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

2020-12-05 中國社會科學網
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

2020年07月10日 11:33 來源:中國藝術報 作者:範雪嬌

字號

內容摘要: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九成。

關鍵詞:未成年;網際網路;心理學

作者簡介:

    「小時候看電影《閃閃的紅星》《上甘嶺》時,熱血澎湃。當時我特別喜歡潘冬子這個人物,甚至讓父母給我買了潘冬子同款的八角帽、紅纓槍,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又看到了很多港臺的、國外的影視作品。人的一生在不同的階段會有不同的偶像。可以說我走上演員這條道路,就是源於不同時期優秀的人對我潛移默化的影響,給予了我很多成長的能量和智慧。」日前在由中央網信辦網絡社會工作局、共青團中央宣傳部指導,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辦的「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社會評議會上,在多部影視作品中都有精彩演出的演員劉奕君回憶自己追星的經歷時這樣說道。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超過九成。行動裝置智能化讓年齡不再成為觸網門檻。隨著我國娛樂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追星狂潮。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是社會高度關注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如何將對明星的崇拜之情和自己的人生理想結合起來?是當代未成年人的一堂必修課。來自文藝界、教育界、傳媒界的專家、學者們對未成年人追星持有一個共同觀點,那就是應該讓追星成就更好的自我。

  尊重網際網路原住民的正常需求

  今年5月,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等聯合發布的《2019年全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為1.75億,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1%,城鄉未成年人的數字差距進一步彌合,城鎮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3.9%,農村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普及率達到90.3%。未成年人已經是我國網際網路主要的使用人群之一,並且作為網際網路的「原住民」,他們也是網際網路應用十分活躍的主體。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部長羅躍嘉認為,追星的心理機制主要有追尋理想自我、情感寄託的替代品、獲得同伴認可三部分,「追星者將對自己成長的期望投射成對明星的欣賞,渴望擁有與自己所喜歡的明星一樣的優秀品質,將該明星視為成長道路上的正面引導和榜樣;青少年處於情感波動性較強、與父母關係疏遠、人際關係動蕩的時期,這加劇了青少年的孤獨感,將情感轉而寄託於偶像上,能填補其情感需求,進而擺脫真實人際互動中的焦慮感;個體通過崇拜同伴們公認的明星,使得自己與同輩擁有共同語言並獲得同輩認可,進而滿足其歸屬感。」

  「追星本身並不應該是問題,因為單純從追星這種現象來說,它是一種興趣,是非常符合未成年人甚至符合人的興趣選擇的。大多數明星要麼形象氣質好,要麼富有才華,這些特質都很吸引人。同時追星的背後還有一個邏輯,即追星是很多未成年人未來發展的一部分,成為明星可能成為他們未來人生的一個選項」,全國青聯委員、中澳博士沙龍主席雷希穎認為。

  女藝人虞書欣6月30日在微博上發文稱「從出道開始發的朋友圈,每一次都有人洩露,昨天收到私信,居然有人在向我的粉絲賣朋友圈內容,賺這種錢既沒有道德也十分沒有意義」。這又一次暴露了飯圈文化的畸形發展,明星的朋友圈、個人行程、宿舍地址、通告行程、手機號、微信號信息,都已經被明碼標價,在各類網絡平臺中銷售,這樣的產業鏈對明星的生活、工作帶來了困擾,對追逐這些明星的未成年人也產生了許多負面引導。

  談及這類現象,《燕趙都市報》評論部主任陳方表示:「大家對追星不必恐慌,關鍵是如何引導未成年人理性追星。明星在孩子心目中自然是偶像的意思,在成年人的眼中,偶像的範圍特別廣,但是相比於其他社會領域,娛樂圈有其特殊的傳播力、感染力。所以在現實生活中,未成年人追星很多都集合到了娛樂圈的明星上。從曾經引發強烈關注的楊麗娟事件,到如今備受詬病的飯圈文化,必須要警惕、批評那些特別盲目的、瘋狂的、非理性的追星行為。」

  家長、學校、社會共同面對的問題

  前不久,男藝人肖戰的粉絲中,有教師公然在課堂上錄製短視頻,讓全班孩子一起跳手指舞並喊出「肖戰哥哥你很好」等話語並上傳到網絡,參加由肖戰發起的一項活動,引起了輿論對該教師違背職業操守、職業道德的行為的譴責。如何理性追星愈發引人關注。

