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聲鳥叫,竟讓邵雍先生慘然不樂,他判定:天下自此多事矣

2020-12-05 老羊鏟史

四月芳菲,燕山的杜鵑花開了

和杜鵑花叫同一個名字的,還有叫杜鵑的鳥:布穀布穀——

然而,一聲「布穀」鳥叫,竟有人聽出了天下將亂。

1.

北宋以前,杜鵑鳥在北方是沒有的。

這年春天,中國三千年來第一牛人邵雍和朋友在洛陽的天津橋上散步,忽然聽到了杜鵑的叫聲:「布穀、布穀」。

邵雍先生「慘然不樂」,這不是一般的不高興。

朋友看見他不高興,就問,怎麼了?

邵雍說:洛陽過去沒有杜鵑,現在有了,有所預示。

邵雍是北宋著名理學家、象數學家、哲學家,是個能通天的人,朋友就問,怎麼了?

邵雍說:

用不了二年,皇上將會用南方人為丞相,南方的丞相會大批的重用南方的官員,南方人專門喜歡折騰,喜歡變更,「天下自此多事矣!

完了,沒有好日子過了。

2.

邵雍所在的天津橋在洛陽,和現在的天津沒有關係。

天津橋畔,萬國舟帆,南北兩市胡人商旅充肆,抬頭北望既是煌煌萬象神宮,當年神都之盛,著實難以想像。皇帝后妃、王公貴族、 文人墨客等, 每至春夏, 亦多從遊其上。

天津橋與皇宮南邊的正門相連,是洛水上最大的橋。名字取「天津」,意思是天上疆界上的港,在這兒停、發駛往銀河的船:「引洛水貫都,以象天漢(銀河),橫橋南渡(天津橋),以法牽牛」。

邵雍經常來這裡與上天「對話」,有《天津感事》詩二十六首。

朋友也是一個喜歡學習的人,就使勁追問:你怎麼聽到杜鵑叫就能知道這麼多呢?

邵雍說:天下將治,地氣自北而南,將亂,自南而北。現在是地氣從南往北來了,人還沒感覺到,鳥先飛來了。從此,南方的草木都會北移,南方疾病瘴虐也會跟著到來,北方人的苦日子來了。

果然,過了兩年,宋神宗趙頊上任,任用王安石做丞相,王安石開始變法,史稱熙寧變法,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折騰。

這件事情記載在《邵氏聞見前錄.十九卷》裡。

邵雍詩曰:流鶯啼處春猶在,杜宇來時春已非,

又說:幾家大第橫斜照,一片殘春啼子規。

在他的眼裡,杜宇(杜鵑的別名)來的時候,春天就不是原來的那個樣子了。

3、

一般的文字材料介紹杜鵑花都說生於四川,主要是因為蜀國皇帝杜宇化作杜鵑的傳說。

蜀國皇帝杜宇,死了以後不忍離去,化作杜鵑鳥,每到春天,就飛來飛去,催促農人「布穀、布穀」,農人太懶,把他累的嘴裡鮮血直流,滴落在漫山遍野,化成一朵朵美麗的紅杜鵑。

這是典故,

杜鵑啼血,是在警示人們要謹慎從事,可惜,很多大自然的警示都被人們忽略,直到大事發生。

其實我國很多地方都有杜鵑。

明朝的時候,現在的越南和廣東的一部分,分為交趾和佔城兩個國家,有一年,佔城使人向大明皇帝進供詩詞,有一首叫《初發》:

行進河橋柳色邊,片帆高掛遠朝天。未行先識歸心早,應是燕山有杜鵑。

那麼遠的南方小國,連我大河北北部的植物都知道,情報工作很重要。

通過一聲鳥叫,就能預測未來,這就是邵雍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通過事物的點滴變化,能預測事物的發展方向,這就是預測大師。

4.

與杜鵑有關的預言,還有一個。

明末清初有一個人叫陳貞慧,他當時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合成四公子。

他寫了一本書叫《秋園雜佩》,裡面記述了一個預言:

據《蛟橋鈐記》云:長橋脈斷杜鵑枯,四方兵亂,此語不知從何而來,流聞甚久。

什麼意思,就是說,很長時間流傳一個謠言:

等到長橋的脈斷了,杜鵑花突然枯萎了,天下要大亂,還有兵災。

結果,到了崇禎辛巳年間,杜鵑花突然枯死。

這一年,周相國在長橋上建牌坊,把橋的脈給鑿斷了,估計也是野蠻施工,牌坊也沒建好,接下來就是甲申之變了。

野蠻施工害死人呀!

