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貴鳥種鳳頭樹燕現身普洱芒壩 記錄築巢育雛溫馨時刻

2021-01-08 瀟湘晨報

今年5月以來,雲南省普洱市糯扎渡自然保護區芒壩布朗寨附近的山裡現身珍貴鳥種鳳頭樹燕。全國各地鳥類觀察者、攝影愛好者紛紛趕到芒壩先睹為快。

6月初,布朗寨村民發現了這窩鳳頭樹燕邊築巢邊交尾,6月15日下蛋,7月12日破殼,現在鳥爸鳥媽在精心餵養雛鳥,這是今年發現的第4窩,前3窩育雛失敗。

鳳頭樹燕選擇麻慄樹或松樹的橫枝築巢,橫枝粗的有10多釐米,細的只有大拇指的直徑,夫妻倆共同築巢,它們就地取材,在樹上取樹皮、樹花,叼來地衣、苔蘚和小樹葉,用自己的唾液攪拌,先築巢的底座,像個小酒盅,約有4釐米大粘墩在樹枝上,把顏色、形狀和樹枝偽裝成一體,如果不是老鳥飛來飛去人們很難發現鳥巢。夫妻倆共同築巢7天左右完工。沒有幾天後,鳥媽蹲在巢裡下蛋了。這巢就是為這枚蛋量身定做的,巢的圓口緊緊的包裹著白色如桌球大的蛋,蛋在窩裡隨著風搖來搖去,現場的人都為之擔心。鳥爸鳥媽也心知肚明,叼來材料如同織毛衣一圈一圈的堆高,小鳥破殼後又加高一次,這才算穩定了一點。

