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地球上的金子是超新星爆炸的結果

2020-12-05 科學整合世界

金子的產生,是超新星爆發還是中子星合併?

在一項可能推翻我們對地球的重金元素如金和鉑的來源的理解的發現中,圭爾夫大學物理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在空間和時間很遠的地方,以一種恆星爆炸的方式。

物理學教授丹尼爾·西格爾說,宇宙中大約80%的重元素可能是在坍塌中形成的,這是一種罕見但重元素豐富的超新星形式的超新星爆炸,它來自舊的大質量恆星的引力坍縮,其重量通常是太陽的30倍。 西格爾說,這一發現推翻了人們普遍認為這些元素主要來自中子星之間或中子星與黑洞之間碰撞的信念。

他與哥倫比亞大學同事合著的論文今天刊登在「自然」雜誌上。使用超級計算機,三人組模擬了坍縮的動力學,或者是重力導致它們內爆並形成黑洞的老恆星。在他們的模型下,巨大的,快速旋轉的坍縮物彈出重元素,其數量和分布「與我們在太陽系中觀察到的驚人相似,」西格爾說。他本月加入了U of G,並被任命為安大略省滑鐵盧的Perimeter理論物理研究所。

自然界中發現的大多數元素都是在恆星的核反應中產生的,最終在巨大的恆星爆炸中被驅逐出去。地球和宇宙其他地方發現的重金屬元素,包括金和鉑,核反應堆中使用的鈾和鈽,以及電子等消費品中的釹等更奇特的化學元素。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元素主要是在涉及中子星或黑洞的恆星碎片中被塑造,就像在2017年成為頭條新聞的地球探測器觀測到的兩顆中子星的碰撞一樣。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西格爾說,他的團隊在他們的模擬指向坍塌作為重元素誕生室之前,在努力了解中子星合併的物理特性。 「我們對中子星合併的研究使我們相信,在一種非常不同類型的恆星爆炸中可能產生比中子星合併更多的黃金。」西格爾說,坍塌的頻率缺乏,它們彌補了重元素的產生。 Collapsars也會產生強烈的伽馬射線。「我們看到的這些重元素中有百分之八十應該來自坍縮。在超新星出現時,坍塌是相當罕見的,甚至比中子星合併更為罕見 - 但它們射入太空的物質數量遠高於中子。「

該團隊現在希望通過觀察驗證其理論模型。西格爾說,2021年發射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上的紅外儀器應該能夠探測到指向遠處星系坍縮的重元素的指示輻射。「這將是一個明確的標誌,」他說,並補充說天文學家也可能通過觀察銀河系中其他恆星中重元素的數量和分布來發現坍縮的證據。

西格爾說,這項研究可能會提供關於我們銀河系如何開始的線索。「試圖確定重元素的來源可能有助於我們了解星系是如何化學組裝以及星系是如何形成的。這實際上可能有助於解決宇宙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因為重元素是一種很好的示蹤劑。」

今年是Dmitri Mendeleev創立化學元素周期表150周年。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在元素周期表中添加了更多元素,這是全世界科學教科書和教室的主要內容。

