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琴劍霜月
編輯:吃硬碟吧
插畫:發達蚊
說起北宋,您或許會對其繁華富庶嘖嘖稱羨,或許會對其孱弱的軍力扼腕嘆息。但不可否認,在趙氏寬容開明的統治下,北宋確實稱得上文化高度輝煌的時代。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都出自這個時代,而音樂、繪畫和書法的大師更如雨後春筍。
文同,字與可,人稱「石室先生」,與同時代的其他大家相比,他的光芒確實顯得有些黯淡。但若提及他的表弟您一定熟悉——蘇軾蘇東坡!實際上,文同雖然不如自己的表兄弟擅長填詞撰文,卻是畫竹的行家,我們熟知的「胸有成竹」這一成語,便源於此人。今天為您講述的,倒不是他的繪畫生涯,而是他任職晉城太守時,破解的一樁奇案。
#01.
這日文太守正在府中處理公事,忽聞下屬來報:「衙門口有個年輕書生,說是出了人命案,要面見大人。」文同聽說是人命案,不敢怠慢,速速升堂,喚那書生上來。只見這書生二十來歲的年紀,身材瘦弱,面容枯槁,眉間充滿了哀戚之色。
「那書生,你說有人命案,但不知是何人被害,兇手又是何人?」
「稟大人,」年輕書生有氣無力地答道,「死的是我妻子,兇手就是我本人。」
文同聽了不由一驚:敢情這大兄弟不是來狀告的,卻是來自首的。細細訊問之下,文同大致了解了案情原委。
原來這年輕書生叫金正元,是城郊金家莊的一個秀才,今年才十九歲,妻子吳氏十六歲。小夫妻倆成婚是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前互不相識,那吳氏自新婚之日起便對這夫君態度冷淡,倒常在外面拈花惹草。六天前的重陽節,金正元出外做客,傍晚歸家,卻不料正撞見吳氏與鄰居高金寶行那苟且之事。高金寶落荒而逃,金書生羞憤難當,於是今日將吳氏殺死,並立刻來衙門投案。
被戴了綠帽的書生出於激憤而殺妻,案情雖然簡單,但必要的流程還是要走。文太守將金正元暫且押在牢中,隨後帶著仵作衙役親赴金家查驗屍首。不想這一查,卻令文同心中疑竇叢生。
#02.
只見命案現場遍地血跡,屍體上滿是刀傷,幾無一塊好肉,真是慘不忍睹。可細心的文太守發現,吳氏身上大部分傷口都是死後戳割,似乎是出於洩憤而形成。至於幾道致命傷口,下手極是狠辣,卻是兇手翻腕從左面刺入死者身體的。
這就怪了,看那金正元是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恐無此力氣下此毒手;金正元在堂上滿面哀容,完全沒有殺人後洩憤的快意;最重要的是,如果真是出於激憤殺人,卻為何不是撞破姦情時動手,而要等六天方才發難?
心中犯疑的文同命人傳喚姦夫高金寶問話。那高金寶二十多歲的年紀,與瘦弱的金書生相比,確實多了幾分男子氣概,難怪吳氏要與此人歡好了。高金寶初時矢口否認通姦之事,可兩人做得不嚴密,不少鄰居在旁作證,高金寶只得認了。據他所供,那日被金書生撞見後直接逃回家中,本以為書生會上門與自己理論,沒想到卻等來了自己姘頭的死訊。
高金寶只承認了通姦,堅稱殺人之事與自己無關,案情到了此處,又陷入了死胡同。
#03.
