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映像(9) 馬賽人

2021-01-14 俞快的姥姥

【如果喜歡 請點擊上方俞快的姥姥 加關注】



我們的嚮導是馬賽人,又高又壯。從他口裡,我們對馬賽人有了個大致印象。

同為黑人,丹尼斯較內斂,遊牧民族的他,更加豪放。


馬賽人嚮導。^

馬賽男人,身穿鮮紅色格子衣服,以此驅趕嚇唬野獸;無時不刻,手握一根木棍,用於防身壯膽。

馬賽人崇拜大自然因而不狩獵,但是他們的成人禮卻要殺死一頭獅子,來證明自己成人。

馬賽人只吃牛肉喝牛奶。他們嗜愛吸牛血的奇俗讓人毛骨悚然。


馬賽人^

我抱著獵奇的心態,走進馬賽人的部落。


群山雲霧蓋帽,樹木蒼翠,綠草茵茵,唯有彎彎曲曲的車道露出紅色的土地。

褐紅色的土,是200萬年前火山噴發唯一留下的證據。

 山麓原野,滿目的綠,散落著馬賽人灰黃色的圓形房子;

成群的牛,加上紅色的放牛娃,把馬賽人的家園點綴成絕美的畫面。

 

我一次又一次的喊著:「stop!stop!」,我不能錯過這畫中有詩的景色。

可是,一次次讓我失望。
每次停車,還沒等我按快門,相機中的畫面即刻扭曲。
放牧的孩子們瘋狂的衝到車窗下,向我們伸出長長的胳膊前那隻黑呼呼的手...

生活還是眼前的苟且,回到現實中來吧!




嚮導本身就是馬賽人,他仍然不客氣的呵斥著孩子們。

出發前,如同我們訪問塞倫蓋蒂村莊一樣,酒店尊囑,要改變陋習不允許給錢。

汽車離去,孩子們失望的表情在草原上漂移...

 

走近馬賽人部落。

部落的外圍用木樁圍成一個大圓型的籬笆牆;^


一位身材修長,裹著藍色布,稍顯婀娜的馬賽人獨自站在籬笆牆外的幾塊石頭上,笑眯眯的看著來客。^
我分不清是男還是女。
隱隱感覺他,她 ,可以成為T臺上的星。

部落的男男女女盛裝跳舞迎接遊客。
馬賽人不像我們見過的黑人那般能歌善舞,他們用棍子點地、跺腳、轉圈,算是跳舞。

馬賽男子以穿紅為主,準確的說是色彩豔麗的衣服。
與其說是衣服,其實就是上下兩塊布裹著身子。
非洲這麼熱,怎麼受的了?!


姥爺和部落首領^

馬賽女子,剃光頭。^

又一奇俗。

沒有盛裝打扮的馬賽人,男女難以分清。她們與男子唯一的區別是那耳朵上的耳環。
迎接客人時,肩頸上頭頂上耳朵上戴著彩珠串成的累贅的飾物。



她們熱情且不由分說的把項圈套在我和女兒的肩頸上。^
不知啥時,我的腦袋上又多了頂「皇冠」。

我總認為,融入,即旅行的重要心態。
看著照片中的我,傻樂傻樂的樣子,一不小心風衣還和馬賽人撞色。我憋不住獨自笑出聲來。



走進籬笆牆內,心情越來越沉重。

沿著籬笆牆,十幾間由樹枝、泥巴、牛糞糊起的小屋;
小屋沒有門,S型的通道作為出入口。可以阻擋風、動物直接進入。



族長會一點點英語。他邀請我們參觀小屋。
我正猶豫呢,俞快一下鑽了進去。

屋裡好黑好黑,得適應一會兒才能勉強看見東西,根本拍不了照。
慌亂中,手機按了兩張。還是貼出來,讓大家有個直觀的感受吧。


 地上的坑,就是燒火的「爐灶」^

頂棚一個巴掌大的孔,光射到地上一堆火炭上,這是「廳」也是「廚房」。
兩間「臥室」視為兩張大床吧。略高出地面,鋪著牛皮。
屋內除了幾個搪瓷杯,沒有任何家什。
這輩子見到的最不堪入目的家。

