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電話信號不好?未來移動通訊也許不再需要基站——西安交大殷勤業教授團隊首創「空譜」理論並解決多項應用難題

2021-01-16 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十年前,你也許無法想像,手機會成為家門的鑰匙、電器的開關、車上的娛樂系統,甚至完全代替電腦……


今天,當這一切都成為可能或已實現,你還能否想像,也許若干年後有人買手機不是為了它無所不能的功能,而是為了「幫助」你我通話,通過「傳遞信號」來獲取一定報酬。這不是天方夜譚,是科學家們設想的可能到來的「扁平化通信」中的典型場景。


當然,實現這一切的基礎是無線通信技術的不斷進步。30多年來,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殷勤業教授團隊,就幹的這個「基礎」的事兒。團隊的科研工作者們專注於無線通信應用基礎研究領域,突破傳統研究,開創性地提出無線通信「空譜」的概念,並解決了多項相關技術難題。


手機對我們來說,早已不僅僅是打電話、發簡訊了。上網、打遊戲、看視頻……手機功能的不斷延伸,伴隨著對信息傳輸的速度、容量以及安全性能提升的巨大需求。然而,頻譜資源的有限和匱乏,成為無線需求的最大桎梏。


無線頻譜資源和煤炭、石油一樣並非用之不竭,而是有限非再生的。在一定的時間、區域和頻域內,某一特定頻段的頻率資源一旦被使用,其他設備便不能再用。任何無線電業務的開展,都需要無線電管理機構為其分配頻譜資源。面對無線通信飛速發展的挑戰,如何更加高效利用有限的頻譜資源和開發新的通信資源,一直是無線通信領域研究的熱點。


在這個過程中,殷勤業教授團隊另闢蹊徑,大膽提出了「空譜」的概念:


信號在空間傳播,傳播過程中要佔據一定空間。空間的區別,為頻譜的反覆使用創造了條件。信號的維度,也就從時間和頻率兩維拓展到時間、頻率、空間三維。空間僅僅被證實的就包括上下左右前後多個維度。每多一個維度,信息通道成幾何倍數增加。隨著使用場合的不同和人們對空間認識的不斷深入,維度還有多個可能性。


這僅僅是理論嗎?在多天線收發數字無線通信中,研究人員發現各處的信號空譜是不同的,這也證實了無線通信不僅有頻譜資源還有更為豐富的空譜資源。因此,運用技術手段利用好空間譜,頻譜資源的匱乏就不是問題。


由於電磁波在開放的時空中自由傳播,無線電業務頻率之間容易出現幹擾,這也是無線頻譜資源要劃分使用的原因。利用空間譜,要解決的核心問題,就是信號的相互幹擾。團隊通過技術手段,改變信號廣播式的傳播特性,把電磁信號約束在儘量小的空間內,避免了相互幹擾,使得同一頻譜資源,被不同空間的用戶反覆使用成為可能。從這個角度講,「空譜」也意味著無線通訊領域的「可再生能源」。


如果說「空譜」是無線通信領域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利用好還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利用多天線技術開發使用空間譜,是殷勤業教授團隊研究的著力點。團隊主要成員王慧明教授介紹,


利用多天線技術開發使用空間譜,主要通過集中式和分布式兩種途徑來實現。


集中式通過多個天線排列成天線陣,每增加一根天線,就意味著多一個信息通路,也就是在同時頻的條件下,增加一個空域通路,實現效率翻番。同樣,多一根天線,面臨的問題和困難更多,對信號傳輸和處理技術要求也更高。

從1994年開始,殷勤業教授在國內率先開展這一研究,承擔了該領域我國最早的863項目,建成了國內首套通過集中式多天線方式實現空譜利用的智能天線驗證系統平臺,證明通過空域利用,頻譜使用可以實現翻番的效果。在此基礎上,他們和國內某知名通信企業合作,共同研發了基於智能天線的小靈通基站,不僅一舉打破了國外公司的壟斷,大大降低了基站成本,而且在性能上也優於了同類產品,在市場上得到廣泛應用。王慧明教授介紹,實際上我們目前的通信基站,無論是小靈通基站還是3G、4G基站,都是通過多天線排列成天線陣對空譜資源的利用。當然,天線數越多,空譜資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系統就越複雜。現在使用4G標準的基站大概採用4到8根天線。目前,團隊和相關單位合作,已經建成一套具有32根天線的軍用抗幹擾智能天線高速通信系統。在智能天線技術的研究和產品化方面,該團隊一直走在了業界的前列。5G移動通信系統中,進一步提高頻譜效率的方法就是使用成百根天線,無疑在5G智能天線技術的研發上,該團隊已經佔有了先機。