西格爾在談到俄羅斯化學家時說:「我們知道更多的元素是他表裡沒有的。令人著迷和令人驚訝的是,經過150年研究自然界的基本構件後,我們仍然不太明白宇宙是怎樣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創造很大一部分元素。「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
    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在中世紀,歐洲的鍊金術師總想把廉價的鉛煉出價值連城的黃金。然而直到「鍊金術師」這一稱號漸漸沒落,它們仍然沒有煉出黃金來,幸運的是,其中一批鍊金術師放棄了原來那些偏執的想法,慢慢轉變為靠事實說話的化學家。
  • 超新星爆炸曾經引起地球上的生物大滅絕!
  • 超新星爆炸可能幫助塑造了地球的氣候歷史
    這張第谷超新星遺蹟的照片是由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拍攝的。圖中的低能X射線(紅色)顯示了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膨脹碎片,高能X射線(藍色)顯示了爆炸波,一種由高能電子組成的外殼。
  • 超新星爆炸造成地球的生命大滅絕
    超新星爆炸可能造成地球上259萬年前發生滅絕事件。距離地球3億光年的2顆垂死恆星(超新星)發生大爆炸,曾引發地球上200萬年前發生海洋生命大滅絕事件。美國堪薩斯大學科學家公布最新研究顯示,這些爆炸散發的宇宙射線到達地球,引發持久的高能粒子陣風,導致地球大氣層被改變,大量海洋生命物種滅絕。在4月份發布的研究中,科學家們通過地球上的鐵同位素、確定宇宙中曾發生過2次超新星爆炸事件。在海底和月球發現的鐵-60同位素顯示,這些影響地球的超新星爆炸分別發生在170萬-320萬年前和650萬-870萬年前。
  • 研究稱超新星爆炸可能導致史前地球大滅絕
    生命科學報導,大規模滅絕事件導致大約3.58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約70%的無脊椎動物物種被消滅,這可能是由於遠離我們星球的深空某處發生了災難性事件引起的。據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指出了化石植物孢子中留下的線索,這些線索可以追溯到泥盆紀和石炭紀時期的邊界,並且顯示出紫外線破壞的跡象,表明某種原因導致了對植物的長期破壞。當時地球的臭氧層。
  • 地球上的「金子」暴露了地球的DNA,揭幕了地球的真正來源!
    其實不然,地球上存在的金子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地球的親生母親另有他人。如我們所知,太陽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這兩種物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太陽的所有活動都是通過這兩種元素核聚變來提供能量的,應該說宇宙間所有的恆星都包含著兩種元素,它們是構成恆星發光發熱的基本原素。
  • 金子的起源很有可能是極少見的中子星相撞
    一項基於太空觀察的研究提出地球上的金子來自罕見的中子星相撞金的原子序數為79,元素符號是Au,是貴金屬中最受歡迎的元素——它的起源可能是外層空間極其罕見的劇烈爆炸,它的閃閃發光顯然從砰地一聲開始。這麼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元素周期表上的重元素,像是金,鉑,鉛和鈾起源於超新星爆炸。但今年六月的一次觀測給出了這些行書來自某些更奇異的東西的證據:一種密度超高的叫做中子星的物體的相撞。長期以來人們都認為地球的元素起源於宇宙。我們身體裡的碳和氧,它們在高溫高壓環境下形成。之後,它們在超新星爆炸中散布於整個宇宙間。
  • 研究:從中微子三味態互動探察超新星爆炸
    美國西北大學(Northwestern University)團隊的一份研究發現,應該把中微子三個味態電子、渺子(muon)、τ子(tau)全部考慮在內,才能更全面地探察超新星爆發的過程。1987年2月24日在大麥哲倫星雲內發現的一次超新星爆發(SN 1987A),圖為環繞SN 1987A的環圈和在其中心來自超新星爆炸的環圈。以往很多研究傾向於把中微子簡化分作電子中微子和非電子中微子兩類(即包括渺子中微子和τ子中微子)進行研究,這份研究發現這不是個好方法。「我們的研究顯示,它們(三種味態)都很重要,忽略渺子不是一個好的策略。」
  • 新理論稱超新星爆炸曾引發泥盆紀晚期地球上的滅絕事件
    根據伊利諾伊大學研究人員本周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附近一顆恆星的超新星爆炸可能在數億年前造成了地球上的滅絕事件。這裡研究的事件發生在泥盆紀晚期,"在泥盆紀-石炭紀邊界附近的滅絕事件中達到高潮"。本周發表的研究中顯示的證據表明,小行星撞擊事件並不是在遙遠的過去導致地球上大量生命死亡的唯一原因。
  • 科學家在地球實驗室:重現超新星爆炸
