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金子」暴露了地球的DNA,揭幕了地球的真正來源!

2020-12-05 星汐科學夢

我們的太陽系其實是一個龐大的家族,所有的行星,矮行星、彗星以及數不清的小行星都是以太陽為中心公轉,給人產生一種假象,地球和其他天體是太陽衍生出來的產物,就是太陽系所有的天體和物質都來源於太陽。並在太陽的作用下產生。其實不然,地球上存在的金子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地球的親生母親另有他人。

如我們所知,太陽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這兩種物質,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一位和第二位,太陽的所有活動都是通過這兩種元素核聚變來提供能量的,應該說宇宙間所有的恆星都包含著兩種元素,它們是構成恆星發光發熱的基本原素。太陽在宇宙間的定義是一顆黃矮星,說明的是它正處於一個恆星的壯年階段,按照目前說來,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還有少量的微量元素,但是太陽內部不可能會出現鐵元素,一旦出現了鐵元素,太陽就會變成紅巨星,太陽就等於生了老年斑,要進入晚年期了,太陽就算變成末期階段的黑矮星和中子星,也只能產生鐵元素,不會出現鐵元素以後的元素。那麼問題來了,太陽正處於壯年期,不包含鐵元素,更不要說金,銀了,那地球上不僅存在鐵,還著各種各樣的微量元素,又是怎麼來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地球的DNA都和太陽的不一樣,說明地球上的大部分物質並不是來源與太陽。

地球上的狗頭金

那麼地球上的鐵以及周期元素表鐵後面的元素又是怎麼來的呢?如前面說述,恆星初期只會包含氫和氦兩種物質,氫元素只有個一個質子,氦元素有2個,在恆星內部的條件下兩種元素不斷聚變,直到氫原子和氦原子反應產生鋰原子。鋰原子在繼續反應變成鈹,一直下去,直到恆星產生鐵元素後不再裂變。但是如果顆恆星出現這種情況就有可能產生金、銀了,那就是超新星爆炸。

除了宇宙大爆炸初期形成的物質以外,更多的可能是來自於超新星爆炸所產生鐵元素以後的物質,像金,銀等稀有的貴重金屬很多就來自於超新星爆炸。如此說來,在太陽系形成之前,太陽系附近應該有恆星發生了超新星爆炸,恆星在超新星爆炸後,灰飛煙滅,同時把超新星爆炸的產物和能力變成,宇宙塵埃,被後來形成的太陽所捕獲,塵埃和固體物質在太陽的引起的作用下,形成了行星,形成了今天的地球,地球上才有了不同於太陽物質,地球的部分元素來源於這顆超新星的爆炸。各種元素的巧妙結合,才有了地球上生態的多樣化,就連人體的鈣鐵鋅硒都是星際物質,人類是星際物質的一部分。

而我們的太陽,它也可能是超新星爆發的後產生的二代恆星。試想一下,在太陽系還未形成,有一顆超新星爆炸了。產生了漫天的宇宙塵埃和星雲,星雲中較輕的物質氫聚集在一起,形成了當初的太陽星核。在幾億年的不斷蠶食周圍的氫元素來擴大自己,才形成了今天的太陽,而當初留下來的較重的物質變成地球以及太陽系的其他天體,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太陽只有氫元素和氦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如此豐富多彩。如此說來,其實太陽和地球其實是兄弟關係,而並非母子。

