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航 藍鵲生物創始人、CEO
2008年獲得從佛羅裡達大學人工智慧碩士學位;
2012年於休斯頓創立生物試劑公司 Apexbio Technology,任董事長至今;
2012年獲得喬治亞州立大學MBA學位;
2019年聯合創建上海藍鵲生物醫藥有限公司。
(戳視頻,看更多精彩訪談內容)
俞航:人工智慧和生物醫藥都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近年來人工智慧產業爆發性的成長,其實是基於底層技術的突破。人工智慧的發展非常受限制於計算機的算力,比如雲計算、大數據等,我們回看10多年前,人工智慧差不多走到了一個瓶頸,如果當時沒有底層技術的突破,它只能在原地踏步。
我理解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生物醫藥行業,這裡面既包含主觀性,也有一定的客觀性。
目前來看,生物醫藥領域其實還存在很多可以從底層突破的一些機會。就我個人來說,我們希望能抓住現在的機會,從底層腳踏實地做起,去見證這個行業大規模、爆發性成長的機會,也出於一些機緣巧合,我慢慢轉向了這個行業。
俞航:大家都知道Moderna的成長曆程,2014年-2017年正好是Moderna從低谷逐步向上的時期,在這段時間裡,mRNA藥物在波士頓當地早就已經是諸多企業選擇創業的方向。
我們剛好身處其中、見證了整個過程,受到不少啟發。我們覺得mRNA藥物一定是一個冉冉升起的、一個新的方向。
2017年之後,我有很多同學和朋友都回國創業了,逐漸我們也有一批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出於工作規劃和家庭方面的一些考慮,我們決定回到中國,創立了藍鵲生物。
俞航:其實mRNA藥物的突破不是在朝夕之間突然發生的,它本身在科研界已經歷經了非常長時間的積累。
我們回顧一下,最早成立的mRNA藥物研發企業之一,或者我們叫mRNA三巨頭之一的CureVac,它最早期的時候並沒有引入修飾核苷酸這樣一個概念。
大概是在2005年左右的時候,應該是Katalin Karikó教授去到BioNTech,第一個把修飾核苷酸這個概念引入到mRNA藥物中,這個概念一旦引入之後,大大降低了mRNA藥物的免疫原性,同時也大大提高了成藥性。目前Dr. Kariko在BioNTech做SVP,BioNTech後續也在修飾核苷酸在mRNA的作用方面做了很多篩選工作。
mRNA藥物是經歷差不多10年的發展歷程後,各方面技術有了突破,成藥性大大提高,才被確認的確有成藥的可能。
俞航:首先mRNA藥物相比可能更大規模的基因治療來講更安全,它不進細胞核,可以被降解,開發和研發更快速。
它相比抗體或蛋白類藥物生產過程更穩定。因為抗體、蛋白類藥物生產仍需要活細胞,而mRNA藥物完全是利用體外轉錄體系,不需要任何動物或細胞參與。整體生產過程偏向於更化工一些,是化學和生物的一個交叉點。
另外,mRNA藥物靶點也更豐富,靶點蛋白直接可以定位到細胞內、或細胞膜上,對比化藥和抗體藥,它的優勢還是非常明顯的。
俞航:其實今年新冠疫情爆發之後,mRNA藥物這個概念就突然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我們一直認為,傳染病領域可能會是mRNA藥物最先突破的地方。世界上現在走到臨床三期的分別是Moderna和BioNTech,那麼今年底11月份或12月份,大概率他們會獲批,這個是業界的預測吧。
接下來在其他的應用領域,比如腫瘤疫苗、個性化疫苗、精準疫苗這些領域上、或一些蛋白替代療法上,中間還是有不少的挑戰存在的,還需要等待全世界科研領域不斷去探索、突破。
俞航:藍鵲生物雖然是2019年4月份成立的,但其實在2016年底的時候,我們已經決定要做mRNA藥物這個方向,所以我們在公司成立前已經積累了三年。
當然我們前期和其他公司會有不一樣的地方,首先初期的運營經費是來源於自有資金,其次,我們做mRNA藥物是從它所需要的各種「元件」開始的。
比如說它需要酶,我們就把酶做好,我們的酶就能夠實現進化和改造的功能。它需要修飾核苷酸,我們就把修飾核苷酸做好,我們也能對修飾核苷酸進行改造。它需要帽子結構,我們就把帽子結構做好。
這個過程其實用了三四年把mRNA藥物平臺搭建好了,當新冠疫情爆發,我們覺得需要去做一些事情,所以外界看到的其實是我們厚積薄發的過程。
這個項目在4月份的時候,小鼠實驗的血清已經全都收集回來了,然後去做了假病毒的綜合抗體滴度,相應的研究論文在8月份已經見刊了。目前我們在進行病毒顆粒的進一步優化,在達到同樣效果的前提下,劑量降低、毒性降低等。
俞航:mRNA藥物的開發,其實利用的是一個平臺型技術。
利用這個平臺技術我們可以獨自推進一些項目,同時我們也利用這個平臺技術去尋求一些合作夥伴,比如和科研界、產業界進行合作,發揮各自的優勢,從而在不同疾病領域進行布局,所以大家能看到我們目前有好幾個項目在齊頭並進。
生物經緯:國內mRNA藥物發展雖然比國外慢一些,但近幾年這方面的公司越來越多,藍鵲生物將從哪些方面來保持差異化,從而具有競爭力?
