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澤慧的「追星」筆記:衝破條件束縛,用心探索總有收穫

2020-07-30 全景科學家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近日,「新智」彗星光顧地球引發全民觀星熱潮。如果科學大咖遇到彗星,會做怎麼做呢?會去「追星」嗎?會怎麼「追」呢?

何澤慧的「追星」筆記:衝破條件束縛,用心探索總有收穫

7月15日北京靈山拍攝的彗星(圖/張超)

1970年貝內特彗星飛臨地球,這是一顆亮度很高的「大慧星」。此時,何澤慧與錢三強夫婦正在陝西合陽幹校參加農業勞動。3月發現彗星後,為方便進行觀測,她自製了三腳架,借來了初中老師上課用的量角器,最後還將觀測數據與天文年曆進行了比較。

50年前「追星」的她或許沒有料到,在後來的幾十年裡,這明亮的星光將指引她到宇宙這個大實驗室,進入高能天體物理、宇宙線物理研究的新領域。以下這篇文章《觀測貝內特彗星追記》整理自何澤慧手稿,幫助我們重現了那時的情景。

  • 觀測貝內特彗星追記

《天文愛好者》雜誌今年第3期封面上登載了一幀貝內特彗星的照片。說起這顆彗星,我在二十多年前曾經有過一段不平常的觀測經歷。那是「文革」中我和錢三強先生一起下放到陝西合陽幹校期間。

何澤慧的「追星」筆記:衝破條件束縛,用心探索總有收穫

《天文愛好者》雜誌

1970年3月20日前後的一天凌晨,我起身來到戶外。農村的天空是開闊的,我抬頭仰望,無意中在東方發現了一顆明亮的彗星,朝著東北方向移動,彗尾拖向西南。

作為一名天文愛好者,我懷著濃厚的興趣逐日地跟蹤觀測。我利用北鬥星座和仙后星座對這顆彗星進行定位,記下它的運動軌跡,初步判斷這是一顆長周期或是不再回歸的彗星。

我將自己的「發現」告訴了三強,還寫信告知當時也在農村的孩子們,指明觀看這顆彗星的時間和方位。他們都分別證實了我的觀察。三強還在一本權當日記本的曆書上做過簡單的記錄。

當時因為缺乏與外界的聯繫,無法獲得來自其他方面的信息。這麼些年過去了,最近在清理舊物時翻出當時的記錄,想到要弄清楚當年觀察到的是一顆什麼彗星。《天文愛好者》上的貝內特彗星照片,註明拍攝的日期是1970年3月,這就讓我自然地聯想到當年看到的就是這顆彗星了。

經過進一步地查看資料,期間得到雲南天文臺吳銘蟾同志的熱情協助,肯定了以上的想法。根據資料,貝內特彗星是由南非天文學家貝內特(J.C.Bennett)於1969年12月28日首先用望遠鏡在離南天極僅24°的位置上發現的。當時它的亮度是8.5等,隨著向近日點趨近而越來越亮。它在1970年3月20日經過近日點,亮度達到約0.5等,成為本世紀最為壯觀的大彗星中的一個。

我當時在農村肉眼所見正是這種景象。它的實際軌道是橢圓形的,周期約有1680年,和我原來估計的長周期也是吻合的。

當然,我的觀察比貝內特使用望遠鏡的最早發現晚了三個多月,說「發現」不過戲稱而已。但是即使條件差的情況下,留心觀測研究,也能有所收穫。我總覺得,世間萬物,尚未發現、認識的新現象、新事物其實多的很,關鍵是要有心探索。一定不要用框框把自己給束縛住了。有的人做科學研究總強調條件,條件當然是重要的。但是,有的時候明明條件放在那裡而不會運用,讓一些機會白白地從自己手中溜走了,實在可惜。

願以此與青年天文愛好者們共勉。

人物小傳:

何澤慧(1914.3-2011.6)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她在德國海德堡皇家學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間,首先發現並研究了正負電子幾乎全部交換能量的彈性碰撞現象。在法國巴黎法蘭西學院核化學實驗室工作期間,與合作者一起首先發現並研究了鈾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建國初期,與合作者一起自力更生研製成功對粒子靈敏的原子核乳膠探測器在領導建設中子物理實驗室、高山宇宙線觀察站,開展高空氣球、高能天體物理等多領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


作者:劉曉,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學技術史系教授


參考資料:

