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的性質及定理_圓_中考網

2021-01-14 中考網

  圓的初步認識

  一、圓及圓的相關量的定義(28個)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稱為圓心,定長稱為半徑。

  2.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大於半圓的弧稱為優弧,小於半圓的弧稱為劣弧。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弦。經過圓心的弦叫做直徑。

  3.頂點在圓心上的角叫做圓心角。頂點在圓周上,且它的兩邊分別與圓有另一個交點的角叫做圓周角。

  4.過三角形的三個頂點的圓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圓,其圓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和三角形三邊都相切的圓叫做這個三角形的內切圓,其圓心稱為內心。

  5.直線與圓有3種位置關係:無公共點為相離;有2個公共點為相交;圓與直線有唯一公共點為相切,這條直線叫做圓的切線,這個唯一的公共點叫做切點。

  6.兩圓之間有5種位置關係:無公共點的,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離,在之內叫內含;有唯一公共點的,一圓在另一圓之外叫外切,在之內叫內切;有2個公共點的叫相交。兩圓圓心之間的距離叫做圓心距。

  7.在圓上,由2條半徑和一段弧圍成的圖形叫做扇形。圓錐側面展開圖是一個扇形。這個扇形的半徑成為圓錐的母線。

  二、有關圓的字母表示方法(7個)

  圓--⊙      半徑—r      弧--⌒      直徑—d

  扇形弧長/圓錐母線—l      周長—C      面積—S

   歡迎使用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訪問中考網,2020中考一路陪伴同行!>>點擊查看