俞航:從人工智慧發展角度來講,最初的發展是受限當時的算力,並不是算法不好,更多的其實是需要從底層做起,去解決它前面的一些底層技術,才能夠實現後面整個進度的推進。mRNA藥物發展也是如此,也有需要突破的底層技術。
我們在做mRNA技術平臺的時候,首先考慮就是什麼才是真正的mRNA藥物底層技術?最後我們選擇了例如進行帽子結構的改造,進行了修飾核苷酸的改造,進行了酶的進化。
通過這些優化改進,我們還是有一些優勢和一定領先性的,也會繼續在這個領域深耕,推動mRNA藥物平臺技術甚至整個行業大的發展。
俞航:我其實是從計算機行業跨界跨過來。對於生物也好,化學也好,我只是懂得那麼點皮毛。
我更多的是需要依賴於在該行業裡多年深耕的專家們,我的作用其實是把他們聚集在一起,幫他們建立工作氛圍,讓他們進行高效的溝通,儘可能促進團隊的融合。
到底我們最後能打造出怎樣一片天地,最終還是需要依靠這些專業的人才。
俞航:藍鵲生物的英文名叫RNAcure,這個名稱代表了我們要用開發mRNA藥物來治癒患者的決心和夢想,我們希望跟業內一起合作,不斷推動整個mRNA技術應用在各種疾病領域上的藥物開發。所以RNAcure涵蓋了我們的願景和目標!
藍鵲即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傳說西王母有三隻青鳥,一隻先被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隻隨西王母而來,並服侍在西王母身旁。西王母是崑崙神話中的主神,她是吉祥與長壽的化身。藍鵲既是信使,它的長尾也代表了健康長壽。
藍鵲生物旨在發掘mRNA的更多功能,從而實現更輕鬆、更安全、更經濟的mRNA治療新方式。目前已經開發了從mRNA合成、新靶標的早期發現到快速擴展的產品線的簡單、一步式的mRNA藥物開發平臺。我們專注於mRNA疫苗和基於mRNA藥物的療法用於嚴重疾病的治療。
愛科百發創始人鄔徵
勤浩醫藥創始人王奎鋒 | 普瑞金生物創始人張繼帥
博生吉醫藥創始人楊林 | 山本特許法律事務所「掌門人」山本健策
徵祥醫藥董事長楊金夫 | 臺灣「抗體之父」張子文
海金格醫藥首席科學官孫立英 | 摯盟醫藥創始人陳煥明
艾美斐生物創始人範國煌 | 晨興創投董事總經理薛文煜
維立志博康小強&賴壽鵬 | 宜明昂科創始人田文志
騰辰生物創始人楊蓉西 | 馴鹿醫療聯合創始人張金華
軼諾藥業創始人江磊 | 博沃生物創始人吳克
應世生物創始人王在琪 | 深度智耀創始人李星
世和基因聯合創始人趙忞超
新聞採編/文章編輯 | 彭庶文、李浩
特別鳴謝 | 藍鵲生物
本文系【生物經緯】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欲詢詳情或接洽訪談請聯繫
13913306498 李經理 、18251985572 彭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