1.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採集工程系列叢書《卷舒開合任天真:何澤慧傳》,劉曉,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相關焦點

  • 何澤慧:「獨具慧眼」的中國高能天體物理科學家
    300多年間,出過15名進士,29名舉人,故在山西當地有「無何不開科」之說。,不在乎這些名分,只在乎自己做的事對國家有沒有用。進入耄耋之年的何澤慧,依然心繫祖國,關心中國高能物理和核物理事業的發展,2003年向有關領導提議對HXMT衛星儘快立項,這為「慧眼」衛星的發射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她一貫倡導儘量利用簡單的實驗條件做出有意義的研究結果,並始終身體力行,她所提倡的研究方向都是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少花錢多辦事的原則。
  • 以更大決心衝破束縛和藩籬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以更大決心衝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這一要求既切中時弊,又鼓舞士氣,有利於我們始終保持清醒頭腦,不受任何風險和幹擾的影響,堅持改革的決心不動搖,打好全面深化改革這場「攻堅戰」。  改革,不可能一帆風順。
  • 原子能物理學家何澤慧院士逝世-何澤慧 物理學家 1980年 鈾核裂變...
    溫家寶2009年8月6日看望何澤慧。新華社記者 李學仁 攝 資料圖  東方網6月21日消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0日消息:中國著名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六、七屆全國委員,空間科學學會原常務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長何澤慧先生,因病於當天7時3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何澤慧院士1914年出生於蘇州,1932年考入清華大學物理系。
  • 錢三強夫人何澤慧,「兩彈一星功勳章」遺漏的女科學家
    比錢三強小一歲的何澤慧同樣出生在一個注重教育的開明家庭之中,何澤慧的父親何澄是陝西首批留日學生的一員,何家的每一個子女都非常有出息。自小,何澤慧就進入新式學堂接受教育,和其他的女孩子不同,何澤慧求學之時在科學研究上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
  • 鈾核三分裂變現象首先發現者之一,中國居裡夫人——何澤慧先生
    悼念何澤慧先生逝世九周年。何澤慧先生祖籍山西,1914年生於蘇州。她家世背景很不一般。清朝三百年何家有十五人考取進士,建國六十載家族有六名當選院士。何澤慧先生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40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在西門子實驗室觀察到正負電子碰撞現象。
  • 錢三強何澤慧,為何被稱為「中國的居裡夫婦」?
    當時,參與科學規劃討論的總共有六百多名科學家,他們全都是新中國科學界的翹楚,對新中國的建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其中有三位,深得周總理的賞識,周總理曾詼諧地對他們說:如果說新中國的科學家加起來有一兩,你們三個就佔了「三錢」。
  • 合肥有群「追星人」!昨夜「英仙座」上演最浪漫「直播」
    和心愛之人背靠背坐在夜深人靜的天台,聽一首《流星雨》,等待下起流星雨,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浪漫經歷呢?流星雨對於大多數市民來說,是浪漫的代名詞,是青春的紀念曲。然而,對合肥的一群「追星人」來說,追逐它的經歷可不怎麼浪漫。8月12日,英仙座流星雨迎來極大期,記者專訪了合肥的幾位「追星人」,聽聽他們與流星雨的那些故事。
  • 畢業後各奔東西,錢三強與何澤慧如何最終走到一起?
    錢三強與約裡奧·居裡夫婦而論文成績全班第一的何澤慧,卻因為是女生,畢業後竟然失業了。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何澤慧焦慮萬分的時候,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山西省政府有一項規定,凡是畢業於國立大學的山西籍學生,均可獲得三千大洋的資助,專門用於出國留學。何澤慧雖然出生在蘇州,但祖籍卻是山西。
  • 《地心引力》IMAX版本票房飄紅 衝破1億美元
    《地心引力》IMAX版本票房飄紅 衝破1億美元 時間:2014.02.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 何澤慧:清華大學畢業的「中國居裡夫人」,是我國傑出核物理學家