我不由自主的縮緊身子,不敢觸碰屋裡的東西。俞快可好,一屁股坐在「床」的牛皮上。
我就喜歡這個小丫頭隨和不嬌氣的勁兒。


馬賽人的孩子,臉上好多隻蒼蠅。^


泥巴牆前,
髒兮兮的孩子,流著鼻子,眼窩嘴角叮著蒼蠅...^

獵奇的心蕩然無存,心裡攪得難受,真不忍多看一眼。

這次有經驗了,我從酒店接待廳悄悄抓了一把巧克力。
就這麼點東西,不敢大張旗鼓的發送。我走到泥巴牆根,塞給了幾個磨蹭著牆的孩子。
他們眼裡閃出驚喜的光,令我難以抹去。

距離部落很遠的地方,一頭小毛驢,猜猜在幹啥?^

馱水。籬笆圍著一口井,幾個部落的飲水都靠它。

馬賽人洗澡嗎?怎麼洗?
答案,基本不洗澡。
下大雨時「淋浴」,或者到很遠的湖裡去「泡澡」


馬賽人給三條魚兒演示鑽木取火。^

想起我國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也有著相似的地方。
2015年,我衝著古茶樹,慕名去了雲南景邁山。登高望遠,坐落在鬱鬱蔥蔥的叢林中,古老寂靜的寨子如詩如畫。

當你走進村寨,現實仍舊很殘酷。


雲南景邁山保存完整的布朗族村寨。政府為每戶人家安裝了太陽能。^


踏上竹樓,走進人家,看見老人孩子,心裡陣陣發酸。^
並不像歌裡唱的那般浪漫。


西蒙,山中炊煙嫋嫋。^


佤族寨子^

那年,我還到過雲南西蒙僅存的原始佤族寨子。
學齡前的孩子們圍著織布的婦女老人瞎轉悠。


佤族寨子裡的孩子^

一間破舊低矮的草房裡,一位父親正在用樹枝給孩子們做彈弓。那是孩子們唯有的玩具。
女孩睜著好奇的大眼睛看著我和俞快。




佤族女孩^

回來後,我做了一份反映佤族生活的PPT,在俞快班級演示。

同學們捐出了一汽車的衣服和學習用品,許多家長特地為此次捐贈去購買新衣物。
雖然一次捐贈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孩子們心中種下的愛的種子,相信會發芽生長。