5.

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上吊身亡,一個朝代結束了。

郭沫若寫了一篇《甲申三百年祭》,主要分析李自成失敗的原因,現在我們還強調學習,但文章對崇禎皇帝的失敗,也做了非常細緻的分析:

自然崇禎的運氣也實在太壞,承萬曆、天啟之後做了皇帝,內部已腐敗不堪,東北的邊患又已經養成,而在這上面更加以年年歲歲差不多遍地都是旱災、蝗災。二年四月二十六日,有馬懋才《備陳大飢疏》,把當時陝西的災情敘述得甚為詳細,就是現在讀起來,都覺得有點令人不寒而慄:"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苦而澀。食之,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惟榆皮差善,雜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民有不甘於食石而死者,始相聚為盜,而一二稍有積貯之民遂為所劫,而搶掠無遺矣。……  最可憫者,如安塞城西有冀城之處,每日必棄一二嬰兒於其中。有號泣者,有呼其父母者,有食其糞土者。至次晨,所棄之子已無一生,而又有棄子者矣。

國家出了這樣大的災難,崇禎皇帝也採取了一些列的發布《罪已詔》等措施,但終究沒有什麼用。

所以,崇禎皇帝的做法,連李自成都看不下去:

崇禎帝,公平地評判起來,實在是一位十分" 汲汲" 的" 要譽" 專家。他是最愛下《罪己詔》的,也時時愛鬧減膳、撤樂的玩藝。但當李自成離開北京的時候,卻發現皇庫扃鑰如故,其" 舊有鎮庫金積年不用者三千七百萬錠,錠皆五百(十?)兩,鐫有永樂字" (《明季北略》卷二十)。皇家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這樣大的積餘,如能為天下富家先,施發出來助賑、助餉,盡可以少下兩次《罪己詔》,少減兩次御膳,少撤兩次天樂,也不至於鬧出悲劇來了。然而畢竟是叫文臣做文章容易,而叫皇庫出錢困難,不容情的天災卻又好象有意開玩笑的一樣,執拗地和要譽者調皮。