  「如今,大家已和網絡空間密不可分。廣博、豐富的網絡空間足以包容任何人們喜歡的明星,也足以包容所有這些明星的粉絲和粉絲們表達的各類想法。這樣的網絡家園,需要我們大家去共同維護,需要有理性、包容、信任和安全的環境。」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秘書長李欲曉表示。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範宗釵認為,學校和教師需要傳導正確的價值觀、英雄觀、明星觀,讓孩子們進一步認識到明星的多樣性,認識到當代的明星不限於娛樂明星、影視明星,更有袁隆平、鍾南山等體現時代精神的科學家明星,以及其他行業的行業標兵、先進模範;家庭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教育示範,傳承良好家風,弘揚中華美德;明星要自尊自愛、自律、自重,業務上不斷追求專業進步,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德藝雙馨,履行好作為公眾人物的社會責任;媒體製作和播出機構要為未成年人樹立正確的榜樣意識和明星觀。

  「作為公眾人物,我們身上有很重的責任,當別人說是看著我的戲長大的,我真心希望我能給青少年、給社會帶來真正有正能量的優質作品。我想對孩子們說,在追星的時候,除了愛你們的偶像之外,也要時刻關注自己的收穫、重視自己的成長。要正視自己喜愛的對象,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完美,別人不可能按照你的意願成長,你的夢想不應該完全寄托在某一個人身上,而是應該彼此祝福、互相鼓勵、各自努力成長。這樣,終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自信的人,一個對社會有意義的、有貢獻的人,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劉奕君說。

  「大多數的明星之所以能發光發亮,除了外表的光鮮,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換來的。追星不要失去自己,理性的追求就是要欣賞、喜歡這個明星身上的美好,比如說積極向上、吃苦耐勞、堅持不懈、善良勇敢的精神,學習他們奮鬥的過程,做更好的自己。」咪咕動漫有限公司總編輯張學偉表示。

