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民間科學家難以成為大師,科學真的被壟斷了嗎?

2020-11-22 騰訊網

草根成為大師?

放眼整個科學史,民間的科學愛好者最終成為大師的人有非常多。我們先來界定一下什麼是大師?

其實對於不同的人來說,大師的標準也是千差萬別的。為了簡單、方便,我們可以思考一下,那些把他們的名字作為單位的科學家算不算大師?

我個人認為,能做到這一點的,已經算是青史留名,而且會上教材的人能夠算作大師。那麼在物理學這麼多單位當中,有沒有草根出身呢?

其實大有人在,我們就聊兩個大家耳熟能詳的大師:

焦耳

法拉第

我們想說焦耳,焦耳如今已經作為能量的單位之一,用符號J表示。那焦耳又是何許人也呢?

這位老哥是一個啤酒商,極其擅長釀酒。業餘時間,喜歡研究熱力學。那它都有哪些成就呢?

焦耳搞清楚了熱功當量,意思就是說他搞清楚能量和做功之間的轉化關係,並且得到了能量守恆定律。焦耳還把自己的研究寫成了論文,連續發給英國皇家學會,都石沉大海。這是因為當時英國皇家學會認為這樣的草根搞不出來什麼好的研究。

不過,後來英國皇家學會有人還真的研究了一下焦耳的論文,才發現這原來是一尊大神。事實上,焦耳不僅出現在我們現在初中物理學教材,也出現在高中物理學教材出現,以他名字命名的能量單位也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單位之一。

說完焦耳,我們來說下一尊大神:法拉第。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其實法拉第是電容的單位。當然,這位老哥應該很多人都很熟了。

那他到底有多牛呢?

我們就說兩件事,首先,法拉第當初成就實在太高,於是,英國人就在想像法拉第這樣成就的學者應該如何稱呼,於是乎,他們想到了「科學家」這個詞。那你可能要問了,那這之前科學家又叫啥?

其實在這之前,科學家一般叫做自然哲學家的。我們想一想,牛頓的著作其實就叫做《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而不是《科學的數學原理》,這其實就是因為牛頓時代還沒有「科學」的說法。

法拉第是牛頓之後100多年的學者,主要活躍在19世紀。也就是說,因為法拉第,才有了「科學」這樣的專有名詞。

第二件是法拉第很謙遜,他拒絕了兩個事,一個當時英國國王要授爵位給他,他沒要。其次,當時要安排他死後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他也拒絕了。要知道,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內葬的都是牛頓,達爾文(有碑,實際沒葬進去),麥克斯韋這樣的宗師。所以,法拉第絕對是一個大牛。

可你知道嗎?法拉第其實連三角函數都不會。這是因為法拉第只讀了兩年的小學,後來因為家境實在太貧窮,所以中途輟學了。後來,他為了生計,開始做報童。然後又去了一個訂書廠,從事裝訂圖書的工作。

後來,因為他認真的態度讓當時的化學戴維很動容,就讓他作為自己實驗室的助手。(多說一句,戴維是發現元素最多的化學家,一共找到了7個。)從此,法拉第就像開了掛一樣。因為他實在太出色,導致戴維都很嫉妒他的才能。

後來,法拉第只能單幹,但是他有極其出色的物理直覺,搞出了電磁感應定律,幾乎以一人之力就要完成電磁學的理論大廈。可是無奈的是,法拉第的數學實在太渣了,沒能最終完成這個電磁學的大一統理論。當時年輕的麥克斯韋方程在法拉第的基礎,提出了麥克斯韋方程,最終統一了電和磁。

雖然法拉第沒有實現最終的電磁學理論,但是它在電磁學領域的貢獻絕對是前二的水平,也絕對稱得上是大師。

愛因斯坦

除了焦耳和法拉第,在物理學史上絕對可以排進前二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其實也是草根。沒錯,他確實讀過大學,也就是瑞士聯邦理工大學。但是他的成績很差,也沒能留在學校從事科學研究。他畢業後去到一個專利局工作,做起了一名普普通通的專利員。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愛因斯坦在1905年搞出了許多開創性理論,其中就包括狹義相對論、質能等價、光電效應、布朗運動。於是,1905年也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蹟年

要知道和愛因斯坦同一時代的大師,都是在高校裡任教職的,而學位都要比愛因斯坦高得多。比如:量子力學奠基人波爾是哥本哈根大學的博士,普朗克是柏林大學的博士,海森堡根廷根大學博士。所以,愛因斯坦是典型的草根成為大師的案例。

為什麼如今草根成為不了大師?

