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來,雲南省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護區芒壩布朗寨附近的山裡現身珍貴鳥種鳳頭樹燕。全國各地鳥類觀察者、攝影愛好者紛紛趕到芒壩先睹為快。
6月初,布朗寨村民發現了這窩鳳頭樹燕邊築巢邊交尾,6月15日下蛋,7月12日破殼,現在鳥爸鳥媽在精心餵養雛鳥,這是今年發現的第4窩,前3窩育雛失敗。
鳳頭樹燕選擇麻慄樹或松樹的橫枝築巢,橫枝粗的有10多釐米,細的只有大拇指的直徑,夫妻倆共同築巢,它們就地取材,在樹上取樹皮、樹花,叼來地衣、苔蘚和小樹葉,用自己的唾液攪拌,先築巢的底座,像個小酒盅,約有4釐米大粘墩在樹枝上,把顏色、形狀和樹枝偽裝成一體,如果不是老鳥飛來飛去人們很難發現鳥巢。夫妻倆共同築巢7天左右完工。沒有幾天後,鳥媽蹲在巢裡下蛋了。這巢就是為這枚蛋量身定做的,巢的圓口緊緊的包裹著白色如桌球大的蛋,蛋在窩裡隨著風搖來搖去,現場的人都為之擔心。鳥爸鳥媽也心知肚明,叼來材料如同織毛衣一圈一圈的堆高,小鳥破殼後又加高一次,這才算穩定了一點。
鳳頭樹燕長相俊美,顏值極高,又聰明伶俐,靈性極好。夫妻倆築巢,孵蛋,育雛的過程溫馨了很多人,人見人愛的小精靈。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珍貴鳥種,在我國分布區域較窄,僅在雲南省滄源、西雙版納、德宏等地有過記錄,普洱去年發現兩隻,今年出現了8隻還是第一次。形體與雨燕相似,體長25釐米左右;經典的是頭頂上的鳳頭,在不同的光影下鳳頭顏色不一,有時候呈藍綠色,有時候帶點褐紅色;鳳頭的形狀隨鳥的情緒變化著,有時候敞開著聳立著像朵花在招搖著什麼,有時候分成了3小撮像利箭樣刺向青天,有時候披在頭上不太容易被人發現;背部和翅膀藍灰色,腹部灰白色,鳥爸臉側及耳羽有棕紅色的塊斑;兩隻眼睛隨時亮晶晶的,嘴巴短而有力;兩翼長而且像把彎刀,加上長長的一根燕尾,形成了特有的「三叉戟」狀,調節著速度和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