    她就是我國著名的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空間科學學會原常務理事,中科院高能所原副所長何澤慧,另外她的丈夫也是我國著名的原子核物理學家錢三強。出生於江蘇徐州的何澤慧院士,畢業於清華大學。1936年到1940年期間在德國柏林高等工業大學留學,研習彈道學,期間提出了測量子彈飛行速度的新方法,獲博士學位。
  • 部落衝突追星計劃再啟動,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上天
    2020年7月23日,在《部落衝突》8周年即將到來之際,追星計劃正式啟動!各渠道招募的幸運首領和內容創作者,到達海南文昌,前往椰林深處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旁,與中科院科學家一起感受火星探測器發射的魅力!
  • 追星手帳本怎麼排版,從《鎮魂》女孩開始
    生活總要有點信仰,要不拿什麼堅持每一天。有的人把信仰寄托在書本上,有的人把信仰寄托在宗教上,有的人把信仰寄托在偶像上。跟隨著偶像的腳步,慢慢的讓自己同偶像一起進步,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做一個合格的追星族,怎麼可以沒有一本正規的追星手帳本,那麼就從《鎮魂》女孩開始,教大家怎麼做一本好看的追星手帳。第一種:大標題+人物貼紙這種是手帳本中最簡單的排版方式,大標題醒目,貼紙簡單明白,加上自己想要寫下的話,就是大神級別的手帳本排版啦。
  • 積攢力量,衝破可怕的「地心引力」
    人家已經有了更廣闊的空間了,更有格調的「朋友圈」了,最起碼有了金木水火土幾個哥們了,外加一個太陽「這個老大」了。「圈子」變了,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悄然間已經轉變成了一種很自然很稀鬆平常的狀態。問題就在這。
  • 鄭爽反對氪金追星,粉絲不能忘記自己的生活,我只是錦上添花
    鄭爽做客訪談類綜藝《雙向鏡》,小爽在節目中暢聊粉絲文化,明確表達觀點:不支持粉絲控評和打榜,反對氪金追星,粉絲不能忘記自己的生活,我只是錦上添花。
  • 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
    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偶像。可以說我走上演員這條道路,就是源於不同時期優秀的人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予了我很多成長的能量和智慧。」日前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社會評議會上,在多部影視作品中都有精彩演出的演員劉奕君回憶自己追星的經歷時這樣說道。
  • 在知乎追星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知乎「圈子」成為飯圈群體的追星新世界 點進圈子廣場的明星類別中,就會出現國內當紅藝人們的專屬圈子。其中,「人間錦鯉」楊超越的專屬圈子名為「楊超越和她的朋友們」。進入圈子後,即可看到「月芽」們的互動,除了熱度最高的「物料美圖」主題,很多「月芽」也會在此分享追星心情。
  • 咪咕x滴滴福利駕到,「雲上金雞」陪你「移路追星」
    基於中國移動咪咕首創 「雲上金雞節」線上互動參與模式,為進一步豐富「雲上金雞節」體驗場景,全力助推金雞獎通過線上「走向」萬戶,中國移動咪咕攜手滴滴出行,聯合發起「雲上金雞 移路追星」活動為金雞助力,打造5G+娛樂出行體驗。
  • 金雞獎上群星追星劉德華,唯獨賈玲追星劉德華火了,原因很簡單
    文/娛樂圈貓眼金雞獎頒獎典禮已經結束了,但是熱度依然還是很高,這一屆的金雞獎和往屆的金雞獎有著很大的不同,往屆的金雞獎大家都在關注獎項,這一屆金雞獎大家卻都在關註明星劉德華,因為在金雞獎上有太多的明星追星劉德華了,雖然在金雞獎上追星劉德華的明星很多
  • 人生的任何一個選擇都是公平的,只要用心對待都有可能成為轉折點
    世上的事情很少有根本就做不成的,而之所以做不成,更多是因為當前的條件不夠,但如果是因為決心不夠,那麼任何一件小事都很可能做不成。沒有足夠的決心就容易產生動搖,一旦內心動搖,就會逐漸失去做這件事的動力。意志堅定的人絕不會輕易就動搖初心,無論過程中要經歷多少坎坷,他們都不會有半點鬆懈。對於一個不懂得珍惜良機、沒有感恩之心的人來說,無論我們如何地用心良苦都是徒勞,因為不懂珍惜的人是不會感同身受的。
  • 90後女孩兒瘋狂追星十多年,成為第一個獲得極光的中國人
    提到年輕人「追星」,恐怕大家都不陌生,因為這是很常見的事情,而且,有自己喜歡的偶像也無可厚非。有這樣一個女孩兒,她做了十幾年的「追星族」,為追星,她走過40多個國家,跨越60萬公裡。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人估計一定被罵得很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