此後數日,文同又多次提審金正元,但無論如何訊問,金書生只說吳氏是自己一人所殺,與他人並無干係。文太守心中煩悶,正巧城裡一個與自己相熟的老醫生派了小童來訪,說是好久不見故友,有空何不到他那裡喝一杯。文同心想審案沒有進展,索性到老友那裡散散心也是好的,便帶上美酒,欣然前往。
原來,老醫生這幾日治好了一個疑難雜症患者,患者為表感謝,送了老頭兒幾隻峨眉山的猴子,甚是頑皮可愛。老醫生想起文同是四川人,這幾隻蜀地的猴子大概也可慰藉太守大人平日的思鄉之苦,這才邀他前來。
文太守到了老醫生的宅院時,三隻小猴正在一旁嬉戲玩耍。只見一隻紅屁股的猴子不知犯了什麼錯誤,另一隻尾巴上塗了綠色的猴子正在扇它的耳光。一旁的老友看得哈哈直樂。正在這時,本在不遠處一邊吃甘蔗,一邊「觀戰」的第三隻猴子突然竄出,將那綠尾猴撲翻在地。隨後紅屁股猴加入戰團,和甘蔗猴一起痛打綠尾猴,直打得它連連求饒,兩猴方才作罷。
眼前的情景令文同靈光一閃,金家的案發現場映入了他的腦海中。他仿佛看到另一個陌生的身影突然出現,將利刃一次次刺入吳氏的身體,而金書生只是在旁呆呆望著鮮血噴湧而出,將整個世界染成死亡的紅色……
#04.
回府之後,文同先是提審了高金寶,訊問兩人私通的前因後果。據高金寶所述,這吳氏原本和另一人相好。待到自己將吳氏勾搭到手後,吳氏便舍了那人,專一和自己來往。至於那人姓甚名誰,高金寶卻從未聽吳氏提起。
文太守隨後再次提審了金正元,此番他直接跟這個可憐的書生講起了大宋律法:丈夫若發現妻子通姦,則即便因此殺妻亦可免罪;但若是他人操刀,自己知情卻包庇兇手,那罪過可就大了。
一席話說得金書生額上冷汗涔涔,他終於承認殺妻真兇其實另有其人——乃是另一鄰居王山。
據金書生所述,自己妻子與高金寶的姦情,正是這個王山告訴自己的。金正元和王山撞破妻子姦情後,心中羞憤不已,但並未起殺心。可這王山卻從旁閃出,將吳氏一刀搠死。見吳氏氣絕,王山也慌了神,對金書生哭訴說:「咱本來是想給你們小夫妻倆說和說和的,不想義憤填膺,鬧出了人命,這下要吃官司了。」在金書生看來,王山完全是出於仗義才摻和到自己的家事中,他決定「一人做事一人當」,將殺人的罪行全部包攬下來。這才有了書生「殺妻自首」的一幕。
#05.
事不宜遲,文太守立刻差人將王山捉拿歸案。不出所料,這個「隔壁老王」表示,對金家的案子「毫不知情」,分明是金正元「栽贓陷害」自己。
文太守冷冷一笑,命手下拿來一葫蘆瓜,又讓王山當堂切開,王山不知所以,只得照辦。待王山將瓜一刀切開後,文同大笑道:「此案就此真相大白,王山你再也逃不掉了!」原來,根據吳氏的傷口判斷,真兇慣用左手。整個金家莊一帶,左撇子只有王山一人。方才老王左手切瓜,已經證實了這一習慣。
王山雖是個沒文化的鄉野草民,卻極擅長討女人的歡心。吳氏素來不喜歡丈夫文弱的秉性,很快便和這「隔壁老王」勾搭成奸;可隨後這淫婦又結識了風流倜儻的高金寶,覺得王山粗鄙不堪,與他斷了來往。王山懷恨在心,於是想出這條毒計,利用金正元的單純憨直,殺人後將罪名推到了他的身上。
判決結果:王山行兇殺人,陰狠歹毒,凌遲處死;高金寶與人妻通姦,判斬首之刑;金正元雖是「受害者」,且並無行兇事實,但因其迂腐昏聵,致使真兇險些逍遙法外,因此革去秀才功名。
晚明顧炎武在他的《亭林文集》中言道:「君子之為學,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詩文而已,所謂雕蟲篆刻,亦何益哉。」千百年來,讀書治學、科舉取士是無數平民子弟唯一的晉身階梯。士子十年寒窗,言必四書,談必五經,卻又有多少人因此不聞窗外之事,不識人心之險惡?可以想像,如同金正元這般的糊塗書生真有一日位列百官,對朝廷對國家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書籍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但讀書令人更明智還是更迂腐,是取決於書,抑或取決於人?直到今天,這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歡迎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