相關焦點

  • 為何追星女孩住在「地震帶」卻不脫粉 追星的本質其實是……
    圖片來源於網絡放眼望去,在娛樂圈,及時通過或暖心安慰、或鞭策斥責的方式「引導」粉絲,已成為藝人最日常的話術表達。但事實證明效果頗佳。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在這份追星的背後,究竟意味著什麼呢?現在,一些14歲至20歲的女孩子沉迷於「粉絲文化」,以「追星」為榮,「追星」追到瘋狂的程度,形成了「飯圈文化」,「她們以形成的偶像為『正主』,可以為偶像花錢,花時間來投票,同時還可以去為他們『站臺』。」
  • 鄭爽反對氪金追星,粉絲不能忘記自己的生活,我只是錦上添花
    鄭爽做客訪談類綜藝《雙向鏡》,小爽在節目中暢聊粉絲文化,明確表達觀點:不支持粉絲控評和打榜,反對氪金追星,粉絲不能忘記自己的生活,我只是錦上添花。
  • 省政協委員周可金:引導大學生理性炒股
    省政協委員周可金建議,政府、高校、社會、家長應該通過科學的引導和教育,幫助大學生在炒股中不斷成長和成才。  周可金認為,「炒股」不同於一般的社會實踐,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對在校大學生,特別是非經濟類專業大學生來說,炒股存在許多不利因素。其中,包括沒有看盤和分析時間、缺乏股市知識、缺乏理性、缺乏資金和良好心態。
  • 從AI、5G談到理智追星,網際網路大會首日還有哪些神仙言論?
    10月20日上午10時,大會開幕,來自80餘個國家的1500多位嘉賓,將圍繞創新發展、網絡安全、文化交流、民生福祉和國際合作等議題進行探討交流;有關5G技術、人工智慧、網上未成年人保護等成為網際網路大咖們共同關注的話題。
  • 追星-風雲氣象衛星的前世今生
    推薦單位: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  出版社:氣象出版社  通過資深追星作者擬人化方式為讀者展示氣象衛星和她眼裡的大千世界  題目新穎,巧用「追星」雙關含義吸引讀者眼球,引導讀者追求更有科學價值的「星」;內容有趣,每顆衛星設計一個擬人化卡通形象,並賦予個性化特徵,更加通俗;人文有加,通過氣象衛星國際先進地位,增強讀者的民族自信;傳播廣泛,不足一年間接受益人數超萬人。
  • 點評:追星需理性
    點評:追星需理性。追星可以理解,但若是帶來一些不好的其他影響,甚至是違法了,那麼則是不可饒恕的。
  • ...中國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報告描繪「生存在數位化中的未成年人」
    對比2017年和2020年的數據發現,8歲前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的未成年人增多,表明未成年人網絡「原住民」的特徵越發明顯。伴隨網絡接入手段日益普及和網絡運用便捷程度不斷提升,城鄉之間未成年人的網絡普及率已幾乎沒有差別,「全民上網」已經成為未成年人的顯著標籤。
  • 拒絕「蜻蜓點水」,探索多層次的未成年人性教育·福建日報社數字...
    據悉,這種形式的課程在全省屬首創,旨在使低齡未成年人更直觀地理解性侵、掌握預防方法。    呼籲形成正面引導氛圍    長期從事性教育相關研究的王曉斌告訴記者,性教育主要以校園、家庭、民間、同伴性教育四種形式開展。
  • 浙江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日前,浙江省檢察院聯合浙江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浙江省委等12家單位,共同出臺《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規定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
  • 靳玉萌: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築牢法治屏障
    ,正是要回應社會關切、關注堵點痛點、滿足群眾需求,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權益,突出家庭教育,完善學校、幼兒園的教育、保育職責;增設「網絡保護」專章,努力實現對未成年人的線上線下全方位保護;增設「政府保護」專章,細化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職責……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為做好新時代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提供了堅實法律保障。
  • 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不妨擴大適用範圍
    可見,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不讓這些孩子背上歷史的包袱,實現「無痕」回歸社會,體現了司法制度對未成年人群體的人文關懷。  未成年人在成長階段,心理叛逆、心理不健康,導致其實施違法行為,多是因為缺愛或者疏於監管導致,且在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年齡段,對自身行為所導致後果,尚不能完全承受。
  • 給福州市未成年人的一封心理建議書
    給福州市未成年人的一封心理建議書 2020-02-06 13:32:36  來源:福州教育   給福州市未成年人的一封心理建議書
  • 5億人追星追出千億市場,中國追星經濟是怎麼產生的?你追星嗎?
    其實中國追星經濟的起源應該是從改革開放開始時來看,由於突然改革開放,大量的文化產品開始進入中國,帶來了大量的文化消費,那個時代最有名的明星一個是崔健,另一個是鄧麗君,這個可以說是追星經濟的起源。在網際網路崛起之後,普通人追星開始變得更加簡單,基本上動動手指明星的作品,明星的演出,甚至於明星的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都非常簡單,想要和其他粉絲交流還有專門的貼吧、微信群、QQ群、微博組織等等,所以一下子追星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開始願意追星的原因。因為追星很簡單,大家平時付出的成本其實相當低。
  • 「飯圈」流行、未成年人成受騙「重災區」 警方揭秘詐騙套路
    「飯圈」流行、未成年人成受騙「重災區」 警方揭秘詐騙套路 2020-07-05 10:25:00來源:央廣網
  • 鋼北新村社區:用創意主題活動豐富未成年人寒假生活
    合肥在線訊(記者 方軍)寒假將至,1月7日記者從瑤海區鋼北新村社區了解到,為豐富未成年人寒假生活,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展,該社區正在積極組織策劃以「四豬」為主題的教育活動,通過創意的活動形式,教育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在參與活動中弘揚文化、強健體魄。「孝心豬」親子互動活動。
  • 新法速遞 聚焦未成年人犯罪懲防體系
    這兩部重要法律的修改包括:調整刑事責任年齡、開展偏常行為分級幹預矯治、完善專門教育體系等方面,對社會強烈關注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問題作出回應,推動破解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處置難」「預防難」問題。12至14歲未成年人故意殺人等犯罪不再無條件免刑責修改前的《刑法》規定,未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無需承擔刑事責任。
  •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新規落地 頭部企業積極履責
    事實上,隨著網絡對生活的不斷滲透,原有管理辦法的針對性、操作性有限,越來越不能滿足當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需要。只有加快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立法工作,才能從源頭和機制上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促進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
  • 金雞獎上群星追星劉德華,唯獨賈玲追星劉德華火了,原因很簡單
    金雞獎頒獎典禮結束以後,佟麗婭在微博中曬出了自己和劉德華的合影,並在配文中提到自己追星成功了,終於和偶像劉德華合影了,佟麗婭追星劉德華成功,但是卻被網友吐槽了,早前,陳思誠就和劉德華有過合作,大家認為佟麗婭早就有機會和劉德華見面了,這一次佟麗婭曬出了和劉德華的合影,諸多網友認為是在蹭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