客觀地說,如今的草根是不可能成為大師的。可能你會覺得我說話太絕對了。我們可以來思考一下,近100年來,在理論方面,還有誰是草根出生,最終成為大師嗎?

其實你很難列舉出來。這是因為無論是焦耳、法拉第都可以獨自一個人完成實驗操作,並從實驗操作中得到理論。

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時,他其實並沒有一下子成為宗師。直到有科學家驗證了他的理論,他才名聲大振。要知道,愛因斯坦的時代,正是牛頓力學和麥克斯韋方程出現了矛盾的時期,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但是現在要搞研究可不容易了。因為你要想搞出理論,就得先觀測到實驗現象。但是如今研究的領域都是需要大型的設備,而且許多都是需要千億級別的資金,比如:大型對撞機,觀測引力波的設備,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的衛星等等。

所以,這些項目需要大量的科研人員加入到其中,高學歷是最起碼的準入門檻,一個草根根本無法進入到千億級別項目的核心團隊,領導這些項目的人幾乎都是各國的院士級別。比如:負責我國量子通信的項目的是潘建偉,中國科技大學的碩士,維也納大學的博士後研究員。2011年,他當時41歲,當選中科院院士,在當時,是中科院歷史上最年輕中國科學院院士。

也就是說,如今搞科研已經不像100年以前了,準入門檻就可以擋住所有的草根。拿不到實驗數據,意味著根本無法了解具體的物理學現象,也就無法提出相應的科學理論。因此,如今草根根本沒有辦法成為大師。

