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理,氣候和人文看印度文化中別樣的精神世界

2021-02-25 英裡英語

🇮🇳🇮🇳🇮🇳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猶太文明,埃及文明。今天分享印度文明,也就是玄奘不辭辛苦去取經的地方。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古印度和現在的印度還不一樣。在地理上古印度指代的是南亞次大陸,該板塊分為三部分:印度河,德幹高原(Deccan Plateau)以及印度半島最南端。範圍比今天大很多。

分析一個地方的文明也好,經濟也罷,地理環境是最直觀也是舉足輕重的因素,今天我們將從地理,氣候和人文談將開去。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

根據第一段內容結合下圖我們知道印度屬於南亞次大陸(subcontinent)的一部分,整體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國,不丹,印度,尼泊爾以及很大一部分的巴基斯坦。

印度板塊向北漂移, 與亞歐板塊相撞, 板塊擠壓, 亞歐板塊上拱抬升,形成喜馬拉雅山。印度板塊仍在以每年大於5釐米的速度向北移動,喜馬拉雅山脈仍在不斷上升中。

喬治亞歌手Katie Melua有首歌曲叫Halfway Up The Hindu Kush,歌曲中的Hindu Kush就是橫貫阿富汗的興都庫什山。他和喜馬拉雅形成山脈向印度北部延伸,將印度與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分開。次大陸的河流包括了恆河(Ganges)和印度河(Indus)。

按照之前我們學習埃及部分,這些河流會帶來肥沃的土壤(fertile silt)為沿岸人民的農耕勞作打下基礎。由於其西邊和東邊分別是阿拉伯海,印度洋以及孟加拉灣,其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讓當時的人們能夠出海貿易(sail for trade)

季風形成獨特的乾濕「氣候

氣候上,由於高原阻隔了北面的冷空氣南下,因此印度氣候相對暖和,加上季風(monsoon)的影響於是形成了印度獨特的乾濕季節,時而洪水泛濫。


類似早期的蘇美爾或埃及,文明都發源於河流,印度河自然就成了文明的萌芽之地。

和早期埃及或蘇美爾人一樣,他們種出了小麥和大麥(wheat and barley),隨後馴化動植物,種出棉花,織布還學會制銅。隨著物產累積,貿易便自然發展起來。當時的人們還和蘇美爾人做過貿易。

公元前2500年,印度的村莊逐漸發展為城市,其中比較有名的城市是哈拉帕(Harappa)。於是這段文明就以此命名為哈拉帕文明,這在南亞地區算是最早的文明。哈拉帕的建築由專門的建築師規劃而成,選材考究,布局合理。

他們還專門用泥磚建起平臺用以抵禦洪水,外圍修築了7-8公裡長的城牆將哈拉帕圍起來以抵禦外敵,在城中修築了堡壘(citadel)給皇家或祭祀。足見規劃周全。

對比其他文明,哈拉帕文明在排汙上採用下水道(underground sewer)開了先河, 這也是城市的良心。廁所革命在那時已經誕生,足見當時的領袖在建築規劃上很有前瞻和洞見,治理能力很強。

▲ 當時的城區規劃圖

印度文明也有文字記載,儘管不像象形文那麼容易解讀,但考古學家能發現他們記錄的蛛絲馬跡,他們也修建神廟祈禱有好收成。哈拉帕文明持續1000年後,城市開始衰退並消失。

歷史學家認為其消亡的原因多種多樣。有說河流改道(change course),也有說印度河的洪水神秘莫測(unpredictable),所以淹沒了他們,也有說季風影響。

直到近些年,根據衛星圖展示的地殼活動認為板塊活動導致河流改道,於是文明消失。逐漸河流至於文明猶如水之於魚!文明有興起,有消亡。

當然,還有的認為哈拉帕消失是源於北部遊牧民族的侵擾,他們以徵服者的姿態而來,自稱雅利安人,這部分我們第二章見!

關鍵詞複習

您還記得下面這些詞語的意思麼?

