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央視財經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的追星族超過5億人,其中36%的人表示願意每月為「愛豆」花100-500元,年市場規模高達900億!光是演唱會上的燈牌大戰就是筆大開支,不僅比大更要比多。除此之外,還有徽章、扇子、毛巾等等,這些粉絲自製的應援物,就是樁百萬生意。有統計,到2020年,中國偶像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你為「愛豆」花過多少錢?
其實中國追星經濟的起源應該是從改革開放開始時來看,由於突然改革開放,大量的文化產品開始進入中國,帶來了大量的文化消費,那個時代最有名的明星一個是崔健,另一個是鄧麗君,這個可以說是追星經濟的起源。
但是,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特別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原先的明星變得越來越容易接觸,對於普通人來說,在前網際網路時代最多可以在電視、廣播裡看看自己喜歡明星的演出,至多也就花些錢買買明星的專輯,但是真正要花錢去現場追星,這個成本還是太高了。
在網際網路崛起之後,普通人追星開始變得更加簡單,基本上動動手指明星的作品,明星的演出,甚至於明星的個人微博、微信公眾號都非常簡單,想要和其他粉絲交流還有專門的貼吧、微信群、QQ群、微博組織等等,所以一下子追星變成了一件簡單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開始願意追星的原因。因為追星很簡單,大家平時付出的成本其實相當低。
另一方面,網際網路溝通加速的同時也帶來了追星的組織加速,對於追星來說,你在沒有網際網路的時候向找到一個追星的組織,這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想要追星就變得非常簡單了,往往無論粉絲在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社交群裡一聲吼往往會帶來一呼百應的效果,自然也就能夠去取得比較好的追星人群,這也是為什麼網際網路時代的追星經濟遠比之前瘋狂的多。
當然,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就是消費升級所帶來的特殊現象,之前追星最多就買買專輯而已,然而現在隨著消費主義的盛行,明星周邊根據明星IP衍生出非常多的明星衍生品,明星們可以通過這些IP授權和再包裝產生各種各樣的產品,這些產品的極大豐富讓追星變成了一個觸手可得的事情,再加上現在電子商務特別發達,極度發達的電子商務市場讓明星的周邊產品可以在短時間內被自己的粉絲所獲得。與此同時,則是粉絲本身經濟水平的提升,之前大多數人都沒什麼錢,自然也不可能給自己的愛豆貢獻什麼力量,然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粉絲進入了一個中高等收入的狀態,自然也就可以在追星上面花錢了。
那麼,你追星嗎?你喜歡哪個明星?你願意給自己喜歡的明星花多少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