物。當時,剛剛成立的新中國正如火如荼,農民的積極性更高。在此過程中,耕田增加,老虎棲息地減少。
如果老虎領地裡沒有足夠的食物,捕食人類也是正常的選擇。如前所述,從1952年到1962年的10年間,湖南省共造成2000多人死亡,其中高峰日就有32人相繼被老虎獵殺。
顯然,在這場環境主導權的爭奪中,人類與老虎互為敵人。老虎捕食人類以彌補食物的不足。人類捕獵老虎和其他動物以增加食物和農田。這是一場生存的較量,不可調和。
結語:希望大家有獨立判斷,打破常識。老虎的獨立生活是我們長期認知的假象,前提是老虎的生存環境沒有問題。
周邊村莊可能沒有百隻老虎,但虎群聚集也有其合理性。第一,土地改革後,隨著農田的大量開墾,自然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平衡。第二:政策導向,以打死老虎為榮,是生存權的較量。
這是兩個致命的。如果你是一隻老虎,你就會知道你的生存環境有多糟糕。在人類的壓力下,老虎只會更加集中。當個體進化為群體時,自然會產生新的領導者和群體活動。比如在獅群壞小子聯盟中,老闆就是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