隨著雲計算、物聯網、未來蜂窩移動通信系統、無線傳感器網絡等應用的飛速發展,協作無線通信成為通信領域的關鍵技術。協作無線通信通俗地講,就是在某種特定環境、特殊需求下,普通的傳輸手段無法滿足,需要通過分布在不同地方的無線節點協同工作,實現可靠通信。隨著協作無線通訊研究和技術的進步,前邊提到的「扁平化通訊」時代也許將隨之到來。當然,協作通信的本質實際上是一種分布式利用空譜資源的方式。


然而,分布式空譜利用面臨更多複雜問題。例如,處於不同空間位置上的多個協作發射機發射信號到達接收機的時間和載波頻率都是不同步的,這將破壞協作信號的良好性質,惡化系統性能。因此,時間、頻率的異步問題成為協作無線通信面臨的最大問題。在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中,殷勤業教授團隊提出了兩大思路:


一個是通過一些保障同步的協商機制,讓它們同步起來;另一種是在允許有一定同步誤差存在的情況下,通過魯棒的信號設計,保障可靠接收。

該項目從2005年開始,歷時9年,從時頻異步的產生機制入手,構建了時頻異步的數學模型,系統地建立了時頻異步下協作信號發射理論和方法。由於貢獻突出,「時頻異步協作無線通信系統信號設計和檢測理論與方法」榮獲2014年陝西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團隊王慧明教授也因這方面的貢獻,博士論文獲得2012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入選2013年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如果說「空譜」是無線通信領域的「可再生能源」,如何利用好還有很多難題需


竊聽、騷擾、欺詐……無線通信就像一把雙刃劍,我們享受到它的豐富、便捷的同時,也受到信息安全的威脅。

信息安全具有典型的「水桶效應」。無線通信的媒介是開放的,信號以基站為中轉在空中傳播,從理論上講只要有類似基站的設備,就可以接收信號。傳統的方式是通過高層加密認證機制,保證通信安全。然而,這些技術都無法針對性地解決無線信號在空中的洩漏問題。正是由於開放的特質,無線通信成為信息安全的最「短板」。


因此,從無線信號傳播本身的特點入手,才是解決無線通信安全問題的根本出路。「空譜」為從源頭上解決安全問題提供了可能性。王慧明教授解釋,「


空譜」差異決定了不同用戶的信道容量具有差異,可以犧牲部分容量保證私密信息安全傳輸。由「空譜」刻畫出的無線信道具有多樣性、唯一性、時變性、互易性等特徵。一方面提升了信息容量,另一方面決定了無線信道具有天然的安全「指紋」和「管道化」傳輸的特點,使得收發雙方「指紋匹配」,在傳輸的物理層面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也就是,每個人每次信息的傳輸與接收,都有特有的指紋,指紋匹配不上,任何人都無法獲取信息。