回過頭來,再說馬賽人。

晚上,牛睡在部落中央空地上。

馬賽人視牛為命。一個成年男子有20頭牛就可以換娶一個老婆。
盛行一夫多妻,不知道現在改了沒有,我沒敢多問。

白天,孩子們放牛去了。空地上搭起木架子,掛滿各家自做的手工藝品,包括木雕、馬賽水壺、馬賽木棍和馬賽項鍊等等,琳琅滿目。

他們利用靠近火山口自然保護區的條件,參與到旅遊服務業中。
酒店活動之一,帶遊客走訪馬賽人部落。
旅遊業已是這個部落重要的收入來源。

魚爸魚媽鼓勵孩子們挑選自己喜歡的物件,回國可以作為小禮物送朋友。

也算是對馬賽人的支持。

俞快審美比較另類,一眼就看中葫蘆牛皮做成的馬賽人獨特的水壺。當然,我們不敢真的用它喝水。掛在家中倒是不錯的裝飾。

我挑了一些牛角磨出的項鍊。
魚媽選了一塊馬賽人的紅格子布,作為桌布應該不錯。
魚爸做事一貫大手筆,默默挑了十來個手繪彩盤。

沒有人看攤。
購買程序:自行挑選交給首領▶首領挨個兒讓東西的主人報價▶算總價▶酒店的嚮導和首領議價▶確定後遊客付款。

政府鼓勵馬賽人定居,劃地讓他們耕種。他們學著種玉米蔬菜。^

當下馬賽人遊移在遊牧與農耕之間。
成年禮也不殺獅子,殺頭牛罷了。


馬賽人居住區的學校。^


馬賽人居住區的學校。^

送孩子上學,接受教育,成為馬賽人越來越關心的事。
坦尚尼亞政府在馬賽人聚集的區域建學校。

看到學生們在大自然賜予他們的,天然的大操場,天然的大氧吧裡踢球,
這一幕,又讓我羨慕起他們。


學生們在原野上踢球。^

知識改變一切。

我們的嚮導因為上了學,會講英語,進入這麼好的酒店工作。

他在鎮上有家有自己的房子。我問及他的媽媽是否也到鎮上和他們一起生活。
不,
他的媽媽寧願住在部落裡的泥巴牛糞糊的草屋裡。

和中國農村的媽媽們一樣,城裡再好也習慣住鄉下。


很嗨的馬賽人嚮導^ 


馬賽人學生^

看到這個馬賽嚮導,就看到馬賽人的明天。
看到這些馬賽學生,就看到馬賽人的希望。


旅行,以一顆好奇的心態去了解你未知的世界;
旅行,用你的身心去體驗和感受你身邊的點點滴滴;
旅行,開動你的大腦去思索你的當下和未來。

馬賽人加油!
三條魚兒加油!
姥姥加油!






【歡迎轉發】

 





