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不妨擴大適用範圍

2020-11-30 東方網

  近日,浙江省檢察院聯合省委宣傳部、共青團浙江省委等12家單位共同出臺了《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細化完善刑訴法規定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其中明確規定,對於犯罪記錄被封存的未成年人,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12月8日《工人日報》)

  對有犯罪「前科」的未成年人,實行「檔案封存」,如「公安機關應當出具無犯罪記錄書面證明,教育、民政等相關部門也不得將有關法律文書歸入學生檔案、勞動人事檔案」等,顯然是一種司法制度改革,體現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一些涉案未成年人家屬,擔心違法記錄,會影響升學、畢業和就業,甚至影響孩子一輩子。可見,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不讓這些孩子背上歷史的包袱,實現「無痕」回歸社會,體現了司法制度對未成年人群體的人文關懷。

  未成年人在成長階段,心理叛逆、心理不健康,導致其實施違法行為,多是因為缺愛或者疏於監管導致,且在已滿14周歲不滿18周歲的年齡段,對自身行為所導致後果,尚不能完全承受。而未成年人一旦有了「前科」,其升學、畢業、就業就會有種種障礙,不能因其一次失足便終身背負「罪犯」標籤。可見,不能將失足未成年人「一棍子打死」,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使他們放下包袱,以積極的心態融入社會,對本人、對家庭、對社會,均利大於弊。

  眾所周知,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是2012年《刑事訴訟法》修改後增設的新制度。然而,從執行情況來看,顯然不盡人意,現實生活中,還存在一些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被不當洩露的情況。究其原因,主要由於有關犯罪記錄封存、查詢的規定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對2012年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追溯封存、電子記錄封存、監督追責等規定不明確。

  基於此,浙江省出臺新規,進一步細化完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旨在幫助曾經犯罪的未成年人更好地回歸社會。比如,對犯罪記錄封存的內容、犯罪記錄查詢程序以及監督追責機制,均做了進一步完善。特別是,對封存的電子犯罪記錄作了明確規定,提出相關電子信息系統中要加設封存模塊或專門標註,實行專門的管理及查詢制度,電子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查詢使用。因此,各地不妨借鑑浙江做法,出臺封存未成年人「前科」地方法規,從未成年人身心尚未發育成熟的特殊性出發,用最大限度的封存,給犯罪未成年人最大程度的挽救。

  然而,必須正視的是,早在1985年,我國便在北京籤署了國際公約《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該規則要求對少年犯罪檔案嚴格保密,而且該規則還將適用範圍擴大到了青年罪犯。可見,封存未成年人「前科」,不妨擴大適用範圍。首先,應嚴格執行《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並對《刑事訴訟法》中的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進行修改,規定適用檔案封存制度的人群為「青少年」或「在校學生」,使其成為一項全國統一的司法制度。特別是,封存未成年人「前科」,僅是一種手段,對他們進行幫教和轉化,才是根本目的。應對失足未成年人,全方位開展思想政治、道德法制、心理健康和文化知識幫教,引導他們重樹信心,走出違法陰影。

  