    由聯邦理工學院科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為揭開我們從地球上觀察到的許多超新星遺蹟為什麼是軸對稱(沿著一個軸拉長)而不是球形的謎團鋪平了道路,其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耗盡燃料時,就會發生超新星爆發,產生的巨大爆炸,在周圍的介質中產生衝擊波。這些被稱為超新星殘留物的衝擊波可以綿延數千光年,橫跨廣闊的距離。
  • 地球上的黃金全部為中子星碰撞爆炸產物
    金子常被看作財富象徵。馬克思說:「貨幣天然是金銀。」那麼,金子來自哪裡?美國研究人員說,地球上所有金子可能都是中子星碰撞爆炸的產物。金子不僅在地球上罕見,在宇宙中同樣罕見。科學家此前已知道,恆星內部的聚變反應可產生碳與氧等輕元素,卻無法產生金這樣的重元素。美國研究人員的一項天文觀測則揭開了金子這一重元素的身世。中子星是巨大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密度超大核心,兩顆中子星的碰撞會產生伽馬射線暴。
  • 獨特的超新星爆炸
    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顆超新星,它可以幫助揭示該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距地球一億光年,一個不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那顆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37名成員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他們的研究發表在《天體物理學雜誌》上,幫助揭示了這顆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的起源。這顆超新星的特徵變得非常緩慢地變亮,並且也是同類中與眾不同的最明亮爆炸之一。
  • 研究稱地球上金子多來自外太空 90%金礦被開採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金是一種……外星來物  金是死亡恆星留給地球的「遺產」。地球上自然界中的金基本以純金的形式存在。閃閃發光的金子,讓人類有一種發自本能的關注和喜好。  今年年初,有報導稱,澳大利亞的勘探者曾挖出一塊重達5.5千克的金子,估計價值30萬美元。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提前發現這樣的超新星對天文學家來說是一個福音,他們並不完全了解垂死之星的死亡痛苦。超新星創造了宇宙的所有元素 - 行星,植物和人類的東西。以計算機為模型的爆炸階段被描述為類似熔巖燈。與此同時,科學家不再觀察實際發生的事情,而是研究克卜勒超新星的殘餘物以及相近附近爆炸的類似殘骸。
  • 超新星爆炸景象 已經是16萬年前的時間線
    &nbsp&nbsp&nbsp&nbsp超新星爆炸景象,已經是16萬年前的時間線。超新星是某些恆星的陌路,並且太陽系的形成很可能就與之相關。這種爆炸會產生出非凡的光亮,照亮一方宇宙空間,即便是在數十萬光年開外,還是可以進行觀察,但是即便是官產到了,這也是數十萬年前的景象了!
  • 一顆超新星於250萬年前在接近地球的危險距離爆炸
    在45億年的歷史長河中,地球一直在接受考驗。從天體撞擊到火山噴發,再到足以把整個地球裹上白衣的寒冷時期,大量的自然災害使得這個星球千瘡百孔。但是生命依舊堅持了下來,在惡劣環境中生生不息。在所有威脅到地球的危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一次靠近地球的超新星爆發。當一個質量足夠大的恆星走到它生命的盡頭時,會劇烈爆炸並形成超新星。
  • 250萬年前,地球附近發生超新星爆炸,宇宙外來元素覆蓋地球
    該科學團隊由慕尼黑工業大學多位物理學家組成,他們在地球的殼層中發現了與超新星爆發相關的元素,並且根據對該元素的研究發現早在250萬年前地球附近可能發生過超新星爆炸,那麼該元素是什麼?它為什麼可以作為研究的證據呢?
  • 遠古樹木的年輪可能蘊藏著超新星爆炸的秘密
    新的研究發現,地球上的古代樹木可能包含這些超新星爆炸的證據。雖然我們無法確定銀河系中的超新星爆炸的頻率,但是利用幾種研究方法,每個世紀估計約存在1至3次,最近的一次銀河系超新星爆炸的歷史記錄是在400多年前。地球科學家布雷肯裡奇和他的團隊在距今4萬年前的年輪中發現了附近古老超新星的跡證。
  • 地球上的金子從哪來?宇宙誕生不是只存在兩種元素嗎?
    地球上的金子從哪來?宇宙誕生不是只存在兩種元素嗎?首先毫無疑問,黃金肯定是金元素構成的,但我們這個宇宙剛剛誕生的時候,只存在兩種元素,一個是氫,一個是氦,而後出現的元素,都是基於這兩種元素轉化而來的,那麼金元素同樣也是如此,但氫元素和氦元素是怎麼變成金元素的呢?答案是核聚變。
  • 地球上的黃金是從哪裡來的?真的是超行星爆炸or中子星碰撞而來?
    有人曾指出,地球上的黃金有以下兩個來源,其一是在大質量恆星的演化末期,也就是發生超新星爆發之際,此時會有大量的黃金產出,再者是超新星爆發可能會形成中子星,當兩顆中子星發生碰撞並合併時,也可形成大量的黃金,事實上,兩個來源的黃金都會有相當一部分被拋散在宇宙中,隨後與原來就已存在的星際氣體塵埃雲混合,共同構成形成下一代恆星及其行星的原材料,要知道,太陽系和太陽系中的各星球,都是從這樣的星際氣體塵埃雲中的引力凝聚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