相關焦點

  • 都說高手在民間,為什麼民間科學家難成大師,真的被壟斷了嗎?
    ,難道說科學真的被壟斷了嗎?放眼整個科學史中,我們不難發現有眾多民間科學家的身影,並且還有許多成為科學領域間的大師,比如焦耳、一位啤酒商,業務之時研究熱力學,成為物理教材中的常駐人員。我們很難舉例出來幾個,難道說科學真的被壟斷了嗎?現實的情況,草根很難成為大師了。有的人說這也太絕對了吧,高手在民間,我們都無法能夠想像到有多少天才在民間尚未發現的,可是在近百年的時間內,在一些科學理論方面有多少是出自民間科學家的呢?
  • 天體物理博士:《非你莫屬》民間科學家根本不懂科學
    這位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被忽視的偉大成果,還是痴人囈語?雖然科通君也認為從禮貌的角度看主持人和boss團確實應該讓郭先生把話說完,但是眾人對他的嘲諷調侃就是不尊重他的夢想嗎?他的夢想是該鼓勵還是如節目中董浩所說:「懸崖勒馬,救人要緊」?
  • 民間科學家只是一個專有名詞
    12月19日「青年話題」發表《科學不應該有官民之分》一文。作者認為,劃分出「民間科學家」和「官方科學家」,「無論是對科學還是科學家來說,都是非科學的,因而也是不恰當的」。    其實,「民間科學家」是一個專有名詞,它是指這樣一群人:他們通常沒有受過他們所「研究」領域的科學訓練,卻又聲稱做出了重大科學發現。
  • 民間科學家預言引力波:給他道歉?別扯了
    這位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被忽視的偉大成果,還是痴人囈語?雖然從禮貌的角度看主持人和Boss團確實應該讓郭先生把話說完,但是眾人對他的嘲諷調侃就是不尊重他的夢想嗎?他的夢想是該鼓勵,還是如節目中董浩所說「懸崖勒馬,救人要緊」?
  • 溫州民間科學家稱發明永動機 到大學求證無人理
    在民營經濟發達的溫州,有一位號稱「科學巨人」的「民間科學家」,他自稱「推翻」了熱力學第二定律,並懸獎50萬元徵求能推翻他邏輯的反例。在當今社會上,有著一批這樣的「民間科學家」,他們對科學的狂熱和執著,常常令一些科研院所裡的專家學者自嘆不如。然而,狂熱往往又使他們迷失方向,不能自拔。
  • 一張圖看懂「引力波」,「民間科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是當代反智騎士那麼,這位初中學歷的郭先生真的是預言「引力波」的英雄?這樣的具有深度「科學情結」,但又對真正的科學研究缺乏基本了解,獨自構建自己的理論體系的人士,一般被稱為「民間科學家」。這當然不是一個嚴格的名詞,標榜「民間」是他們認為「官方」做的都是錯的,只有他們才真正熱愛科學的。即使從伽利略、牛頓算起,現代科學已經發展了四百年,建立了越來越多的分支學科,才取得了對世界的基礎理解。
  • 諾貝爾獎,別忘了俺們民間科學家-虎嗅網
    隨著各種各樣的報導和宣傳,全國人民都知道了科學的春天。小朋友們都被父母教育說:長大了你要當科學家。科學一下子成為了全民追捧的風口,似乎現代化很快就會到來。可是,在上一個風口裡,人們喊的還是:高貴者最愚蠢,卑賤者最聰明。
  • 民間科學家:「美麗的謊言」還是被誤解了
    預發布不等於發表  那麼,為什麼之前凡偉的論文能發表在ChinaXiv上呢?  「準確地說,是預發布,而不是發表。」中科院一位研究員說。  viXra對提交論文限制較少,但業內人士認為,雖然學術交流更方便一些,但這一平臺上的稿件質量難以保障,良莠不齊。不少學術界人士甚至對其十分鄙視,並將其視為民科的陣地。  民科也能成為科學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  凡偉偽造身份和自我炒作的一出「鬧劇」,使試圖在「主流學術圈贏得話語權」的民科再次被社會所關注。
  • 天體物理博士:《非你莫屬》民科根本不懂科學
    這位初中學歷的下崗工人,手裡拿著的真的是被忽視的偉大成果,還是痴人囈語?雖然科通君也認為從禮貌的角度看主持人和boss團確實應該讓郭先生把話說完,但是眾人對他的嘲諷調侃就是不尊重他的夢想嗎?他的夢想是該鼓勵還是如節目中董浩所說:「懸崖勒馬,救人要緊」?先來看看那期節目~實際上,郭先生的「新理論」並不是創新,他只是看到了幾個科學名詞,就想著創造驚世理論。
  • 美國的科技巨頭是不是真的太大了,存在壟斷嗎?
    司法部正在醞釀的針對Alphabet公司旗下谷歌的壟斷濫用訴訟案,有可能成為自1998年針對微軟公司濫用計算機作業系統壟斷的訴訟案以來,美國最大的反壟斷案。在國會,民主黨眾議員正準備在1月份下一屆國會開始時,根據眾議院反壟斷小組委員會的一份報告,提出立法建議,指控亞馬遜、蘋果、Facebook和谷歌存在廣泛的反壟斷違法行為。 2. 美國科技巨頭真的是壟斷企業嗎?
