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具有殘酷性——勝利者往往伴隨著鮮花和榮耀,而失敗者常常堙沒在塵埃深處,無人問津。蘇聯太空人加加林作為一個進入外太空的人,他的名字一直以來蜚聲中外、如雷貫耳;而蘇聯另一位頂級太空人科馬洛夫卻沒這麼幸運。他的遭遇,對於整個世界航天史而言,都是個悲傷的故事。
弗拉迪米爾·科馬洛夫於1960年入選蘇聯第一組太空人,他遇難前也有屬於自己的榮耀與傳奇。然而,在蘇聯「聯盟1號」的飛行任務中,科馬洛夫因飛船降落傘故障而死於飛船墜毀,成為世界上第一位因載人航天而遇難的太空人。
當時,美蘇冷戰正處於如火如荼的階段,兩國為了爭奪航天實力的最高地位而展開了太空競賽。1967年,蘇聯為了保持領先地位,準備並策劃了代號為「聯盟1號」的絕密行動。太空人科馬洛夫因曾多次進入太空、經驗豐富而被選中駕駛「聯盟一號」,加加林則作為他的替補。從這一點上,可見科馬洛夫和加加林兩人是實力相當,都是當時蘇聯頂尖的航天人才。
打獵中的加加林和科馬洛夫
科馬洛夫和加加林在平日裡也是私交甚好,也正是因為兩人的摯友關係,科馬洛夫才會選擇自己走上這條「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歸之路。
「聯盟1號」的試飛結束之後,技術人員對這艘飛船進行檢查,竟然發現了203處結構性問題,這說明「聯盟1號」設計和建造都過於倉促,有重大的安全隱患!
然而,「聯盟1號」此次的飛行背負著特殊的使命,不僅要保持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的領先地位,還關係到為十月革命勝利50周年進行獻禮的政治任務。因此,在這個節骨眼上,相關負責人不敢把這些問題上報給當時的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害怕會被降職、開除。
所以這項任務已經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切都按計劃如期進行,在距離「聯盟1號」的升空時間剩下1個月的時候,對他的朋友魯薩耶夫說道:「我這次不可能活著回來了。」當魯薩耶夫勸他找個藉口不要去的時候,科馬洛夫回答道:「如果我不去,加加林就得接替我的位置。我不想加加林替我送死。」
由此可見,如果科馬洛夫退出了這次計劃,則必須由加加林頂替這個位置。但科馬洛夫卻選擇了坦然面對,犧牲自己,而這一切,只因為加加林是他最好的朋友!
駕駛艙中的科馬洛夫
1967年4月23日,科馬洛夫進入了駕駛艙,在所有工作人員的注視下,「聯盟1號」成功升空,一切在前期都很順利,但在隨後的降落過程中遇到了許多問題:首先是飛船的太陽能電板未能完全展開,導致供電不足。緊接著便是一系列傳感器的失效,讓「聯盟1號」逐漸偏離軌道,並與地面指揮中心失去了聯繫。
儘管科馬洛夫依在自己熟練的操縱下,「聯盟1號」奇蹟般地進入了地球的大氣層,但是最致命的故障出現了,返回艙內用於降落的主降落傘與備用降落傘纏繞在一起,根本不能順利彈出。而在沒有降落傘來減緩衝擊力的情況下,飛船如同天外隕石般以7000m/s的速度墜向奧倫貝格草原。事後,據美國情報機構稱,他們監聽到了「科馬洛夫在赴死時發出的絕望的咆哮聲」。
蘇聯軍官望著遺骸默然不語
當蘇聯救援人員趕到墜落點時,映入眼帘的便是高溫融化的返回艙,金屬和泥土混合在一起,而科馬洛夫的殘骸在高溫的燃燒下,成了黑乎乎的焦炭,只剩下一根足骨。
隨後,蘇聯追授這位獻身於航天事業的英雄,第二枚列寧勳章和蘇聯英雄勳章!還在首都莫斯科舉行了隆重的國葬,莫斯科數萬民眾自發參與送行,他的骨灰被埋在克裡姆林宮牆下。
科馬洛夫的妻子告別丈夫
1971年7月,美國的「阿波羅」15號飛船登月時,太空人大衛·斯科特將比利時藝術家霍伊東克製作的一個很小的鋁製雕塑《倒下的太空人》安放在月球上,旁邊是一塊刻著美蘇兩國十四位在航天飛行或訓練過程中犧牲的太空人名字的紀念牌,其中,就有科馬洛夫的名字。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不妨留言和我們一起分享交流一下吧!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紅豆史館。