相關焦點

  • 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
    地球上的金子是從哪裡來的?在中世紀,歐洲的鍊金術師總想把廉價的鉛煉出價值連城的黃金。然而直到「鍊金術師」這一稱號漸漸沒落,它們仍然沒有煉出黃金來,幸運的是,其中一批鍊金術師放棄了原來那些偏執的想法,慢慢轉變為靠事實說話的化學家。
  • 地球上的黃金最初是從哪來的?宇宙大爆炸?揭幕真正來源
    那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從哪來的?真的不能被人工製造嗎?地球上的黃金都來源於宇宙,因為身為行星的地球,並沒有自發進行核聚變成新原子的能力,而且在這些恆星的自然演化過程中,也不能產生比鐵原子更重的原子,直至恆星生命終結時,聚變到鐵元素的恆星。因為內核不能產生更多能量支持恆星的重量,從而恆星坍縮產生劇烈的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 地球上的那麼多金子,金礦都是從哪來的?你真的知道嗎?
    如果宇宙大爆炸成立,那麼就連地球的來源都是經過各種小星體碰撞引力作用等組合而成,不談物質起源那就是拼湊來的金元素也就一併跟著來了。高溫引起的物質變化也是一個原因,地球內核高溫產生,通過地質變動逐步冷卻行成礦體或者火山噴發等。
  • 研究稱地球上金子多來自外太空 90%金礦被開採
    現代快報記者 吳怡  金是一種……外星來物  金是死亡恆星留給地球的「遺產」。地球上自然界中的金基本以純金的形式存在。閃閃發光的金子,讓人類有一種發自本能的關注和喜好。  今年年初,有報導稱,澳大利亞的勘探者曾挖出一塊重達5.5千克的金子,估計價值30萬美元。
  • 研究顯示——地球上的金子是超新星爆炸的結果
    金子的產生,是超新星爆發還是中子星合併?在一項可能推翻我們對地球的重金元素如金和鉑的來源的理解的發現中,圭爾夫大學物理學家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其中大部分都是來自在空間和時間很遠的地方,以一種恆星爆炸的方式。
  • 地球上水的來源
    雖然我們目前對於深部地球中水的含量的估計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是其存在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問題是:地球上的水是什麼時間,從什麼地方來的?是地球形成時本就具有的,還是後期演化過程中由地外添加的?如果是多來源的,各個來源佔有多大比例?
  • 我們地球暴露了嗎?天文學家:如果有外星文明,可能也在觀測地球
    我們地球暴露了嗎?可能有很多朋友擔心這樣一個問題,我們人類在探索宇宙時,是否會暴露自己?如果暴露我們自己,是否會引來外星威脅?問題是,地球如果暴露了,會是以哪一種形式呢?這些鍍金鋁板、銅製唱片都記載了我們的信息,如果這些星際探測器被外星文明截獲,確實是可能會暴露我們地球的。
  • 外星文明可能早就注意到地球了,24億年前,地球的位置就已經暴露
    外星文明可能早就注意到地球了,24億年前,地球的位置就已經暴露 2020-11-21
  • 地球上的人類怎麼來的 地球上的人類的來源
    目前地球上的人口越來越多,很多人都在擔心地球爆炸的那一天,可是很少人會回頭望地球上人煙稀少的時期,那個時候人剛從古代猿人開始進化,那麼地球上的人類怎麼來的呢?  地球上的人類怎麼來的  根據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人類是生物進化的產物,現代人是由古代猿人進化而來
  •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已經暴露?科學家「瘋狂」舉動讓人害怕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高枕無憂,因為現在沒有暴露不代表未來不會暴露,甚至可以說未來一定會暴露。 按照現在的速度,「旅行者一號」至少還需要2~3萬年的時間才能真正意義上的離開太陽系,而在它未離開太陽系的時候,外星人發現它的概率是極低的,甚至低於直接發現地球。
  • 網友問:地球上的金子,都是從哪裡來的?
    據估計,地球上的黃金總含量,大約60萬億噸;但是絕大部分都存在於地核,無法開採利用,真正在地殼中能被人類開採利用的,只有20多萬噸,目前已經開採了19萬噸。地球上如此多的金元素,當然不可能自發形成,最大的可能,就是在太陽系形成之前,某次超新星爆發或者中子星合併事件,然後合成了大量的金元素,最終成為了形成地球的原始材料,並保留至今。
