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馬季先生說了一段著名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菸》,把整個晚會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馬季先生叼著菸捲說出宇宙牌銷售到全世界的時候,讓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了世界上有那麼多國家。如今再聽這段5分鐘的相聲,依然能讓人笑聲不斷。
在馬季先生列舉的國家名稱當中,有一個現象比較奇特:
歐洲許多國家名字後面都帶有「蘭」,波蘭、烏克蘭、愛爾蘭、芬蘭;
中亞五國都叫「斯坦」: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
非洲和歐洲一些國家都叫「尼亞」:肯亞、奈及利亞、坦尚尼亞、羅馬尼亞、斯洛維尼亞、亞美尼亞、阿爾巴尼亞。
為什麼會這樣呢?
尼亞這個詞是英語中「nia」的音譯,只是一個單詞後綴,nia沒有特別的意義。大洋洲(Oceania)後綴也有這個,似乎可以翻譯成「海尼亞」或者「歐神尼亞」。
除了nia,還有更多的國家和地區後面都是以ia為後綴的,據統計,世界上英文國名裡帶有ia後綴的國家,佔了所有國家的三分之一。不僅如此,還有很多地區名稱也帶有這個後綴,比如亞洲(Asia)、西伯利亞(Siberia)、加利福尼亞(California)。
那麼,ia後綴就表示某個地區的意思嗎?並不是。英語裡有很多單詞都有ia後綴,有好多含義:
可以表示某種疾病:失眠(insomnia)、思鄉病(nostagia),白血病(Leukemia);表示動植物學分類(界門綱目科屬種),比如哺乳綱(Mammalia),恐龍目(Dinosauria);最後才是表示某個領土或者領域:suburbia(郊區生活),academia(學術界);
所以,作為地名的屬性不是很明顯,並不是很多朋友以為「某某國」之意。除了這些國家名,我們知道的還有加利福尼亞,這樣的州名。
在表示「國」這個意思上,「斯坦」和「蘭」的強調意味就比「尼亞」強的多。
斯坦(stan)這個詞最早來源于波斯語。波斯帝國以及波斯文化曾經在中亞、西亞甚至俄羅斯地區都有重要影響,所以這些地區都普遍用斯坦來指代國家和地區。
我們知道的中亞五個「斯坦」,就是表示那個民族的國家。同樣叫斯坦的還有我們中國的老朋友巴基斯坦。阿富汗(Afghanistan)其實也可以翻譯成阿富汗斯坦。俄羅斯還有韃靼斯坦和巴什科爾託斯坦,這些「斯坦」的意思都跟我們的蘇州、杭州、漳州、蘭州的「州」意思相近。
這裡有一個例外,就是巴勒斯坦(Palestine),它的後綴不是stan,因為它的名稱來自古代閃族語言,翻譯成斯坦,只能算是一個巧合。
同樣,荷蘭、英格蘭後面的蘭(land),跟斯坦意思差不多,我們從字面就能看出它是陸地的意思。冰島(Iceland)、格林蘭(Greenland)也是這個意思。我們亞洲也有一個這樣的國家名稱,後面也是land,那就是泰國(Thailand)。
我們漢語中,兩個字的總是稱中國、美國、法國、英國、德國。三個字的一般就不帶上這個國字,四個字的也只有孟加拉國帶了這個國字。
說到底,這都是翻譯的原因。其實很多國家的名字都很長,比如英國,全稱叫「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名字太長,倒不如說一個國字簡單。
同理,這些尼亞、蘭、斯坦,我們都可以理解為「國」的意思,對我們認識世界,沒有本質上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