能用錢解決的問題,其實是最簡單的問題。

可惜,崇禎皇帝有那麼多的錢,最終也毫無用處。

長橋脈斷杜鵑枯,都是託詞,但一個王朝的覆滅早就有很多徵兆,只是皇帝們不太當回事而已。

相關焦點

  • 雄雞一聲天下白 漫談中國文化中的「雞」
    天下萬國無不感恩戴德,秖支國便將捕捉到的一隻重明鳥進獻給他,讓這珍禽隨身護衛。帝堯感念他們的好意,卻沒有留在宮苑,而是放逐民間,讓重明鳥為廣眾除害。中國古代傳說裡,就有雞是重明鳥變形的說法。   傳說裡的大公雞能夠搏殺猛獸,雖然有些誇大,但是捕捉蟲豸,確實不假。往昔,威脅先祖生存的不僅有豺狼虎豹之類的猛獸,還有蠍子蜈蚣之類的五毒。
  • 【玄】〖喜鵲登枝〗〖烏鴉報喪〗—— 關於【徵兆】你要知道的一些事
    但是在我們的鄰邦日本,烏鴉多得鋪天蓋地,你在日本哪一天沒見到烏鴉,反而是一種不正常的情況。當烏鴉跟我們的麻雀一樣多的時候,那要還是不祥的象徵,估計日本早就沒有活人了吧。(而且當年我父親在日本出差時,正好是我高考成績放榜,據說那天他在日本聽烏鴉在窗外叫了一上午,然後我就從中國打去長途,告訴他我分數還不錯的好消息。
  • 貓頭鷹、鷓鴣鳥、屎缸鳥這三種鳥很少湊在一起,知道為什麼嗎?
    在山區,大家都說貓頭鷹總是叫著「沒福」,鷓鴣鳥總是叫著「險些嫁差」,而屎缸鳥總是叫著:「噴噴嘎碎」,這三種鳥很少湊在一起。你若要知道這些事的來歷,還要從貓頭鷹相親講起。鳥姑娘們一看他的外貌就飛跑了,卻不曉得他很有本領,弄得貓頭鷹單相思得好苦,整天到晚嘆息地叫著「沒福,好苦」。一天,能說會道的屎缸鳥經過它的門口,聽見貓頭鷹又在叫苦,就好奇地探頭進去問道:「貓頭哥,你年紀輕輕,好端端的一直叫什麼苦?」貓頭鷹答道:「什麼年輕,我鬍子都長得一尺二寸,怎麼不愁心呀?」
  • 小鳥叫不停業主睡不著 尋找源頭只有鳥聲不見鳥
    陳志 攝  「我在小區住了 10 年,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怪事,天一黑就有鳥叫,叫到第二天天亮才停。」家住內江市東興區廣匯城市花園小區的鄧先生最近有些鬱悶,從5月開始,小區每晚都有小鳥叫個不停,讓他和其他業主休息不好。  昨日,內江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告訴華西城市讀本記者,整晚不停的鳥叫,是處於繁殖期的小鳥在尋找配偶,「對待野生動物應該保護。
  • 邵雍卻另創出先天八卦數!
    邵雍故居北宋程頤說「數至康節方及理」。這個康節即邵雍先生(1011-1077),是北宋易學大家。程頤本意為,漢代象數之學是知其然,而邵雍的理義則是知其所以然。因為他悟出象有內象、外象之分,數有內數、外數之別,凡有一物,皆可觀象、知數、明理,一體三面,不可或缺。王弼掃象,主張「得意忘象」。而邵雍則是「即象見意」,觀物求理之意,自然高出一頭。
  • 親愛的小夥伴麻料鳥
    我養鳥也是好多年的事了,那時候養麻料鳥的也較多,市場上買的也有,愛好的人群不分男女老幼,他們提著心愛的小鳥,聚集某處、互相交流,評音質、比體型氣質,好的鳥兒就會圍觀讚嘆,鳥主人也會神氣萬千,得到鳥友的尊敬和傾慕,看著鳥兒大聲的一步連一聲的鳴叫,大伙兒新奇的、興奮的心情無法言喻,不由得人心手痒痒,愛慕之情由然而生。
  • 農村有一種鳥叫了,會死人,你知道嗎?
    大家好我是掌柜今天給大家分享下這幾種鳥。在農村有這幾種鳥,半夜叫聲悽慘你,而且會人帶來喪事,帶來不愉快,所以很多農村人都討厭這種鳥在掌柜老家有這麼一種說法:狐叫老,性(性虎一個是貓頭鷹)叫小,圖死鬼(鳥名)沒老小。上面這段諺語怎麼理解呢就是狐子叫死年齡大的人,貓頭鷹叫死年齡小的人,途死怪就不分老小了。
  • 錢塘江畔出現少見鳥種 山斑鳩竟差點成下酒菜
    3米多高,10多米寬,兩根竹竿撐起一張巨網。因為網是淺灰色的,肉眼一下子很難發現。  東邊的捕鳥網上布滿了單片的羽毛,餘先生指著頂部一個殘留幾片淡灰色羽毛的小洞說:「前天我還看到一隻很漂亮的鳥粘在網上。」小洞直徑5釐米,這張網上有30多個類似小洞,大多粘著羽毛。「把鳥取下來時會把網搞破。」餘先生嘆惜,「一隻洞就表示一隻鳥。」
  • 因為那晚上觸碰了他的底線
    總體來說,武松做事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直接體現出來就是,即便和宋江是結拜兄弟,但是當他認為招安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之後,毅然站出來反對宋江。而不是像林衝那樣躲在一邊看熱鬧,牆頭草,風吹兩邊倒。在武松身上,有一個特徵十分明顯,那就是他對男女苟且之事很抗拒,在他看來,或者說在梁山很多好漢看來,燒殺未必是壞人,奸邪必定是惡徒。正是因為這個價值觀,讓他在蜈蚣嶺,殺了王道人。