補上了「短板」,也許不再受信息安全威脅並不是夢。


來源:陝西日報10月16日14版

作者:記者 張梅 通訊員 郝亞楠

西安交大|學習的好地方

微信ID:西安交通大學招生辦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哦

相關焦點

  • 西安交大在《自然》集中發表6篇論文!最全面的癌症多組學研究...
    由西安交大生物信息計算團隊參與的 6篇論文在《自然》雜誌齊發! 首創多項 面向全基因組大數據的高精度計算技術, 是迄今最全面的癌症多組學研究成果。
  • 三秦楷模——西安交大網絡化系統工程團隊 把科研成果論文寫在祖國...
    他們是紮根祖國西部胸懷愛國之心的一群科技教育工作者,22年來,始終秉承「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西遷精神,瞄準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堅持團結合作、自主創新、攻堅克難,用豐碩的科研成果,解決了網絡化系統工程諸多「卡脖子」技術難題,為推動我國能源電力系統的安全優化以及網絡信息安全領域關鍵技術的自主化、獨立化、國產化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是我們身邊的
  • 缺少基站的情況下,安裝手機信號放大器是否還有作用
    那麼在缺少基站的情況下,我們安裝手機信號放大器還有用嗎? 基站其實就是我們安裝手機信號放大器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信號源,沒信源的情況下是沒什麼用處的,信號放大器本身不產生信號,只是短距離的傳輸並增強信號,上下行信號調得不好,會產生單通和斷線的現象,所以前提是要找到好的信號源。 手機信號放大器是專門為了放大信號、解決信號盲區問題而研發的設備。
  • 西安交大【MBA三十周年徵文】追求卓越,揚帆啟航
    為激發團隊工作激情,快速克服技術難題,祁長生建立並完善研發管理制度,在公司推行激情管理和日清日結工作作風,組建了以年輕工程師為主的研發團隊,持續專注無紙化考試產品研發,爭分奪秒投入計算機自動評分技術方面的創新與突破,最終帶領團隊研發出高品質領先的信息技術考試產品,為公司後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 5G基站密集不會導致強輻射 信號越不好基站輻射越嚴重
    其實基站的正下方,功率密度往往是最小的。電磁輻射強度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如同「油燈」燈下越黑暗,越向外亮度也就越大。發射基站越高,對人體的影響就越小。最後,可能很多消費者誤認為手機信號好的地方,就是基站輻射嚴重的地方。事實恰恰相反,當用戶所處的地方手機信號不好時,手機便會通過增加自身的功率發射信號並接受微弱的信號,反而增加了手機的輻射強度。
  • 手機信號如何提供,為什麼火車隧道信號不好
    移動臺之間無論離得多近,均不能直接進行通信,需要經過基站和移動交換中心進行接入和轉發,因此移動臺能否收到無線信號,首先取決於所在區域基站的信號覆蓋情況。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在港珠澳大橋深達40餘米的海底隧道內手機依然可以實現滿格。
  • 交大科技力!
    前者直接從大腦皮層表面採集腦電信號,需要通過手術植入晶片;而後者通過腦電帽等穿戴設備,從頭皮上採集腦電波信號,記錄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EEG)。EEG反應了大腦組織的電活動及大腦的功能狀態,通過對腦電圖的分析,可以探測和識別人的意圖,並據此可實現對外部設備的直接控制。
  • 從鐵路提速到重載技術,從首條地鐵到高鐵時代,這些由交大創造
    青藏鐵路攻克世界難題速度與載重量的問題得到了解決,連接青藏高原與東中部地區又成為了中國地鐵新的任務。交大全面參與了青藏鐵路技術攻關,突破凍土和通信兩大難題,主持或主要承擔"青藏鐵路建設管理與調度指揮系統""青藏鐵路信息化""高原凍土施工及生態保護""青藏線無線移動通信及測控技術""高原鐵路運營組織"等項目近40項,為青藏鐵路建設提供了強大的科技支持和智力保障。交大參加完成的"青藏鐵路工程"項目獲2008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 【專欄】氣質如蘭、才華比馨:西安交大一附院田剛教授團隊在《Hypertension》發表論文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內科田剛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代謝症候群及高血壓臨床與科研工作。近日,西安交大一附院心血管內科田剛教授團隊的原創研究論著 (Original Article)「Telmisartan amelioratesnephropathy in metabolic syndrome by reducing leptin release from perirenaladipose tissue」被國際心血管領域頂級期刊Hypertension (
  • 交大科技力!
    文章作者 第一作者為課題組專職科研博士後袁方博士,吳朝新教授為唯一通訊作者,西安交通大學為第一作者單位和唯一通訊作者單位。其核心理論為在線醫療社區相關研究引入了一種新的在線醫療模式,通過開發一個概念框架,揭示了醫生主導的在線醫療社區在慢性病管理中作用的理論機制。在實踐上為如何加強患者-醫生合作關係、緩解慢性病管理負擔和改善醫患關係提供了重要建議。 文章作者 西安交通大學為論文通訊作者單位。