* 以上只是作者個人言論,不代表本網觀點

相關焦點

  • 封存大學生"前科"應於法有據
    27日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北京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12月28日《京華時報》)  對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實行「檔案封存」,顯然是一種司法制度改革,體現了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一些涉案大學生及其家屬,擔心違法記帳,會影響升學、畢業和就業,甚至影響孩子一輩子。可見,封存大學生「前科」,不讓這些孩子背上歷史的包袱,實現「無痕」回歸社會,體現了司法制度對大學生群體的人文關懷。
  • 廣州法院試點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檔案封存
    新華社廣州5月14日電(記者 毛一竹)14日上午11時,曾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如今已從技校畢業並就業的小劉和小陳(化名),在廣州市黃埔區法院聆聽法官宣讀《犯罪前科檔案封存決定書》。對他們來說,這個決定書意味著回歸社會後的人生。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檔案封存制度,是當前我國少年刑事審判制度的探索。
  • 前科封存制度不能僅「特保」大學生
    27日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北京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
  • 輕罪犯罪檔案限制公開 粵擬封存未成年人「前科」
    為了讓曾輕微犯罪、真心改過的未成年人重新回歸社會,廣東省將探索未成年人輕罪記錄消滅制度和檔案封存保密制度,即被判非監禁刑以及不捕、不訴的未成年罪犯和18—25歲在校生的輕罪記錄有望被封存,不再影響其就業、讀書、入伍。這是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廣東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訴工作機制創新現場會上了解到的。輕罪記錄如何封存?
  • 廣州提前啟動未成年人刑訴檔案封存
    例如,改革完善辯護制度,擴大法律援助範圍;規定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確立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嚴格限制採取強制措施後不通知家屬的情形;完善偵查階段訊問犯罪嫌疑人程序;進一步保障被告人獲得公正審判權;強化檢察機關保障人權的法律監督職能。在增設的特別程序中,設置未成年人附條件不起訴和犯罪記錄封存制度等。
  • 廣東規定未成年人輕罪犯罪檔案封存保密 限制公開
    人民網佛山8月16日電 記者從16日召開的廣東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公訴工作機制創新現場會上獲悉,廣東省檢察機關將全面推廣未成年人輕罪犯罪檔案封存保密制度,切實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該制度要求除法定事由,不得公開未成年人被刑事立案、採取刑事強制措施、不起訴或判處刑罰的記錄,以利於讓曾犯輕微犯罪、真心改過的未成年人儘早回歸社會。
  • 北京海澱法院試水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圖)
    昨天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封存犯罪檔案去除前科標籤   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確定了未成年人檔案封存制度。
  • 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圖)
    昨天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封存犯罪檔案去除前科標籤  2013年1月1日起實施的新《刑事訴訟法》確定了未成年人檔案封存制度。
  • 徐州鼓樓區建前科消滅制度 永久封存未成年犯檔案不留汙點
    本報訊 記者丁國鋒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綜治辦、法院、檢察院、公安局等11家部門聯合出臺的《關於建立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消滅制度」的實施意見》近日公布,這意味著,今後鼓樓區將永久封存獲得前科消滅證明書的未成年人犯的檔案,不在對社會公開的任何檔案中載明,
  • 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
    原標題:北京海澱法院探索犯罪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圖)            昨天記者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 浙江正式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 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
    據浙江省人民檢察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適用對象上明確規定2012年以前符合條件的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記錄也應當封存,同時還補充規定了相應期間檢察機關作不起訴、公安機關作治安處罰、收容教養的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記錄也應當予以封存,最大限度保護未成年人權益;明確封存的犯罪記錄應當包括電子信息,採取在相關電子信息系統中加設封存模塊或專門標註的辦法,實行專門的管理及查詢制度,電子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查詢使用
  • 檢察院封存涉罪未成年人檔案意義何在?
    記者5月31日從鄭州市檢察院獲悉,近三年來,鄭州市檢察機關未成年人刑事檢察部門共受理審查起訴未成年人1022人,不起訴129人,並且對836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犯罪記錄予以了封存。封存目的是什麼?符合什麼樣的條件才會封存?封存之後哪些部門有權調閱?
  • 樂業法院:未成年人輕罪檔案封存顯關懷_廣西新聞網百色頻道
    廣西新聞網樂業9月20日訊(通訊員 黃啟永)近日,在小建(化名)等6名未成被告人的犯罪檔案卷宗的右上角,樂業縣人民法院刑庭法官莊重地敲上了「犯罪記錄封存」六個字。 近年來,樂業法院在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中,貫徹落實刑訴法關於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彰顯司法人文關懷。
  • 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 構建前科消除制度
    記者27日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北京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北京海澱法院推出「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的亮點在於,對於犯罪情節較輕、符合「大學生檔案封存」的案件,將犯罪檔案保留在其各自的案件卷宗裡,保存在法院,不寄給高校,也不寄給大學生戶籍地所在的派出所。
  • 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這……細思極恐
    大家還記得前段時間發布的《家長必須重視:未成年人犯罪受到法律保護,其中包括升學不受歧視》這篇文章嗎?大連十三歲少年因猥褻不成殺害十歲小女孩,最後僅僅被收容教養,並沒有被判刑。不僅如此,刑法裡明確規定升學不受歧視人民檢察院免予起訴,人民法院免除刑事處罰或者宣告緩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養或者服刑期滿釋放的未成年人,復學、升學、就業不受歧視。而近日,浙江出臺新規,封存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入學就業不歸入檔案。就是說一個曾經犯了罪的孩子,有犯罪前科,不管是殺人還是強姦,但因為是未成年人,所犯的罪行並沒有記入檔案。
  • 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莫如構建前科消除制度
    原標題: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莫如構建前科消除制度  記者27日了解到,轄區內高校雲集的北京海澱法院,探索推出了「大學生檔案封存」制度,適用於犯罪情節較輕的大學生,使他們步入社會時不再背負犯罪標籤。目前,該法院已封存大學生犯罪檔案百餘份。
  • 北京900餘輕刑未成年人犯罪檔案被封存
    市高級人民法院未成年人案件綜合審判庭庭長趙德雲說。  報告顯示,五年來,未成年罪犯非監禁刑的適用比率相對平穩,基本保持在40%至45%之間。去年,全市少年法庭判處五年有期徒刑以上重刑的未成年罪犯64人,佔未成年罪犯總數的6.08%;判處非監禁刑431人,佔40.9%。
  • 廣州試點封存失足少年汙點檔案 禁止任何人查閱
    據新華社電(記者 毛一竹)14日上午11時,曾因犯搶劫罪被判刑,如今已從技校畢業並就業的小劉和小陳(化名),在廣州市黃埔區法院聆聽法官宣讀《犯罪前科檔案封存決定書》。對他們來說,這個決定書意味著回歸社會後的人生。  未成年人犯罪前科檔案封存制度,是當前我國少年刑事審判制度的探索。
  • 法院封存未成年犯罪記錄 5年以內刑罰不入檔案
    「房東會查到我有前科麼?」近日,金華市中級人民法院制定出臺《未成年犯罪檔案封存實施細則》,刑期5年內的未成年犯罪前科檔案將封存——升學、就業不受影響。哪些內容會被封存?這個細則是在《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實施辦法(試行)》基礎上制定的實施細則,共有11條。明確了封存範圍、封存條件、封存方式等實際操作問題。
  • 海南定安檢察院兩年封存62宗未成年人犯罪檔案
    正義網海口4月1日電(記者 李軒甫 通訊員 閔天 吳伊凡)海南省定安縣檢察院高度重視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保護,在新刑訴法提出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制度後,立即責成專人認真研究相關法律規定,在該法正式實施前即對未成年人犯罪記錄封存工作開始有益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