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不再是研究的障礙:開放獲取期刊顛覆英語在科學文獻上的主導地位

2020-11-27 美通社

倫敦和新加坡2018年2月1日電 /美通社/  OMICS International執行長斯裡努巴布-葛德拉(Srinubabu Gedela)博士表示,開放獲取科學出版事業正在打破語言上面的障礙。在公開獲取期刊上發表的科學研究能夠在不觸犯版權法的情況下,被翻譯成多種語言。如果科學內容被翻譯成多種地區性和全球性語言,那麼科學研究的結果將會惠及世界上的窮人。現在,一些政府機構開始重視將科學內容翻譯成他們所在地區的語言。

免費的科學內容是社會的一大要素,可以為經濟增長、傳承和文化提供支持。免費文獻可以解除主導地位,幫助化解貧富之間在經濟上的不平衡。葛德拉博士對此補充說:「開放獲取出版業依然努力進行改進,以便讓世界上最偏遠的角落都能獲得富有成本效益的實惠和免費科學信息。」

斯裡努巴布-葛德拉博士在評論假新聞和假博客近來的發展時表示:「假新聞和一些假博客給公開獲取期刊的聲譽造成了不良影響,這些虛假內容都是由罪犯創造的。在從付費出版商那裡掙得所需的錢款,或是為其個人牟利之後,那些假博客的博主就會關閉博客。此外,在銷售代理商的支持下,少數付費出版商還將科學內容賣給科學界,並控制學術領域的『黑手黨』。不過,這一趨勢正在發生改變,科學家們現在支持開放獲取,並且在開放獲取期刊上優先發表文章。」

現在,領先的開放獲取期刊發展勢頭強勁。葛德拉博士補充說:「這是一個好兆頭。」在意識到開放獲取數字出版所帶來的深遠影響後,包括學術協會在內的學術團體、政府機構和科學界的所有其他成員紛紛給予大力支持。

OMICS International擁有超過3000名員工,一直都是傳播科學和醫療信息的開拓者,並且慶賀開放獲取出版事業取得勝利。在超過5萬名作為編委會成員的高素質科學家的幫助下,OMICS International能夠從2009年的10本期刊發展到2017年擁有1000多本同行評審期刊,讀者群體也日益擴大,現在已有5000萬人。OMICS Group與國際合作夥伴共同舉行超過3000場年度科學與醫學會議。