  • ...下崗工人,引力波,民科,民間,科學家,科學,郭英森 ——快科技...
    民科,即民間科學家的簡稱,是國內一個十分奇特的群體。民間科學家主要集中在對理科的科學研究,但是在科學圈內,幾乎沒有多少學術研究機構、科學研究所,或者中科院的權威人士、專家或專職科學家會承認民間科學家的科學地位,幾乎都將其看做一根刺,恨不得拔之而後快。這也是民科稱其為「官科」,暗示其官方腐敗做派打壓他們的一個原因。
  • 聲稱破解四色猜想 哲學狂人賭命「科學鬥士」
    真理探求路途上謬誤難免,發現自己錯了認錯即可,為什麼要自殺?難道個人面子比真理重要嗎?  還有網友罵黎鳴是「典型的中國式狂病患者」。  而支持黎鳴的網友則指責方舟子是在「瞎整」。  一名網友認為,學術成果對國家、對個人都有好處。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不應該在成果沒有公開之前用懷疑的語言挑逗或者抨擊甚至玩弄。
  •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奇異的褐矮星
    在民間科學家的幫助下,天文學家發現了兩顆極不尋常的褐矮星,它們是由氣體組成的球體,其質量不足以像恆星那樣為自身提供動力《後院世界:行星9》是「公民科學」的一個實例,這是專業科學家和公眾成員之間的合作。科學家稱這些新發現的物體為「第一個極端的t型亞矮星」。「它們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75倍,大約有100億年的歷史。這兩個物體是迄今為止在銀河系最古老的恆星群中所看到的最像行星的褐矮星。
  • 楊振寧先生一個科學大師為什麼會被大眾變成「娛樂明星」?
    原創:汀藝楊振寧,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大師!從他的科學成就來說,應該是不容置疑的!但是,現在我們只要一打開網頁,一搜楊振寧這個名字,他的最新信息,不是在什麼地方演講,就是他跟翁帆有了孩子,或者是他的孫女嫁給翁帆父親之類的娛樂信息,這到底是為什麼?
  • 《非你莫屬》真的不應該向老郭道歉嗎?
    那麼問題來了,《非你莫屬》欄目上的BOSS,主持人以及方舟子真的不應該向他道歉麼?曾經的老郭(圖片來自微博)節目中亮相的「引力波」一詞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已經看了關於「民間科學家老郭預言引力波」的那一期《非你莫屬》,我清楚的記得主持人張紹剛在節目最後說道「這是一檔特別嚴肅的節目」,但是整場節目下來,真的足夠「嚴肅」麼?
  • 愛因斯坦、莫扎特並非「天才」,原因找到了,你也能成為大師
    這兩位教授專家傾力合作,以及前者對刻意練習的多年頗有碩果的研究,為我們揭開了我們曾經和絕大多數人習以為常的觀念的死角:大師和天才並非是天生的!任何人經過「刻意練習」,都有可能成為「天才」和「大師」。但為何在我們的社會中,真正的大師級人才還佔不到5%的比例,是什麼只能讓極少人成為我們仰慕的頂尖人才?《刻意練習》這本書就為我們逐一揭開謎團。
  • 對於科學,你真的了解嗎?
    科學是什麼?提到科學,我們可以想到很多很多,在生活中小到一枚針,大到一棟高樓大廈,這些無不與科學有著密切的聯繫,但是我們對科學的了解卻很淺薄,只能懵懵懂懂地說科學是什麼?科學就是科學,物理是科學,化學是科學,生物是科學…………電視機是科學造的。
  • 「書評」《技術壟斷》:科技向善,可能嗎?
    在這三種文化中,隨著技術越來越先進,社會傳統的地位卻越來越低,技術逐漸成為了主導。到了我們現在所處的技術壟斷時期,波茲曼認為,人們受生活的趨勢,渴望「獲取」信息,至於目的何在、有何局限,卻不加以思考。這種信息過剩、信息無意義、信息失去控制機制的狀態會讓文化吃盡苦頭。在批判以外,波茲曼也試圖探討文化在技術壟斷時代的可能性。
  • 如果你想成為一個有見識的人,就一定要讀讀博弈論
    01對於許多人來說,科學的價值是能夠幫助人們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其實,這是實用主義者的感受。對於科學家,特別是一些大科學家來說,他們認為科學理論的價值是它無比的美感,譬如愛因斯坦、薛丁格。對於既不同於普羅大眾,也不是愛因斯坦那樣的大科學家的大多數研究者來說,玩科學的感受其實就是有趣。趣味,是使得大多數科學家埋頭於學問的主要推力。這種沉迷於學問裡面的無窮趣味,是普通人難以想像甚至難以企及的境界,那可不是一般的趣味,那是「神趣」! ——令人神魂顛倒、忘乎所以之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