  • 缺少基站的情況下安裝手機信號放大器的效果怎麼樣
    手機信號增強器是專業以便變大數據信號、處理盲點難題而產品研發的機器設備。我們都知道移動信號就是說根據無線電波的發送、散播和接受去創建通訊關聯的,可是由於大城市的基本建設和發展趨勢日益增加,擁有很多高層住宅的房屋建築,這種房屋建築會開展數據信號的隔絕,在一些較為偉岸的房屋建築的反面、別墅地下室內設定的大型商場、飯店、休閒娛樂會所、地鐵口場地,都是由於數據信號被隔絕因此不可以用移動上網或是通電話,因而導致了很多不便,使用手機信號增強器可以輕輕鬆鬆處理。
  • 要信號滿格但不讓建基站?網友:用愛發射信號!
    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及鐵塔公司在公告中稱將拆除覆蓋小區的通信基站,拆除後小區及附近的手機通訊服務和上網將面臨癱瘓,包括無法接聽、撥打電話、無法上網、無法收發簡訊,也無法撥打 110、120、119 等這些應急電話。同時將不再對小區的通信設施建設列支投資計劃(包括後續 5G 信號提供),不再受理小區的網絡信號投訴。
  • 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
    11月22日上午,西安交大與中國電信陝西公司召開「新基建」與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項目專題工作會議,圍繞雙方此前籤訂的《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5G智慧教育應用示範共建協議》進行工作部署。中國電信陝西公司總經理助理辛公良一行共10位信息化專家,學校電信學部、網信中心、教務處、實踐教學中心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參會。會議由鄭慶華副校長主持。
  • 西安交大:將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
    該公司創辦人是來自西安交大機械學院的彭年才教授。面對疫情,西安交大有不少像彭年才這樣的科研工作者,正努力把科技勢能轉化為戰「疫」動能,在防疫抗疫中積極貢獻力量。 成果:服務一線 守衛健康 「1月12日,拿到基因序列之後,我們第一時間啟動了研發工作。」彭年才說,他帶領團隊在最短的時間裡開發出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設備和試劑。
  •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
    信號基站,離它多遠才安全?不過,公眾對於基站一直很糾結。很多人雖然抱怨手機信號不好,但又不願意基站建在附近,擔心基站的輻射影響健康。那麼,基站輻射到底有多嚴重,與基站保持多遠距離才是安全?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糾結:信號與輻射只能二選一?    在上海市普陀區祥和星宇花園,居民要求拆除4G基站呼聲很高。居委會主任姜衛衛告訴記者,自從半年前運營商在小區附近建起4G基站後,她就不斷收到小區居民的投訴和抗議。
  • 陝西86歲老教授:破解世界難題,將"中國人理論"首次寫入基礎力學教科書!
    其時,工程力學領域的權威學者、德國哥廷根大學沃依特教授更是直言不諱地指出:"強度問題是非常複雜的,要提出一個單獨理論有效地應用到各種建築材料中是不可能的。"早在擔任助教的工作時期,俞茂宏就在進行材料強度實驗時發現,他的實驗結果總是與當時權威的強度理論無法完全匹配。事實上,這不僅是俞茂宏個人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困擾國際強度理論學界的百年難題。從此,"破解世界性難題"成為俞茂宏始終如一的追求。
  • 手機上網、打電話,你知道信號是從哪裡來的嗎?
    打開APP 手機上網、打電話,你知道信號是從哪裡來的嗎?全網通信信號放大器是指手機支持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六大移動通信系統,包括TD——LTE、fdd——LTE、TD——SCDMA、CDMA、WCDMA和GSM頻段。稱為全網通手機信號放大器。
  • 2020年,西安交通大學發表2篇Nature,2篇Science!
    2020年1月16日,英國《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西安交通大學壓電單晶研究團隊的最新學術成果:"Transparent ferroelectric crystals with ultrahigh piezoelectricity(具有超高壓電效應的透明鐵電單晶)"。
  • 直擊前沿技術痛點,湖北教授解決5G世界性難題
    近日,"2019年度、2020年度華中科技大學重大學術進展頒獎典禮"以線上直播方式舉行,電信學院尹海帆教授團隊的成果"解決5G移動難題:PAD預測理論與技術"入選,該團隊成功解決了5G的世界性難題——讓5G在移動環境下不掉速。
  • 單智偉團隊7月《科學》刊文一作劉博宇:原位電鏡研究鎂合金的應用...
    西安交通大學官網關於此項成果報導的關注點擊也已迅速破萬。關於此次刊發成果,西安交通大學青年教師劉博宇博士為本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劉飛為共同第一作者,西安交通大學單智偉教授、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聶建峰教授和美國內華達大學李斌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