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紀錄片,無聊、無趣,甚至對於不少人還是催眠神器,
在學生時代更是被老師逼著才會看的東西。
可是提到深海,不少人在心生恐懼的同時還帶有滿滿的好奇。
恐懼倒也不是因為它本身真的有多可怕,只是那裡對於人類來說是一個未知世界,不知道它有多可怕,這才是真正令人恐懼的。
而好奇是人類最控制不了的情緒。
所以6月8日的世界海洋日、紀錄片都是人類想要去接觸認識和傳播保護海洋的方式。
其中不得不提到一部曾在12年前拍攝播出但是如今依舊被反覆點擊的高分紀錄片
《向深海出發》
這部系列的紀錄片以8集的時長記錄了科學探險家們前去7個不同大洋的深海當中探險的過程。
而這所有的遠徵探險全部都是在一年之內完成的,
包括整個團隊開著破冰船前往北極深入北冰洋中心極厚的冰層之下。
對於探險和科考來說,講危險和困難已經顯得太過於矯情,
只有在當你看到這些從未見過、極美的畫面之後才可能會感受到他們做這些的意義。
科斯特海 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
它曾經被海洋學家們稱為是「世界的水族館」
潛入海底之後從3、5米到上百米,海底一派生機,
哪還有什麼深海恐懼症出現,那裡是另一個世界,每一條魚都有自己生存的處所。
另外平靜的科斯特海面下方還存在著地殼上一條巨大的裂縫
每一年每一天這個縫隙都在變化,都在分開,總有一天科斯特海將會消失,融入進整個太平洋。
而與整個美洲大陸連接在一起的巴哈半島也會分離開來,成為一座獨立島嶼。
如今它們就正以每年5釐米的速度分開著。
探險家們深入海底之後還拍攝到了來自地底的熱氣從這個縫隙當中噴出
溫度達到了90度那麼高,煮熟了科學家帶去的6個雞蛋。
海底竟然還能煮蛋?
在這之前可能大家想都不敢想。
然而在這麼神奇的一片海域裡的生存的生物卻漸漸消失了,尤其是錘頭鯊。
普通人想像當中的鯊魚醜陋又可怕,
可是科學家眼中的鯊魚卻是海洋裡必要的存在,甚至可以跟人類成為朋友的「大可愛」。
許多天觀察下來一頭錘頭鯊都見不到,
甚至還在海底發現了錘頭鯊的頭骨。
人類在割了需要的魚翅之後就把鮮血淋漓的錘頭鯊扔回大海,可是它們已經活不下去了。
經過這麼多年,錘頭鯊岌岌可危。
且不說在人類生活密集的海域,就算是在人跡罕至的北冰洋,
生物們也在不斷地消失當中。
這些年就連00後都知道全球變暖了,
北冰洋常年不會融化的冰蓋在逐年地縮小範圍。
科學家們的破冰船向前行進也變得異常順利,
冰蓋邊緣部分的冰塊厚度甚至都沒超過冬季我國東北地區的河冰,這真的是親眼所見,令人震驚。
除了人類的一些行為導致,
探險就是還要發現冰層不斷縮小和後退的其他原因
畢竟這次是深海探險,
科學家們也深入到了這些冰層之下
危險嗎?危險!還去嗎?必須去!
水溫零下,只依靠潛水經驗和氧氣罐,這做法讓人不敢想像
但是最終大家看到了深達40米的水下冰山,
只不過水下的「龍骨」「冰山」也在融化,所以導致冰塊之間的連接變得脆弱了,強風一吹容易斷裂,更加速了融化過程,也算一個新的發現了。
另外這次還採集到了新物種,
看樣子就像是小蝦米一樣,卻渾身飽含脂肪的小片腳動物
就是它為整個北冰洋的生物提供了大部分需要的能量,
也為之前逐漸減少的生物,如白鯨、北極熊、海豹等創造了一個新的生物鏈。
看來在自然環境變得惡劣了的同時
生活在地球各處,尤其是海洋裡面的生物充滿了求生欲望,
自己適應環境創造條件生存下去。
這麼勵志?是的,這就是我們神奇的世界啊!
是不是改變了大家對於深海的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