相關焦點

  • 中考數學考點:圓的性質及定理考點精講
    中考數學考點:圓的性質及定理考點精講 圓的初步認識 一、圓及圓的相關量的定義(28個) 1.平面上到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所有點組成的圖形叫做圓。定點稱為圓心,定長稱為半徑。 2.圓上任意兩點間的部分叫做圓弧,簡稱弧。
  • 圓的面積公式_圓_中考網
    圓的面積 s = π × r × r   其中,π 是周圍率,等於3.14   r 是圓的半徑。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2πR 。C代表圓的周長,r代表圓的半徑。圓的面積公式為:S=πR2(R的平方) 。S代表圓的面積,r為圓的半徑。
  • 初中數學圓的定理
    1圓的基本性質   11圓的定義   在平面內,和某一定點的距離等於定長的點的集合叫做圓周,簡稱為圓;其中定點叫做圓的圓心,廉結圓心與圓上任意一點的線段叫做半徑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   連結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叫做這個圓的弦,通過圓心的弦叫做直徑
  • 中考總複習:圓的專題複習-圓的性質及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考點分析
    考點:垂徑定理知識點分析:1.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2.結論:①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②弦的垂直平分線經過圓心,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兩條弧.
  • 2019中考初三上冊數學:圓知識點
    知識點圓 ★重點★①圓的重要性質;②直線與圓、圓與圓的位置關係;③與圓有關的角的定理;④與圓有關的比例線段定理。 ☆內容提要☆ 一、圓的基本性質 1.圓的定義(兩種) 2.有關概念:弦、直徑;弧、等弧、優弧、劣弧、半圓;弦心距;等圓、同圓、同心圓。 3.「三點定圓」定理 4.垂徑定理及其推論 5.
  • 初中數學知識點:圓的基本性質與定理
    點P與圓O的位置關係(設P是一點,則PO是點到圓心的距離):   P在⊙O外,PO>r;P在⊙O上,PO=r;P在⊙O內,PO<r。   2。圓是軸對稱圖形,其對稱軸是任意一條過圓心的直線。圓也是中心對稱圖形,其對稱中心是圓心。   3。垂徑定理:垂直於弦的直徑平分這條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弧。逆定理:平分弦(不是直徑)的直徑垂直於弦,並且平分弦所對的弧。
  • 初中數學定理大全:圓
    L和⊙O相切d=r   ③直線L和⊙O相離d>r   122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123切線的性質定理 圓的切線垂直於經過切點的半徑   124推論1 經過圓心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切點   125推論2 經過切點且垂直於切線的直線必經過圓心   126切線長定理 從圓外一點引圓的兩條切線
  • 中考數學圓的18個必備考點整理
    圓的相關知識點再中考中的考法:圓是初中幾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考中會直接考查到圓的相關知識,一般會考查到2-3題,在選擇題或填空題中會考查一道有關圓的基本性質。定理的題目;在解答題中會考查一道有關圓的切線的性質和證明的綜合題,一般會結合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三角函數等知識點來考查;在近些年來,子啊一些省市的中考壓軸題中通常會考查到隱隱形圓求最值的問題。
  • 如何複習中考數學?圓的有關性質重點掌握這些常考題型
    中考近幾年試題規律:主要以選擇、填空題形式考查弧、弦、圓心角圓周角之間的關係,難度不大;特別地,垂徑定理近幾年總有考查。下面分享幾道例題,供大家學習和參考。弧、弦、圓心角圓周角之間的關係是常考題型之一,在同圓(或等圓)中,圓心角(或圓周角)、弧、弦中只要有一組量相等,則其他對應的各組量也分別相等,利用這個性質可以將問題互相轉化,達到求解或證明的目的;注意圓中的隱含條件(半徑相等)及分類討論思想的應用。
  • 2021初中七年級圓的知識點之圓的切線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初中七年級圓的知識點之圓的切線,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經過半徑外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圓的切線   垂直於過切點的半徑;經過半徑的一端,並且垂直於這條半徑的直線,是這個圓的切線。
  • 圓的相關知識點整理,圓周角定理和切線的判定及性質,最後衝刺用
    圓的相關性質類題目是我們中考數學必考的類型之一,好多同學對圓有點不熟悉,說到底是對幾何概念的不熟悉,現在為大家整理一些圓的知識點並附上幾道證明的練習題,便於大家在實際解題時參考一,圓周角定理1,在同圓或等圓中同弧所對的圓周角相等此題要求sin∠ACD的值
  • 2019年中考數學複習:圓的考點
    圓需要大家掌握的知識體系概括起來主要包括3塊內容:與圓有關的性質,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與圓有關的計算。上周給大家總結了與圓有關性質的考點,今天將為大家總結與圓有關的位置關係和與圓有關的計算。
  • 中考複習策略:明晰圓考試趨勢,把握命題規律,圓夢中考
    距離中考兩個多月的時間,初三的孩子心裡一定很緊張。中考的壓力,讓很多孩子直呼「寶寶心裡苦」啊。面對中考,相信經過努力,你一定可以考個好分數!可是複習時需要做的事很多,有一大堆複習資料等著我們,千頭萬緒到底該怎麼做呢?下面結合圓這一章知識串接一線如何複習,才出效果效率。
  • 中考數學專題,圓的證明與計算
    在中考中,圓的證明與計算是中考數學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切線的性質與判定更是高頻考點。下面分享幾道中考真題,供大家學習和參考。2010年南寧考圓的證明與計算,涉及切線的判定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質。2010年百色市考圓的證明與計算,涉及圓周角定理和相似。如圖1,AB是⊙O的直徑,BC⊥AB,垂足為B,AC交⊙O於點D.(1)用尺規作圖:過點D作DEBC,垂足為E(保留作圖痕跡,不寫作法和證明);(2)在(1)的條件下,求證:△BED∽△DEC;(3)若點D是AC的中點(如圖2),求sin∠OCB的值。
  • 論戰中考數學之說「圓」:躲不開的「圓」,躲不開的「圓切線」
    初中數學體系中,《圓》是獨立成章的內容,自然就是中考「照顧」的內容。「圓」的內容相對簡單,除去早已熟悉的半徑直徑,再有就是圓周角圓周心角、弧長定理等。在這些內容中,最重要的莫過於「切線定理」,尤其是「切線定理的判定」,分析圓的中考綜合題型,很多涉及「有圓的地方」就會出現「圓切線」。
  • 初三專題:圓的內接四邊形相關性質定理,你聽說過託勒密定理麼?
    同學們好,上幾篇我們已經將和圓相關的線,和圓相關的角,以及和圓相關的面中的內接三角形分享了,這篇我們接著分享和圓相關的面中的內接四邊形。那圓的內接四邊形又有怎麼樣的性質和定理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圓的內接四邊形的性質圓內接四邊形的前三個性質:1)對角互補,外角等於它的內對角2)相交弦定理3)割線定理
  • 與圓有關的定理
    fr=aladdin1、四點共圓這個東西嘛,顧名思義:就是四個點都在同一個圓上。那麼,四點共圓有什麼性質呢?如圖,已知ABCD四點共圓,就會有圓內接四邊形的相關性質1、∠DAC=∠DBC2、∠DAB+∠DCB=180°(即圓內接四邊形對角互補)那麼,怎麼樣才算是四點共圓呢
  • 2019浙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知識點:圓的基本性質
    浙教版 :圓的基本性質 1. 圓 在同一平面內,線段OP繞它固定的一個端點O 一周,另一端點P所經過的封閉曲線叫做圓,定點O叫做圓心,線段OP叫做圓的半徑。以點O為圓心的圓,記做「⊙O」,讀作「圓O」。
  • 初三數學重點難點:圓及與圓有關的基本概念與基本性質解讀
    圓在初中數學幾何部分佔據重要地位,圍繞圓及圓有關的考題已成為多地中考數學幾何壓軸題的熱點題型,所以《圓》這一章內容的學習好壞對中考數學的發揮關係重大。下面是作者對圓及與圓有關的定義、有關概念與性質的歸納與總結,希望對面臨中考的學子有所幫助。
  • 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面積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0年中考數學複習資料之圓的面積,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圓的面積s=π×r×r   其中,π是周圍率,等於3。14   r是圓的半徑。   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為:C=2πR。C代表圓的周長,r代表圓的半徑。圓的面積公式為:S=πR2(R的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