相關焦點

  • 野蠻的馬賽人遇到非洲雄獅結果究竟會如何馬賽人還能一再獲勝嗎?
    野蠻的馬賽人遇到非洲雄獅,結果究竟會如何?馬賽人還能一再獲勝嗎?生活在非洲的大草原上,說起彪悍的原始部落,馬賽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不僅把牛血當成飲料,而且也是獅子的噩夢,文章中,只見馬賽人身穿紅衣,朝著正在吃食的獅子飛奔而來。
  • 非洲草原一個神秘的部落——肯亞的馬賽人,他們彈跳力十足
    其實,很多遊客對肯亞感興趣的不僅僅是野生動物,還有這裡神秘的馬賽人。一望無際的東非大草原上,一群身穿紅色鬥篷,手持木棍的馬賽人正在緩緩行走。這是肯亞馬賽馬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的一道特殊風景。馬賽人至今仍是東非活躍而知名的遊牧民族。
  • 感受非洲部落文化 馬賽人通過各種儀式計算年齡
    新華網奈洛比10月29日電(記者荊晶)非洲大陸生活著許多古老的部落,有的身處原始叢林,有的散布在茫茫草原。他們世代傳承的奇特習俗雖然在現代文明的衝擊下發生了一些變化,但對於久居都市的人們而言,仍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著名的馬賽人  非洲最為外界所熟知的部落,應該是生活在肯亞的馬賽部落。
  • 非洲肯亞奇妙之旅:看吉力馬札羅的雪,感受馬賽人的原始生活!
    在非洲肯亞旅行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人類的起源就是從這裡開始,你可以真正感受一下肯亞大草原的風光,也可以看看一直紮根在這裡的馬賽人。吉力馬札羅的雪海明威有一部中篇小說叫《吉力馬札羅的雪》,主人公在死前出現一個夢境,他乘著一架飛機,向非洲最高峰吉力馬札羅的山頂飛去。在吉力馬札羅的山腳下紮營,一抬頭,就可以看見吉力馬札羅。安博塞利草原面積還不到馬賽馬拉大草原的四分之一,但卻因為這裡看吉力馬札羅雪山的最佳觀賞地而聞名世界。
  • 肯亞 馬賽人的馬賽馬拉
    曬圖達人:陳積峰拍攝地:肯亞我的旅途2008年的7月,隨團去了一趟東非的肯亞,行程一共9天,主要就是去看非洲草原的野生動物的,先後去了馬賽馬拉從小就看《動物世界》,聽過趙忠祥叔叔講述各種動物的有趣故事,但是當自己親身來到那一望無垠的非洲草原,看著成群成群的角馬羚羊在周圍散步,眼見著野生非洲獅從自己的車前高傲地經過,還是實實在在地感到了震撼。
  • 做一名馬賽人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這是1月9日在肯亞安博塞利國家公園內的一處馬賽人村落拍攝的馬賽族房屋。房屋主要由草木灰、樹枝、牛糞、泥土堆成,現在馬賽人們也逐漸開始使用塑膠袋和簡易太陽能燈。來村口兒的大樹下刷個牙吧,牙刷就更有趣了,先要把樹枝嚼碎,再用裡面的纖維來清潔牙齒,這可能就是非洲兄弟們牙齒都那麼白的秘訣。
  • 忠誠的馬賽人
    家裡的牲畜是屬於家裡的每一個人的,但如果哪個兒子想要娶妻分夥過日子,就會分出屬於他的那部分土地和牲畜。我還沒結婚,但是如果我有了未婚妻,家裡也會這麼分配,因為我們生活離不開土地更離不開奶牛。奶牛是馬賽人生活的主要來源,而且奶牛能養活我們一輩子。我們這裡的人都習慣上認為:姑娘的皮膚越好,讓她餵養的奶牛就越壯。我們吃牛肉喝牛奶,還有新鮮的奶油,牛皮還可以鋪床,幹牛糞可以蓋房子。
  • 黑色精靈__馬賽人
    經常可以在馬賽人的小攤上看到叫賣束卡,摸上去材質有些象羊毛。牛群在馬賽人的生產生活中舉足輕重,牛奶牛血牛肉都是馬賽人的食物,牛血的提取不用殺牛,以蘆薈莖取牛脖子上的靜脈血,混合牛奶生喝。『可是馬賽人不是信奉著傳統生活嗎?』『那是廣告詞。』Matthew告訴我們只有遊客見不到的深處的馬賽部落才保持著傳統。『不過你們是看不到的。 』 突然很想去看看那些還捍衛著傳統的馬賽人,那種和天地融為一體的馬賽人。
  • 最原始的部落:馬賽人不在馬賽,成人可以捕殺一頭獅子就是說他們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法國有個城市叫做馬賽,是僅次於巴黎的法國第二大城市,這個城市曾經給人很多的誤解,其中最大的誤解就是以為「馬賽人」就是指的馬賽城市的居民,其實真正的馬賽人不是居住在法國馬賽的人,真正的馬賽人是在非洲大陸,他們是一個部落,至今依舊拿著長矛,過著類似原始人的生活。
  • 坦桑那些事 | 馬賽人-雄獅終結者的前世今生
    一九〇六年,一個四歲的英國小女孩隨父親到了東非生活,一九三一年開始,她成為非洲第一位職業女飛行員。一九三六年,她成為歷史上第一位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她叫柏瑞爾•馬卡姆。她以非常動人的文字和相當大的篇幅,鋪陳出她在非洲度過的童年、她參與狩獵的情景、她與當地土著的情誼。其中,馬賽人的形象尤為動人。在東非的草原上:有迪迪羚羊和豹子,狷羚和疣豬,還有水牛、獅子和"會跳的野兔"。有上千種會跳的野兔。 還有角馬和羚羊。會蠕動的蛇和能攀爬的蛇。