  • 人類最強的射電望遠鏡「天眼」,真的會暴露地球坐標?
    中國建設的最大射電望遠鏡天眼自從投入使用以來,已經為人類的天文事業做出了許多貢獻,天眼至今已經發現了90多顆脈衝星,但是天眼開放以後,也有人表示出了擔心,認為射電望遠鏡本身就會暴露地球的坐標,如果你了解黑暗森林法則,這就有可能讓外星文明發現並找到地球,並且對地球進行侵略。
  • 從黑暗森林法則看,地球位置是否暴露了?
    在上個世紀初期,便有科學家開始研究蟲洞理論。直到現在,蟲洞理論可以說是比較完善,只是如今的技術水平無法做到。那麼,科幻書本中描述的關於宇宙的現狀情景會不會是真的呢?如劉慈欣的《三體》中所描述的關於宇宙的情況,即「黑暗森林」理論。宇宙「黑暗森林」指的是茫茫的宇宙就像一座巨大的森林,而森林裡遵循的是自然法則的弱肉強食。
  • 地球上的金子從哪來?宇宙誕生不是只存在兩種元素嗎?
    地球上的金子從哪來?宇宙誕生不是只存在兩種元素嗎?首先毫無疑問,黃金肯定是金元素構成的,但我們這個宇宙剛剛誕生的時候,只存在兩種元素,一個是氫,一個是氦,而後出現的元素,都是基於這兩種元素轉化而來的,那麼金元素同樣也是如此,但氫元素和氦元素是怎麼變成金元素的呢?答案是核聚變。
  • 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暴露了嗎?看看科學家的行為,答案讓人害怕
    而假如「黑森林法則」在現實宇宙中成立,那麼許多朋友心中肯定有一個疑惑: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暴露了嗎?答案其實很明確,就目前情況來看地球暴露位置的可能性還很小。但是別高興得太早,因為地球位置暴露是必然會發生的一件事情,如果運氣不好的話幾年內就會發生。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否被暴露?說出來你別不信!
    我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地球在宇宙的位置已經暴露的可能性不大。   仔細想想有可能暴露地球位置的無非就是兩種情況:探測器和無線電信號。所以接下來我們就從這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問題。
  • 科學家:章魚或來自外星,可能不是地球「本地魚」!
    研究表明,章魚可能是一種外星生物,而不是地球上的本土魚類。章魚,俗稱八爪魚,屬於頭足綱八萬目章魚科。地球上已知的章魚有252種,它們廣泛分布於地球上的熱帶和溫帶海域。因為章魚長得很奇怪,所以在影視各方面也很出名。
  • 地球為啥叫地球?名字的來源是什麼?
    (中國古代的「渾天說」圖解)就是把天包地比喻成蛋殼包著蛋黃,這其實跟現代我們知道的大氣包裹地球已經非常類似了,其實可以認為他在暗示地球是圓的。但這種學說在中國古代不是主流,主流的認識還是「天圓地方」。(「天圓地方」是中國古代對世界的主流認識)「地球」一詞的來源那麼中文裡的地球一詞是哪來的呢?
  • 生活在地球上的你,真正了解多少地球?
    了解地球必須從根源上來講,地球是我們大家所熟知的一個行星,它處在太陽系中,距離太陽約1.5億公裡。地球是由巖石,土壤,水組成的一個天體,它的外部包裹了約150公裡厚的大氣層。地球是一個近似球形的橢球體,它的赤道半徑是6378.16公裡,極半徑是6356.77公裡,赤道周長40000公裡的,地球的質量約為59.8萬億億噸,地球的表面積約為5.1億平方公裡。地球的年齡已經有46.5億歲,並為大地帶來一年四季的季節變化,它的公轉一周需要的時間是一年稍多,既365天6小時9分10秒,但人們習慣按照365天計算。
  •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地球上的生命不僅僅始於RNA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認為RNA首先在地球上出現,DNA隨後進化——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RNA和DNA可能同時出現,並且都參與了地球上生命的啟動。 支持這一觀點的最新研究解釋了可能在地球上出現生命之前就存在的簡單化合物磷酸二胺(DAP)如何將脫氧核苷(脫氧核苷)作為DNA的組成部分編織成基本的DNA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