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在移民具有母國偏好的情況下,國際移民如何影響國際貿易?如何識別各族裔的母國偏好程度?我院助理教授張鵬龍在《World Development》上發文「Home-Biased Gravity: The Role of Migrant Tast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母國偏好引力模型:移民偏好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針對上述問題深入研究與剖析。
張鵬龍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張鵬龍,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助理教授。2018年獲得美國波士頓學院經濟學博士學位。2012年、2010年先後獲得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碩士學位,經濟學、數學本科雙學位。主要研究領域包括國際貿易、國際發展、國際治理、經濟地理。
01 研究問題
國際移民促進其來源國和接收國之間的雙邊貿易,但現有理論大多假設代表性消費者,而主要研究貿易成本的變化。那麼,在移民具有母國偏好的情況下,國際移民如何影響國際貿易?如何識別各族裔的母國偏好程度?
02 研究背景
當今世界還遠未是平的。大量研究發現,相對於國內貿易而言,國際貿易流量太小,無法用可觀察到的貿易成本來解釋,即著名的「邊界效應之謎」(國際經濟學的六大謎題之一)。其最重要的理論解釋是貿易理論結構引力模型提出的多邊阻力(Anderson and van Wincoop,2003)。然而,即使在控制了多邊阻力之後,國際貿易中仍然存在一個很高的邊界壁壘,是關稅和運輸成本無法解釋的。
大量的微觀經驗研究表明,消費者有母國偏好,而且會在移民過程中攜帶這種偏好,因此,移民更傾向於購買母國的產品。然而,傳統貿易理論在宏觀研究中往往採用代表性消費者假設,忽視了這種移民偏好的異質性影響。原因在於,儘管學者們意識到母國偏好是「邊界效應」的重要決定因素,但是在引力模型的實證研究中無法對貿易成本和消費偏好進行有效分離。在國際貿易的研究中,忽視偏好異質性的作用會產生一些嚴重的問題,例如潛在貿易自由化程度的高估,和貿易福利所得的誤判。
03 研究設計與發現
該文於2020年正式發表在《World Development》上。文章了構建帶有消費者偏好異質性的貿易模型——母國偏好引力模型,從理論與實證兩個方面探索了移民母國偏好在國際貿易中的重要作用。
在理論模型方面,該文用母國偏好代替傳統貿易引力理論中代表性消費者的假設,構建帶有消費者偏好異質性的結構引力模型。在給定收入與價格相同的情況下,所有消費者都會對其母國生產的產品有傾向性偏好,無論其移民至任何國家(該假設基於心理學和營養學中的「習慣形成」理論)。因此,在每一個市場中消費者都是異質性的。加總各族裔移民的購買之後得到的母國偏好引力模型可以將雙邊貿易分解為三個不同的組成部分:常住人口的族裔構成、雙邊貿易成本、和人均收入。其中,人口的族裔構成是傳統貿易引力理論忽視的重要因素。由於母國偏好,給定族裔移民的人口佔比越高,其來源國與接收國的雙邊貿易佔比越大。
在實證研究方面,該文首先使用40個國家的產品貿易和跨國移民的數據對模型部分得到的母國偏好引力模型進行估計。結果發現大多數族裔的移民份額顯著增加了其來源國和接收國的貿易份額。平均而言,各族裔移民的母國偏好程度為0.35,即當價格和收入等其他因素相同時,消費者支出的35%用於購買母國生產的產品,65%用於購買其他所有國家的產品。母國偏好程度最高的是日本人,中國人,巴西人和美國人,而程度最低的是盧森堡人,馬爾他人,比利時人和荷蘭人。另外,消費者對農產品的母國偏好程度顯著高於工業品,工業品中汽車的母國偏好最強,電子產品最弱。總體而言,國際貿易中,大約一半的「邊界效應」可以由貿易成本解釋,而另一半由母國偏好解釋,只有很少的部分由收入解釋。反事實實驗的結果表明,移民禁令和自由移民,都將深刻影響國際貿易格局。
此外,該文還進行了多項穩健性檢驗。例如討論了在移民偏好發生本地同化的情況下,移民如何影響國際貿易;使用自然災害構造國際移民的工具變量,來解決潛在的內生性問題;利用移民流入和流出的不同,驗證移民影響貿易的貿易成本渠道。
研究貢獻與局限
該研究的貢獻在於:首次構建了一個以消費者本土偏好為微觀基礎的結構引力理論模型,彌補了文獻中以代表性消費者為假設的傳統貿易理論模型關於消費者偏好異質性研究的不足。當流動人口存在本土偏好時,地區間雙邊貿易流量可以通過結構引力方程被分解成三個部分,即人口結構、貿易成本、和收入效應。此外,基於國際移民和國際貿易數據,通過構建工具變量的方法,得出流動人口可以從攜帶偏好進而增加需求、和培養網絡進而降低貿易成本兩個途徑,顯著促進國家間的雙邊貿易。最後,該論文提出的結構模型可以對未來人口遷移變化對地區間雙邊貿易的影響進行科學預測。總而言之,該論文為分析一般意義的人口遷移通過多種渠道影響地區間貿易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基礎,以及一個基本的分析框架。
該研究尚存在兩個方面的局限,文章結尾指出未來研究可從以下幾方面拓展:第一,母國偏好引力模型假設移民是外生的,如果能將移民內生化,模型將會對移民與貿易的關係具有更強的解釋力,同時對貿易政策和移民政策具有更強的指導意義。第二,移民的教育、性別、年齡、代際、宗教等詳細信息可以進一步細化母國偏好的成因及影響。
論文原文刊載於:
Zhang, Penglong. 2020. 「Home-Biased Gravity: The Role of Migrant Tast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World Development, Volume 129, May, 104863.
編輯丨發展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