  • 遭遇肯亞(四)獅子也怕馬賽人
    曾經在機艙雜誌上看過一篇講述肯亞馬賽人的文章,內容沒記住,但形象卻印在了腦海中,他們身材纖瘦高挑,裹著紅色的外套,手裡拿著長棍這次去非洲,我的一個重要願望就是親眼見識一下馬賽人 馬賽人頭部最特別的是大耳洞和缺門牙。馬賽人有許多生下來就扎耳朵眼,以後逐漸加大飾物的重量,使耳朵越拉越長,洞也越來越大。馬賽人大部分都缺少兩個門牙下齒,這是從小拔掉的,據說是為了灌藥方便。
  • 「馬賽人」,有多彪悍?看到這些習俗就明白了
    「馬賽人」,有多彪悍?看到這些習俗就明白了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精彩內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現在的生活條件普遍提升,大部分人現在都有了正常的工作,每天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以前的一些遊牧民族現在也漸漸的消失了,但是在非洲至今還有一些遊牧民族生活著。
  • 聽馬賽年輕一輩講馬賽人
    80後馬賽人格列米亞.卡魯,講述自己如何看待馬賽人、馬賽人生活、馬賽人文化 及未來我的家庭還不算是我們這裡的大戶——我父親有4個妻子15個孩子,而我們部落還有人有6-8個妻子。我父親叫歐·博伊,我的母親叫普利婭薩伊。我們全家都住在坦尚尼亞盧布賓的村子裡。我和我的3個哥哥經常去島上謀生計。哥哥們在賓館做警衛員,我賣些紀念品。
  • 獅子為什麼害怕「馬賽人」?鏡頭拍下全過程,看完才知道有多恐怕
    你們知道馬賽人有多可怕嗎?馬賽人是東非非常著名的遊牧民族,他們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這裡虎狼成群,到處都是大型野獸。當你在質疑馬賽人是怎麼生存下來的時候。只見獅子正在盡情的享受剛捕抓到的美食,本來以為能飽餐一頓,結果卻發現有點不對勁,好像看見了傳說中的馬賽人仔細一看,還真的是馬賽人,嚇得獅子趕緊夾起尾巴逃跑。是什麼讓獅子如此害怕馬賽人呢?原來,這個民族民風非常彪悍,戰鬥力更是驚人,別說是獅子了,就是獅群見到他們都是撒腿就跑,這也都得得益於他們的野外生存訓練。
  • 見過馬賽人,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彪悍人生!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想在危機四伏的非洲大草原生存下去
  • 走進馬賽人原始部落
    進入馬賽人部落後,馬賽男子開始表演原地彈跳。據說這是馬賽男子向馬賽女子求婚的一種傳統方式。對於來往參觀的車輛和外國人,馬賽孩子已經習以為常。馬賽族女人剃光頭,她們喜歡將各色片狀串珠製成的花紋項圈套戴在脖子上。馬賽人擅長跳躍,腳後跟不著地。
  • 我所見到的坦尚尼亞馬賽人
    如今的馬賽人一方面仍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加入到了當地的旅遊業中。馬賽人一襲紅衣,手握長矛,在烈日下守著自己的牛羊。放牧的馬賽小男孩在恩戈羅恩戈羅自然保護區附近最容易見到馬賽人,猩紅的束卡,在野外格外醒目。他們堅持著傳統的生活方式,政府也默許他們在恩戈羅保護區內生活。
  • 【獵奇】東非遊牧民族馬賽人的萬能刀
    Maasai的意思是馬賽人,馬賽人是東非的一個遊牧民族。 他們主要生活在肯亞和坦尚尼亞。 Seme是一種短劍,是馬賽人使用的劍。 由彈簧鋼製成,刀片是雙刃。
  • 東非草原上的馬賽人堅守原始生活
    馬賽人是肯亞的土著原住民,肯亞國旗中央的標槍和盾牌,就是馬賽人世世代代遊牧生活的標誌。  這個自然村裡有七十多口人,實際上他們是一家人。這裡奉行一夫多妻,多生多育,所以酋長娶了四個老婆,生下了一大堆兒女子孫,全住在一起,便成了一個村落。  酋長輕易是不見人的,派了他的大兒子來接待我們。
  • 星巴,非洲草原上野生動物的守護者
    ■對話重慶晨報:放棄工作只身前往非洲,在條件落後的保護區內居住,後悔過嗎?星巴:從來沒後悔過,城市內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保護野生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我很享受這樣的時光,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重慶晨報:馬賽人將你譽為「名譽酋長」,你覺得意外嗎?星巴:我長期與馬賽人在一起吃住,早已融入他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