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國家心理諮詢師職業資格考試被取消了,這個消息對絕大多數非心理學專業出身但又想從事心理諮詢行業的人來說可謂是晴天霹靂,這意味著非科班出身的人,再也無法從事該行業。這也是繼法學和醫學以來,第三個被限制資格考證的專業。
同時,這也給了我們一個提示:未來社會各行業的發展,一是高度重視專業能力,二是這種專業的重視將會產生大量的時代精英。對於專業能力的重視,並不是當今時代才出現的風潮,早在工業革命時期便已蓬勃興起,只是沒有哪個時代像當今時代如此重視專業人才的系統化培養而已。
隨著人工智慧的高度發展,在不久的未來,我們普通人將會面臨與機器人展開能力割據戰的殘酷競爭,儘管我們在思想、語言、表達方式上要遠勝於機器人,但這也偏偏暗示著我們需要通過思考和訓練來強化自己的專業能力以避免被機器人取代的窘境。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這樣的說辭頗為駭人聽聞,但事實確實如此不可思議卻不得相信。正如主持人張泉靈在節目上說的,「這個時代要拋棄你,連一句再見都不會說。」
去年,網上曾流傳一段視頻,內容是某36歲女士因收費站撤銷而被迫失業,哭訴青春都給了收費如今啥也不會。最近,阿里巴巴宣布籌備兩年的無人酒店即將開業,據說這是全球第一家全場景刷臉住宿的無人酒店,裡面送餐、引導等服務幾乎全由機器人來提供。這兩個案例乍看起來沒什麼聯繫,但細想之後你會發現,機器人最開始代替人類工作是在那些簡單、瑣碎的、短時間內重複次數多而對能力要求不高的事務上,這也就表明,我們要時刻提高自己的能力,接受具有挑戰性的複雜任務,才能在未來發展中找到自己的立錐之地。
在《專業主義》一書中,管理學家大前研一提醒讀者:「未來是屬於專業人才的,因為他們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合適而優質的服務。」不管生活在什麼時代、什麼地方,世界留給我們的生存原則都只有這一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聲劣汰。」而我們要努力做到的是,正如大熊老師在《格局逆襲:普通人的制勝之道》裡面說的,「要用100分的能力去做80分的事情,這樣才能讓你脫穎而出,擊敗競爭對手」。
那麼,面對時代的挑戰和生存的難題,我們應該怎麼具體實踐呢,才能使自己擁有與別人甚至是與機器人競爭的優勢?大前研一在《專業主義》給我們提出一個根本性的建議是:要有先見能力,即能夠看清別人看不到的事物的能力——說實在的,這對於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是很難達到的。對於趨勢,就算是戰鬥在科學前沿的研究專家,擁有這種眼光和視野的人也在極少數,更何況是能力一般的平凡人。但是,大前研一提到的一個做法可以讓大家普遍借鑑,「從分析現狀入手預測未來,採取強制的方法調配人、才、物等資源」。
在這裡,分析現狀一方面強調的是要了解清楚你自身能力、資源等情況,正如《洛克菲勒的38封家書》裡面說到的,「了解你所擁有的能力、資產、時間等資源是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另一方面指向的是分析清楚你所處環境的狀況,這是一個按固定流程來進行工作的地方,還是強調多勞多得的市場工作環境?這份工作是完全聽從上級的命令來進行,還是一項可以讓你選擇性做決定的任務?諸如此類。在此之後,還要分析你的自身資源、能力、需求是否與你工作的難度相匹配,而你的現實能力和你工作需要的能力之間的差距,這就是先見能力的一種。
另外,鍛鍊你的先見能力還有一種方式——這也是現實中那些看似很懶散、自身能力不強卻在財富、地位上取得很大成就的人所採用的方式——那就是緊隨身邊出現的新事物並熟悉、精通它。你需要做的就是準備一個小本子,把你日常見到的各種你不了解的、陌生的、相對來說比較新鮮的事物記錄下來,一個月之後,再對比你的記錄,重複出現率最多的東西,就代表著一種趨勢,然後你就花時間去掌握它,譬如如今我們所日常使用的抖音、快手、公眾號、直播等——通常來說,在開始階段,這種事物大多數人都不熟悉,所需要的能力也不高,你可以很快學會,當然,這意味著你需要花精力去琢磨。
另一方面,你可能會有疑慮,認為上面的闡述並不非我們所理解上的某種具體專業上的能力,對此,我需要強調的是,未來我們真正需要的專業能力,一是指某學科的知識深度和實踐能力,二是指我們對新興事物的快速學習和熟悉掌握的能力。對於某學科的具體知識深度,這需要你自己去深耕積累,但未來將會在相同領域湧現大量的精英,你要尋求更大的突破,就需要從新興事物中快速培養起「專業」的能力。
但是,要鄭重說明的是,不管你學習什麼專業、從事什麼行業,在一段時間之後,你都會出現一個「天花板效應」,而你的專業能力要繼續有所提高,就需要從更多的前沿研究、更廣泛的案例實踐中學習、突破,但是科學結論的得出和經驗的總結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你的職業生涯也等不起,這裡除了要求你關注新型事物之外,還需要你多領域去掌握那些最基本的知識並將其掌握,這儘管不能深化你的專業能力,但可以打破你既有知識所帶來的思維局限。《查理·芒格的智慧》一書中如是強調多領域學習的重要性,「假如學院裡的教授能夠把每個學科裡最基本的東西全交給他們的學生,那他們培養出來的學生一定是個人才。」
如果你限於時間、能力的不足未能涉獵多少跨學科知識,那你至少要了解計算機、經濟學、歷史學、物理學、地理學這五個學科的基本概念。對於如何儘快學習並消化這些東西,你可以參考《關鍵20小時,快速學會任何技能》所講到的學習方法:首先要集中精力在你所學習的東西上,然後把學習內容分好步驟,監督你學習的進度並及時反饋,同時要思考在這過程中你可能需要用到的學習工具,譬如用思維導圖鞏固你的記憶、用「費曼學習法」消化你對知識的理解等等。而你所有能夠取得的進步,幾乎全都來自於刻意練習。
每一個想要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遠,越爬越高的人,在私底下無時無刻不是在學習,其根本,一是在於他們需要更深層次的知識來加深他們對所做事情的認識,認識其中可能還存在的更大機會或者是找到某些還沒被發現的弊端、短板,二是他們需要了解更多新生的事物,了解這可能對他們帶來哪些衝擊或者是發展機會,正如管理學大師柯林斯在《選擇卓越》裡面說到的,每個企業都有它的衰落階段,想要避免滅亡,出路就在於能不能適應新的變化、新的事物,而柯達的覆滅,致命原因正在於此,這對於每一個人的成長來說也是一樣。
在《十三邀第3季:吳孟達對話許知遠》,達叔如是說到,「作為演員,要想不過氣,就要加強自己的演技,要挑戰不同的角色。」在生活中,我們就是自己的演員,要想一輩子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強化自己本質工作的專業能力,同時還要涉獵不同的領域、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