Subcontinent

Himalayas

Harappan civilization

Hindu Kush

Monsoons

Planned cities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原標題:中國文化中的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 在人類的封建時代,非宗教的具有濃厚理性主義和人文精神的儒家文化佔據著統治地位
  • 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
    內容提要 要達到對於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融通與共建,其前提便是在對人文與科學的全面理解中塑造當代人類精神,促進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健康互動與協調發展。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的當代對立根源於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的雙重效應。現代科學技術和工業一方面造就了當代人類文明,另一方面帶來了人性的扭曲和壓抑。
  • 2019初中世界地理:印度
    · 初中地理印度 印度: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居世界第七,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具有絢麗的多樣性和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旅遊資源。與孟加拉國、緬甸、中華人民共和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裡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
  • 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亞洲地理人文知識
    【導讀】寧夏華圖事業單位考試網同步寧夏華圖發布:2021寧夏事業單位考試備考之公共基礎知識備考:亞洲地理人文知識,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亞洲氣候   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東亞東南半部是溼潤的溫帶和亞熱帶季風區,東南亞和南亞是溼潤的熱帶季風區。中亞、西亞和東亞內陸為乾旱地區。   人文亞洲   1. 文明起源   (1)兩河流域文明(底格裡斯河-幼發拉底河)代表,蘇美爾文明和古巴比倫文明。
  • 新聞傳播中的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
    湖北電視臺 唐曉煜 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張曉菲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出現和使用時,有很大的語義模糊性。我們首先對其進行語義界定,以便在一個相對清晰的背景下探討問題。一、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人文精神源遠流長,在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思想淵源。
  • 唐曉峰談人文地理與地理學史:舊事不在城南,意義便消解大半
    作為華裔地理學家,段先生在書序中說,他寫這本書一是想要「向故土致獻敬意」,二是「想寫一本不落窠臼的區域地理書」,將地理、經濟、社會和文學、藝術貫通起來,並期望此書的翻譯出版能「拋磚引玉」,「中國的地理學者能夠真正實現歷史與人文、經濟、社會的並重」。於是,我們看到了一本頗有歷史、人文味道的中國地理。
  • 地圖看世界;區域大國澳大利亞和印度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在科技水平不高的情況下,地理環境對文明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一個國家和地區的興衰地緣格局是極為重要的條件。
  • 神奇的北回歸線,別樣的人文景觀
    在這個緯度上,有著太多的神奇之處:世界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最深的馬裡亞納海溝、最高的珠穆朗馬峰、最鬼異的百慕達三角、最深奧的瑪雅文明、最不可思議的金字塔等等。而北回歸線從西往東橫穿我國雲南、廣西、廣東和臺灣四省,又有哪些不一樣的人文景觀呢?雲南墨江縣的「雙胞胎現象」。
  • 國際化視野中的中國人文地理
    這是繼2003年在南京大學、2004年在中山大學先後舉辦第一、第二次人文地理學沙龍後,國內知名中青年人文地理學者的又一次高水平聚會與學術交流。本次沙龍以「國際化視野中的中國人文地理學」為主題,旨在推動開放環境下的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俞立中教授出席會議並致開幕辭。