聯繫方式—電郵:contact.omics@omicsonline.org,電話:650-268-9744

相關焦點

  • 自然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共促開放獲取
    ·自然出版的完全開放獲取的期刊和書籍,以滿足中國科研人員對高質量開放獲取內容日益增長的需求。 GoOA是一項由中國科學院出資建設、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負責運營的非商業服務,旨在為中國科研人員篩選和提供高質量的開放獲取期刊,並推薦優質OA期刊投稿。目前,GoOA已經覆蓋全球主要的OA出版機構,提供2000餘種精選OA期刊投稿推薦、48萬篇的OA論文發現,以及開放文獻數據挖掘分析服務。
  • 生命科學研究人員都需認識的10家開放獲取期刊
    生命科學研究生命科學的研究發展必須透過嚴謹的審視與有效率的分享才能傳播出去,進而讓更多人認識後思考,共同激蕩出科學進步的火花這些有賴於可信任的學術期刊推波助瀾。它們採用縝密的同行審查,籌建編輯委員會來為文章的內容與質量把關。通過後再以自身的權威度進行廣泛的散播,因此高質量的期刊所需的刊登文章處理費(APC)較高,拒稿率也較高。有別於一般傳統訂閱期刊,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採用開放獲取期刊,藉由此策略達到更廣泛的傳播效果。
  • 中文期刊何時能出頭?等英語不再統治學術圈的時候
    縱觀現在的學術界,無論是期刊發文章、還是參與國際會議,甚至閒來翻篇領域內的文獻找找思路......都離不了英語這門讓人「頭疼」的語言。 從物理、化學、到生命科學甚至考古,細細數來,幾乎找不到一門能逃出英語魔掌的科學學科。
  • 反思英語在教育全球化中的作用
    打破「唯英語」教育標準在許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英語並未被整合到國家教學課程中,但英語學習機構、語言課程和國際教育標準卻主導了教育體系。英國文化教育協會更是以英語的全球影響力宣傳其在教育和就業中的作用。這些美德與價值觀不一定能夠通過西方的、「唯英語」的課程標準來衡量,但目前許多學校仍將說英語作為一條黃金標準,忽略了自己國家語言與文化。人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進入國外大學接受英語教育只是眾多可能的教育選項之一,而不是唯一選項。推動科研多語化發展目前來看,英語仍是全球科研活動中佔主導地位的通用語言,這不可避免地為知識的轉移製造了障礙。
  • 從英語的地位和作用思考英語教學
    葡萄牙語、阿拉伯語、漢語、法語、希臘語、希伯來語等也曾在一定程度上充當過通用語。但是無論從影響的廣度還是深度來看,這些語言作為通用語的地位和作用遠不及英語。作為通用語的英語可謂生逢其時,英語國家在政治影響力上、經濟實力上都如日中天,而且其作為通用語的地位又得到了信息革命的助推和鞏固。這些因素使英語得以成為影響深遠的全球通用語。
  • 看到英文文獻就頭痛,如何克服文獻閱讀中的語言障礙?
    嚶嚶嚶,見到英語文獻就頭禿怎麼辦?嗚嗚嗚,導師讓我看文獻我卻看不懂怎麼辦?來了來了,榮格格帶著你知道的不知道的乾貨,快馬加鞭地向你跑來了!五大原則,一鍵掃除英語閱讀障礙。你只需要做的,就只有堅持,堅持,再堅持。大聲地說,你準備好了嗎?榮格格駕到!
  • 英語 | 論文寫作怎麼找文獻?
    維普網現已成為國內最大的綜合性文獻服務網站。該網站由重慶維普資訊有限公司所建立,從1989年開始,一直致力於對海量的報刊數據進行科學嚴謹的研究、分析,採集、加工等深層次開發和推廣應用。自1993年成立以來,公司的業務範圍已涉及資料庫出版發行、知識網絡傳播、期刊分銷、電子期刊製作發行、網絡廣告、文獻資料數位化工程以及基於電子信息資源的多種個性化服務。
  • 物理學交流的語言
    能用母語交流當然好了,不能用母語,就用雙方都會的語言——現在通常是英語。英語在物理學中處於這個地位的時間並不太長, 大概只有100年。此前有德語、法語還有更早的拉丁語。英語的統治地位能不能再繼續100 年?恐怕很難說。
  • 自然出版集團推出開放獲取期刊《科學報告》
  • 外媒:英語何以成為全球性科學語言
    在《科學的巴別塔》一書中,麥可·戈丁提醒我們說,科學向來是全球性的,科學語言卻不是。雖然英語現在是科學通用語,但過去曾有很多語言被用於交流科研成果,包括法語、德語、拉丁語、俄語和荷蘭語。普林斯頓大學教授戈丁向我們描述了在「多語種世界」裡做科學研究是什麼情景,並潛心探索了英語是如何躍居霸主地位的。
  • 研究稱左右腦並無主導側 或將顛覆優勢腦理論
