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
在中世紀,歐洲的鍊金術師總想把廉價的鉛煉出價值連城的黃金。然而直到「鍊金術師」這一稱號漸漸沒落,它們仍然沒有煉出黃金來,幸運的是,其中一批鍊金術師放棄了原來那些偏執的想法,慢慢轉變為靠事實說話的化學家。但是,它們或許不會想到,當時用鉛鍊金的想法,如今已經能在地球上的實驗室內實現了。
沒錯,我們已經可以把鉛變成黃金了。但是有一個問題,我們地球中的第一批黃金是如何誕生的呢?要想徹底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把目光瞄向更深邃的宇宙中。我們知道恆星最主要是由氫這種最輕的元素組成,恆星內部巨大的引力會把氫大量的聚集到一起,恰恰也是因為壓力巨大,恆星的核心部分會觸發核聚變反應。
核聚變釋放的能量也就是恆星閃閃發光的原因,眯起眼睛瞄一眼太陽,它之所以這麼耀眼的原因就是因為內部核聚變反應發出的光亮。而在持續的核聚變反應中,氫會逐漸地被核聚變稱為更重的元素如:氦、碳、氧,當然隨著反應持續進行,也會合成鐵和鎳這些更重的元素,但是核反應不可能一直持續進行,當燃料枯竭,周圍的溫度和壓力逐漸降低後,核心的壓力也會逐漸減小。
恆星的外層就會向著核心坍塌,突然來臨的坍塌給恆星核心造成了巨大的壓力,也印發了巨大的反彈,恆星因此爆炸,產生了超新星。恆星坍塌時的壓力如此之高,以至於很多亞原子狀態的質子和中子迫使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字,中子不在排斥電荷,所以他們很容易就被鐵元素俘獲了。在俘獲更多大量的中子後,原來的元素也形成了更重的元素。
其中就能產生比正常的恆星核聚變反應中無法形成的元素,比如說銀元素還有我們熱切追問的金元素。相比而言從氫變成氦要花費數百萬年的時間,而在超新星爆發的瞬間形成重元素僅僅只需要幾秒鐘的時間。但是在金子形成後,它又是如何來到地球上的呢?
超新星的爆炸會推動這些元素的粉塵向外擴散,隨後這些粉塵又會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的凝聚合併形成新的天體。地球上的金子,正式因為在形成地球前的一次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而當地球逐漸的由星塵變成行星,這些金子也就成為了地球的核心部分。當火山噴發把地球內部的物質逐漸的帶到地表,金子才漸漸地被人類發現、挖掘、利用。事實上,世界上最先進的高能粒子對撞系統已經可以模擬超新星爆發的過程了,但是這得比花費金子本身價值無數倍才能合成一丁點的金元素。
各位小夥伴如何認為金子的誕生歷史呢?歡迎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