  • 【專題歸納】地理基本原理分析:人文地理
    與自然地理相比,人文地理相對容易,但內容具有「廣」、 「散」、「雜」的特點,系統性、條理性較差,學習時很難抓住重點和主幹。人文地理以經濟活動和經濟發展為主線,其考查的主幹知識主要集中在:人口和城市、人類活動空間布局的區位分析、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 2.理解基本原理,緊密聯繫實際 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評價、論證實際問題的綜合學習能力是近幾年人文地理高考的主旋律之一。
  • 花千骨考地理12:一節一考之印度的氣候、農業、服務外包
    花千骨考地理12:一節一考之印度的氣候、農業、服務外包一節一考
  • 人文精神的起源與發展
    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人文知識是人類認識、改造自身和社會的經驗總結)化育而成的內在於主體的精神成果,它蘊含於人的內心世界,見之於人的行為動作及其結果。人文精神的載體在人自身,人文精神的獲得必須經過人文知識的內化、整合而變成主體的意識、思想、情感等生命體驗和善行。
  • 高考地理小專題——氣候對人文景觀的影響
    材料二韓國位於朝鮮半島的南半部,三面被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所環抱,海岸線較長。國內約70%是山區。韓國經濟實力雄厚,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紡織等是韓國的支柱產業。浦項鋼鐵廠是世界第二大鋼鐵聯合企業。國內礦產資源較少,種類多但儲藏量不大。由於自然資源匱乏,主要工業原料均依賴進口。材料三 泡菜是韓國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
  • 中國氣候最多樣的省,跨越四大地理區域,歷經四個乾濕帶和溫度帶
    在我國,有個神奇的省份,它同時跨越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這四大地理區域;對,我國的地理區域一共就這四個。同時,它還跨越了我國四個乾濕帶、以及四個溫度帶;於是,它成為中國氣候最多樣的省份,也在情理之中。這一神奇省份,就是我國的甘肅省。
  • 地理很好玩呀,孩子應該這麼看地理書!
    地理很好玩呀你的孩子應該這麼看地理書最近我在看新聞,說中國剛和歐洲籤署了中歐地理標誌協定,這個意味著什麼呢?上面歐洲人能吃上郫縣豆瓣醬和中華皮蛋的新聞,也是一個地理信息。地理裡面除了大家熟知的自然地理,還有這些有趣的人文地理。
  • 快看!大美白銀登上《環球人文地理》啦!
    近日,由我市青年攝影家王生暉拍攝製作的《西北大地上的白銀 絲路和黃河演奏出最美的交響》在《環球人文地理》靚麗登場。雜誌簡介 Introduction《環球人文地理》是中國第一本以全球為視野、以人文為核心的地理旅遊類精品雜誌,由原《國家人文地理》在2010年3月改名為《環球人文地理》。發行網絡覆蓋全國,單期發行量超過38萬冊,閱讀群體超過120萬,影響力及號召力在全國人文地理旅遊類媒體中排名第一。
  •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通常認為,世界上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有三個,中國、美國和印度。比較好的國家有兩個,巴西和澳大利亞。巴西處於南半球,屬於熱帶氣候,全年氣溫比較高,國內熱帶雨林遍布,人口多集中在沿海,農業比較受限。澳大利亞獨居澳洲,地形原因使得澳洲氣候多樣化,大部分地區都是乾燥炎熱的荒原和沙漠,宜居地非常少。在地理位置上,巴西和澳大利亞與中、美、印三國幾乎沒法比。美國與中國的地理位置難分伯仲,只能說各有優勢。
  • 居家悅讀——重讀地理 細觀中國《中國歷史人文地理》讀後感
    這本書共分十章,主要介紹了疆域形成過程、行政區劃和結構職能的變遷、政治中心的分布與變化、人口分布與變遷、農業開發與地域特徵、工農業的開發及其意義、城市與交通、商業的發展和布局演變以及歷史文化景觀形成的地理與歷史背景等。該書「是我國歷史人文地理研究領域的代表性專著,是了解過去、認識現在、展望未來的學術著作」。
  • 12集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中華秦嶺》創作研討會召開
    新天水訊【記者 洪波】2020年12月29日,12集大型人文地理紀錄片《中華秦嶺》創作研討會在西安召開,該片主創人員與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著名紀錄片導演夏蒙、撰稿團隊和製片方參加會議,就該紀錄片文本大綱及創作思路進行了研討。
  • 【時事熱點】中國與印度相比,誰的地理位置更好?
    備考十餘年,篇篇是經典 我國的地理位置位於亞洲東南部,太平洋西北部,領土遼闊達到960萬平方公裡,是世界第三大國家,海岸線長度為18000千米的長度,陸地邊線周長為2.28萬公裡的長度,陸地東西長度為5200千米長,南北長度為5500千米長度,大部分都處在亞熱帶溫帶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