  • 朱一龍親自控場,只見他「噓」的一聲,就扼住了包包們雞叫的喉嚨
    文/梧弋檸朱一龍親自控場,只見他「噓」的一聲,就立刻扼住了包包們雞叫的喉嚨!原本包包們激動得恨不得號啕大哭,連保安大哥都止不住的熱情,就因為朱一龍先生一個溫柔的動作,立刻就扼住了包包們雞(打鳴的雞)叫的命門,現場瞬間「安靜如雞(下了鍋的雞)」,坐在遠處沒有看到哥哥的包包,以為大家停也跟著停了,真的是乖得不得了。
  • 男粉瘋起來就沒女粉的事了?劉昊然朱一龍被叫老公,他竟被求婚
    所以經常在路上走著突然聽到有男生叫自己「老公」,可能剛開始還以為聽錯了,一臉懵逼發現是在喊自己,畫面是在有夠好笑。來一起看看男明星被男粉表白的精彩瞬間吧!第一位:朱一龍有次朱一龍剛參加完活動回去的路上,突然聽見有位男生叫自己老公。
  • 書魂永作鳥蟲遊——書法家謝雲先生行狀
    在謝雲先生看來,行楷草隸,每一種字體各得其妙,他都孜孜矻矻用心揣摩,尤為著力於鳥蟲篆,並於爬羅剔抉、刮垢磨光中,逐漸領悟到書海中的自然妙道與無窮樂趣。 屈指流光,八十餘載習字生涯倏然而過,回顧過往,謝雲先生如是說:「此生願為丹青客,書魂永作鳥蟲遊。」
  • 農民果園布「天羅地網」抓鳥 鳥屍已腐爛風乾(圖)
    有的鳥是剛死不久,它們的羽毛整齊,有光澤,顏色豔麗。那些死亡多日的小鳥,羽毛凌亂,身體腐爛明顯。據當地的村民介紹,果園裡安裝的這種網是專門捕鳥用的,網線細密,一般鳥在飛行時很難發現,一旦撞到網上,羽毛很容易被細細的絲線纏住,越掙扎纏得越緊。如果沒有人來解救,被網住的小鳥只能等死。採訪中記者發現,網上被網住的喜鵲和戴勝較多,另外還有麻雀、斑鳩、貓頭鷹等,許多鳥連當地的村民也叫不出名字。
  • 鳥兒也有方言 南京的鳥叫暗藏「南京腔」(圖)
    那麼,你有沒有注意到,春天不同的天氣下,鳥叫會有變化?即便是同一種鳥,它們唱歌的能力是不同的? 科學家發現,鳥兒存在城鄉差別,城中的鳥兒叫的聲調更高,而複雜多變的氣候條件裡更容易造就出音色婉轉動聽的「歌手」。記者了解到,鳥兒也有「方言」,領雀嘴鵯的南京腔就曾吸引著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進入到深山蹲守記錄。
  • 烏魯木齊「口技王」學鳥叫氣死畫眉
    據新華社電家住烏魯木齊市爐院東社區的軍供員嚴新雲酷愛口技,張口便能模仿20多種鳥叫聲,人稱「口技王」,然而,就因為他高超的口技,社區裡養鳥的鳥友們都視他為「天敵」。  原來,嚴新雲的父親是個鳥迷,養了很多鳥,最鍾愛其中的一對畫眉。嚴新雲每次回家聽到畫眉叫總忍不住跟著學兩聲。
  • 易經:值年卦,邵雍眼中的世界。以129600年周期,認知歷史發展
    提到值年卦,就不得不提到邵雍(邵康節),這位宋代的天才人物,以及邵雍的代表作《皇極經世》。作為北宋學者,著名理學家的邵雍,可以說是有著經天緯地的大才,直到今天,我們仍然稱邵子為哲學家。為什麼將邵雍稱為哲學家,原因在於邵雍系統的回答了這個世界是怎樣存在的問題。 我們都知道哲學有三大終極問題。一是世界的本質是什麼;二是我們如何認識這個世界,第三在於我們能夠做什麼。
  • 中國妖物志:山和尚 | 鴆鳥
    山和尚多在夜間出現,悄然接近孤身棲居的山中行旅,啃食他們的頭顱,此妖極其機警,遇有大股人群相集,會立即退去。 杭州府於潛縣境內多山,清朝時,有個叫譚升的村民翻山進城探親。行至半途,暝煙四合,林鳥歸巢,天色已然黑了,而四外荒山野嶺,如何能夠止宿?譚升不由著急,舉首四顧,遙見前山林麓嫋嫋升起一縷炊煙,忙拔腿疾行,總算借著太陽落山前最後一絲餘暉趕到了地頭。
  • 啟功為什麼在課堂上學驢叫,還說驢的叫聲有四聲之分
    啟先生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在課堂上還往往能講出匪夷所思、獨具隻眼的觀點。如在講詩文聲律和古代四聲時,他竟能得出驢的叫聲都有四聲之分的驚人之論。這是他讀《世說新語》得到的啟發。《世說新語》有兩處提到當時人學驢叫的故事,一處是《傷逝第十七》:「王仲宣(即王粲)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與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另一處事跡大致相同,但人物不同,估計是記錄者採編來源有出入。於是啟先生就想,魏晉南北朝時期正是聲律被逐漸認識的時代,這些文人喜愛驢鳴應該與驢鳴有四聲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