    原標題:研究稱左右腦並無主導側 或將顛覆優勢腦理論   據英國《每日郵報》8月16日報導,美國猶他大學的神經學家研究發現,並不存在優勢右腦或者優勢左腦的情況,某一側大腦並不能主導或影響個體人格特點。研究負責人傑夫安德森博士說:「可以肯定的說,某些大腦功能確實由某一側大腦負責。   你是「右腦型」還是「左腦型」人才?
  • 英國皇家學會科學期刊文獻將永久免費開放
    10月26日,英國皇家學會宣布將其世界知名期刊實行永久性免費在線開放。這意味著皇家學會近70年來的六萬份科學論文可以完全被免費公開使用。這些珍貴的文獻中,也包括牛頓的第一篇科學論文,達爾文年輕時期的科研作品,富蘭克林的電學實驗報告等等。     英國皇家學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期刊出版者,其第一份刊物《哲學彙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於1665年首刊,也是世界上第一份採用同行評議機制的科學期刊(peer-reviewed journal)。
  • 成都理工大學:對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的SCI論文,不再予以認可!
    今天看到一篇文章,這文章關於OA期刊論文不算數的內容,如下:成都理工大的論文政策裡,明確標明OA期刊不再予認可。是的,中科院TOP期刊不行,SCI一區也不行!自然指數排名的計算,其實也是看論文發表情況,但統計對象卻只有精挑細選的82種期刊。在這些期刊中,也不乏OA期刊:除兩面大旗之外,還有《PLOS Biology》、《PLOS Genetics》、《eLife》等。一說到開放獲取的期刊,就好像是只要你花錢了,論文一定能發的感覺。
  • 寫論文、找文獻必備!值得收藏的免費期刊、文獻下載網站
    在國內,我們要找古籍、期刊、學術論文等文獻,最主要的途徑就是知網、萬方等幾家大型的網站,但去這些大型網站下載文獻都是要收費的。如果我們能善用網絡資源,其實還可以找到一些免費的、非常優質的文獻資源搜索網站。
  • IET與Wiley宣布建立「開放獲取期刊」出版合作關係
    根據協議,IET所有期刊將從混合訂閱模式轉向金色開放獲取模式進行出版,並通過整合現有的金色開放獲取期刊,打造一流水平的工程技術類開放獲取期刊群。IET將通過新的出版合作夥伴——Wiley——來實現這一目標。Wiley在業界以和學會、協會合作聞名,同時也是開放獲取轉型的領導者。目前,IET正在與其現有利益相關者攜手推進期刊轉型。
  • 探索新的開放獲取健康期刊
    ScienceOpen自豪地宣布,我們與Spotlight on Research (SOR)建立了夥伴關係,提高人們對SOR開放獲取、同行評議的健康期刊的認識。Spotlight on Research的使命是在易獲取、高質量、高透明度和公平性等方面成為在線學術出版的領導者,並成為所有從事和閱讀健康相關研究人群的首選同行評議來源。它的期刊旨在通過在網上免費提供高質量、以證據為基礎的健康信息來改善人們的生活和健康。
  • Nature:英語稱霸科研還要多久?英語能力和科研能力不應混為一談
    但無論研究人員是來自北京、柏林還是布宜諾斯艾利斯,他們都必須用英語表達自己大部分研究和發現。英語在科學研究領域佔據絕對支配地位,這可以簡化科學研究的流程,但同時也會對科學成果的傳播產生額外的障礙,並可能引發衝突。比如今年1月份,杜克大學的生物統計學系的一位教授就對該校的中國學生在校園裡用母語講話表示不滿。
  • 轉型期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路徑
    通過對《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研究發現,在科學中心從德國向美國過渡時期,美國已經成為世界科技期刊出版的中心,這也說明科技期刊的發展先於科學中心的轉移。在科學中心從德國向美國過渡時期,各國都重視多語種科技期刊的出版,同時更傾向於選擇英語。發展一定比例的英文科技期刊。目前,英語是國際學術交流的主要語言。
  • BMC F4 | 生物醫學領域高影響力開放獲取期刊
  • 自然指數AI增刊: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
    最新出版的自然指數AI增刊(Nature Index AI supplement)顯示,中國在人工智慧(AI)應用研究上居於主導地位。這是自然指數首次聚焦涉及人工智慧的研究。近年來,計算機能力不斷增強,數據集不斷擴展,算法也變得前所未有的複雜,這讓涉及人工智慧(AI)的期刊論文和會議論文大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