鳳頭樹燕長相俊美,顏值極高,又聰明伶俐,靈性極好。夫妻倆築巢,孵蛋,育雛的過程溫馨了很多人,人見人愛的小精靈。它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珍貴鳥種,在我國分布區域較窄,僅在雲南省滄源、西雙版納、德宏等地有過記錄,普洱去年發現兩隻,今年出現了8隻還是第一次。形體與雨燕相似,體長25釐米左右;經典的是頭頂上的鳳頭,在不同的光影下鳳頭顏色不一,有時候呈藍綠色,有時候帶點褐紅色;鳳頭的形狀隨鳥的情緒變化著,有時候敞開著聳立著像朵花在招搖著什麼,有時候分成了3小撮像利箭樣刺向青天,有時候披在頭上不太容易被人發現;背部和翅膀藍灰色,腹部灰白色,鳥爸臉側及耳羽有棕紅色的塊斑;兩隻眼睛隨時亮晶晶的,嘴巴短而有力;兩翼長而且像把彎刀,加上長長的一根燕尾,形成了特有的「三叉戟」狀,調節著速度和方向。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雲南頻道】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斑鳩窗外築巢產蛋育雛 父子記錄點滴收穫滿滿
    1、一對斑鳩在趙翔家的空調外掛機與牆壁之間築巢 ,它們在這裡築巢、產蛋、孵蛋、育雛,最後又離開。這段時間裡,趙翔和8歲兒子趙家悅觀察並記錄了斑鳩一家四口的幸福生活。  從這對斑鳩身上,趙翔看出動物與人一樣,要經營好一個家庭,要教育子女獨立與成才的不易,趙家悅覺得斑鳩爸爸和媽媽對小斑鳩的照顧,就好比爸爸媽媽對自己一樣。  他們與斑鳩之間到底有怎樣的故事?對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 家燕、雨燕,小燕子?
    在他們眼裡,家燕和雨燕,飛行起來都輕盈靈活,長得也相似,都叫小燕子。但是,這些被稱作小燕子的飛羽精靈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差異一:分屬不同 家燕家燕與麻雀柳鶯都屬於雀形目,被生物學家歸類於雀形目燕科燕屬。
  • 燕子並不會在所有農戶家中築巢,它們是否真的「嫌貧愛富」?
    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資料,結果發現,燕子還真的會辨別一戶家庭的好壞……簡單了解下燕子雀形目燕科有74種鳥類,這些都統稱為燕,體型狹長,一般在13cm~18cm之間,嘴巴短而尖銳,非常善於飛行,主要食物為昆蟲,屬於典型的食蟲鳥類。
  • 2020年個人觀鳥記錄中的重要鳥種記錄
    全年提交了63條記錄,記錄了233種鳥,其中50條記錄209種都是省內看的了。主要的鳥種記錄見下面了:一月鴨子來市區。三月疫情稍緩,月底又是市區公園,這次是一樹集椋鳥科7種:大量的絲光椋鳥、灰背椋鳥和八哥裡,夾在著幾隻林八哥、北椋鳥、灰頭椋鳥,以及不時來一下的黑領椋鳥。PS:今年的椋鳥,還會加上後面的灰椋鳥和紫翅椋鳥,共收了9種椋鳥。三月另外一重要記錄,就是青秀湖上方的17隻灰臉鵟鷹。
  • 燕子雙飛去——家燕
    宴殊在《破陣子》中寫道「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後清明」,又寫道「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可見詞人對「燕」這個意象寄予了充沛的情感,前者是將燕當作春的象徵,當作春的信號。後者燕子成雙入對,飛則相隨,以此而成為愛情的象徵。
  • 斑鳩在居民家窗臺築巢為鄰 一家人記錄小鳥兒成長
    >   徐州康居小區的宋宜軍家,近日,飛來了一對鳥兒,而且在宋先生家3樓窗臺上築巢育雛宋先生一家人每天拍照記錄小鳥兒出生成長,與它們成了朋友。這是什麼鳥兒呢?居民有懂鳥的人認出,這是「野鴿子」。宋先生百度「野鴿子」,才知道它的學名叫「珠頸斑鳩」,是斑鳩中較為漂亮的一種,因脖子上的花紋像一顆顆珍珠而得名。
  • 長安:「白頭翁」在市民家中築巢,孵出四隻小鳥
    今年5月底,一名「不速之客」來到他的家中,在陽臺的桂花樹上築巢、產蛋、孵化、離巢,廖先生用相機記錄了全過程。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鳥兒在長安市民家中築巢並非個例,鹹西社區的麥先生、上沙社區的孫先生同樣也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在他們看來,這是長安環境越來越好帶來的「福利」。
  • 鼓嶺7年記錄到121種鳥類 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原標題:鼓嶺7年記錄到121種鳥類 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009年10月,省觀鳥協會會員「北紅」發起了「鼓嶺鳥類調查行動」,對該地區林鳥的棲息遷徙情況進行調查,7年共記錄到鳥類121種,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松雀鷹、鳳頭鷹、黑冠鵑隼等。 志願者們發現,每年4月、5月就有噪鵑、鷹鵑、大杜鵑、八聲杜鵑、發冠卷尾、暗灰鵑鵙(jú)、三寶鳥等夏候鳥從華南、東南亞、南亞等地遷徙而來,在鼓嶺築巢育雛,等九月天涼秋風起,才帶上初長成的小鳥們飛回南方。
  • 施工高速路現大量椋鳥育雛 當地為保護幼鳥停工一個月
    在石頭縫中築巢的粉紅椋鳥。 來源:觀鳥攝影愛好者為保護還在碎石縫中育雛的粉紅椋鳥,位於新疆伊犁尼勒克縣218國道194公裡處(墩那高速路段)的道路施工自6月26日起緊急暫停一個月,施工方築起圍欄保護築巢區域,並安設了提醒標牌。
  • 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 森林驛站9月11日答案先睹...
    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 森林驛站9月11日答案先睹為快時間:2020-09-11 13:58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 森林驛站9月11日答案先睹為快 平常都說鳥巢,但哪一種鳥是不喜歡築巢的?喜鵲、杜鵑、燕子。
  • 「憤怒小鳥」紅尾水鴝現身 揚州"鳥家族"增至241種
    記者了解到,紅尾水鴝已在揚州現身,揚州「鳥家族」成員增加到241種。   憤怒的小鳥小藍的「替身」現身   紅尾水鴝(雄)它們喜歡棲息的環境是山溪和河川巖石間,並在巖石或溪岸上築巢,「從分布圖和棲息環境分析,在揚州記錄到的紅尾水鴝可能是迷鳥。」   所謂迷鳥,就是因為惡劣天氣等原因而迷路的鳥。其實,在揚州記錄到的迷鳥還不少,如蒙古銀鷗、漁鷗、黑嘴鷗等。
  • 山鷦鶯現身雲頂山 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
    萌萌山鷦鶯 現身雲頂山林鴞 攝市觀鳥協會首次在廈觀測到,廈門野生鳥類記錄更新至387種海西晨報訊(記者 彭怡郡)身著褐色「大衣」,抖動著棕色尾巴,矮胖的山鷦鶯模樣萌萌噠。它的聲音奇特,似鋸片被磨刀石打磨。這吸引了廈門市觀鳥協會秘書長林鴞的注意,「這是首次在廈門觀測到山鷦鶯,刷新了廈門野生鳥類鳥種紀錄」。
  • ▏白眼河燕:"暗淡藍點"的微小過客
    也增進了人們對於某些稀有鳥種的認識,比如史海鉤沉 3. ▏與棕頭歌鴝的最初三次相遇。而在實施過程中還發現了一個鳥類新種,這便是今天的主角——白眼河燕(Eurochelidon sirintarae)。前面的鋪墊可真是夠長啊...
  • 英國的本普頓懸崖,成為海鳥築巢理想位置,超25萬隻鳥在此聚集
    英國的本普頓懸崖成為海鳥築巢的理想位置,在懸崖峭壁上築巢,是海鳥一直尋找的,能很好躲避來自陸地眾多食肉猛獸的襲擊,由於成群出現,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猛禽的襲擊,據統計今年會有超過25萬隻海鳥在此聚集,呈現出頗為壯觀的景象。
  • 崖沙燕築巢與人爭地,動保「較勁」河道工程
    一般在5月份築巢,產卵育稚,在6月底前後幼鳥長成。近年來,多地都發現了崖沙燕在工地崖壁上築巢的現象,「人燕爭地」現象時有發生。而每年春深時節,都會有崖沙燕巢穴被毀的事件發生,保護它們依然是個難題。3月22日,環保志願者及時發現了元氏縣的這場「毀巢」行動,並在崖沙燕抵達之前,開展了一場緊急援救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